中國近代文學開端的標志,是源于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正如現代資本主義新紀元的開端,是以意大利人但丁為標志的.
在中國,也有一位但丁式的人物,他既是新時代最初的一位詩人,同時也可以說是古代最后的一位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近代文學的開端,他就是龔自珍.他既是偉大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杰出的詩人.
作為一位開端性的人物,龔自珍的詩行中蘊含著啟蒙思想的光芒,而他的文學主張,又折射著朦朧的詩意[1].他開創了近代文學的新風,并對文學變革運動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一、龔自珍的生平
龔自珍,生于 1792 年,卒于 1841 年,字伯定,號定庵,他出生于杭州一個官宦世家,世代名門望族.其外公是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對經史子集非常精通,他自幼接受外公非常嚴格的訓練,特別是"經世致用"的思想,對龔自珍的影響非常深遠.其父龔麗是嘉慶元年進士,其叔父曾官至禮部尚書,家族在地方上極有政生.
在家庭的影響和熏陶下,龔自珍在讀書和參加科舉的過程中,有機會和朝野內外不同的人物接觸.23 歲那年,他到徽州整理和搜集文獻時,和徽州的社會賢達名流及官宦多有接觸.同時,龔自珍和何紹基、魏源等有志之士,也有著非常密切的交往.28 歲那年,是龔自珍人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他拜文經學家劉逢祿為師,從此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道光二年,龔自珍應會試落第,那年他正好 31 歲.道光三年,他再次赴京參加會試,但因為他叔父是當時的同考官,所以為了避嫌,他沒有參加考試.于是與著名文士陳沆等郊游,并參加紀念宋代大詩人歐陽修生日的詩會.在此期間,龔自珍與一批飽學之士切磋和交流,同時對現實密切關注,而這些極大地影響了他后來的人生道路.
歲月蹉跎,為了實現鴻鵠之志,連續五次參加會試,龔自珍都名落孫山.但他并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屢敗屢戰,終于在道光九年,龔自珍 38 歲那年,考取了進士.之后,龔自珍非??释艿胶擦衷汗┞?但因為他的書法和楷法與要求不符,所以錯失良機.在這個時候,有兩種抉擇擺在他的面前,一是繼續留在京城尋找時機;二是去外省擔任知縣.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龔自珍決定繼續留在京城.然而,在后來的十年京官生涯中,龔自珍卻官場失意,一直沒有得到重任,心灰意冷之下,龔自珍決定辭官南下.可不幸的是,兩年之后,龔自珍在丹陽暴卒,時間為道光二十一年.至此,龔自珍結束了自己豐富多彩的、而又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二、龔自珍對近代文學的開創
1.政治主張方面.當時,政治統治非常黑暗,各種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激化.面對鴉片戰爭帶來的危機及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龔自珍敢當時代的先鋒,憑借自己的聰明睿智和先知先覺,提出了解決和挽救社會危機的方案.然而,這一方案并沒有對西方的變革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借鑒,而僅僅是站在經學的角度,尋求一個治療中國痼疾的方案[2]。
龔自珍是對議政新風進行開創的先驅.在晚清時期,他就對"經世致用"之學大力提倡.在當時,他倡言改革,議論時改的政治風氣,已經是蔚然成風、振聾發聵,極大地影響了后來的思想界.而龔自珍的政治思想中最為閃光和突出的部分,是無情揭露和批判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黑暗.
首先,龔自珍對清朝官僚政治的極端墮落和腐敗,進行了無情的揭露.指出封建官僚統治集團寡廉鮮恥的丑惡嘴臉,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漠不關心,只知道對民脂民膏進行榨取.龔自珍發檄文《乙丙之際箸議》和《明良論》,深刻地批判和揭露了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和現實[3].
其次,龔自珍對清王朝岌岌可危的統治地位進行了揭露.他指出,大小官吏、貴族地主對農民貪得無厭的壓迫和剝削,使農民啼饑號寒、走投無路、農業生產凋敝.加之當時泛濫的鴉片煙鍋,導致當時民貧國弱.盡管清王朝還一派燕舞鶯歌,維持著表面上的太平盛世,但實則已經是窮途末路,社會即將面臨一場政治風暴[4]。
龔自珍對外國資本主義鐵蹄踐踏下山河凋零的民族危機,也有著清醒的認知.在民族危亡的緊迫關頭,龔自珍提出了對社會實施改革的諸多方案.在政治上,他主張對王權進行限制,重臣威、變科考、主張修禮儀.他認為,導致封建政治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乃是君主的獨斷專權,對大臣不尊重,君臣之間閉塞隔絕,沒有在國家管理中,將大臣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5]102.經濟上,龔自珍對地主和貴族兼并土地的行為堅決反對.他積極主張推行富國和利民的措施,他認為導致社會動亂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貧富不齊、財富不均.而解決財富集中的問題,是安定天下的前提.為此,他提出了"田相齊"的措施,他的這個主張,并非是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全盤否定,而是對此進行維護的基礎上調整局部.外交上,龔自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堅決反抗,以喚醒國人的愛國意識.早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大力支持林則徐去廣州,采取果斷措施,銷毀鴉片、嚴厲禁煙.同時,他還主張為防止沙俄入侵,應加強西北邊防的保衛工作.
總之,在政治方面,龔自珍的思想理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他抨擊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黑暗和腐朽,喚起了人們的愛國意識和覺悟,對抨擊君主專制、改革封建弊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他還開創了晚清思想界研究社會熱點問題、議論時政的新風氣,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通過"經世致用"理念的倡導,打破了萬馬齊喑的沉寂局面,被稱為變法維新思想的先驅[6].
2.文學創作方面.龔自珍的政治思想在文學創作上,也有很好的體現.他開創了近代文學的新篇章,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點.龔自珍率先提出了變革的呼聲,它既是中國啟蒙主義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第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最后一位詩人,他包括了兩個基本傾向的文學創作:一是曲折己意;二是直抒胸臆.他善于對不同的物象和意向進行捕捉,以對高遠的政治思想進行表達和詮釋.而詩人在這一過程中,將平常的物象賦予和寄托了象征性的意義.如龔自珍在詩歌創作中所強調的兩個意向,即不甘冷遇和寂寞的"簫心",及入世進取的"劍氣"精神.在龔自珍的詩詞中,其主要的特點是奇絕,他的詩歌猶如一股春風,在當時正在推崇宋詞及刻意模仿晚唐詩歌的晚清詩壇上,帶給人一種新奇之感.龔自珍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營養進行了全面的吸收,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和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開創了近代文學的新局面[7]88.
首先,龔自珍強調文學的作用,他指出,無論是詩文、政事還是儒學,都有著共同的目的,即有用.他說"求政事在斯,求言語在斯,求文學之美,豈不在斯".
其次,龔自珍將時代需求和創作實踐相結合,為促進人性的解放和意識的覺醒,他提出了"大變"文學觀,這一點具有非常重要的革新和啟蒙意義."遵情"說,將作家的心跡不受束縛地、完全地表達出來,對感情的人性本真訴求完好地表露,同時對主體創作的個性和獨立人格完整地彰顯.龔自珍認為,人類生活產生了感情,而感情又生成了文學,而"遵情"即是對傳統的思想束縛予以突破的過程.
三、龔自珍文學創作的近代意義
1.精神解放思想的啟蒙價值.龔自珍對封建專制的"約束"和"戮殺"人心進行了批判.同時,他用文字語言,如"大音聲""、夜之漫漫"等預言封建統治即將崩潰.
2. 文學革新精神.龔自珍在文體變化和創作方向上開風氣先河.他解放了向來的格調,正如謝無量所說":龔自珍之文,恣為馳騁開闔之致,于是新聞評議之書,竟盛于世矣."[8]龔自珍傾全力對文學進行改革,其思想奇警可喜,不管是教導詩文詞,都自成一體,堪稱新文學的先驅者.哀艷雄奇的風格.作為一個大轉變時代,清末民初,正是很多文人志士的人生極致.他們飛揚跋扈、好談天下事,可謂是慷慨激昂.
而龔自珍作為文學健將,是近代名士風流的典范,也是他們理性的典范.在當時改革的年代,往往需要奔放的熱情和反抗的精神,而龔自珍所具有的典型氣質,恰恰符合浪漫運動初期的特色,他的作品在當時流傳已廣,追隨者之多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龔自珍"尊情"的文學思想和"經世致用"的理念,具有時代價值和呼喚自由解放的啟蒙價值,它既是對傳統風氣的挑戰,同時也是對文學新觀念的開創.通過以上具體分析龔自珍政治文學主張,能夠看出,在現代文學史上,龔自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開創了近代文學諸多文學理論新主張,成為當之無愧的近代文學的先行者!
參考文獻
[1]曾賢兆.龔自珍《己亥雜詩》分類探析[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2011\\(1\\).
[2]楊全順.龔自珍學術思想探微[J].理論學刊,2009\\(3\\).
[3]方立軍.龔自珍憂患思想探析[J].溫州大學學報,2009\\(4\\).
[4]龔郭清.傳統與現代之間---論龔自珍的文化理想[J].天津社會科學,2009\\(4\\).
[5]金錢偉.尊情:淺析龔自珍的文學觀[J].名作欣賞,2010\\(6\\).
[6]黃麗娜.龔自珍詩歌內容淺論---讀己亥雜詩有感[J].文史博覽,2010\\(3\\).
[7]王啟明.龔自珍史學研究綜述\\(1990-2009\\)[J].宜春學院學報,2010\\(3\\).
[8]吳根友.論龔自珍的語言哲學思想[J].河北學刊,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