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壯族農事歌謠中寄予的生態寓意
壯族農事歌謠中寄予的生態寓意
>2024-03-07 09:00:00



壯族族群生活的"那 [na2\\(]稻作\\)"文化圈---聯系具體農事活動實踐生成的山歌呈現出鮮明的歌圩特色,即為表現其族群生存智慧的農事歌謠,以生態觀點審視不難發現千百年來壯人來自生活經驗的累積:如何讓枯燥的勞動充滿生活的樂趣?如何讓農事活動成為知識傳遞給下一代?如何呵護身邊生靈,特別是參與勞動的耕牛?如何讓農事勞動成就戀愛婚姻機會的藝術?可見,壯族農事歌謠寄寓著深厚的生態寓意.

一、農事歌謠成為知識傳遞的情趣工具

一個集體或族群對待生存關聯的知識持什么態度,并以什么實際行為傳承壯大,這是前輩、長者務必慎之又慎優先考量的問題.如何讓子孫萬代持續生存發展,擁有更加美好、更加甜蜜、更加詩意的生活不止眼下要體現出來,還要讓他們擁有實現的手段,從而堅信未來更是千百倍的美好、甜蜜、詩意!

能夠在世上生存,并以一個族群的名義好好活著,不再是僅僅繪出絢麗精彩的藍圖,那種類似空中樓閣的圖景往往也會帶來種種質疑;聰穎智慧的族群更加著力于當下日常生活,具體可以講到一日三餐油鹽醬醋柴米等等,大人孩子出入衣著打扮衣帽鞋襪傘包等等,還要應對其成員突發病災,親朋人情來往,這生活中實際需要的擔當沉甸無比,難道來到世上一遭就是受苦受難的嗎?難道就與輕松、歡樂、甜美的詩意生活無緣了嗎?壯族在歷史上是一個善于生存,并用行動證明還是擅長調理生活的族群,長期的農耕勞作積累了非常實用有效的農業知識,憑借細致觀察、用心揣摩根據時令節氣變化總結出了一套詩性的科學技能.這個天生喜愛創造、善唱的族群創作了融農事知識于其中易唱、易記的歌謠,把枯燥單調的農事活動打磨得情趣盎然:"正月東風習習吹,燕子雙雙把巢壘 / 花木吐艷立春了,犁田耕地鬧紛飛 / 二月八哥成雙對,尋找馬蹄不知累 /春分還防倒春寒,老牛小牛精心喂 / 三月大地春色翠,鷓鴣聲聲求偶配;清明風光無限好,帶上晌午掃墓碑 / 四月秧泥特別肥,斑鳩徘徊偷谷胚;立夏耕田團團轉,阿妹褲腳污泥水 /……"[1]

生存智慧就是綜合應用來自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的各種要素制造適宜持續的生活,壯族先民的視覺不再是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注意到燕子報春→百花開放→忙于耕種;八哥成對→倒春寒冷→顧好牛兒;鷓鴣鳴叫→清明時節→掃墓祭祀;斑鳩偷谷→立夏泥肥→阿妹下地……這樣的農事歌謠把眼睛看到天上飛的鳥雀,有選擇的與每個月份要做的主要農事恰到好處聯系起來,真是勞動者智慧創造的產物,對于熱愛歌唱的族群來說,一舉兩得:既傳遞了實用的知識,又使接受者容易牢牢記住,這使得勞動伴隨著藝術的歌唱,增添了些許快樂的氛圍,以使枯燥單調的農活變得富有情趣.

當所思所做統統指向未來,為了保障富足、和順、自由、恬適的明天,這就關聯了生態觀點的核心要素:人盡己之力,人與物合力打造豐收在望的生活.壯人就是這樣的勞作,澆灌禾苗也有自己的歌謠,下面就是融匯了勞動知識的《戽水謠》":竹蔑織成戽水斗,繩索縛緊四角頭 / 兩人隔溝相對站,齊心合力展身手 / 俯首斑鳩拜天地,伸腰拉戽扯龍頭 / 戽斗沉甸甸,田水嘩嘩流 / 禾苗張嘴開笑臉,歡天喜地望豐收."[2]

在實際中,農業勞動遠遠沒有田園詩那么富有詩情畫意,但從事勞作的壯人卻讓勞動充滿了藝術的張力.勤勞加上智慧,歌謠創造就是農事藝術化的最高體現:澆灌禾苗成了藝術.這首《戽水謠》具體到編織、繩捆、站姿、用腰等一一作了交代,更為重要的是強調合力團結,不僅是勞動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這樣的農事歌謠對于族群農業高效、合作團結起到了極大地作用.

具體到壯人農事,可以說生態意識不再是冷冰冰的學術概念,而是貫穿于他們的日常生活勞動.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應用先天歌唱的創造才能,制作出了指導農活技巧、做人勤快、團結合作的歌謠文化.

二、農事歌謠演繹佑護生靈的和諧實踐

之所以強調壯族族群農事歌謠的生態寓意,是因為他們在對待萬物---身邊的生靈都有切實護佑的實踐,甚至完全稱得上是民族史詩的一部分."以深層生態學的視野審視,道德價值中的權利與尊重,并不局限于人,同時還要有對自然、對生命的權力與尊重,或者說,對人及對自然的權利與尊重都應該融入到對生命的權利與尊重中."[3]\\(P215\\)壯人來自內心深處視自然天地萬物生靈為同類伙伴,情深意切同萬物平等對話,以己之思考量其他生靈,是自己親人中的一員,一家人的思想決定了生存方式的和諧詩意.《選苗歌》就對待禾苗如親人,請看從他們心靈中流淌出來的原生態歌謠:"手掌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 你知我也知,無奈少地土 / 今日拔掉你,痛心又痛骨 / 縣官還分家,皇帝還移位 / 思想世間事,莫論主人非/ 請你快離座,同我把家回."[4]\\(P185-186\\)佛家講珍愛萬物一切,以不殺生為言行規范,相對于此,壯人給人真實可信可親可愛的行為感受.對于種植莊稼挑選種苗,為了保證成長更快收成的更好,所以必須優勝劣汰加以挑選,可是他們唱的卻有情有義,發自內心對禾苗的不舍,還非常幽默地講道理,人世間有很多無奈,皇帝有時也要讓位,把禾苗活生生當做自己的朋友,對它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壯族祖先經過一萬年的耕耘,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耕作技術"[5]\\(P133\\),由于人力不足,科技跟不上,只能依賴耕牛的協助,長時間的生產經驗讓壯人明白耕牛的重要:"有牛來耕田,田里堆黃金 / 有牛來犁地,田里鋪金銀 / 人人勤耕種,歲歲樂豐登!"[6]

也即是人們知道耕牛是壯人耕種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艱辛難熬的農活讓人與牛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共同耕種的經歷,可以說結成了患難兄弟":早上淋冷雨,晚上浴冷風,趕完地里活,要做田里工 / 一年忙到頭,從來不閑空 / 幾多吃喝聲,嚇了你的膽 / 幾多鞭子抽,驚了你的魂 / 今天脫下軛,讓你把腰伸 / 讓你膽鎮定,讓你魂還身."[6]

所以壯族就創造了生活氣息濃厚的牛的節日---?;旯?也有敬牛節、脫軛節等稱呼,這種節日不僅有壯族圖騰崇拜的痕跡,更為人稱道的是一年四季注重耕牛日常生活的護理、調養,注重勞作休養之間的平衡關系,既能讓牛為農活付出更多的勞力,又能讓牛得以精心照料保存更好的狀態,目的是維護更長久的生產勞動,為更長遠的明天生活積攢力量."牛與人成就了種田吃飯、共苦同甘、人畜一家、兄弟情般的生態鏈.因而,壯族人真情實意對待耕牛而慢慢化作深層生態意義的神圣'?;旯?,大概可以視為世界獨特、合情合理的人牛和諧共處的民間詩性生態佳話."[7]

這與時下喧鬧的、躁動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壯族真心呵護自然萬物,詩意地延續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實踐,為人類詩意的棲居大地的生活提供了活態范例.

三、農事歌謠傾情戀愛婚姻的生活藝術

勞動的樂趣不是旁觀者所能領會的,即使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寫出了秀美的田園詩,也決不會比親身勞動的農人得到的樂趣多.如果在勞動中能夠歌唱,那就是在享受生活,如果勞作的人們,尤其是青年男女在忙碌中看到對方情意綿綿的眼神,小伙展現出強大、英俊、勤勞的品質,姑娘流露出俊俏、優美、勤快的個性,愛唱的壯人就會在田間唱出深情的歌謠.民國有云:"蠻人無論男女,皆認唱歌為其人生觀上之切要問題.人而不能唱歌,在社會上即枯寂寡歡,即缺乏戀愛求偶之可能性,即不能號為通今博古,而為一蠢然如豕之頑民."[8]\\(P165\\)此種習俗透露了歌謠對于族群婚戀成功、繁衍后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可見勞動中的藝術手段已不是點綴,而是美滿生活一部分.

沒有樂趣的勞動是對人們肉體的折磨,也會讓人日久生厭,農事活動為愛情而唱,尤其是為心中情人而唱,勞動的感覺就不一樣了,枯燥的農事也就變得特別有意思.德??h欽迷鄉插秧一般要在一天或一天半完成,因為水田不能拖延,就會請四周村民做幫手,這些熟悉插秧的人們,往往就要在發揮對歌的特長,一邊插秧一邊即興創作歌詞,男男女女就在田里邊干活邊對歌.[9]\\(P40\\)一者引導人們思考,認真觀察生活,展現生活經驗;再者對于未婚青年男女提供難得的戀愛機會,為找到稱心如意的伴侶做準備:"問:問聲哥哥你 / 什么花開成雙對 / 永遠不分離 / 答:六十二種花,豆角花開成雙對 / 永遠不分離."[10]\\(P246\\)來自生活勞動中的情歌特別扎實,里面的豆角花也成為同心相愛的象征,這是壯族族群農事生活直接外化為藝術的表征,豆角花只有鄉村種植的壯農才知道可愛之處,有關它的色彩、花瓣、形狀與愛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它的美艷脫俗而又樸實大方,帶著活生生的鄉土氣息,方能讓智慧的藝術的鄉村青年男女產生甜蜜、堅貞的戀愛聯想.

認真思索人生倫理的族群才能擁有更加和順美滿的生活,而其愿意贊美真愛戀情,并執著經營美滿婚姻,勤于思考付諸實踐護佑后代健康成長,發揮最大能量實現子孫后人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樣的思維和行為才是積極的、健康的、可持續的,他們昨天和今天的所作所為就會成就后人贊譽、珍惜的民族歷史,他們才能成為世上強大富有生命活力的族群,他們的明天才有最大幸福的可能.所以,勞動中他們會真正地暢想婚姻的美好,勞動中也會想到從口中唱出與幸福有關的字眼:"哥妹結夫妻 / 共把傘耨田 / 你我各一邊/ 相對笑瞇瞇."[10]\\(P239\\)由此觀之,生態觀念和生態實踐在壯族農事歌謠中有著濃厚的寓意,他們天性愛唱,天生的藝術創造才華在田間地頭展示出來,巧妙通過本族能歌善舞的優勢,將農事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將一起勞動的耕牛視為自身親人,對于禾苗也是發自內心的呵護,更為讓人稱道的是他們邊勞動邊歌唱真摯的愛情、美滿的婚姻,這些活動已成為保障今后生活質量、族群后代繁衍的人生要事.這種對待所有生靈親如一家、生存知識傳遞下一代、確保青年男女婚戀幸福都具有了生態意義的可持續,因此,壯族農事歌謠中寄予了深刻的生態寓意.

參考文獻:

[1]韋建明搜集,黃革整理.壯族季節鳥歌[J].民間文學,1982\\(12\\).

[2]韋蘇文.壯族悲文化[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3]蓋光.文藝生態審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韋其麟.壯族民間文學概觀[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

[5]梁庭望.壯族文化概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

[6]覃承勤搜集整理[J].民間文學,1982\\(4\\).

[7]金乾偉、楊樹吉吉.壯族"?;旯?:和諧共處的生態敘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8] 劉錫蕃 . 嶺表紀蠻 [M]. 上海:上海書店,1991.

[9]廣西壯族自治區民間文學研究會.廣西各地歌圩情況\\(內部資料\\)[M].1980.

[10]周作秋等.壯族文學發展史上[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