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宗經》中的文學內涵及其文化傳承
《宗經》中的文學內涵及其文化傳承
>2024-02-21 09:00:01



一、從原道到宗經

從原道如何轉入征圣、宗經,這是闡釋劉勰文學思想必須要說明的一個問題. 從原道到宗經,其實是一種很古老的思想. 《易·系辭上》說:

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之變,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丁儀《刑禮論》:天垂象,圣人則之.\\(《全后漢文》卷九十四\\)這都是說,圣人是法天地而垂文成化的. 圣人之經典之所以具有權威性, 不僅因為他法天地而成文,而且因為他體認天地萬物之至理,他是自然之道的代言者,他能揭示天道的奧秘. 王充《論衡·譴告篇》謂:

"易曰:'大人與天地合其德. '故太伯曰:'天不言,殖其道于賢者之心.'夫大人之德,則天德也.賢者之言,則天言也……上天之心,在圣人之胸,及其譴告,在圣人之口. "王充反對天人感應的災異說,反對神道設教,以圣人與天地合德來解釋圣人為天德代言者. 桓譚《新論·閔友》謂:"揚雄作玄書,以為玄者,天也,道也,言圣賢著法作事,皆引天道以為本統,而因附屬萬類."圣賢著法作事引天道以為本統,就是要說明他們的言論具有權威性.應玚《文質論》亦有類似論述:"蓋皇穹肇載,陰陽初分,日月運其光,列宿曜于文,百谷麗于土,芳華茂于春. 是以圣人合德天地,稟氣淳靈,仰觀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窮神知化,萬物是經."圣人能體認天道,就是在這一點上,征圣、宗經與原道銜接. 劉勰繼承的就是這一古老的思想. 《原道》說:

爰自風姓,暨于孔氏,玄圣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揮事業,彪炳辭義.

《宗經》說:三極彝訓,其書言經. 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

他把天道、圣人、經三個環節明確聯結起來,用于論文上,構筑了他文論的核心. 就這一思想的實質而言,他并沒有大的創新和發現,大抵是發揮成說,但是就其明確引入文論,從前人的片斷論述展開為一種系統的思想構架,則可以說是他的一個創造. 正是從他開始,奠定了我國文論史上宗經說的思想基礎. 原道既言文本于自然,則物變文亦變;征圣、宗經則又尊不變之法則,此一折衷揉合之思想,不單單成為劉勰文學思想的核心,且貫穿《文心雕龍》全書,成為劉勰文學思想的一大特色.《原道》、《征圣》、《宗經》這三篇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原道》篇作者已經點明"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說自然之道通過圣人體現為文章,圣人通過文章闡明自然之道. 這里的圣人的文章就是所謂的經書. 劉勰認為:道、圣、經三位一體,作文必須以圣人制作并用以明道的"五經"為楷模. 圣人的文章雅正、體要,"五經"文章具有情深、風情等六義之美,他在圣人的"五經"中找到了寫作、評論文章的標準,并以此來反對當時他不滿的文風.《宗經》篇開頭也指出了"經":三極彝訓,其書曰"經".

"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說講述天地人三者常理的,這類書叫做"經".所謂"經",是恒久不變的根本道理,不可改變的偉大的教導. 經書表現了恒久不變之道,他們起源于邃古,綿延久遠,傳下來的經孔子編訂,而成《易》、《書》、《詩》、《禮》、《春秋》五經\\(六經中的《樂經》是樂譜,經秦火失傳,故此處不論\\),它們內容深奧,文辭典范.

二、"五經之文"---"制式"之楷模

《征圣》與《宗經》都是叫人們向"圣人 "及其作品"圣文"學習寫作經驗的,雖然角度有所不同 ,卻都是以"五經含文"為前提的,以"體乎經"為指歸的. 故云"若稟經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鑄銅 ,煮海而為鹽也"\\(《宗經》\\)劉勰"宗經"雖沿傳統舊說,以為"五經"是"群言之祖"\\(《宗經》\\),為后世各類文章無不發源于此,故謂"文章之用"為"經典枝條"\\(《序志 》\\).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能夠深入尋找"經"與"文"相關的結合點. 這個結合點即在于文體風格. 他把風格近于某"經"的文體,歸源于某"經",以說明它們之間具有源流關系.這從《定勢》與《宗經》的對照中,便可看得一清二楚. 劉勰在《定勢》中,將連珠七辭外的二十四種文體分為五類,并以典雅、清麗、明晰、核要、弘深五種不同風格歸屬之;這同《宗經》中將二十四種文體分為五類,而分別歸源于五經,基本吻合. 例如《宗經》所說"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與《定勢》所說"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正相對應.它使人明白,"賦頌歌贊"之所以要歸源于《詩》,就是因為它們共有"清麗"的藝術風格. 可見劉勰所謂"宗經",并非宗其義,實乃宗其文.若再從劉勰"言為文之用心",實著重于論文學創作的角度窺測,就不難發現他所宗之"經",主要還在于為賦頌歌贊立本的《詩》. 這從他贊"圣文之雅麗"中就可以看出.因為以"雅麗"概括"圣文",是不符合實際的,只有以"雅麗"評《詩》,才頗符事實. 劉勰在《宗經》中就明白地列舉了五經迥異的風貌,并云"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異體也". 可見他贊"圣文之雅麗"、稱"商周麗而雅"\\(《通變》\\)主要也都是指《詩》而為言的.

劉勰在《宗經》中還提出"文能宗經,體有六義"的問題,以"六義"作為"宗經"之指歸. 正如"雅麗"不能概括"五經"的共同風貌一樣;對于"繁略殊形"、"其異如面"的"五經","體約"就未能概括其全,"文麗"更難劃其一. 故知"六義"說并非從五經中概括出來的要旨,而是劉勰論文的審美要求,是他批判"將遂訛濫"文風的武器. 然而,劉勰之所以要將"六義"歸之于"經",主要在于托 "圣文 "之名以提高其理論價值 ;同時,也因此可為"宗經"注入新的內涵.《宗經》云"正末歸本,不其懿歟",這個"本"即是"六義".《通變》云"矯訛翻淺,還宗經誥",所謂"還宗經誥"亦即是要求回到"六義"的軌道上去.

劉勰"體乎經"的深層之意,則在于樹《詩》為文學之正統,制式之楷模.所謂"稟經制式",就是要求人們繼承《詩》的優良傳統,沿著"六義"的方向去創作. 這正是他理論體系指導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至于其他典籍,則只在于借鑒它們"繁略殊形,隱顯異術,抑引隨時,變通適會"\\(《征圣》\\)的寫作技巧;以及以它們為"群言之奧區"\\(《事類》\\), 供用事時 "縱意漁獵"\\(《事類》\\)而已.

三、五經含文

劉勰之所以屢稱五經含文是因為經書"義既挻乎性情, 辭亦匠于文理", 其中不僅有宏奧的思想、有深博的知識,更有"藝術表現" 之處. 劉勰看到了五經中的歷史、政治、天文等方面的知識,但他還是將重點放在了五經的藝術表現上:"《易》張'十翼',《書》標'七觀',《詩》列'四始',《禮》正'五經',《春秋》'五例'".

經書中不僅有至真之理,倫理之善,更有劉勰所關心的文理之美.所以他在論述五經時重點從藝術表現的角度指出五經各自的表現方式: 《易》是" 旨遠辭文",《書》是"訓詁茫昧 ",《詩 》主言志 ,也 "詁訓 ", 《禮 》是"章條纖曲 ",《春秋 》"一字見義 "、"詳略成文 "、"先后顯旨". 這樣最終便形成各自的風格:《易》為"言中事隱", 《書》"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 《詩》"擒風裁興, 藻辭譎喻",《禮》"章條纖曲, 執而后顯",《春秋》"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隱".由此可見,五經的表現是多么的變化多端, 風格又是如此的耐人尋味. 在經書中積淀深厚的內容,題材的恰當處理,形式的精妙表現,都是讓常人難以企及的. "然而道心惟微,圣謨卓絕,墻宇重峻,而吐納自深".正是因為它們在創作技巧上的純熟程度,才可作為熏陶后進之士的不竭資源. 對于經典,人們便會認為其是"往者雖舊,余味日新",對后世的影響"可謂太山遍雨,河潤千里者也".

同時,作為應用文體也和文學作品一樣均出自五經."論說辭序,則《易》統其首;詔策章奏,則《書》發其源;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銘誄箴祝,則《禮》總其端;紀傳盟檄,則《春秋》為根".以上不難看出,五經涵蓋了政治、文學、 軍事、祭祀、藝術等各方面. 劉勰以廣闊的視角來看五經對后世文化的影響,認為無論社會的方方面面,各家的精辟見解,均是出自于無所不納的五經,"并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所以百家騰躍,終入環內者也".無論是理論寫作、學術思想、文學表現均是源于博大精深的五經,從這里便可以看到五經是文藝作品不竭的源泉.

四、《宗經》中文學對文化的傳承

《詩》、《書》、《禮》、《易》、《春秋》 這些經書是構成中國經學的主要成分. 經學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型,它們是中國文學的底蘊,對后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文化也就這樣隨著經書傳承下來. 經學的基本性格,是古代長期政治、社會、人生的經驗積累,并經過整理、選擇、解釋,用作政治、社會、人生教育的基本教材的. 因而自漢以后兩千年來,成為中國學術的骨干. 它自身是在歷史中逐漸形成的. 在形成的歷程中,孔子當然處于關鍵地位. 《宗經》第一段中說:"自夫子刪述,而大寶咸耀. 于是《易》張'十翼',《書》標'七觀 ',《詩 》列 ' 四始 ', 《 禮 》 正 ' 五經 ', 《 春秋 》 ' 五例'. "足見孔子在經學歷史中所起的作用.

在《宗經》篇的第二段,作者主要指出"五經"各自的性質和內容特色,它們在文辭表現上,則側重就隱顯兩個方面立論,意見是和《征圣》篇相通的.很顯然,五經是對先前文化的總結與傳承,是前代文學與文化的沉淀與積累.

《宗經 》篇的第三段 ,主要論述了文體的來源 ,當然都是出自五經, 并且對后代文體產生了巨大影響,而現在的文體正是在這些文體上繼承與發展. 當然,這些文體是文學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文學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

《宗經 》篇通過對經書價值 、思想藝術特色 、影響的闡述,說明文章必須宗法經書的主旨.再次,指出經書對后代文章產生巨大影響, 舉例說明后代論、 說、辭、序等二十種文體,分別淵源于"五經",經書是后代各種文體取之不竭的源泉. 最后,指出作文如果能宗法"五經",則文章可以取得"六藝"之美,這是劉勰在宗經前提下為文章樹立的六條標準.其中情深、事信、義直三者指思想內容,風清指風貌,體約、文麗指形式和語言風格,它們是《文心雕龍》全書評價作家、作品的主要標準.

參考文獻

[1] 劉勰.文心雕龍注[M].范文瀾,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2]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文心雕龍研究\\(第一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 羅 宗強.讀 文心雕龍手記[M].北 京:生 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4] 王運熙,周鋒.文心雕龍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