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感性與理性理解及實踐意義上的文學
感性與理性理解及實踐意義上的文學
>2023-04-20 09:00:00


毫無疑問,文學與時俱進地呈現著一種變化的狀態。雖然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用“文學”這一概念概括著一種存在,但仍然無法避免人們產生疑問:文學是什么? 何為文學? 文學是什么和何為文學好像是一個問題在提問方式上的倒置,但實際上兩種提問方式的差異可能隱含著本質上的差異。能夠滿足前者的答案是概括的、集合概念,后者則可能是單個的概念,這樣二者就可能存在著類和屬的關系。

然而,在問題面前,真正給予符合實際、符合知識譜系、符合形式邏輯的回答確乎不是簡單的事。因為被我們今天稱之為“文學”的東西經過數千年的嬗變,只能把大浪淘沙中沒有被掩埋的、涌現在我們面前的那些“沙子”納入到文學的范疇; 更因為人們從來就非常熱衷于對關于被我們稱為“文學”的東西的命名和定性,所謂“文學生命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是人學”“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等等,絕不能說沒有觸及文學的基本屬性問題。但是,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審視,我們會發現它們的片面性、局限性。說到底,文學是人類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學應該從人類生活的發生過程,從文學起源和發展的歷史,特別是注重從精神層面、行為指向和實踐意義的結合上把握文學的本質特征?;貧w文學的原生態、還原文學的原本面目,有利于發現文學與人類生活的全方位的聯系,有利于擺脫原有概念和理念的束縛,建立基于我們自己感受經驗的對文學的“中國式現代理解”[1].其中,文學的實踐意義是我們試圖確立的考察和研究文學的重要維度,從這一維度出發,我們認識到,文學的各種概念化的解釋都難免簡單化、機械化,真正富有闡釋力的應該是從實踐意義上對文學行為目的的一種表達,這就是: 文學是人類的一種審美生活方式。

一、感性理解的文學

如果我們不再嚴格按照文學研究既定的套路和范式去研究問題,那么就可以解放思想,以另一種方式進入文學,幸臨文學現場以真切的感官感受文學的原生狀態。我們假定今天被稱為“文學”的東西暫且尚未命名為文學,并且文學對于人類的作用、價值、意義也沒有得到闡釋,完全憑著自己天然的感覺感知文學,判斷文學,定性自己的喜好,那么文學是什么呢? 文學可能是能夠讓人吼、讓人叫、讓人哭、讓人笑、讓人放歌、讓人誦唱、讓人囈語、讓人遐想的東西。因為“吭育”“吭育”并不是自覺喊出來的,勞動號子、船工號子、山歌、田歌等也并非生產活動的必需,但它們不是自然界制造的現象,而是人類生存活動創造的成果。重要的是,這些非人們生存必需的東西能夠讓人獲得某種愉悅、釋放、表達,甚至產生某種相關聯想,樸實、單調、乏味的生活活泛出一些靈透、樂趣,這自然在人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上得到認同,于是,人的生產活動增加了新的內容,非實用的需求“吭育”與實用的勞動同樣被賦予了某種合理性,含有某種目的的重復制造、重復享用就成為可能。正如勞動創造了人,勞動也創造了實物之外的意義形態。

一般而言,自然在人的感知中呈現為實物世界。

然而,實物世界的自然是變幻的,自然物象背后存在著玄機,有時候是實在的,有時候是虛幻的,譬如太陽的出入、陰陽的盈虧、生命的輪回、萬物的榮枯等,人的感知方式由實感向虛感發生變化。在中國,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實際上反映著華夏民族對自然的感知方式??涓敢灾鹑盏姆绞角筇?,意欲窮究日出日落其中的隱秘; 女媧補天隱含著對上天暴雨傾盆而無法遏止的一種憂結; 嫦娥奔月則寄予著人們翱翔天宇的夢想; 愚公移山寓意現實與人愿之間的矛盾所激發出的人的一種信念。

這種想入非非的不可為之事肯定不是蕓蕓眾生的選擇,但絕對是許多人的向往。為什么人們會產生這樣的夢想和向往? 因為自然界( 包括此后的社會生活) 是由虛實兩個方面組成的,這種實和虛即為事物的道和理。人類是循著對真實存在的實感進入世界的,但與真實存在同時存在的虛化世界也進入了人類的感知視野,而人類是有能動性的,雖然虛化世界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狀態,但人是可以感知的,而且人們完全能夠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想象擬化出一個虛無的世界。所以,回歸到夸父的思維,太陽的強力光照和漫漫長夜中的逃離都是一個巨大的懸疑,夸父的逐日行為既是求證懸疑,也是追求另1類的感知方式發生了變化,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實在的生活為人類所需要,虛化的生活也是人類的一種需求。需要指出的是,人的這種虛化的生活需求不完全是一種理念,它包含著一種完整的可感的生活圖式,人們可以把它描摹、勾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甚至可以稱得上人類的另一種“真實生活”.

之所以稱之為另一種“真實生活”,是因為表明這種虛化的生活并非與人的實在生活毫無關聯,它是自然造化和社會生活的衍生,甚至可以說是人的社會生活的翻版。所以,這是一種虛構的真實,是一種由“真實”的物象構成的虛化的世界,而且這種虛化的世界可以極大彌補和豐富人的實感世界的不足,讓人類的生活發生了一種可能性的延伸。為什么人類自古至今愈來愈鐘愛于這種虛化的世界,是因為實感世界存在著丑陋、不足和缺憾,人們總是希望以這種虛化的世界撫慰人生的缺憾。不管我們對這種虛構的真實是否稱之為“文學”,它都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人們有意精心培育著的一種東西。我們必須承認,這種虛構的真實不是貨真價實的、地道的實物世界,它與現實是有距離的。但是,虛構的真實是由實物世界的基本要素構成的,在感知意義上具有了實物世界的替代屬性。所以,文學中這種虛構的真實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不一定可為,即不一定能夠讓人們完全按照真實世界和現實生活的邏輯去實踐,并現實地轉化為人們的實在生活。二是物象是構成虛構真實的基本元素,正如物象是構成現實世界的基本元素。這意味著,這種虛構的真實也是一種可感的“世界”,是一種能夠與現實生活相比附的、能夠在人的意識層面“還原”、解說生活的“真實”存在,而不完全是一種理念,一種抽象的臆想。

基于此,也基于中國傳統人文知識的經驗,我們說文學是一種物象的構成,或者借用后來成為慣例的一種說法,文學是形象的藝術。中國文學最基本的原則要求是“言之有物”.“物”是構成人類生活世界的基本要素,也是人們產生聯想、解釋世界的基本喻體和載體,具有最為豐富的闡釋學意義?!霸谥袊诺涿缹W中,處于審美本體地位的是‘象’、‘境’以及由他們構成的‘意象’、‘意境’、‘境界'等”[2]2.《易傳》提出“觀物以取象”“立象以見意”,強調了“象”的重要性。魏晉時王弼對意象做了充分的解釋: “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 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p>

老子則推崇“道”,“道”并非完全指自然界,“而是指事物本真的存在方式,有任其自然的意思”[2]33,所以老子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4]14與老子的“道”相聯系,莊子斷言“天地有大美”,天地之間的萬物是真正美的蘊藏?!疤斓赜写竺蓝谎?,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圣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5]65.莊子還強調“物化”,這可能是莊子感知中實虛轉化的一種方式?!拔粽咔f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 蝴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5]18.物我在莊子的藝術體驗中實現了互化。應該說,《易傳》、老子、莊子等的美學感悟和體驗成為中國文學長期追求的重要境界,并在漫長的演化中形成了實和虛兩種重要的藝術美的評判準則,譬如《淮南子》追求的“形”“氣”“神”,魏晉時提倡的“氣韻”“情采”“風骨”“神思”,唐代的“興寄”“天然去雕飾”“意象”“興象”“意境”,宋代的“清空”“平淡”“理趣”“寓意于物”“留意于物”等等,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描摹了文學藝術的具象形態。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表達方式說明了一個問題,文學是一種可感的、可言傳的物象世界?!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如此等等。作家們追求的就是物象,一種虛造的“真實世界”.盡管這種“真實世界”對于人們的世俗生活是不可為的,但它是足以令人傾心和神往的。

二、理性理解的文學

理性地對待文學是后人的觀念和意志?,F代人在技術理性的支配下,將人類的知識范疇、認識范疇肢解為多種塊壘似的學科,哲學、宗教、倫理、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學等等,精細而極其煩瑣。毫無疑問,文學也要以類似的方法給予分類,并不斷地接受拷問。這當然不是文學獨享的詰難,所有的知識、學科都要接受同樣的質詢,以確立自己的身份和本質。問題在于,當我們以科學的方法解析文學的時候,文學的面目及其所謂的本質卻不一定十分清晰。所以,面對文學為何或者何為文學的問題,答案卻非常難做。

科學的方法是以數理邏輯為依據的。這種方法的發明權當然被認為為西方人所享有,所以,文學的學科分類以及以科學的方法研究文學的經驗、理論毫無疑問來源于西方。中國歷史上的學術傳統是文史哲不分家,文學中有歷史,歷史中有文學,哲學中也有關于文學、歷史的解說。這種學術傳統用科學方法判定是一種混沌不清的規則,無法做出諸如什么是文學的具體的學科判斷,而且,對人們的學問的要求是文學、歷史、哲學多方面素質兼備,似乎不具有專一性。

不過,中國的學術傳統是建立在感知、認識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它是在通過調動人們的感覺、思維、心智等多種能動因素的基礎上做出的綜合判斷,雖然達不到毫發之精確,但卻比較豐滿。近代以來,西學東漸,西方關于文學的理論、學說與其他學科的理論一起傳入中國,并逐漸取代中國以往的學術傳統,取得了支配地位。于是,關于文學的各種學說就成為中國文學教育的基本內容,諸如“文學生命說”“文學是人學”“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文學意識形態說”等等,當然也成為一直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毋庸置疑,科學方法于自然科學的研究是有效的、正確的。

但如果運用于文學之類的人文科學領域其有效性有多大,恐怕那些由科學方法成就的科學家們也難以給出具體的答案。猶如發現力學三大定律的最著名的科學家牛頓,他試圖證明上帝的存在,結果只能是無功而返。文學是通過感覺、體驗、回憶、渴望等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情感、思想的綜合活動而產生的智性成果,它不是具體數字或數據的匯集或累加的結果,也不是條分縷析能夠還原的過程,文學研究走不進實驗室,也難以建立有效的數據庫。所以,試圖以科學的方法求證推理,給文學做出一個準確的、本質性的定義,可能永遠是徒勞的。

問題仍然在于,我們明知自然科學的方法對于文學研究未必是可行的,卻難以擺脫既定的學術和理論思維。因為我們現有的概念、話語體系、理論框架、學術成規等都是從西方“拾來”的,已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所以,我們理論界一直試圖證明或揭示文學的本質是什么,給文學一個非此即彼的準確定義。文學是否有一個體現著自身規定性的本質,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文學作為一種精神存在形態,肯定有其存在的內在合理性,并與其期許的價值目標保持著直接的聯結。否則,文學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據。但是,文學并非先有本質而存在的,而是先有文學的存在然后才逐漸體現出所謂的“本質”,然后才讓人們爭論不休。就此意義而言,文學的本質并不重要,至少沒有文學的現實存在更重要。然而,現代知識的建構、學科的建立是必須分門別類的,必須給所有的存在形態貼一個標簽,文學難以例外。這是一種現代建構的規范,目標是確立一套解說文學的學理。讓人困惑的是,所有的關于文學本質的研究、解說都是本著理性或科學的態度進行的,但得出的結論沒有一個不存在質疑。這說明,有關文學本質的研究如果不是目標設定錯誤,就是研究的方法有問題,如若沿著這一思維定勢繼續走下去,無異于緣木求魚。從實際出發,如果文學的現實存在比文學本質的揭示更重要的話,我們是否還有必要趨之若鶩地在文學本質的爭論上浪費精力。文學的本質客觀存在。既然我們不能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給予精確證明,也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權威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義,還不如壓根不去揭開這個面紗,讓它繼續原樣地蘊含在文學之中。其實,關于文學的本質也許本身就是一個含混不清、難以精確的東西,是一個無解的命題,它存在于作家、讀者心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