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成的一種反映了民族特質風貌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傳統文化對于每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多樣性特征進一步加強,如果在黨校文學教學中失去了傳統文化的支撐,文學教學就失去了獨特性和唯一性。
一、傳統文化在黨校文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
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將文化的民族特點從古代延續到當代,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民族特點?,F代文化建設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現代文化建設更不能擺脫傳統文化的制約而單獨存在。而黨校文學教學就是基于黨員基礎知識的教學,對黨員進行文學上的文化潤色,在傳統文化中找尋黨先進思想的根源。如果黨校文學教學脫離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那么黨校文化建設將會失去扎實的根基。在沒有傳統文學支撐的文學教學只是泛泛而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黨在政治、經濟、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只有在黨校文學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思想不斷植入到教學中,才能將優秀傳統文化典型例子靈活運用到現代生活中。由此可見,傳統文化中濃厚的民族特色是在黨校文學教學中被繼承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二)傳統文化具有時代性。
傳統文化的時代性決定了文學教學必須對其進行發展與發揚。發展是一件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舊物質轉變為新物質的變化過程,也就是說發展必須要將新鮮事物融入其中。
任何一種文化創立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傳統文化是農業生產文明的產物,是封建社會處于統治地位的文化形態。隨著時代的進步,文明必須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發展,并且賦予其精華部分以時代先進意義,為現代建設提供指導。
二、黨校文學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黨校文學教學對傳統文化的不夠重視。
提高黨校文學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使其在當代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在黨校文學建設中普遍存在著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重要性認識不足的現象。
隨著時代進步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不復存在,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使得傳統文化在現代遺留不多,例如傳統的禮俗、傳統藝術等都失去了傳播活力,在黨校文學教學中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2].
(二)黨校教學思想與傳統文化分開。
多年來,學術界一直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對立起來,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對立,認為這分別是兩個不同的思想體系,不能相互融合。但是,其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并不是完全不相干。鄧小平指出“要懂得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而在黨校文化教學中,對傳統文化涉及較少,大部分黨校領導人認為黨與傳統文化相互獨立,不能在黨校文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部分,這使得黨校文學教學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形成阻礙。
三、黨校文學教學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對策
(一)文學教學中增加傳統文化中的民族尊嚴與愛國情感。
中國古代文人不乏強烈愛國者,他們的詩書作品在當今依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意義。在國代文學中,有著大量謳歌民族尊嚴與愛國情操的作品。例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簡單清晰的詩篇將國家戰爭勝利的喜悅表達的淋漓盡致。在黨校文學教學中總會遇見類似文學作品,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將其中的精華加以吸收與發揚,更應該利用外來文化的優勢推動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學教學中的發展,從而對民族傳統有一個很好的繼承,并且發展民族特色文學。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繼承傳統文化。
在繼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吸收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華,將時代精神融入其中,為社會服務。黨校中國文學教學是社會意識形態形成的載體與基礎,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決定了社會的各項事業的社會主義建設方向。在黨校文學教學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社會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是黨校教學的宗旨,也是立黨立國的根本?!叭齻€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重要因素:第一,與當代具體實踐相結合;第二,與傳統民族文化相結合。隨著當今社會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外來文化逐漸占據文化教育市場,而黨校文學教學是黨知識傳播的最佳途徑,文學教學需時刻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向結合,從此在微觀的文學教學中鑒定國家經濟文化發展大方向[3].
結論:綜上所述,在黨校文學教學中,常常存在著教學與傳統文化分割開來的現象,黨校文學教學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特征不能在黨校文學教學中體現。因此,黨校教學中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同時,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融入教學中,將傳統文化中民族尊嚴與愛國情感注入到黨校文學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沈浩。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繼承與發展[J].江西建材,2014,17:27.
[2]張傳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研究[D].山東大學,2014.
[3]趙云。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