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代文藝學家 M·H·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一書提出了文學四要素的著名觀點,總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讀者等四個要素組成的。
[1]
四要素流動的活動過程,恰恰就是文學作品的生成過程。這一觀點已獲得文學理論界的廣泛認可。以 M·H·艾布拉姆斯的觀點為基點,文學地理學也可以分為這樣四個范疇即: 世界地理范疇、作者地理范疇、作品地理范疇及讀者地理范疇?!暗乩磉@個詞,很早就在中國出現了?!兑捉洝は缔o》有仰以關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詞句。
唐人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解釋地理的概念說:
天有懸象而成文章,故稱文也; 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在中國古代傳統社會里,士大夫們的人生最高境界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士要達到平天下的最終目標,首先需要具備的條件就是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國古代有兩個重要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學問的大小,一個是歷史,另一個是地理?!?/p>
[2]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地理知識。中國傳統“地理”,主要包括政區地理、山水地理、堪輿地理三個方面。
[3]
政區地理主要為政治服務,如《二十四史》中的《地方志》等; 山川地理是以山岳、河流為綱領來描述地理事物的如《水經注》《山海經》《西域水道記》等; “堪輿地理”又稱為“風水”地理。主要是通過研究大地山川河流的分布,為人們找到最合適的陽宅和陰宅。
風水術的主體是相形度地,大道龍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龍身,通過解讀大地上山川河流的走向形勢,判斷龍脈的來去止伏,觀取“龍、砂、穴、水”,堪輿地理即風水地理是中國獨有的地理概念。
西方古典地理學與中國傳統地理學有著完全不同的屬性。古希臘的地理學更趨于思辨,與哲學的聯系極為密切。在西方哲學之中,空間和時間一樣,其性質究竟是什么,是哲學史上一個歷久彌新,爭訟不清的基本問題。從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開始一直到德里達,西方許多哲學家在自己的哲學問題上都不可避免的思考了空間。如著名的芝諾關于“阿基琉斯追不上烏龜”,“飛矢不動”等悖論的提出更是將人們引入了邏輯思考的領域。20 世紀末葉,西方文學界經歷了引人注目的“空間轉向”,興起了空間批評理論。??碌摹犊臻g、知識、權力》,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愛德華? 索亞的《第三空間》都是這方面的重要理論著作。一些學者將文學地理批評混同于空間批評理論,這是十分錯誤的觀點。這兩種理論建立在中西方對不同地理概念理解的基礎上??臻g理論以西方地理觀念為基礎,與西方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近來,國內興起的文學地理學是以中國傳統的地理學概念為背景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批評方法。在明確了這些概念之后,接下來就文學地理學的四要素進行逐一分析與討論。
一、世界地理范疇
鄒建軍老師指出: “我所講的地理其實是天地之物,也就是天、地、人三者,人在中間能夠見到所有物相。物質的、自然的、天體的,當然也包括一些人造之物?!盵4]
鄒建軍老師的定義恰恰是符合中國特色的地理概念,地理是實實在在的可見之物,并非西方哲學中的抽象觀念。世界地理是文學地理學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學活動中所關涉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更進一步來說世界地理是文學地理學這一自己自足體系中的概念,世界地理是一切作家地理、文學地理及讀者地理的基礎和來源。
早在浪漫主義時期,法國的斯達爾夫人在《論德國》《從社會制度與文學的關系論文學》等著作中已經指出了自然環境因素對文學的重大影響。斯達爾夫人將當時的歐洲文學分為南方和北方兩種文學類型,南方文學指的是希臘人、拉丁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路易十四時代的法蘭西人的文學。北方文學指的是英國、德國、丹麥和瑞典等國的作品。斯達爾夫人認為南方文學充滿了強烈的熱情,這是因為南方清新的空氣、潺潺的溪流、茂密的叢林等怡人的風景對人的影響。北方陰云潮濕的天氣則使得作家更關心人生的痛苦,從而使他們的創作充滿了憂郁的氣質。斯達爾夫人在對歐洲文學史的考察過程中指出了宗教觀念、民族風尚和時代特征三大要素與文學的密切關系。斯達爾夫人的觀點指出了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對文學的深刻影響。十九世紀另一位重要的文藝批評家泰納在《< 英國文學史 > 序言》中提出了“三要素”說。按照泰納的觀點,文學藝術史是人類所建立的道德形態之一,道德形態的基礎根源是“種族、環境、和時代”.泰納所說的環境包括了氣候、國家政策、社會的種種情況等諸多因素。
不難看出泰納進一步思考了環境因素對文學的影響。他的理論成為其后的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產生的重要依據。
曾大興教授在《建設與文學史學科雙峰并峙的文學地理學科》這篇文章中指出: 在中國文學地理的意識和方法源遠流長。東漢的班固“以詩證地”,南宋的朱熹明確提出: 看詩,要“看他風土,看他風俗”.在班固之后,朱熹之前,還有南朝劉勰,唐朝的魏征,都有過文學地理方面的言論。劉勰的《文心雕龍·物色》講到了文學與山林皋壤即地理環境的關系,并且提出了“江山之助”這一命題。魏征的《隋書·文學傳序》則把江左的文學與河朔的文學進行比較,他所使用的方法正是今天的文學地理研究經常使用的方法。20 世紀初梁啟超在《中國地理大勢論》中注意到了文學發展與地理的關系,并最早提出了“文學地理”的概念。此外,劉師培的《南北文學不同論》、王國維的《屈子文學之精神》,王辟疆的《近代詩派與地域》等文章都注意到了地理環境對文學創作的重要影響作用。袁行霈先生也有關于地理對文學活動有著重要影響的論述,他談到“地域性包括兩方面的意思: 一、某些文學體裁是從某個地區產生的,在他發展過程的初期不可避免地帶有這個地區的特點; 二、不同地區的文學各具不同的風格特點?!盵5]此外,他還談到: “中國文學的地域性豐富著中國文學的風格、色彩。一個時期地域性相當突出,另一個時期地域性又淡化下去而溶入文學的民族特色之中,并為民族特色增加新的成分,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發展的一條規律。[6]”在中國文學史的地域劃分上,最明顯的表現是南方和北方不同?!侗笔?? 文苑傳》: 江左宮商發越,貴于清崎; 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对娊洝防锏摹秶L》,主要是先秦時代北方各地的民歌,語言簡短,重在寫實,多比興,喜迭詠,所謂中原風格。南方以屈原《離騷》為代表,打破四言格式,采用民歌體,篇幅較長,多用神話故事,善隱喻,具有浪漫的特點。
南北朝時代,北朝民歌與南朝民歌的風格也很不同。
北朝民歌風格豪放爽朗,慷慨激昂。如《敕勒歌》……南朝民歌,風格清新秀麗,柔婉含蓄,好用雙關語。如《西洲曲》……[7]
古今中外,有許多關于世界地理與文學創作關系的討論。綜上所述,世界地理是文學地理與作品地理、讀者地理的基礎,世界地理必須經過文學創造才能成為作品地理,作品地理的意義顯現必須依靠讀者地理的解讀。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對文學地理學中世界地理的關注就是要以“海納百川斯成其大”的態度、懷抱和方法,還原此“天地之大美”.
二、作家地理范疇
作家地理不僅與世界地理相關,而且涉及到如下方面: 作家將自己的體驗、想象到的地理環境通過文學作品表現出來,并試圖喚起讀者對地理環境的相應的感受。作家地理是文學地理學的又一基本要素。作家地理首先涉及到作家個人從小生活過的地理人文環境。從小經歷的環境不可避免地滲入了作家成長經歷、心里感受、審美體驗之中。作家在創作過程中這些體驗不自覺滲透進了作品之中。例如沈從文在他的“湘西世界”里建了一座希臘神廟,神廟里供奉的是“人性”; 哈代鐘情于“威塞克斯”,鐘情于“威塞克斯”詩一般的少女。那是因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入侵之下,古老的宗法制農村無可挽回地走向了滅亡。威塞克斯的風景越是美麗、人物越是純潔,作者的惋惜之情越是深沉。馬克? 吐溫小說中的“密西西比河”是自由的天堂,只有漂流在寬闊的河流上,膚色才沒有區別、種族才沒有貴賤之分,白人少年和黑人奴隸之間才有著最真誠的友情。
接下來我們要探究作家群地理,也就是文學流派。中國文學發展的歷程中有過許多這樣的流派,中國宋朝以后有: “江西詩派”、“永嘉四靈”、“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常州派”等。近代有“京派”、“海派”.西方文學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曾出現過有地域特色的作家流派,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文壇三杰; 浪漫主義時期英國的湖畔派、德國的海德堡派等。金克木先生在《文藝的地域學研究設想》中談到: “我覺得我們的文藝研究習慣于歷史的線性探索,作家作品的點的研究; 講背景也是著重點和線的襯托面; 長于編年表而不重視畫地圖,排高等線,標走向、流量等交互關系,是不是可以擴展一下,做以面為主的研究,立體研究,以至于時空合一內外兼顧的多維研究呢?”[8]
在立體研究、多維研究的關照之下,看看 17 世紀西方文學作家群的地域特點,眾所周知西方 17 世紀的文學主流是新古典主義,我們深入了解就會發現,新古典主義的主要成就主要是在法國,杰出代表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作家。這一時期的法國處在君主專制的統治之下,封建君主有效地調節了封建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新古典主義正是一種符合了封建貴族審美情趣及娛樂需求的文學創作。而在地理的范圍上進一步展開就會發現這一時期的英國在進行著資產階級的革命,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進行的,所以主要的文學成就是以班楊、彌爾頓等作家創作的清教徒文學。而在天主教反動勢力猖獗的西班牙、意大利則產生了巴洛克文學。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線性文學史突出主流( 新古典主義) 的更迭,只有在地理范疇的橫向展開中,我們才能看到文學發展的全貌( 新古典主義之外還有巴洛克文學和清教徒文學) .
最后要研究的是邊緣地理文學,也就是民間文學。民間文學就是人民群眾口頭創作、口頭流傳,并不斷地集體修改、加工的文學。包括散文的神話( 見中國神話) 、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民間文學更緊緊地黏貼著生活。不但傳述了一定的歷史知識,還培養著國家民族團結的感情。許多保衛鄉土﹑保衛祖國的英雄傳說﹐永遠給予廣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許多描寫卑賤者﹑受壓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謠和小戲﹐都長時期地廣泛地教育著人民﹐培養著他們高尚的情操和品格。民間文學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的特點,要求學者們的研究更關注文學地理學的批評視角。許多民間1了。但是納入文學地理學的范疇之中將更容易彰顯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另外文學地理學也將為民間文學研究提供全新的視角與方法,如筆者關注到的民間寶卷研究,鄭振鐸、車錫倫、慶振軒、伏俊連等學者的研究都涉及到了寶卷的淵源研究,但已有寶卷的地緣聯系卻少有文章。寶卷研究缺乏地域橫向的聯系。各自為營的天津、北京寶卷、山西寶卷、河西寶卷、上海寶卷、桂西寶卷等都具有濃厚的地域性特點,但同在華夏民族的大地之上。一些寶卷又是各地都有、廣泛流傳的。比較各地寶卷之間的異同,將全國寶卷綜合匯編研究將是一項有意義而且浩大的工程。
三、作品地理范疇
作品地理是經過作家藝術加工出現在作品中的世界地理,具有審美性、想象性、虛構性等特點。作品地理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自然環境,如大海、湖泊、草原、星空、高原、溪流、森林、火山、雪地等; 第二類是人造環境,如王宮、城市、大橋、鐵路、高樓、路燈、噴泉等。第三類是想象環境,如《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 《巨人傳》中的德廉美修道院、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記》中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智馬國等。
首先要談的是自然環境,根據自然環境和人的關系,可以將自然環境分為兩類,一類是將人物包含其中的自然環境,這類環境是作品中人物活動的場域。比如《老人與?!分械睦先嘶顒幼钪饕谋尘熬褪谴蠛?。老人對大海充滿了深情,同時那無垠的大海也承載了老人全部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兑靶缘暮魡尽分邪涂嗽忌Φ谋l與回歸都是在極地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展開的。魯濱遜“占島為王”征服自然的英雄業績演繹在荒島之上。對一部作品中自然環境的認識是我們理解一部作品的基礎。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荷馬史詩》中的自然環境是這樣的: 荷馬在四個方位中,只說白晝之方和黑夜之方,即東方和西方。荷馬所想象的大地形狀是一個類似盾形的凸面圓盤,環繞著大陸周圍有一條河( 大洋神) .云霧繚繞的奧林匹斯山是諸神的居住之地。電閃雷鳴是天父宙斯的信號; 銀發的海神波塞冬掌管著的大海,當他攪動三叉戟的時候大海上波濤翻滾,當他放平了三叉戟海上風平浪靜; 大地的深處居住的哈徳斯,那里是死人的歸宿。偉大的特洛伊戰爭、英雄奧德修斯海上歷險回家的故事都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展開的。
另外一類自然環境并未將人包含其中,和人是相互獨立,互為對象的關系,這類空間是作家寄情言志的對象。中國古代的詩歌其特點尤為明顯,陳寅恪先生在《講義及雜稿》中說: “中國詩雖短,卻包括時間、人事、地理三點?!鈬妱t不然,空洞不著人、地、時,為宗教或自然而作?!盵9]這段點評十分懇切的說出了中西方詩歌的不同特點。而地理就是中國詩歌不同于西方詩歌的三個特質之一。
中國古代的詩歌離不開地理,寄情于山水之間。例如杜甫提筆詠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痹娭袑懥颂┥降母呔ゴ?,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
寫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寫遙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第二類是人造空間,人造空間是人化地理,其顯著特點是社會性,是人生活環境社會性的典型體現。
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觀察文學創作,提出了“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題。他們定義“所謂典型環境,不過是充分地體現了現實關系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別性反應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關系總情勢的大環境; 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境?!盵10]
司湯達的《紅與黑》中出現了僻遠的維立業小城、貝尚松神學院、巴黎的拉摩爾侯爵家這三個典型環境,這三個典型環境是典型人物于連的主要活動場所,見證了于連的奮斗歷程,同時從偏僻的小城、省城貝尚松一直到首都巴黎,運用典型環境展示了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總體的社會風貌。巴爾扎克筆下的金錢主題的表現,也離不開典型環境下?!陡呃项^》中女兒越過父親的尸體去參加晚會等一系列為金錢所上演的悲劇都是在兩個典型環境: 寒磣的伏蓋公寓和富麗堂皇的鮑塞昂子爵夫人的沙龍里展開的。
第三類想象的環境是抽象而深刻的哲理思想的集中體現。但丁的《神曲》中出現了地獄、煉獄、天堂三境界,三界是對基督教文化的詩性闡釋; 從地獄走向天堂之路揭示了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西方人超越苦難,走向審美人生時,靈魂超越了精神。[11]
艾略特的“荒原”代表了現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機,薩特的《間隔》故事發生在“地獄”之中,但這個地獄中沒有刀山火海、腥風血雨、而是法國第二帝國時期一間普通的客廳?!八司褪堑鬲z”的存在體驗就在這里上演了。馬爾克斯筆下的馬貢多小鎮訴說著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滄桑感、訴說著整個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縱深感和連綿感。想象的環境也集中體現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柏拉圖的“理想國”,吳承恩的“花果山”、陶淵明的“桃花源”等,將自己的烏托邦理想寄托在想象的空間之中的文學作品古今中外中比比皆是。
四、讀者地理范疇
文學地理學不只是作家對世界地理觀察與欣賞后將其展現在作品中的活動,還應該包括讀者進行閱讀鑒賞的活動。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鑒賞,作者的地理創作意圖才能顯現、作品的地理價值意義才能生成。因此讀者地理是文學地理學的又一基本要素。讀者地理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首先指讀者生長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地理環境影響讀者的閱讀與審美; 另外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活動,文學作品中地理環境的審美意蘊、情感指向、抽象意義、價值體現等才能被揭示出來。
接受美學姚斯認為文學史更應該是一部接受史。不同地理環境中的讀者往往會對特定的作品做出不同的解釋。樂黛云老師曾談到自己給外國學生講《小二黑結婚》時的經歷,當她給學生介紹完了作品的主要故事情節,外國學生最喜歡、最肯定的是“三仙姑”這個人物形象,年齡那么大了還喜歡打扮自己,外國學生認為“三仙姑”身上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這樣的解析與中國讀者對“三仙姑”的看法迥然不同。不同環境中的讀者對同一作品的主題往往有著不同的解讀,例如不同時期各國讀者對《堂吉訶德》的解讀?!短眉X德》一出版風靡了西班牙,當時文壇上只把這部小說看做一個逗人發笑的好滑稽故事,小販叫賣的通俗讀物。
17 世紀西班牙批評家瓦爾伽斯( Vargas) 說: “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边@樣的觀點在西班牙流行了近三百年。
可是《堂吉訶德》最終成了西班牙文學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唱,作品的價值被慢慢地咀嚼與消化?,F在馬德里廣場樹立著堂吉訶德與他的隨從桑丘的雕像,堂吉訶德已成為整個西班牙民族的象征。
英國的拜倫認為: 《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德國的堂吉訶德提出: 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里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法國的雨果贊嘆道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 主角與桑丘,騎著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 俄國的別林斯基指出: 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范例僅見于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讀者的心中色彩紛呈。
讀者地理的另一方面指的是,讀者對同一地理意象的多層次解讀。
卡夫卡的《城堡》中的城堡首先是家長專制的父親在卡夫卡內心投下的陰影; 其次,城堡承載了一個孤獨、受挫,被無法理解也無法控制的莫名力量所威脅著的個人難以承受的負罪感; 最后城堡解讀了現代人“被瘋狂的時代鞭打”而扭曲變形的內心感受。法國學者伏爾泰說: “從寫作的風格來認出一個意大利人、一個法國人、一個英國人或一個西班牙人,就像從他的面孔的輪廓、他的發音和他的行動舉止來認出他的國籍一樣容易?!盵12]
在《伊利亞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古希臘民族沸騰的熱血,這是后世國家無可比擬的。同樣是戰爭主題,最早描寫戰爭的《伊利亞特》和后來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作家筆下的戰爭大相徑庭?!兑晾麃喬亍穼馉幈旧砗苌僮稣x與否的價值判斷,詩人對戰爭雙方的英雄們都不遺余力地加以熱情洋溢地贊美和歌頌,這是對人本身的歌頌,它超越了狹隘的恩怨是非關系和狹隘的民族主義。
《伊利亞特》是第一部戰爭題材的作品,后來的戰爭作品中都有著明顯的是非傾向,如《埃涅阿斯紀》充滿疑慮不安,悲天憫人以致憂郁,作者維吉爾成為一個“萬事都堪落淚”的詩人?!稇馉幣c和平》反對拿破侖侵俄。明代的《封神演義》表達了助周滅紂的思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擁劉反曹,施耐庵的《水滸傳》宣揚替天行道?!兑晾麃喬亍钒褢馉幃斪黾裙鈽s又有利的事業,把戰爭雙方都做了熱情地歌頌,戰爭無所謂正義與非正義,戰爭是最壯闊的大舞臺,英雄們在這宏闊的疆場上演繹著生命的絢爛色彩?!兑晾麃喬亍肥侨嗣袢罕娂w創作的結晶,在流傳的過程中被不斷地加工,越來越符合讀者的審美需求: 一場血腥的戰爭本不是后人希望欣賞的東西,但是阿基琉斯的盛怒和海倫的美,赫克托耳的英勇和帕里斯的愛情卻使這十年的戰爭被人們傳唱至今。是阿基琉斯不同尋常的怒火和海倫國色天香的容顏使古希臘人借藝術超越了戰爭,借藝術升華了自己的現實世界。
五、結語
縱觀全文,文學地理學中的四要素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動的、辯證的關系。一方面,世界地理( 包括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 會對文學家的生活經驗、文化積累、生命意識、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造成影響,進而對文學家的創作( 包括作品的體裁、形式、語言、主題、題材、人物、原型、意象、景觀等)造成影響,這些影響的表現形態或者載體,便是文學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學; 另一方面文學的地域性或者地域文學,久而久之就會融進當地的地域文化,成為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的機組成部分,這樣的人文地理環境又反過來對文學家的文化心理結構和讀者的閱讀審美又構成影響??傊膶W地理學的四個要素: 世界地理、作家地理、作品地理、讀者地理構成整體活動,各個要素之間相互流動、相互反饋。季羨林老師指出“東西文化是不同的,其根源就在于東西思維方式的不同: 西方主分析( analytical) ,東方主綜合( comprehensive) .這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不但潛藏在或表現在哲學思想上,表現在人文社會科學上,而且也表現在科學技術上?!盵13]
季羨林老師進一步指出了西方的分析與中國的綜合之間的差別: 分析往細微處追尋,窮萬事而不絕。綜合想讓人們了解整體觀念,普遍聯系。
西方注重點的分析的思維模式,已經在科技等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但是也遺留了許多的問題。就文學和文學理論的現狀來看,那是一個走向碎片化的支離破碎的世界?!叭旰訓|,三十年河西”是人類進化的一個一般規律。主分析的思維方式流露出了諸多弊端,在文學的建設上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啟動東方思維方式的重大作用。
鄒建軍、曾大興、梅新林、陶禮天、楊義、胡阿祥諸位學者們恰恰就是從綜合性思維出發積極提倡文學地理學。但中國的綜合性思維又有著模糊性、體系性不強、不確定性的特點。于是他們的新方法一開始就遭受了許多的質疑與攻擊。但筆者認為雖然這一體系還不十分完善,但畢竟具備了中國特色,值得我們共同建設發展。劉慶華認為,“在文學地理學的理論建構中,我們不妨反思一下中國現當代文學理論的發展之路。中國現當代文學理論走的是一條拿來主義的路,這條路照見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過于重具象感悟而缺乏嚴謹的邏輯思辨的弊病,但也凸顯了生搬過來的文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學創作現實水土不服的毛病。如何在拿來與原創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學理論的具象感性與西方文學理論的邏輯思辨相結合,這不僅對中國文學理論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有助于中國文學地理學的理論建構?!盵14]
文學地理學在中國本土建設并最終走向世界。這是中國學者共同努力為世界學術所做的獨特貢獻。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尚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文學地理學四要素的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廓清文學地理學四個研究范疇。為文學地理學這一有中國特色的學科的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美]M. H. 艾布拉姆斯。 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M]. 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5 -6.
[2][3]鄧輝。 世界文化地理[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 .
[4]鄒建軍。 關于文學發生的地理基因問題[J]. 世界文學評論,2012,( 1) .
[5][6]袁行霈。 中國文學概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0.
[7][10]童慶斌主編。文學理論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67,191.
[8]金克木。 文藝的地域學研究設想[J]. 讀書,1986:85.
[9]陳寅恪。 講義及雜稿[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2002:483.
[11]任宏志。 苦難生命的靈魂超越[J].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2:4.
[12]伍蠡甫。 西方文論選( 上卷) [M].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323.
[13]陳惇,孫景堯,謝天振。 比較文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
[14]劉慶華。 文學地理學學科建構熱點問題的思考[J]. 廣州大學學報,201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