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提供或索取信息時,說話者常在命題之外添加一些信息來明示自己的言說方式,或表達自己對信息內容的把握程度、個人的情感態度或評價等等。正是這個原因,我們使用的日常話語常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反映客觀世界的命題;二是與發出命題的說話者相關的信息。這些與說話者本身相關的信息往往會用特定的語言形式編碼,通常以副詞或其他表達形式出現,本研究稱之為“言者導向語”\\(speaker-oriented expressions,簡稱SOEs\\)。
英漢語都有豐富的語言手段表達與說話者相關的信息,但兩種語言在這類手段的具體使用上存在差異。比如,漢語很難將Briefly,he hovered betweenconfidence and terror中的briefly\\(表達說話者言語行為方式的副詞\\)用單個詞語表達出來,而是借助其他表達方式,如“副+動”形式\\(如“簡單地說”\\)或“副+動+賓”形式\\(如“簡言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差異并非個例,但長期沒有得到合理分析和解釋。事實上,找到有效的對比平臺,系統比較這類差異,有助于深入認識英漢語在這類概念語義上編碼的特點,也有利于認清英漢語這類表達方式在詞匯化和語用化程度上的差異。
2.SOEs的相關研究
探討言者導向語時,先前研究大多關注副詞這種已經詞匯化了的表達形式,即“言者導向副詞”\\(speaker-oriented adverbs,簡 稱SpOAs,見Jackendoff1972;Ernst 2002,2009\\),又稱“語氣副詞”\\(王力1943/1982;呂叔湘1982;史金生2011\\)或“評注副詞”\\(張誼生2000\\)。這類副詞雖名稱不同,但功能一致。國內外很多研究都探討過SpOAs的句法和語義特征1,如Ernst\\(2002\\)探討了英語SpOAs表達的概念語義和句法表現,Cinque\\(1999\\)、Nilsen\\(2004\\)及Ernst\\(2009\\)研究了各類SpOAs之間的共現順序;也有研究涉及漢語SpOAs的分布與組合、語用與篇章功能\\(張誼生2000\\),以及漢語同類副詞的連用順序\\(黃河1990;袁毓林2002;史金生2011\\)。
以上研究為進一步探討英漢語同類副詞的語法語義特征提供了理論支持;但這些研究都以單一語言為研究對象,范圍只限定于副詞,未觸及有相同功能的短語或小句,對這種語用現象的描述和解釋還不夠充分。本研究認為,英漢語都有豐富的手段表達相同的概念語義,但編碼方式有異,這種差異有一定的系統性,值得深入研究。為便于對比,本研究使用SOEs這個術語,既包含常見的副詞,也包含類似于副詞功能的語言形式,如短語或小句。這些表達式功能一致,理論上也有跨語言的共性,依據話語功能進行分類可為跨語言比較提供對比空間。本文從SOEs表達的概念語義入手,觀察英漢語在編碼方式上的異同,分析兩種語言中的SOEs在詞匯化和語用化程度上的差異,并探討差異背后的原因。
3.對比平臺
SOEs表達信息發出者在發出信息時的言說方式或對陳述內容的評價或把握程度,其作用的對象可以是發出命題的說話者,也可以是說話者陳述的命題。
不管是何種作用方式,我們都可從事件和事件構成命題的關系中確定SOEs作用的論元。鑒于此,我們將SOEs的功能信息在事件語義結構上表達出來。
根據事件語義學\\(Event Semantics\\)理論,表動作的動詞除了含有傳統意義上的論元以外,還帶有一個事件論元event\\(Davidson 1967\\)。Parsons\\(1990\\)將這一觀念擴展到所有的動詞,即表狀態、過程的謂項也隱含事件論元,分別表狀態和過程。本研究基于Parsons的觀點,認為每個句子都含有一個基本事件,該事件可以與其他成分組合成類型更高的新事件。運用事件語義學理論對事件的分解觀,可以較好地展現語言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已有學者從事件語義學視角對比分析了英漢語體動詞邏輯轉喻的組合和釋義機制\\(秦洪武、王克非2012\\)和英漢語中的類型強制\\(秦洪武2011\\),證明了事件語義是英漢語對比的有效平臺。本研究借鑒這一方法,將事件語義結構視為跨語言的共享平臺。從這里看去,SOEs與句子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僅可以得到直觀展示,英漢語的編碼方式也有望得到明確、清晰的描述和解釋。
4.英漢語SOEs的分類
在目前的文獻中,對SOEs分類一般限定在詞匯層面,即副詞。所以,本節先介紹英漢語“言者導向副詞”\\(SpOAs\\)的分類及各類副詞的話語功能,然后將具有同等功能的表達式從副詞擴展到短語和小句上。
4.1 SpOAs在英語里的分類
根據Ernst\\(2002\\),SpOAs包含言語行為副詞\\(speech-act adverbs\\)、認識副詞\\(epistemic adverbs\\)和評價副詞\\(evaluative adverbs\\)三個次類。
言語行為副詞,如honestly、frankly、briefly,表達某種言語行為方式,即:Isay ADV that P或You tell me ADV that P\\(P為受副詞作用的命題\\)。根據這一分析方法,\\(1a\\)可以表達為\\(1b\\),\\(1c\\)可以表達為\\(1d\\):\\(1\\)a.Honestly,[pI hadn\ue10bt thought about it].\\(COCA2\\)b.I say honestly that[pI hadn\ue10bt thought about it].c.Briefly,[pwhat\ue10bs his biggest challenge3]?\\(COCA\\)d.You tell me briefly[pwhat\ue10bs his biggest challenge]?
另一類是認識副詞,包含情態副詞\\(modal adverbs\\)和言據副詞 \\(evidentialadverbs\\),如probably、definitely、obviously。說話者通過這類副詞來表達對某個命題真值的肯定或否定程度,可以表達為:
It is ADJ that P,如\\(2a-b\\):\\(2\\)a.[p14Nature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plex system we know of].\\(COCA\\)b.It is probable that[pnature is the most complex system we know of].
還有一類為評價副詞,如luckily、unbelievably、fortunately,主要是對事實或潛在事實做出評價5,表達的語義為:
It is ADJ that F\\(F=fact\\),如\\(3a-b\\):\\(3\\)a.Luckily,[Fno one was seriously hurt].\\(COCA\\)b.It is lucky that[Fno one was seriously hurt].
4.2 SpOAs在漢語里的分類
SpOAs在漢語中一般被稱作語氣副詞或評注副詞,但對這類副詞的范圍學界認識并不一致,分歧的原因是分類沒有一致的標準,有的以意義為標準\\(王力1943/1982\\),有的以語法表現為依據\\(黃河1990\\),有的按表義功能 \\(張誼生2000\\)。我們認為,以語義為標準分類常使副詞名目繁雜,主觀性強;而僅依據語法表現又無法反映同類副詞的語義共性,以及不同類別副詞在功能上的差異;相比之下,以表義功能為標準的分類方式兼顧了意義和功能,便于對比分析。鑒于此,在對漢語SpOAs分類時我們參照張誼生\\(2000\\)的分類,將SpOAs\\(張誼生稱之為“評注副詞”\\)分為傳信\\(evidentiality\\)和情態\\(modality\\)兩個類別。其中,傳信范疇關注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真實性,表達說話者對相關命題依據的關注;情態范疇則表達說話人對相關命題和情景的主觀感受和態度\\(同上:55\\)。
從表義功能看,傳信類和情態類評注副詞分別對應英語認識類副詞中的言據副詞和情態副詞。但細究起來,似又非純粹的對應。為便于對比,本文參照副詞表達的話語功能和Ernst\\(2002\\)的標準將張誼生的評注副詞重新劃分,分為言語行為副詞、認識副詞\\(包括言據副詞和情態副詞\\)和評價副詞三個次類。這樣,英漢語SpOAs之間便有了可對比的平臺。
我們將張誼生的評注性副詞進行重新歸類,其中言據副詞包含傳信類中表斷言、釋因、總結的副詞;情態副詞包含傳信類中表推測、情態中表強調與婉轉的副詞;評價副詞包含情態中表深究與比附、意外與僥幸、逆轉與契合、意愿與將就的副詞。歸類主要依據話語功能,不強調詞匯本身的形式。另外,我們發現,英語言語行為副詞在張誼生\\(2000\\)的漢語副詞的分類中沒有對等詞。這是因為漢語中這類副詞并不發達,很難找到與英語同類副詞相對應的詞,但漢語有表達此類話語功能的其他手段,這點將在第5部分論及。
4.3 英漢語SOEs的分類
本文參照Ernst\\(2002\\)對SpOAs的分類,將具有同等話語功能的表達式從詞擴大到短語和小句,統稱為SOEs。SOEs分為言語行為類表達\\(speech-actexpressions,簡稱SaE\\)、認識類表達\\(epistemic expressions,簡稱EpE\\)和評價類表達\\(evaluative expressions,簡稱EvE\\)。下面就這三個次類表達的概念語義和英漢語編碼方式進行分析。
5.SOEs的概念語義結構及實現方式
英漢SOEs都為事件或事件構成的命題所表達的內容添加信息;同時,正如英漢事件名化短語在概念組織及實現形式上存在著語言差異\\(曲英梅、楊忠2011\\),SOEs在英漢語中的實現方式也有差異。本文把與事件有關的信息作為SOEs作用的對象,建立言語行為、認知、評價功能表達與事件之間的概念語義關系,然后在這個平臺上觀察英漢語在實現這種關系時存在的編碼差異。
5.1 SaE表達的概念語義和實現方式
根據4.1節的介紹,SaE傳遞的意義為:I say ADV that P或You tell meADV that P,由此可以看出這類表達包含了一個言說事件,其概念語義結構具體表現為\\(i\\)和\\(ii\\)。
\\(i\\)有一個事件\\(E\\),即說話者\\(Agent,I\\)要傳遞某個信息\\(*E=Event of Ex-pressing\\),信息內容為命題\\(P\\),副詞是說話者在傳遞信息時的言語方式;表達式為:[E*E\\(e\\)&Agt\\(e,I\\)&Th\\(e,P\\)]&ADJ\\(e*,Agent\\)6。
\\(4a\\)的概念語義結構為\\(4b\\),可解讀為\\(4c\\)。
\\(4\\)a.Frankly,[Pfootball is a dangerous game].
b.[E*E\\(e\\)&Agt\\(e,I\\)&Th\\(e,P\\)]&FRANK\\(e*,I\\)c.
一個言說事件\\(E\\),言說的施事\\(agent\\)是I,言說的對象是命題\\(P\\)football is a dan-gerous game;施事\\(I\\)在說出這個命題時表現出的品質是FRANK\\(坦率\\),即I saythat[Pfootball is a dangerous game],and I am frank when I say this.
\\(4a\\)是說話者明示自己在傳遞信息時的態度。說話者也可以要求別人傳遞信息時表現出某種態度,這時就有不同的概念語義表達,見\\(ii\\)。
\\(ii\\)有一個事件\\(E\ue10b\\),即說話者要求聽話者\\(Agent,you\\)做一件事\\(E\\),這件事是傳遞信息\\(*E\\),信息內容即命題\\(P\\),并要求對方在傳遞信息時要表現出某種品質屬性\\(ADJ\\);由于說話者要求別人實施\\(E\\)這一行為,疑問命題\\(P\\)實際蘊含了一個祈使算子\\(IMP=imperative operator\\),因此,整個表達式是一個祈使語氣,表達為:IMP[E\ue10b[E*E\\(e\\)&Agt\\(e,you\\)&Th\\(e,P\\)]&ADJ\\(e*,you\\)]。\\(5a\\)的概念語義結構為\\(5b\\),解讀為\\(5c\\)。
\\(5\\)a.Honestly,[Pwho would do such a thing?]
b.IMP[E’[E*E\\(e\\)&Agt\\(e,you\\)&Th\\(e,P\\)]&HONEST\\(e*,you\\)]
c.祈使語氣[有一事件\\(E\ue10b\\),即我要你做一件事\\(E\\),這件事是你\\(agent\\)要傳遞一則信息\\(*E\\),信息內容為命題\\(P\\),且你在傳遞信息時要誠實\\(HONEST\\)],即You tellme[Pwho would do such a thing],and you should be honest when you say this.
英漢語中都存在言語行為方式概念的表達。那么相同的概念語義在兩種語言中的編碼方式是否相同呢?我們可以基于\\(5b\\)觀察和分析英漢語在編碼時使用的手段。表達上述語義時,英語可以使用下面的手段:\\(6\\)a.Honestly,[Pwho would do such a thing]?b.Honestly speaking,[Pwho would do such a thing]?c.Tell/answer me honestly/I want you to be honest with me/us,[Pwho would dosuch a thing]?
漢語在編碼該語義時只能采用如\\(7b-c\\)的形式,與\\(6a\\)對應的\\(7a\\)不合法。
\\(7\\)a.*誠實地,[P誰會做這樣的事]?b.老實說/說實話/實話實說,[P誰會做這樣的事]?c.你老實告訴我/你坦率地跟我講,[P誰會做這樣的事]?\\(6a-c\\)顯示,英語在表達言語行為方式概念時可以使用副詞、短語以及小句,但\\(7a-c\\)顯示,漢語中表達此類概念語義的詞匯手段欠發達,更多借助組合式或小句式表達\\(7b-c\\)。目前研究所觸及的英語言語行為副詞\\(如briefly、frankly、roughly、simply、generally、specifically、confidentially、seriously等\\)在漢語中均缺少詞匯化程度很高的表達形式。具體原因將在第6.1節探討。
5.2 EpE表達的概念語義和實現方式
認識類表達\\(EpE\\)又可以分為情態類表達\\(modal adverbial expressions\\)和言據類表達 \\(evidential adverbial expressions\\),表達的語義為:The speakerthinks P’s truth as ADJ。具體表述為:某個事件\\(E\\),該事件構成一個命題\\(P\\),說話者對該命題的肯定程度為ADJ,表達式為:[P[E...]]&ADJ\\(P\\)。因此,\\(8a\\)可以表達為\\(8b\\),解讀為\\(8c\\):
\\(8\\)a.Clearly,[Pthey saw the sign].b.[P[ESEE\\(e\\)&Agt\\(e,they\\)&Th\\(e,sign\\)]]&CLEAR\\(P\\)c.有SEE這么一個事件\\(E\\),事件的施事\\(Agent\\)是they,受事\\(Theme\\)是sign,這個事件構成一個命題\\(P\\),說話者說出該命題時的肯定程度為CLEAR。
在表達情態或言據兩種認識概念語義時,英語可以將這些語義形式編碼在獨立的副詞中,或者是功能相同的It is ADJ that P結構中,如表達[P[ELEAVE\\(e\\)&Agt\\(e,Oskar\\)&Th\\(e,room\\)]]&OBVIOUS/PROBABLE\\(P\\)這一概念語義關系時,英語可以使用以下編碼形式\\(9a-b\\):\\(9\\)a.Obviously/Probably,[POskar was leaving the room at that time].b.It is obvious/probable that[POskar was leaving the room at that time].相應的漢語編碼方式有\\(10b-d\\):\\(10\\)a.*明顯,[P奧斯卡那時正在離開房間]。b.顯然/大概\\(可能\\),[P奧斯卡那時正在離開房間]。c.明顯\\(顯然\\)/大概\\(可能\\)[P奧斯卡那時正在離開房間]。d.這是明顯的/可能的情況是,[P奧斯卡那時正在離開房間]。
\\(9a-b\\)顯示,英語在編碼認識概念語義時,可用詞匯手段,也可用組合式手段。同英語一樣,漢語既可用詞匯手段,如“顯然”、“大概”、“明顯”\\(10b-c\\),也可用組合式表達\\(10d\\),但漢語中詞匯手段的使用比較受限,僅有部分詞匯可像英語中的副詞那樣獨立使用,\\(10a\\)的“明顯”不能獨立使用,類似不可以獨立使用的副詞還有不少,如“管?!?、“準?!?、“一定”、“必定”、“定然”等。
另外,英語中有一類由動詞派生來的言據類副詞,這類副詞可以轉化為動詞結構“It is V-ed that P”或 “According to N/NP,\\(P\\)”結構7,如\\(11a-c\\):\\(11\\)a.Reportedly/Supposedly,[POskar was leaving the room at that time].b.It is reported/supposed that[POskar was leaving the room at that time].c.According to the report/what has been supposed,[POskar was leaving the room atthat time].
漢語在編碼相同概念語義時大多使用組合方式\\(12a\\),詞匯類表達不合法\\(12b\\):\\(12\\)a.據報道/據猜測,[P奧斯卡那時正在離開房間]。b.*報道地/*猜測地,[P奧斯卡那時正在離開房間]。
5.3 EvE表達的概念語義和實現方式
評價類表達\\(EvE\\)是說話者對某一命題\\(P\\)所表達的事件或情狀\\(P通常為事實Fact\\)的評價,即Speaker evaluates that fact\\(F\\)as ADJ。表達式為:[P[E…]]&ADJ\\(P\\),如\\(13a\\)表達為\\(13b\\),解讀為\\(13c\\)。\\(13\\)a.Oddly,[PCarol was dancing].b.[P[EDANCE\\(e\\)&Agt\\(e,Carol\\)]]&ODD\\(P\\)c.
有“DANCE”這么一個事件\\(E\\),事件的施事\\(agent\\)是Carol,這個事實構成一個命題\\(P\\),說話者對這個命題\\(P\\)的評價為ODD。
在表達評價概念語義時,英語可以將這些語義形式編碼在獨立的副詞中,或者意義等同的形容詞結構It is ADJ that P中,如[P[ECONSTRUCT\\(e\\)&Agt\\(e,they\\)&Th\\(e,shelter\\)]]&LUCKY/UNEXPECTED\\(P\\)這一語義關系可以用英語編碼為\\(14a-b\\):\\(14\\)a.Luckily/Unexpectedly,[Pthey constructed a shelter].b.It is lucky/unexpected that[Pthey constructed a shelter].
與\\(14\\)對應的漢語編碼方式有\\(15a-b\\):\\(15\\)a.幸好/?[P他們建了個避難所]。\\(?表示與unexpectedly對應的漢語副詞空缺。\\)b.幸運的是/意想不到的是\\(出乎意料8/沒想到\\),[P他們建了個避難所]。
與英語一樣,漢語既可以使用較固定的表達“……的是”,也可以使用詞匯手段“幸好/幸虧”。不同的是,不是所有英語詞匯表達\\(如unexpectedly\\)都能在漢語中找到對應的副詞,也不是漢語所有的詞匯手段都可以像英語的詞匯那樣獨立使用。詳細論述見下節。
6.英漢語SOEs編碼差異的原因。
6.1 英漢語SOEs詞匯化程度的差異上文分析表明,英語中SaE、EpE、EvE三類表達都具備完整的詞匯手段,而漢語中這三類僅有部分詞匯化程度高的表達手段。相關分析如下。
首先,就SaE而言,英語所有的SaE類副詞\\(如frankly、honestly、simply、briefly等\\)都較難在漢語中找到高度詞匯化的表達形式。在漢語中,與之相關的表達形式大都是與言說動詞“說”、“講”、“告訴”等組合構成的短語,如“說實話”、“老實講”、“簡單說來”、“簡言之”等。即便是接近詞匯化的成語表達,如“實話實說”、“平心而論”、“總而言之”等,也都要明確使用“說”、“論”、“言”等言說動詞,可以在表層隱約看到概念意義組合的痕跡。英語的SaE如前例所述在表層可以沒有顯性的言說概念。這樣的差異源于兩種語言使用了不同的編碼機制。
我們以英語honestly及其對應的漢語表達為例說明這一點。
根據上文分析,SaE表達言說事件,祈使語氣中honestly實指You tell mehonestly that\\(P\\)。這一言說事件包含了言說的施事、謂詞、接受者和客體\\(命題P\\)。英語honestly是將施事、謂詞和接受者等概念元融合了,副詞所表達的事件概念在英語中通過最具典型特征的詞匯\\(honest\\),借助派生手段\\(-ly\\)進行語言編碼,使得一個事件可以藉由一個單詞得到表達。漢語則缺乏相應的形態手段,在面對豐富的事件信息時,往往借助組合形式,也就是將離散的概念元組合起來表達。所以,英語中用一個副詞就可以完成的表達在漢語里可能需要短語或者小句 \\(見圖1\\)。圖1顯示,漢語小句式表達“你老實告訴我”概念元的組合性可以在語言表層清晰展現,該小句是將施事“你”、謂詞“老實”、謂詞“說/告訴”、接受者“我”幾個概念元組合起來表達;同樣,即便是接近詞匯化的表達“老實說”也可以在表層看到謂詞\\(BE HONEST\\)和謂詞\\(TELL\\)概念元組合的痕跡9。
同樣,英語中許多由動詞、名詞派生出的評價或言據副詞在漢語中幾乎沒有詞匯化程度高的對等表達。漢語一般需借助組合式或半組合式結構,如:“據報導”\\(reportedly\\)、“據猜測”\\(supposedly\\)、“有技巧地/靈巧地”\\(skillfully\\)、“令人遺憾的是”\\(regretfully\\)、“令人吃驚的是”\\(surprisingly\\)。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差異,也是因為英語該類詞匯表達了一個事件語義信息,如reportedly實際指according to what some source of information says;副詞所表達的事件概念通過動詞\\(report\\),借助派生手段\\(-edly\\)進行語言編碼,把復雜的事件概念融合在一個詞匯中\\(比較典型的派生手段還有-ingly、-fully等\\)。
由于缺乏相應形態手段,漢語在編碼豐富的事件信息時,往往借助組合形式,將可以分解的事件語義成分組合起來表達。圖2顯示10,漢語將reportedly分解成“據”\\(元標記\\)、“某人/機構”\\(施事\\)、“報道”\\(謂詞\\)。同SaE一樣,漢語這類表達的概念意義組合的痕跡明顯,各種表達都很難脫離信源標記“據”或“稱/說”\\(如“有報道稱/說”\\)。
6.2 英漢語SOEs語用化程度的差異SOEs具有語用功能,一般而言,這類表達式對命題的真值不產生影響,在話語中的作用主要是語用的,表達的是說話者對命題的主觀態度或評價。本研究發現,英漢語這類表達的語用化程度不同,表現為兩種語言中語用標記的實現方式不同。從形式上看,語用標記語可以是詞、短語或小句\\(馮光武2004\\)。英語SOEs承擔語用標記的既可以是小句\\(如I must be honest with you\\),也可以是短 語 \\(如honestly speaking,to be frank\\),還可以是詞匯\\(如honestly、frankly\\);而漢語SOEs承擔語用標記的大多是小句\\(“我跟你說實話”\\)和短語\\(“說實話”\\),詞匯做語用標記的能力較差。
本文第5節的分析顯示,英語各類SOEs都有副詞形式的表達,且這些副詞都可獨立使用,有語用標記的功能;與英語不同,漢語中以單個詞匯編碼的SaE不發達,而以副詞形式編碼的EpE和EvE大都不可獨立使用,不具備做語用標記的條件,如“管?!?、“準?!?、“一定”、“必定”、“定然”等。見\\(16a-c\\)。
\\(16\\)a.張永清講起話來像演戲,大家聽起來管保不瞌睡。\\(CCL11\\)b.張永清講起話來像演戲,管保大家聽起來不瞌睡。c.張永清講起話來像演戲,*管保,大家聽起來不瞌睡。
與英語相比,漢語詞匯形式的SOEs的語用化程度不高,原因之一是漢語副詞位置的靈活性受到韻律節奏的限制,凡是單音節的評注性副詞都不能位于句首\\(張誼生2000:50\\);另外,在漢語句中若出現名詞性或代詞性主語,有些EpE和EvE副詞只能出現在主語之后,而不能出現在主語之前,如“定然”、“簡直”、“未免”、“何必”等12。這些副詞一般為半幅評注副詞,只能用于對句內述題進行評注\\(同上:50-51\\)。這樣看來,漢語可以獨立使用的副詞數量非常有限,能夠成為語用標記的副詞數量就更少,只有幾個發展成為語用標記,如“果然”、“誠然”、“自然”、“幸好”、“大概”、“的確”、“顯然”、“也許”。需要注意的是,漢語中也有一部分組合式SaE已發展成固定短語,如“簡言之、簡而言之”、“總而言之”、“換言之”,還有EpE和EvE表達形式如 “令人……的是”\\(It is ADJ that...\\)。這些表達式還沒有到達完全詞匯化的程度,在句法上不如副詞那么靈活,但它們語用功能突出,一般在句首用作語用標記。
本研究還發現,關涉說話者的概念語義信息的詞匯化在一定程度上受語用化的驅動。如honestly和reportedly就是將復雜的事件信息詞匯化了,其內在的驅動力是這類事件信息表達的語用功能:表明言語方式或信息來源。另外,由于英漢語編碼復雜事件的能力不同,在英語中詞匯化的事件概念在漢語中主要表現為習語化\\(idiomaticization\\),如“說實話”、“據猜測”、“令人吃驚的是”。
7.結語
本文分析了命題之外但又關涉說話者的概念語義信息在英漢語中的實現方式及其在兩種語言中詞匯化和語用化程度的差異。研究表明,基于事件語義的平臺能夠清晰地反映出SOEs的語義-語用屬性,也便于觀察該類概念語義在不同語言中實現方式的異同。
整體看來,英漢語有豐富的手段編碼該類概念語義,主要有詞匯、短語和小句式表達。但在編碼復雜的事件語義時,英漢語SOEs的詞匯化程度差異明顯:相對于英語,漢語更多借助組合式或半組合式表達,詞匯化程度低于英語。英漢語SOEs在語用化程度上也存在差異:英語詞匯形式的SOEs都能獨立使用,且都有語用標記的功能;而漢語能獨立使用并擔任語用標記的詞匯數量有限,就這個角度而言,英語詞匯形式的SOEs的語用化程度高于同類的漢語。
由于英漢語命題之外但又關涉說話者的概念語義信息在編碼方式上不盡相同,語言轉換時就需要注意編碼方式的選擇性和強制性問題。比如,英語中詞匯性的SaE譯成漢語時通常需要轉化成短語或小句表達;而漢語SaE轉換成英語時,目標語中可使用的手段就比較靈活,可選用詞匯、短語或小句式表達。由此可見,了解不同語言的編碼方式有助于我們準確地使用目標語傳遞信息,表達情態,提升語言使用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