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快節奏、高競爭和高壓力的環境下,心理社會因素對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正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大學生作為作為青年一個特殊的群體,更容易受到傷害和不健康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的影響,對健康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危害。為了解寶雞文理學院大學生故意和非故意傷害行為,為寶雞文理學院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政策與措施提供依據,我們進行了此項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寶雞文理學院的大學生為本次調查的總體。于2013年9—10月對文理學院17個系部學生每個系部隨機抽取最少100名,共計1816名,其中男生740名,女生1076名;大學一年級學生132名,二年級學生756名,三年級學生668名,四年級學生260名。
1.2調查方法采用中國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數據庫表編制的問卷實施調查,調查員都是經過集體培訓,對所有調查的學生進行集體匿名的方式完成答卷并現場回收。
1.3統計方法運用SPSS17.0軟件統計包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騎車違規方面過去30d內,男同學騎車時雙手離把的現象的發生率高于女同學。在攀附車輛方面,性別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在追逐、打鬧方面,性別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騎車逆行方面,性別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騎車帶人方面,性別之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闖紅燈與亂穿馬路中,性別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去非安全場所游泳68.8%的同學從來沒有游過泳,有24.2%的同學從未到沒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地方的游泳,去非安全場所游泳次數游泳的人數比例為7.0%,性別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級方面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受欺侮方面在過去30d中,35.1%的同學,經常受到取笑,男生高于女生,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11.8%的同學被索要錢物,性別之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20.9%的同學有被排斥或孤立,在性別方面,男生為27.4%,女生為16.5%,男生高于女生,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過去30d中被威脅、恐嚇的發生率為13.3%,男生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級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過去30d中,被開色情玩笑或作色情動作發生率男生\\(35.8%\\)明顯高于女生\\(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年級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2.4上下學安全保障方面過去12個月上下學時“曾經和有時”感到不安全的發生率8.4%,男同學發生率為6.1%,女同學發生率為10.0%,性別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年級之間發生率方面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2.5與他人打架次數過去12個月與他人打架的次數中,次數最多的是6或7次,比例為0.8%。男同學打架次數明顯高于女同學;10.4%的同學打過1次架,過去12個月打架的總發生率為16.4%,年級之間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見表5。
2.6不良情緒方面過去12個月不良情緒方面,有9.4%的同學認為學習壓力嚴重方面,性別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年級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10.4%的同學發生經常性的失眠現象,但性別與年級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有14.2%的同學在過去12個月發生過抑郁,在性別與年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6。
2.7自殺及離家出走方面在過去12個月內大學生在自殺和離家出走方面,性別和年級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7。
\\(P<0.01\\)。高年級發生率較低,這與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安全意識逐漸增多有關,低年級的同學發生率較高,可見大學生的守法和防護意識不強,存在較高發生傷害的隱患,騎車安全教育應該重視。在受欺侮方面,被取笑、被孤立、被威脅或恐嚇、被開色情玩笑方面存在性別差異,男性明顯高于女性。這與男同學生性好斗,高年級同學欺侮低年級同學,身體強壯同學欺侮身體弱勢群體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在年級方面,開色情玩笑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高年級明顯高于低年級,這與高年級同學處于性成熟期有關,高年級同學在性生理成熟的影響下,關心與性有關話題并表出現相關動作。因此,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注重人際關系的溝通與交流,加強校紀校規教育,針對大學生青春期的特點進行性教育迫在眉睫。
去非安全場所游泳次數發生率為7.0%,男女之間發生率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男同學愛冒險、追求刺激的性格有關。在打架方面,男同學明顯高于女同學,這與男同學好斗、不服輸、沖動有關系,普遍追求刺激性的游戲,同學之間打鬧較多有關。也與情緒不穩、易激好斗、尚未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和行為準則、易受影視和社會暴力現象的影響正值心理叛逆期有關。
在不良情緒方面,9.4%同學學習壓力嚴重,一和四年級學生明顯高于二和三年級。一年級大學生剛剛進入高校,在學習方法、學習內容方面均與中學存在區別,讓新生們感到壓力較大;四年級同學面臨的考研、就業、找工作的壓力。及時發現學生不良情緒,通過談心疏導以及心理治療與運動干預前提高學生對情緒自我調控能力。
控制和減少易導致傷害危險行為是預防傷害發生的主要措施。本次調查顯示,我校大學生傷害危險行為情況不容忽視。男生是危險行為發生的高危人群,是預防校園暴力干預行動的重中之重,應作為加強教育的重點對象。健康教育是不良行為改變的必要條件,應針對青少年的年齡、性別和年級的特點,進行預防傷害的健康教育。及時掌握大學生思想、生活、不良行為狀況,進行教育與疏導,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每年進行心理測試,成立專門的心理研究中心,注重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教育,注重挫折教育,應根據不同人群、個體、性別和心理特點進行干預。對大學生們應主動投入更多的關愛,有針對性地在不同人群中開展多層次綜合性干預活動,有的放矢,預防青少年多種主要健康危險行為發生,達到塑造安全健康學校環境以及預防、減少、控制學校傷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梁筱健,黃祖星,肖兵,等.佛山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研究\\(一\\)故意和非故意傷害行為[J].中國校醫,2008,22\\(2\\):123-125.
[2]章榮華,陳衛平,李娜,等.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1\\):21-23.
[3]掌玉宏.球類運動干預對改善大學生焦慮和抑郁水平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0\\(6\\):102-104.
[4]殷恒嬋,盧敏,王新利,等.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5\\):41-46.
[5]黃曉麗,李可興.湖南省中學生故意和非故意傷害行為現狀與特點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6\\):30-32.
[6]程煉,劉睿聰,孫莉,等.四川省2008與2004年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比較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1\\):12-14.
[7]聶少萍,許燕君,馬文軍,等.廣東省大中學生傷害危險行為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9,35\\(5\\):22-26.
[8]孫江平.中國5省市中學生危險行為現狀\\(二\\)[J].中國學校衛生,2001,22\\(4\\):292-293.
[9]聶少萍,李???,許燕君,等.廣東省城市青少年傷害危險行為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1\\):930-931.
[10]翟蕾,孫冰潔,王曉智,等.北京市1138名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3\\):264-266.
[11]季成葉.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預防[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5\\):4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