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探析
【緒論】平等視域下的公民身份解讀緒論
【第一章】平等:公民身份的理論視域
【2,1】權利優先型的自由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2.2 2.3】經濟基礎型的馬克思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第三章】當代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及其化解路徑
【結語/參考文獻】我國公民身份平等觀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摘 要
隨著現代化進程和公民道德建設的推進,公民身份再次成為中西方學界熱議話題。法律角度的國籍說、政治角度的權利說、道德角度的美德說以及社會角度的資格說,構成學界公民身份研究的基本視域。本文選擇平等視域解讀和詮釋公民身份的理論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一是為了消解權利說和美德說的二元對立,寄希望于構建完整的公民身份理論;二是試圖為化解當下中國公民身份的平等問題提供一個建設性路徑。
平等,作為既重疊又有別于個體人其他角色身份(諸如消費者身份、家庭夫婦身份)的公民身份的本質,是由形式平等、實質平等、道德平等構成的三維結構。其中,形式平等是前提,道德平等是主體的道德品質,實質平等是基礎,實質平等是聯結形式平等和道德平等的社會經濟基礎,道德平等是補充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的主體精神力量。依據西方學界關于三者關系的不同態度,形成了權利優先型的自由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道德至上型的社群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和經濟基礎型的馬克思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當下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是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的不對稱和道德平等的缺位。以馬克思主義平等觀為指導,兼容西方諸多學派平等觀的合理成分,本文試圖以制度、分配和美德之間的聯盟互動架構起一個由形式平等、實質平等、道德平等構成的應然結構,以求為化解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設性路徑。
關鍵詞:公民身份平等;形式平等;實質平等;道德平等
目 錄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綜述
三 研究意義
第一章 平等:公民身份的理論視域
第一節 公民身份的本質:平等
一 公民身份的多維解讀
二 作為公民身份本質的平等
第二節公民身份平等的維度
一 形式平等
二 實質平等
三 道德平等
第二章 公民身份平等理論的三大范式
第一節 權利優先型的自由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一 馬歇爾的社會權利論
二 羅爾斯的'民主平等'與諾齊克的'機會平等'
第二節道德至上型的社群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一 麥金泰爾的'應得'平等
二 沃爾澤的'復合平等'
第三節經濟基礎型的馬克思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一 蒲魯東的社會與機遇平等
二 馬克思的社會與經濟的平等
第三章 當代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及其化解路徑
第一節 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公民身份平等問題
一 社會轉型時期背景的闡述
二 社會階層固化與貧富分化的形成
第二節 公民身份平等問題的化解路徑
一 制度公正:形式平等的保障
二 分配正義:實質平等的表達
三 公民平等美德教育: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統一的主體力量
結 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