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群眾路線的哲學基礎與倫理思想探究
【引言】黨的群眾路線的倫理學分析引言
【第一章】群眾路線思想與中國民本與西方民主思想之比較
【第二章】群眾路線的發展歷程與哲學基礎
【第三章】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與特征
【第四章】踐行群眾路線的倫理途徑
【結論/參考文獻】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摘 要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創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方法論,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黨的群眾路線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發展和超越,他即克服了中國階級社會對“人民”的狹隘理解,又突破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民主觀的束縛,是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所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科學理論體系。
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性在于他是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為直接理論來源,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作為認識論基礎,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作為根本方法,使得其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耙磺袨榱巳罕?,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科學闡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的深刻而準確的運用,這也奠定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理論基礎。
黨的群眾路線具有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倫理特征。黨的群眾路線所體現具有主體性、實踐性和時代性特征的新的倫理關系表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遠大理想與價值追求的辯證統一,堅持為民理念和服務宗旨的歷史統一,堅持發展動力與發展目標的具體統一。
黨的群眾路線所構建的新的倫理關系,徹底改變了中國階級社會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所構建的道德體系和價值觀念,奠定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堅持的倫理理論和實踐基礎。
在新形式、新常態、新要求下,中國共產黨踐行群眾路線首要的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以新的道德觀念和倫理關系教育群眾,引領群眾。其次,要堅持從中國改革和發展實際出發,深刻把握黨的執政規律,堅持問政于民。第三,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是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法制教育,積極推進道德法制化進程,大力實施依法治國。同時,要實現德育與法育相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樹立法治觀念,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用權、依法律己,并努力增強黨員干部自我改造意識、公仆意識、法紀意識、自強不息意識、積小善意識,從根本上維護和鞏固黨的新的道德體系。
關鍵詞 群眾路線 倫理內涵 倫理特征 民本思想 民主思想 倫理途徑
目 錄
引 言
第 1 章 群眾路線思想與中國民本與西方民主思想之比較
1.1 群眾路線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比較
1.1.1 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發展歷程
1.1.2 民本思想的歷史作用
1.1.3 群眾路線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之異同
1.1.4 群眾路線對民本思想的傳承與超越
1.2 群眾路線與西方民主思想之比較
1.2.1 西方民主思想的起源
1.2.2 群眾路線與西方民主思想的區別
1.2.3 群眾路線對西方民主思想的超越
第 2 章 群眾路線的發展歷程與哲學基礎
2.1 群眾路線的歷史演變與發展
2.2 群眾路線的哲學基礎
2.2.1 黨的群眾路線的歷史觀來源
2.2.2 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論基礎
2.2.3 黨的群眾路線的方法論依據
第 3 章 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與特征
3.1 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
3.1.1 遠大理想與價值追求辯證統一的道德觀念
3.1.2 為民理念和服務宗旨歷史統一的道德規范
3.1.3 發展動力與發展目標具體統一的道德實踐
3.2 群眾路線的倫理特征
3.2.1 注重“人民”的主體性
3.2.2 強調“人民”的實踐性
3.2.3 突出“人民”的時代性
第 4 章 踐行群眾路線的倫理途徑
4.1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4.2 完善黨的執政理念建設
4.2.1 尋找適應中國實情的執政規律
4.2.2 實現黨執政體制的完善與創新
4.2.3 認真落實“問政于民”
4.3 提高黨員干部自身道德修養
4.3.1 深化法律的強制性
4.3.2 實現德育與法育相結合
結 語
參考文獻
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