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倫理學視角下中國信用消費問題探究
【第一章】信用消費中的倫理道德分析緒論
【第二章】信用消費的內涵、特點與本質
【第三章】信用消費失范的倫理學分析
【第四章】我國信用消費建設的倫理導向
【結語/參考文獻】信用消費體系的倫理學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通過倫理學的視角對信用消費做了全新的研究,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出發,結合馬克思經濟倫理的思想,對信用消費的經濟學概念和倫理本質提出準確界定。
總結得出信用消費的本質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契約精神和倫理品格的體現。通過整理有關數據材料,得出信用消費失范的現狀及具體表現,同時結合倫理學及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分析出導致信用消費失范的倫理原因,包括美德自身的脆弱、制度的有限性和美德與制度的分離。針對信用消費失范的具體原因提出了信用消費發展的倫理原則及完善信用消費的具體措施。最終得出,只有在倫理美德與經濟學共同發展的協同努力下信用消費才能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一、學術專著: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德]彼得·克斯洛夫斯基。經濟秩序理論和倫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4] [英]坎南編著,陳福生譯。亞當·斯密關于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5] [美]薩繆爾森。經濟學[M].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1996.
[6] 謝名家。信用:現代化的生命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蔣先福。契約文明-法制文明的源和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 [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M].內蒙古:遠方出版社,1998.
[9] 郭建新。財經信用倫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印]阿瑪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1] [德]黑格爾。范揚譯。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2.
[12] [英]德里?!ゑT·哈耶克著,鄧正來譯。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三聯書店,1997.
[13] 鄭天挺主編。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3.
[14] 黃云明。宗教經濟倫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5] 強以華。經濟倫理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16] 厲以寧。超越市場與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二、期刊文章、學術論文:
[17] 宋希仁。論信用與誠信[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5)。
[18] 呂方。"誠信"問題的文化比較思考[J].學海:2002(4)。
[19] 夏曉君,論市場經濟的信用文化基礎[J].東南大學。2003(2)。
[20] 高兆明,經濟信用危機的社會倫理解釋[J].南京,江海學刊,2004(3)。
[21] 郭建新,信用:一種經濟倫理的詮釋維度[J].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07(3)。
[22] 陳緒新,信用倫理及其道德哲學傳統研究[J].東南大學,2006(2)。
[23] 樊浩,"誠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實踐理性法則[J].南京,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
[24] 周中之,當代中國消費倫理規范體系研究[J].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25] 許文蓓。信用道德體系現狀分析-江蘇省銀行信用道德體系個案調查研究報告[J].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8(1)。
[26] 張露,金融信用的倫理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7] 李建平,石淑華,信用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問題--兼論經濟信用、法律信用和道德信用的關系[J].當代經濟研究,2003(5)。
[28] 陳悅,論消費倫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5.
[29] 夏曉君,論市場經濟的信用文化基礎[J].東南大學。2003.
[30] 高兆明,經濟信用危機的社會倫理解釋[J].南京,江海學刊,2004(3)。
[31] 郭建新,信用:一種經濟倫理的詮釋維度[J].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07(3)。
[32] 陳緒新,信用倫理及其道德哲學傳統研究[D].東南大學,2006.
[33] 樊浩,"誠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實踐理性法則[J].南京,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34] 周中之,當代中國消費倫理規范體系研究[J].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35] 許文蓓,信用道德體系現狀分析-江蘇省銀行信用道德體系個案調查研究報告[J].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8(1)。
[36] 強以華,《經濟倫理學》[J].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7] 厲以寧,《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
[38] 王云霞,從傳統倫理到消費倫理--當代倫理學變革中的一種立場[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5)。
[39] 周建華,中西信用倫理比較與重構[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
[40] 劉南,大力發展消費信貸,積極倡導信用消費[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2(6)。
[41] 楊前衛、郭慶祥、賈國凱,淺論"信用消費"[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2000(1)。
[42] 周超光,適度消費倫理原則新探[J].經濟師,2008(5)。
[43] 吳建華,論西方信用制度的倫理基礎及對我國信用倫理建設的思考[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0(2)。
[44] 陳緒新,我國信用倫理述評[J].江淮論壇,2004(5)。
[45] 李培超,論"合理消費"的倫理意蘊[J].湖湘論壇,1997(2)。
[46] 朱梅,中國社會消費倫理轉換的道路選擇明[J].湖南社會科學,2003(2)。
[47] 過聚榮,當前信用消費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現代經濟探討,2003(6)。
[48] 趙寶春,西方消費倫理實證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9)。
[49] 牛小俠,消費倫理的現狀探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5(4)。
[50] 鄒廣文、夏瑩,消費倫理的現實性質疑[J].理論學刊,2004(4)。
[51] 張春暉,現代社會消費倫理[J].學習月刊,2010(2)。
[52] 顏曉峰,西方的消費倫理反省[J].欽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3)。
[53] 張淑,中國當代大學生信用卡消費問題的倫理分析[J].福建當時月刊,2001(3)。
[54] 鄒陸林,和諧社會構建之消費倫理[J].企業家天地,2010(3)。
[55] 徐建,關于可持續消費的倫理思考[J].長江論壇,2006(2)。
[56] 馮兆蕙,發展信用消費的法律思考[J].經濟論壇,2007(2)。
[57] 王惠、潘建國,構建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時代消費倫理[J].消費經濟,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