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把這些命題當作悖理的文字游戲、當作自相矛盾的胡說干脆拋在一旁,并且在理論上一方面堅持沃爾弗式的形而上學的空虛思想,認為一個事物不是偶然的,就是必然的,但是不能同時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又堅持同樣思想空虛的機械的決定論,在一般意義上在口頭上否認偶然性,而在每一特定場合實際上又承認這種偶然性."然而偶然性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呢?它都和什么條件、哪些范疇有關系呢?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怎樣的呢?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作出分析.
一、偶然性的現象學還原
為了獲得偶然性的本質,我不得不先懸置偶然性作為存在的本身,以便于我直觀其現象,最終通過現象進入偶然性的本質世界.鄧曉芒教授認為",懸置不是限制了、而是擴大了哲學考察的范圍:想象、幻想、情感、信念、希望、意志、活動,當然也包括認知和邏輯,都在"直觀"的名義下成了理性考察的艾多斯.它們與科學經驗\\(感覺、印象、知覺、概念、判斷、推理\\)根本上處在了同一層次,只有直觀處于更本源的層次."[1]
由此可見,本質在現象世界中,為了認識本質必須還原偶然性得以發生的第一現場.現實生活中偶然性事件無處不在,為了更原始地認識偶然性本身,本人通過如下現象實例來直觀和反思意外事件的偶然性原貌.
例如:小李明天從廣州坐火車去北京考試,上火車后他座位邊上的乘客是小張,對面的乘客是小紅,其中,小張是小李以前認識的人,小紅是陌生人.現在,可以說小李在火車上遇見小張是意外的偶然,遇見小紅是正常的必然.
那么,這個偶然是怎樣發生的?都和哪些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首先,事件中的主體為:小明,小張,小紅.潛在主體為在時間上、空間上和事件上相近相似的任何其他人.時空條件為:今天,明天,火車上相遇時刻.事件條件:小李考試,小張暫未知,小紅暫未知.這是意外事件發生的基本現象條件.
其次,事件中主體都具有正常的意識條件,即小明,小張,小紅都是有正常的意識能力和行動能力,能反思自己的行為并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最后,小李在火車上與熟人小張和對面陌生人,在特定的時間自然\\(時間流中目的自我實現\\)發生.
在對此事件偶然性的現象描述之后,作為具有認識和反思能力的主體,對現象過程的直觀還原和先驗還原后,發現在這個偶然性后面站著必然發生此事件的確定性因素和邏輯.以下論述的偶然性相關范疇和邏輯適用于時空中偶然性之共在.
二、偶然性之發生的相關范疇
\\(一\\)時空共占
任何事件的發生都以時空為先天條件,事件相對于主體的意識一定有對應的時空坐標.康德說":空間被看作是現象的可能性條件,它必然成為外部現象的基礎"[2].時空是主體存在和發展的場所,一切必然和偶然的事件都在時空場所內發生.在現實生活的交往活動中,不同的主體會發生時空共占,即在同一時間段和同一空間,不同的主體為了自身的目的實現通過時空共占來完成.康德說":時間是為一切直觀奠定基礎的一個必然現象,只有在時間中現象的一切現實性才是可能"[3].時空共占是不同主體無意識地進入而發生,在事件完成后自然中止的一種虛擬實在.
如上例,小李明天從廣州坐火車去北京,遇到熟人小張和陌生人小紅,這里的時間共占可以描述為,從小明決定并行動開始到火車開出的這段時間,從小明的出發地到火車上這段空間范圍,有小張和小紅潛在地共占,就是說這個時間段和空間范圍是在火車上相遇的先天條件,沒有這個時空共占,小李和小張地偶然相遇不可能發生.
時空是單個主體存在和發展的空間,而時空共占是不同主體交往活動偶然性發生的必然條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為什么會是這幾個主體而不是那幾個主體對該段時空進行共占?即為什么會是小李、小張和小紅的偶然相遇而不是別人?這個問題由相似需求決定.
\\(二\\)相似需求
此文所指相似需求,不是指主體間最終目的的需求相似,而是指在不同主體目的實現過程中的任何相似因素\\(時空共占除外\\),因為潛在地對若干因素的需要才能發生偶然性,所以本文對不同主體目的實現除時空共占之外的相似因素稱謂相似需求.
如上例,小李去北京考試,小張去北京辦事,小紅去北京辦事,雖然他們三人并不知道對方去北京具體辦什么事,但是,他們共有兩個相似的需求,一是他們要辦成的事必須在北京處理或者是經停北京.二是他們當前從廣州出發最符合理性原則.在北京辦事、經停北京和從廣州出發是三人潛在的偶然性的相似需求,沒有這個相似需求,三人不會在火車上偶然相遇.
雖然本文通過對例子地分析來說明偶然性發生,而實際上在未來要發生的偶然性事件中,相似需求作為先天的因素在相關主體意識中,在目的指引下自動形成并等待實現.
\\(三\\)意志行動
事件之所以發生在于主體的意志行動,把主體的潛在目的通過意志變成一種具體自實現的決定,并付諸于實際行動才有可能按主體的需要發生并產生預期的效果.意志行動是由潛在變為現實的運動.偶然性地發生對主體的意志行動具有破壞性的重建和修正作用.偶然性的發生是一種現實事件,任何事件的發生有賴于主體的意志行動.
如上例,小李考試的需要,小張去北京辦事,小紅去北京辦事,作為三人去北京辦事的需要,必須轉化為三人的意志行動,這種轉化需要符合近期最佳利益的原則.很顯然,既是有時空共占,相似需求,但沒有轉化為現實的意志行動,三人火車相遇也不會發生.
主體需要轉化為主體意識行動,受個體近期最佳利益需要地支配,即個體利益需要的緊迫性,那怕是僅有的隨機非理性欲望,只要個體需要具有符合主體最佳利益的緊迫性,這個轉化的發生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這個原則本身符合主體的自然本性傾向.主體意識行動一旦開始,事件發生的偶然性便有了可能性.
\\(四\\)相關意外
在偶然性發生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與待發生的偶然性相關的其它意外事件,我稱之為相關意外.既然偶然事件已經發生,在發生過程中出現的相關意外并不影響偶然性地產生.之所以要談相關意外是為了說明偶然性之發生的抗干擾性和相關意外的輔助作用.
如上例,如果小李在去火車站的途中,丟失了錢包,丟失了車票,幫助了一個迷路的小孩等,這些相關意外的發生可能對小李與小張、小紅的相遇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但只要小李與小張、小紅的相遇發生,便說明了相關意外的插曲作用.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偶然性與另一個偶然性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相關意外如果稱之為偶然性,同樣可以用以上范疇進行分析.
相關意外本身屬于偶然性范疇,但在反思到的偶然性之發生中,它們只是作為偶然性發生的一個因素,雖然不起決定性作用,但它推動或延緩著偶然性地發生.可見,偶然性之發生本身內含著未知的偶然性,相關意外之所以相關,就是因為它和反思的偶然性具有某種可分析的聯系.
三、偶然性之發生的內在邏輯
偶然性之發生作為一種經驗領域內的事件,具有可分析性和論證性.上面論述了偶然性之發生的相關范疇,這些范疇之間是什么聯系?它們和偶然性本身有什么聯系呢?實際上對偶然性的研究主要在于尋找偶然性的可靠經驗系數,即尋找偶然性發生的決定性參數.
時空共占作為偶然性之發生的先驗前提對主體具有確定性,任何一個偶然性事件都有對應的時空坐標,即它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發生的特定事件.因為偶然性事件在主體的意識之外,所以對時空共占沒有可預期的計算,但是,主體可以有宏觀的估計.
如上例,小李不能對在火車上遇見熟人小張和陌生人小紅進行理性計算,但可以做宏觀預測,即他有可能在出發到火車上這個時空范圍可以遇見某人,但不可計算特定時空的特定人和事件.
主體當前所在時空的共性,適用于偶然性之發生理性計算.比如,小李明天從廣州出發,那么關于明天廣州的一切存在特性適用于偶然性理性計算,比如天氣狀況、火車站環境、南方文明、社會秩序等.盡管這些主體時空的共性不起決定作用,但對偶然性的發生有相關間接影響,在具體的理性算計中可以列舉可能的主體時空變量來做權衡.可見,時空共占是分析偶然性之發生的客觀前提和計算起點.
如果說時空共占是偶然性之發生的先天前提,那么相似需求可以說算是它的關鍵環節.時空共占說明的是偶然性事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的問題,而相似需求要說明的是為什么會這樣發生的問題.因為不同主體有著不為他人所遇見的潛在相似需求,這為偶然性事件的發生埋下了種子.如果說時空共占是客觀可分析的,那么相似需求可以說是主觀可分析的,同樣不具有準確的理性算計,可做主體性格分析和近期最佳利益分析.
如上例,小李,小張,小紅同在廣州、同去北京,這除了客觀上的相似時空需要\\(廣州\\),還有主觀的相似需要\\(北京\\)作為火車上相遇的條件,遇見陌生人小紅是正常的必然,但遇見熟人小張是偶然性的,這與小張和小李的過往經歷和潛在的最佳期望利益有一定的聯系.
偶然性之發生的相似需求與不同主體的性格結構和近期潛在利益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即在利益的路徑需要上和性格結構上有一定的潛在聯系,相同性格結構和近期最佳利益一致的不同主體發生偶然性的可能性要大于在這兩個方面不同的主體.性格結構相近的主體在實現目的的路徑選擇和方法判斷上會有一定的趨同性,這是增加偶然性事件發生潛在可能性的關鍵性因素.
意志行動在于把主體的目的變為可執行的決定和具體的行動落實.有了潛在相同的時空共占和相似需求,如果主體并有將其轉換為意志決定和具體行動,偶然性之發生就沒有了現實可能性,只是懸掛在空中的幻想.
如上例,小李,小張,小紅只要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的落實才有可能在火車上相遇,如果任何一個人只是想象一下,并沒有落實的決定和行動,在火車上的相遇是不可能的,甚至不至于到火車上等.
由此可見,意志行動是偶然性發生現實可能性的必要條件,偶然性事件的發生依賴于主體的意志和行動.有句話說的好:"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事",這是思想力求變為現實的必要條件,沒有意志和主體的行動,一切可能性都將永遠是意識內的想象.
相關意外本身內含于偶然性之中,是偶然性之發生的偶性催化劑.它是偶然性事件發生之中的插曲,起著潤色和促成偶然性完成的作用.有些偶然性事件是有一連串的相關意外組成,這些內含于偶然性事件的相關意外,成了偶然性本身的內在環節.對于這些相關意外可以做獨立偶然性分析,也可以作為整體偶然性的因素和環節分析.偶然性之發生的相關范疇和邏輯適用于相關意外的偶然性分析.相關意外超出整體偶然性之內涵,可獨立為其它偶然性事件.可以對相關意外做獨立或者是循環分析.
[參 考 文 獻]
[1]鄧曉芒.胡塞爾現象學導引[J].中州學刊,1996,\\(06\\):68.
[2]康 德.鄧曉芒譯.楊祖陶校.純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
[3]康 德,鄧曉芒譯.楊祖陶校.純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