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和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增強自身功能提供了無限可能。運用生物技術不僅可以增強一個人的體能、智力和情緒,甚至可以增強一個人的道德。近年來,哲學家、倫理學家對生物醫學道德增強(biomedical moral enhancement) 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有些哲學家和倫理學家甚至認為有迫切必要在人們中間進行廣泛的道德增強,以應對地球將來可能被少數道德敗壞的人毀滅的風險。[1]165 -174什么是生物醫學道德增強? 誰提出的? 他們為什么提出? 生物醫學道德增強是不是區別于其他生物增強方式不會存在倫理和社會問題呢? 它是不是能真正解決"世界面臨的滅亡危機"呢? 文章試圖對此進行研究。
一 什么是生物醫學道德增強?
生物醫學道德增強又叫道德增強(moral en-hancement) .它是由牛津大學研究員道格拉斯(Thomas Douglas) 、教授賽沃萊思庫(Julian Savules-cu) 以及瑞典哥德堡大學教授佩爾森(Ingmar Pers-son) 在 2008 年《應用哲學期刊》同一期的兩篇文章中提出的。道格拉斯將其描述為: "如果一個人通過某種(生物醫學) 方式改變了自己,使自己在未來有更好的道德動機,這個人就從道德上增強了自己"[2]229.賽沃萊思庫和佩爾森將其定義為(通過生物醫學方式) "增強道德行為的動機"[1]167.因此,生物醫學道德增強與傳統的道德培養方式截然不同,它是指運用生物醫學技術(藥物、深部腦刺激、基因選擇技術等) ,調節人的道德情感,增強其行為動機,從而提高道德行為。從神經科學的視角,目前的證據表明提高道德動機可能是促進道德行為最有前景的手段[3].如何調節一個人的道德情感,增強其行為動機呢? 主要有兩種路徑: 第一,通過弱化某些"不良"情感,可以形成良好的行為動機,從而達到道德增強的目的。道格拉斯提到"暴力侵犯沖動"(the impulse towards violent aggression) 通常是一種惡劣的情感,常常妨礙良好的行為動機,比如沖動的情感會干擾一個人理性思維,從而易于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所以,道格拉斯認為通過生物醫學技術減少這些"暴力沖動情感"就會使一個人具有良好的行為動機,從而做出更道德的行為[2]231.第二,通過加強某些核心道德情感(the core of moraldispositions) 以達到道德增強的目的。賽沃萊思庫、佩爾森提出了兩種核心道德情感[1]168 -169: 一是利他情感。利他性情是道德的重要內容。哲學家叔本華認為表現出同情心的利他情感是道德的基礎。二是產生公平和正義的一系列情感。生物進化中最基本和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就是"一報還一報"(tit fortat) 的公正感。假如一個人幫助了另一人,根據 "一報還一報",后者會做出感謝的反應,以適當的形式回報前者。同樣,一個人傷害了另一方,后者會做出適當的反應是生氣或有報復的思想。人類的這些反應是十分有用的,適當的感激會激發別人給予更多幫助,恰當的怒氣會抑制未來的行為侵犯。寬容、悔恨、內疚、羞愧、自豪、欽佩、鄙視等更為復雜的情感同樣含有"一報還一報"的內容。在賽沃萊思庫和佩爾森看來,道德增強就是通過生物醫學技術,對利他情感和這些"一報還一報"情感進行恰當的調節,以使這些情感達到最有用的狀態[1]169.道德增強從本質上講是通過生物醫學技術直接對某些情感進行削弱或增強調節,以使人們具有更好的行為動機,從而做出更道德的行為。
現有的研究表明人類的道德性情有其生物學和基因基礎,道德性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生物技術控制和調節[1]168.科學家通過藥物干預在調節信任、同情、合作、大方以及減少暴力侵犯沖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催生素(oxytocin) 作為一種重要的荷爾蒙激素和神經遞質,在調節人類情感、行為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扑狗ǖ拢↘osfeld) 等研究人員運用一個簡單的合作游戲發現,通過噴鼻劑提高受試者的催生素水平看起來能明顯促進信任的行為[4].扎克(Zak) 和他的同事們也做出一系列重要發現: 同情感的增加會引發體內催生素水平的提高,進而引發大方的行為,所以催生素是表達同情心的生理學信號[5]; 注射催生素會增加慈善捐助[6]; 在最后通牒博弈游戲(Ulitmate Game)中提高睪酮水平會削弱男性的慷慨大度,引發男性做出不利于社會的行為[7].另一種神經遞質血清素(serotonin) 在干預人類的情感和行為方面也有重要作用??肆_克特(Crockett) 研究表明: 提高血清素水平會增強受試者對他人直接傷害的厭惡感,使傷害他人的可能性降低,而且在最后通牒博弈游戲中,血清素水平的提高使受試者拒絕不公平提議(unfair offers) 的可能性降低[8].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通常用于治療抑郁癥、焦慮和強迫癥,但它還可能使受試者變得更愿意合作[9].除了通過藥物控制人類的情感和行為以外,經顱磁刺激、深部腦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光遺傳學技術等也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的選擇和行為[10].隨著神經科學、藥物學、心理學、經濟學試驗的進展,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逐步闡明道德判斷和行為的神經學和心理學基礎。
二 為什么提出生物醫學道德增強
道格拉斯、賽沃萊思庫以及佩爾森提出生物醫學道德增強的目的相同,使人們做出更道德的行為,建立一個理想的道德社會[11],但是他們提出道德增強的具體理由并不一致。道格拉斯想通過道德增強來駁斥"生物保守派"的觀點---即使技術上是可行的,法律上允許人們進行生物醫學增強,但是從道德上講是不允許這樣做的[12].道格拉斯雖然贊成某些生物醫學增強會造成公平、自由、強制、欺騙等大量的倫理問題。但是道格拉斯認為,"這些倫理問題只適用于體能增強、壽命增強以及智力和記憶力增強,對于道德增強則遠遠沒有說服力"[2]229,而且他還提出"道德增強對身份改變也沒多大影響,不僅沒有限制人的自由,還增進了人的自由,也不會造成'搭便車或無本獲利'的現象"[2]235 -241,所以"人們運用生物醫學技術進行道德增強從倫理上講是允許的,'生物保守派'的觀點是錯誤的"[2]242.
而賽沃萊思庫和佩爾森提出道德增強的具體理由是: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人們很容易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尤其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武器的出現,如果這些武器落入少數道德敗壞或邪惡的人手中,就足可以毀掉全人類。此外,現代技術的發展導致了全球性的問題,比如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而且發達國家經常逃避責任、不愿意幫助發展中國家。所有這一切都使地球上的人類陷入巨大的風險和威脅之中,而人類的有限的道德心理不可能充分地適應目前所面臨的這些挑戰,所以道德增強可以作為一種必要的強制手段來解決目前全球面臨的困境,從而實現美好的道德王國,使人們生活在一個安寧的世界[1]173 -174,[13]442 -443.那么道德增強是不是就如道格拉斯、賽沃萊思庫以及佩爾森所聲稱的不會產生大量的倫理和社會問題,就會使我們遠離威脅,生活在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呢?
三 生物醫學道德增強產生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一) 道德增強違背了人的自由和自由意志,混淆了道德責任
伯林(Berlin) 將自由分為消極的自由和積極的自由[14].消極的自由是指不受內在或外在的強制,即表現為"行為自由",而積極的自由是人們自主做出決定,即"意志自由".因此,賽沃萊思庫、佩爾森提出為了避免地球滅亡的風險,有必要對全人類進行普遍的強制性道德增強必然違背伯林的"消極自由".據調查,通過生物醫學技術改變人的 19 個特點中,調查對象最不愿意改變的特點是最具有道德意義的兩個特征: 同情心與善性[15].如果一個人自愿增強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就不侵犯人的自由呢?
表面上看,一個人自由選擇反映了道德主體的"積極自由"或"自由意志".但是,生物醫學道德增強是通過情感的調控,改變一個人的性情或道德動機,從而改變道德主體的行為。假設一個人在沒有使用生物醫學技術的前提下,他決定去做 A 這種行為(例如偷竊) ,在服用道德增強藥物后(假設該藥物安全有效) ,他做出的行為是 B(沒有去偷竊) ,從道德上講,B 的行為優于 A,符合道德增強倡導者的觀點。但是仔細想想,這樣行為跟他還有關系嗎? 這樣的行為還有道德意義嗎? 他的道德主體性地位還存在嗎? 從本質上講,這個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積極自由"或"意志自由",不能自主地決定自己的行為,他的自由意志完全成了藥物的附屬品。更為可怕的是,通過生物技術控制道德情感或行為可能會違背當事人的"原初意志".假設湯姆攻擊性強,容易做出沖動的不理智行為,在自愿服用藥物后"攻擊本性"得以弱化,結果一天外出時看見一個女人被另一個男人凌辱時,藥物阻止了湯姆"拔刀相助",而這種行為并不是他服藥前的初衷,服藥改變了湯姆原來的自由意志,所以湯姆并沒有實現道格拉斯所說的抑制"野蠻自我"(the brute self) ,從而給予"真實自我"(the true self) 更大的自由。按照現有的道德與法律,湯姆的這種行為是否應當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懲罰呢? 費舍爾(Fischer) 和拉維扎(Ravizza) 認為: 道德主體不應該對因藥物或某些直接腦刺激下產生的行為負責,因為他們缺乏相關的控制力,這樣的行為也不是來自自己內在的機制.因此,任何一個道德主體,不論他來自什么社會,不代表主體意志的行為無法參與真正道德意義上的評價,更為嚴重的社會后果可能是將會有千萬個湯姆以藥物為借口逃脫自己的道德責任和罪名。所以,不管強制性還是自愿的道德增強,通過技術手段操縱情感使人類思維簡化為神經化學過程,限制了人類的自由,威脅了道德主體最為本質的東西---自由意志,使道德責任變得模糊不清。"知善和行善之間完全是個人的自由,知善是人站立的充分條件(sufficient to have stood) ,但是有倒下去的自由(though free to fall) 才是人的全部。沒有倒下去的自由,善也不可能成為一種選擇。自由會消失,美德也隨之而去。"(二) 道德增強隨意改變性情,可能會形成人類的同質性,會瓦解人與人之間穩定的社會關系。
每個人是否可以自由地改變道德性情呢? 我們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文化中,由于家庭環境、教育程度、遺傳因素的差異,人與人形成的性格各不相同。
如果人人都追求道德增強倡導者主張的利他、大方、信任等性情,那么所有的人就可能出現性情同質性,這并不是人類期望的道德王國。更嚴重的是,隨意改變性情會瓦解人類穩定的社會關系??傮w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以穩定的性情為基礎的。愛情上人們尋求自己"情投意合"的另一半,友誼上結交"情趣相投"的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意愿隨便改變自己的道德性情,人人都成為了"變色龍",這種性情突變將會導致今天我喜歡你,明天我討厭你。我們的愛情和婚姻將難以維系,人與人之間的穩定的社會關系也可能會解體。即使道德增強將一個人改變為向善的性格,也不一定被認為是恰當的。比如一個人在注射催生素后,"無私利他"捐獻精神明顯增強,將自家的錢毫不吝嗇地捐給紅十字會組織,然而這種"無私利他"的高尚行為很有可能破壞原有的家庭和諧,引起配偶的反感,甚至會造成家庭的破裂,這是不是人們追求的道德生活還值得商榷。然而,道格拉斯反駁說: 我們的道德心理一直在變化,尤其在經歷劇烈的創傷過后,有時還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所以性情改變并不是反對道德增強的理由[2]239.的確,我們的道德心理一直在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緩慢而又漸進性的,很少出現跳躍性。在經歷巨大心理創傷后,人們總是積極尋求心理醫生撫平自己的創傷,恢復原有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