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的教義、教法與它所倡導的倫理道德密不可分,伊斯蘭的有些倫理道德規范同時又是伊斯蘭的教義教法條款。伊斯蘭教義的三要素:信仰的內悟(伊爾提尕得)、信仰的表白(伊格拉勒)、善行(阿麥勒)中的善行,就是穆斯林個人和社會的公共道德。穆斯林的行為在教法中劃分為五類:(1)天命義務。教法命人為之,履行者受賞,違反者受罰;(2)贊許的行為。教法勸人為之,遵守者受賞,不遵守者無妨;(3)準許的行為。在教法上無關緊要的;(4)受譴責的行為。在教法中只受譴責,不受懲罰;(5)禁止和受罰的行為。[1]
顯而易見,這些不僅是法律制度,也是倫理道德規范?!豆盘m經》處處強調要行善,要公正,禁止作惡、霸道。既然《古蘭經》明文規定,我們每一個有信仰的穆斯林就必須從之,不可沽名釣譽,置若罔聞。偉大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道德的典范,是人類學習的榜樣,他本人就是一位倫理思想家和道德實踐者?!豆盘m經》有云:“你確是有一切偉大品德的?!保?8:4)穆圣的言行是穆斯林倫理道德的典范,因此成為穆斯林效仿的榜樣,被尊崇為“遜奈”(圣行)。穆圣很注重倫理道德,他說:“后世之日,信使之功德,分量最重者,是美德,真主最厭惡者是惡性和野性?!庇终f:“美德與長拜長齋有同等的品級?!薄半S時敬畏真主,以善對惡,惡必滅。以優良的品格同人相處?!薄安荒苄⒕锤改刚?,不能進樂園”“樂園就在母親的腳下,其門是孝敬?!薄拔业氖姑菫榱撕霌P一切美德?!?/p>
伊斯蘭要求人們不走極端,力求一種中正主義價值觀,強調“中正和諧,兼容并蓄”的文化品質。堅持信仰原則,不偏不倚,謹守中道,反對各種極端思想和行為。中正和諧是伊斯蘭的基本原則和核心價值觀、審美觀,也是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優良傳統,中正和諧為美德理念體現在伊斯蘭文明的各個領域?!豆盘m經》說:
“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而使者作證你們?!保?:143)伊斯蘭民族不是因為某種特殊的語言或膚色而成為“中正的民族”,而是因為其信仰和文明是“中正”的。對安拉獨一原則的信仰就是介于無神論和多神論之間的中正?;谶@一原則之上的一切思想行為都是中正的;任何偏離中正原則的“不及”或“過激”言行,都是有悖于信仰的。[2]
伊斯蘭中正主義的思想是倫理道德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此理念不僅體現在信仰哲學的層面上,而且貫穿于穆斯林具體現實生活的實踐中,不管是在宗教生活還是日常生活,我們都要堅守中正,謹防走入極端,而不能自拔。
《古蘭經》說到:“他們用錢的時候,既不揮霍,又不吝嗇,謹守中道?!保?5:67)在圣訓中提到:“最優美的事是中正之事?!?/p>
還有一段圣訓講到:“有三個人到穆圣那里去,第一個說:我要天天徹夜禮拜';第二個說:我要長期封齋,絕不飲食;第三個說:我要戒絕女色,永不結婚。于是穆圣對他們說:我是你們當中最敬畏安拉的人,可是我既封齋,也開齋,既禮拜,也睡覺,我也結婚。誰遠離我的道路,誰就不屬于我們?!边@一圣訓明確的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能過分,真主確是不喜歡過分的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有理智的人能從中理解很多哲理,并在日常生活中將它體現出來。
伊斯蘭的倫理道德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的和基本的原則有以下幾點:(一)每一個穆斯林在真主面前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古蘭經》指出:“凡是有信仰的人都是兄弟?!蹦率フf:“穆斯林是平等的,猶如梳齒一般?!薄笆廊硕际前⒌ず凸薜暮笠?。在復活日,真主的確不問你們的血統和家譜如何。在真主看來,你們中最高貴的,是最敬畏真主者?!笔篱g萬物都是偉大的真主創造的,我們人類只是被造物中的一種,并被真主任命為大地上的代治者,這是何等的榮耀。人人都是真主的仆人,無論你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由此,人是不分部落、民族、種族、地域、語言、文化、門第、階級、貧富、強弱,在真主面前是一律平等的。
(二)伊斯蘭教強調天下穆斯林是兄弟,互相體恤,相親相愛,團結友愛。
人與人的交往需要真誠以對,將心比心,這樣才能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和認可,我們穆斯林大眾更應該如此。穆斯林之間要相互同情,相互憐憫,人道主義的光輝灑滿人間。在生活中我們必須努力做到:孝敬父母,慈愛子輩,撫養孤兒,善待他人,款待旅客,扶危濟貧,連續骨肉,普愛眾生等等?!豆盘m經》指出:“正義是信仰真主、末日、天使、先知;把心愛的財物施予近親、孤兒、窮人、流氓、乞丐;解放奴隸,謹守拜功,繳納天課,履行諾言?!保?:177)又說:“他怎么不攀越山徑呢?你怎能知道超越山徑是什么事?是解放奴隸,或在饑荒日賑濟親戚的孤兒,或窮困的貧民;同時,他是一個信仰而行善,并以堅韌相勉,以慈憫相助者。這等人是幸福的?!?/p>
(三)引導勸解,以免他人誤入歧途。
學問的最大功用就在于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倘若掌握的知識一無所用,那我們所謂的知識就不是知識了。所以,你我掌握了有用的知識而不去利用,幫助有需求的人,這是一種最大的自私。我們擁有知識并去實踐它,且有利于他人,這才是我們學習的初衷。而與人交往之前,真誠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當中,每個人都希望人與人交往時能彼此真誠,以誠相對,這樣才能建立起互信互利的良好人際關系,若是爾虞我詐,相互欺瞞就沒有信任的基礎,人際關系就會產生破例。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一定滿足之后,對于渴望提高精神生活質量就變的尤為迫切。因此,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帶來的身心體驗的同時,也積極的追尋著精神方面的食糧來滿足自身的強烈需求。而處于社會大發展浪潮中的穆斯林們來說,在此時此刻,努力提升穆斯林自身綜合文化素養已成為我們每一個穆斯林的當務之急,也是一門必修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每一個民族的鼎力支持,一個民族的振興進步也離不開每一個民族人的自強不息。正所謂,修身才能齊家,齊家才能治國,故治國方能平天下。
參考文獻:
[1]馬明良,《伊斯蘭文化新論》[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頁。
[2]丁俊,《當代伊斯蘭“中間主義”思潮述評》,馬明良,丁俊編,《伊斯蘭文化前沿研究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