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對于伊斯蘭人權的研究,多涉及伊斯蘭人權組織、伊斯蘭人權運動以及穆斯林婦女權利等領域,這些研究方向大多從政治、法律的角度進行切入,這使得人權更多的具有了政治色彩,隨之引起了不少沖突,對于人權無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但若從倫理角度對人權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解決此沖突必將有所裨益。英國達勒姆大學教授米爾恩也曾提到“人權是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
因此,研究伊斯蘭人權,應該從伊斯蘭最基本的倫理思想著手。伊斯蘭人權的實踐是一個道德實踐的過程,是一種神法權利,同時也是一種道德權利。那么,“伊斯蘭人權倫理”在概念上是成立的,也是有據可循的。
一、伊斯蘭人權思想的倫理基點
伊斯蘭人權思想的形成發展,與伊斯蘭教有著緊密的聯系,伊斯蘭教為伊斯蘭人權倫理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有效支撐。在穆斯林的宗教事務中,無一不滲透著倫理思想的意蘊。例如重視穆斯林生命、生存權,強調“烏瑪”社團的集體權利,關注保護弱勢群體,這些倫理思想始終貫穿于伊斯蘭整個理論體系當中。除此之外,就伊斯蘭教的本質而言,也可以看出,其人權倫理觀念是建立在宗教基礎之上?!耙了固m人權是安拉直接賦予穆斯林和全人類的”,并受安拉的保護,至善至睿的安拉作為全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唯一主宰者,制定出最權威的人權道德標準。伊斯蘭的宗旨就是普慈與“敬主愛人”,把人對真主的信仰與真主對人的博愛相結合,提倡一種互幫互助,互尊互愛的和諧氛圍,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伊斯蘭人權就是一種神法的道德權利,這種權利的實現,離不開真主安拉的指引,更離不開伊斯蘭教的有力支撐。
無論是在伊斯蘭學者的人權理論中,還是在各種性質的伊斯蘭人權宣言中,對于伊斯蘭人權倫理的構建,都是以經、訓作為伊斯蘭人權倫理闡發的基礎?!豆盘m經》和“圣訓”是伊斯蘭教的基本經典,在《古蘭經》和“圣訓”里有很多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幫助人的經文和經訓。在《古蘭經》中,雖然從未出現過人權倫理這一概念,但其內容充滿了對人權倫理的思考,以律例和教誨的方式對人的日常行為及人所應有的權利提出了大量的道德規范和保護措施。
《古蘭經》賦予了人以很高的地位,在《古蘭經》中,有經文提到過“他創造眾生,然后再造他們,再造對于他是更容易的。天地間最高的典型,只屬于他,他是萬能的,智睿的 ?!保?0:27)“天地間最高的典型”即代表人類,這充分凸顯出人在宇宙間的最高典型。由此看見,《古蘭經》的關注人,尋求人在道德上的和諧與完善。無獨有偶,“圣訓”中也提倡對人權的道德保護,“穆罕穆德在圣訓中認為,人們應具備慈幼、敬長、愛以下三種美德,‘對受迫受辱之教胞鼎力襄助者,遇必要時,必蒙真主之襄助。袖手旁觀者遇必要時,必遭真主之唾棄?!?/p>
《古蘭經》與“圣訓”都提倡從倫理規范上來保護人、愛護人,這種道德層面的要求使得伊斯蘭人權倫理的實踐有了更加明確的依據。
伊斯蘭人權倫理是在伊斯蘭倫理與伊斯蘭教法相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從某種角度而言,伊斯蘭教法與倫理規范是相一致的,他強調了人對神的責任與義務。如前文所述,人的一切道德標準及行為規范都是由至善至睿的真主安拉來制定,而這些標準又通過立法形式得到強化和加固。通過伊斯蘭教法的實施,規范穆斯林宗教、社會、家庭和個人生活等各方面的行為,也為穆斯林權利的實現提供了極為有效的法律保障。正如穆斯林學者所言“伊斯蘭法是人權的基礎、來源、依據,以及其存在的保障和維護者”。
在伊斯蘭教法中,關于人權倫理的內容,有對婦女婚姻、繼承的規定,有對遺孤和孤兒財產的特殊規定,也有對罪人和受害者享有公正、公平權利的規定??傊?,伊斯蘭教法中涵蓋了各種對人權的道德性保護,是伊斯蘭人權倫理的理論根據,也是伊斯蘭人權倫理得以實踐的源泉。
二、伊斯蘭人權倫理思想的擴展
伊斯蘭人權倫理把人放在核心地位,例如尊重人的生命、生存權,關注穆斯林的現世生活,保護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強調家庭和諧等?!霸谀滤沽謱W者的現代人權學說中,其具體內容涉及到人的生命權、宗教和意識自由,尊嚴的保護,財產的保護,隱私權,結婚和建立家庭的權利,兒童的權利,公平審判的權利,受保護以免被折磨的權利等等,這些權利內容都在不同國籍人權文件中得到確認?!?/p>
盡管世界各國文化和道德標準存在著多樣性,但是對于人的保護是具有共性的,伊斯蘭人權倫理所提倡的思想觀念也一樣,無論是從概念還是從其內容來看,處處都涉及到對人的保護與愛護。
伊斯蘭人權倫理是關于人的倫理學說,因此,以人為本的生命價值觀念,則是伊斯蘭人權倫理實現的首要條件。伊斯蘭強調對人的現世及后世生活的關注,伊斯蘭認為,穆斯林的人生歷程分為兩個階段,即現世和后世,對于現世生活,伊斯蘭教強調對人生命的保護,譴責隨意剝奪人的生命?!耙了固m教重視人生,反對棄絕現實生活,反對出家修行,提倡自食其力,反對獨身主義,反對不勞而食?!?/p>
“伊斯蘭人權觀在強調人權的神圣目的亦即崇拜真主的同時,又肯定了人權的現世功用即合法地追求真主的恩惠和人生幸福?!?/p>
從伊斯蘭人權倫理觀的維度解讀,對人現世生活的關注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人生命價值的肯定,承認現世生活的合理性。
“阿丹的子孫??!每逢禮拜,你們必須穿著服飾。你們應當吃,應當喝,但不要過分,真主確是不喜歡過分者的。(7:31-33)另一方面,肯定了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價值,“對于穆斯林而言,生命絕不是一個人最終的目的和歸宿,而是一種手段和過程,還有比生命更加重要、更加持久的價值?!?/p>
《古蘭經》中也有明確記載,反對穆斯林輕生,“不得真主的許可,任何人都不會死亡;真主已注定各人的壽限了?!?/p>
扶助弱者的公益需求是伊斯蘭人權倫理的主要內容?!叭藱鄠惱碚J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社會的形成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單獨存在,因而每個人都具有締結社會、創建社會的貢獻?!?/p>
在這里,伊斯蘭人權倫理的實踐,需要穆斯林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尤其是對社會弱者的扶助。在伊斯蘭的社會倫理中,以“行善”“施濟”“敬主愛人”為宗旨,“你們應當只崇拜真主,并當孝敬父母,和睦親戚,憐恤孤兒,賑濟貧民,對人說善言,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保?:83)“具備三種美德者,必進樂園,慈幼、敬長、愛下”在伊斯蘭教的人權倫理觀中,形成了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保護弱者的公益體系。它要求人們應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去幫助有困難且需要他們幫助的人,同時還“規定了有產者必須交納一定的‘天課’”。在對待不同的保護主體上,都有具體且詳盡的經文解釋。例如在保護婦女問題上,“丈夫不得隨意休棄妻子,休妻應有一段‘待婚期’(伊達),以等待丈夫回心轉意,與妻子重歸于好”(2:228);在對待孤兒問題上“至于孤兒,你不要壓迫他;至于乞丐,你不要喝斥他”(93:9-10);在對待殘疾者上“瞎子無罪,跛子無罪,病人無罪”(48:17);對待衰弱者上“衰弱者、害病者、無旅費者,[ 他們不出征 ] 都無罪過”(9:91)。這些經文的主旨都是從社會倫理的角度去維護弱者的個人權利,這種扶助弱者的公益精神為伊斯蘭社會的和諧指明了道路。
促進社會及家庭的和諧是伊斯蘭人權倫理的目標。伊斯蘭自形成以來,就注重社會及家庭的和諧倫理?!豆盘m經》極度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及家庭關系,強調社會的群體意識,提倡精誠團結,求得社會的凝聚力,以促進社會和諧的使命。在這里需要指明的是,伊斯蘭教的人權倫理觀與西方人權倫理觀不同,西方國家的人權側重于強調個體權利,而伊斯蘭教中的人權則著重強調集體權利,以家庭為單位,提倡“穆斯林皆兄弟”,最典型的就是“烏瑪”,即穆斯林社會的共同體。一方面,在尋求家庭和諧倫理中,“家庭被認為是友誼、義務、忠誠、道義幫助,社會和經濟扶持的基本單元”。
另一方面,在尋求社會和諧倫理中,《古蘭經》強調伊斯蘭社會的團結、公正、平等?!罢嬷鞔_命人公平、行善、施濟親戚,并禁人淫亂、作惡事、霸道?!盶\(5:8\\) 除了穆斯林要遵守團結、公正、平等以外。作為當政者,也要關懷民眾的生活,《古蘭經》提出了愛民濟眾的“重民”思想和建立“和平、安寧、和睦”社會的思想,無論是先知,還是以后的哈里發,從制度上保障穆斯林大眾的基本倫理權利和自由,都是其執政的根本宗旨。作為執政者必須重視民眾權利,必須愛民濟眾,“當優待親屬,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寬帶奴仆?!盶\(4:36\\) 因此,伊斯蘭教注重“德治”,反對嚴刑、酷吏。伊斯蘭教這種愛民濟眾的價值觀,就是其所描繪的“平等互助、團結友愛、憐貧惜弱、和樂盈盈”的理想社會藍圖,在這個社會里,每個社會成員都享有其應有的倫理權利。
三、伊斯蘭人權倫理的現代意義
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伊斯蘭人權倫理觀對國際人權及全球倫理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伊斯蘭人權倫理為全球倫理的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伊斯蘭人權倫理體系是基于宗教倫理背景下提出,是一種以宗教屬性為特征的人權倫理觀,其目的是在真主的引領下,保障人的最基本權利,維護家庭、社會的和諧發展。眾所周知,在現代經濟的大潮流中,世界進程的聚焦點集中在經濟發展,這種發展模式,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例如,自然環境的破壞,社會道德感的缺失等?!叭蚧氖袌鲞壿?,表明了對它相反的人類和環境方面影響最小限度的關心?!?/p>
因此,當以伊斯蘭為紐帶的基本宗教倫理觀被現代人所追求的新目標所取代的時候,這種關注人,保護人,愛護人為首要前提的伊斯蘭人權倫理觀,則無可厚非的為維護社會正義,保障社會、家庭和諧以及個人權利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實踐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伊斯蘭人權思想在不斷發展,因為伊斯蘭人權理論的來源是從保護人的基本尊嚴出發,具有發展的可能性,人的生活是有共性的,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雖然物質生活有所改變,但是無論在哪個地域,在何種文化背景下,人的基本需要是相通的。
伊斯蘭關切人的生命、生存權,注重公益立法,扶助弱者,重視人的集體精神,這些涌動著強烈人道情感的人權理論精神,無不滲透出伊斯蘭人權倫理的內在價值,無疑是各世界各文明和諧相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伊斯蘭文明與全球文明的對話和交流亦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伊斯蘭人權倫理強調對人現世生活的關注,尊重生命,反對輕生;保護婦女兒童及其他弱勢群體,強調公平、反對剝削;注重社會和諧和家庭倫理,提倡互助,反對利己等,這些人權倫理的思想對于人自身和社會的發展有所助益。筆者認為,伊斯蘭人權倫理若要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有效認可,就應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尋求人權的普遍性,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利用文化互動過程,來構建一種對話基礎上的伊斯蘭人權倫理,以得到全球性的認可。(論文作者:陳陽)
參考文獻:
[1] 穆罕默德 · 尤努思 . 伊斯蘭政治學 [M]. 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4.
[2] 馬賢、馬效智 . 伊斯蘭倫理學 [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3] 甘紹平 . 人權倫理學 [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
[4] 馮懷信 . 試論伊斯蘭人權觀的基本精神 [J]. 學術文化綜觀,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