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新編黃梅大戲《小喬初嫁》探究
新編黃梅大戲《小喬初嫁》探究
>2023-03-30 09:00:00


黃梅戲新編歷史劇《小喬初嫁》經過藝術家們近12 個月的精心打造和不斷磨合于 2014 年 2 月在省城合肥安徽大劇院首演成功。 4 月亮相深圳文博會,又在廣東深圳大劇院、佛山瓊花大劇院等地進行了巡回商業演出,而后又在鹽都文化藝術中心參加了第四屆全國地方戲(南方片)優秀劇目展演,在戲劇界和演出市場均獲得高度評價。中國劇協的專家學者對該劇的點評:這部戲是黃梅戲藝術題材創作上的全新開拓的原創劇目。

2014 年 5 月 29 日晚,新編黃梅大戲《小喬初嫁》在北京天橋劇場成功上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觀看演出。 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中宣部副部長黃坤明,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偉,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征海等觀看演出。 《小喬初嫁》是安徽省 2013 年重點打造的十大演藝品牌項目之一,演出中,混合樂隊伴奏模式,多重空間并置轉換,既營造出大氣磅礴的三國風云,又凸顯了黃梅戲沁人心扉的優美唱腔,給現場觀眾帶來美好的視聽感受。 演出結束,全場掌聲經久不息,這部戲將三國故事、安徽元素黃梅戲巧妙融為一體,立意上不落窠臼,舞美上新穎大氣,唱腔上婉轉細膩,表演上情感真摯,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2014 年 9 月 13 日,第十三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表彰評選結果揭曉。我省共有 8 部作品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項,黃梅戲《小喬初嫁》理當獲得殊榮。 近年來,安徽省堅持以服務人民大眾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現實題材、革命題材和重大歷史題材為重點,每年確定 10 個演藝品牌項目,精心培植、重點扶持,涌現出一大批傳承歷史、體現時代、富于創新、飽含優秀民族文化基因的精品力作。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展示“文化演藝強省”建設豐碩成果,展現當代“演藝皖軍”的精神風采,讓人民群眾共享演藝文化發展優秀成果,2015 年春季 “安徽新創精品劇目晉京展演”活動因此應運而生。此次展演整合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安徽省歌舞劇院、安徽省話劇院、安徽省徽京劇院、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6 家省屬暨市直國有文藝院團資源,精心組織了黃梅戲《小喬初嫁》、舞劇《徽班》、話劇《徽商傳奇》、徽劇《徽班進京》、徽劇《驚魂記》、黃梅戲《寂寞漢卿》、黃梅戲《半個月亮》7 臺新創精品劇目進行 14 場演出。 此次展演采取省市院團抱團參演,合肥、北京兩地聯動的獨特方式。 參演單位有四家省直屬演藝院團,有兩家安慶市屬演藝院團, 這兩家院團組團于 3 月至 4月,在省城合肥集中展演一個月,而 4 月至 5 月,則在首都北京集中展演一個月。此次活動規格之高、參演人次人數之多、演出時間之長均為歷年少有。 7 大精品劇目的參演演員大多都是近年來成長起來的中青年演員。 此次參演劇目類型豐富,有黃梅戲、徽劇、話劇、舞劇等。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劇目也都是近年來列入省委宣傳部重點打造的 “演藝品牌劇目”. 其中,黃梅戲《小喬初嫁》以安徽本土文化為底色,以赤壁大戰為背景,展現一個來自民間的溫婉善良而又深明大義的女性形象,是極具傳奇色彩的“救國”故事。

2015 年 5 月 29 日晚, 校園大舞臺---“徽風皖韻進高?!被顒幼哌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獎劇目《小喬初嫁》精彩上演,這是繼安徽新創精品劇目合肥展演、晉京展演之后,新創精品劇目走進高校的第二場演出?!缎坛跫蕖肥怯墒↑S梅戲劇院重磅推出的新創三國題材大型史詩黃梅戲。該戲講述了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救國”故事,既營造出大氣磅礴的三國風云, 又凸顯黃梅戲沁人心脾的優美唱腔。整場演出通過“省親”“勸和”“送郎”“作賦”“過江”“破曹”六場戲,為觀眾重塑了一個嶄新的小喬。 扮演小喬的何云是國家一級演員,新近憑借溫婉堅毅的小喬形象捧回第 27 屆中國戲劇表演最高獎 “梅花獎”.

科大化材學院研究生小陳說:“以前很少接觸黃梅戲,今天看的這個劇目非常有感染力。 歷史是熟悉的背景,里面的主角像華佗、曹操、周瑜等都是我們安徽歷史名人,感覺很親切。小喬形象演繹得俏皮動人,活靈活現。 劇中有些曲調朗朗上口,大家都會在臺下學著哼唱呢! ”校園大舞臺-徽風皖韻進高?;顒佑砂不帐∥麄鞑?、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文化廳聯合主辦,2015 年全年計劃演出 50 場,接下來安徽演藝集團等演出單位將繼續攜黃梅戲《雷雨》、徽劇《驚魂記》等安徽新創精品劇目走進省內高校。 三國人物風云際會,黃梅唱腔婉轉動人, 人們看到了周瑜的怒斥方遒,更悟到了小喬“為天下計”的家國情懷。黃梅戲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拙見做以下方面分析:

黃梅戲除了傳統劇目的經典傳唱之外, 不斷創作新戲,是黃梅戲流傳久遠的重要原因。黃梅戲敢于改編、大膽創新,題材各式各樣,像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及現代話劇《雷雨》等都被搬上黃梅戲的舞臺。 而一代又一代新興演員的出現,讓黃梅戲能夠更好地走下去。 黃梅戲傳承人后備隊伍現狀是可喜的,安徽省黃梅劇院里有 3 個團,其中有專門培養黃梅戲人才的小梅花實驗劇團, 這個劇團于上個世紀末成立,近期又進行了大的調整,又吸納了五六十名新演員,新生力量是源源不斷。黃梅戲既要走下去,又要走出去。

走下去主要是服務, 培養好演員為觀眾帶來好的劇目;走出去主要是宣傳,讓更多地人了解黃梅戲。 兩者相結合,黃梅戲定能代代傳唱,并保持鮮活的生命力。經過幾代藝術家的磨煉演繹,繼承創新,黃梅戲從鄉間小徑到達藝術殿堂更彰顯出她的必然性和科學性。

出新應該更有味。 戲曲唱腔在“有情”之外,還必須“有味”.傳統戲曲的優秀唱腔,總是既情長又味濃;不夠味的東西,則是無法傳至久遠的。 這種有情與有味并重的美學原則,無疑也應當為今天的戲曲創作所繼承。黃梅戲《小喬初嫁》的音樂創作,在繼承傳統“黃梅調”的特定風味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劇中不少唱段都充分運用了傳統唱腔的素材,淳樸而優美的黃梅味在其中體現得相當鮮明。 不過,黃梅戲到底是一個以演農村小戲起家的劇種,其傳統風味不可能與國粹京劇相比的。 但在《小喬初嫁》的唱腔中,這種傳統風味與新題材內容之間的距離逐步完善吻合,舊有的唱腔素材如果不經嚴格鑒別而徑直用到新劇中,是有可能出現不對味的情形的。

也正因為傳統的風味與新劇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盡相吻合,因此,《小喬初嫁》的唱腔從總體上看在創新方面還是邁出了很大的步子。 這樣說來,新與味是否勢不兩立不可兼得呢?也不是。老腔有老味,新腔不也可以有新味嗎? 《天仙配》當中精彩唱段“夫妻雙雙把家還”,在其問世之初也是被人稱作“黃梅歌”的新腔,但不是直到如今我們依然覺得它有味,甚至常常把它作為體現典型“黃梅味”的唱段之一嗎?在這樣的唱腔中,新與味便可以說達成了統一。 在作為新世紀的作品《小喬初嫁》中,新而有味的唱腔也在極靈活多姿的抑揚開闔、頓挫跌宕變化中,唱腔又透現出為傳統唱腔所不曾具備的奇異風采與韻致,由此而始全劇唱腔在表現出“以情動人”的巨大力量的同時,也顯示出“以味醉人”的突出魅力。當然,通觀全劇音樂,在新與味的統一上也還存在美中不足,例如小喬的某些唱腔雖然表情準確鮮明,但味道上還稍淺薄了些。 由此聯想到當前戲曲音樂創作的一種普遍的現象(不僅限于黃梅戲),許多作品都做到了相當程度的出新,但有些新腔總顯得味道太淡,能夠像許多優秀的傳統唱腔那樣沁人心扉、令人回味無窮的佳音,似乎還是不多。

應該說,意味寡淡的東西,不論新到什么程度,都是虛有其表、意思不大的(也難怪許多戲迷在老而有味與新而寡味之間,寧可選擇前者)。 當然,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無論從劇種音樂特色的保持來講,還是從一部作品自身的風格統一來講, 新味都不宜離老味太遠,其間以若即若離、相互貫通為好,這也是新與味完全統一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起來看,黃梅戲《小喬初嫁》的唱腔制作,不僅在創新方面有大膽嘗試,而且在新與味的統一上也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這對于我們從更大的背景上認識“出新”與“有味”的關系是很有啟示意義的。 可以說,戲曲音樂發展的一條重要歷史規律,正包含在新與味的辯證關系中:一方面,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同時,又不能不大力出新---老味再妙,也不能成為反對出新的理由, 何況今天的老味本來也是前人出新的結果;另一方面,新腔也一定新而有味---寡味的東西不論多么新,都只能是過眼煙云,老腔能夠享有長久生命力甚至“歷史彌新”的奧秘,也在于其有味。 戲曲音樂數百年來一部發展史,不正是新東西的蓬勃涌現與“有意味的形式”層層積淀的無休止過程嗎?藝術想象不僅幫助劇作家完成戲劇作品的藝術構思,也幫助劇作家完成人物形象的創造。劇作家要把人物形象浮雕似的寫活,使人們看得見、摸得著,在創作過程中通過藝術想象,深入描寫對象的心靈,都是善于設身處地的從人物的角度去思索,善于想象筆下的人物神情姿態,行為動作,并融匯了個人的感情和體驗的,把他們當做獨立的存在, 這種帶有戲劇性的場面很有趣,也頗耐人尋味。

黃梅戲《小喬初嫁》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以后,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不少贊譽。 黃梅戲《小喬初嫁》可以說是根據原著提供的素材、 人物和主題而重新創作的一出《三國演義》戲,它脫胎于原著但并沒有脫離原著,而且我認為劇情更真實、更本質,更具體、更細膩地在戲曲舞臺上表現了名著《三國演義》的題旨和主要人物的氣質。 對于黃梅戲《小喬初嫁》所營造的舞臺氣氛及其小喬、周瑜、曹操等藝術形象的言談舉止,人們是熟悉的,它和原著及其他影、視、戲曲的改編本是血脈相連的。 但黃梅戲《小喬初嫁》對于觀眾來說又是陌生的、 新穎的。 首先編劇就別具一格,全劇的結構十分完整,劇作家重筆濃彩地描寫了小喬和周瑜之間純真的愛情和愛國之情。 劇中的人物也是觀眾既熟悉而又陌生的, 編導有意識地把小喬和周瑜塑造成一對言行和情感都是正常的人,全劇突出表現了巾幗女流不讓須眉的崇高情懷, 但又不乏女性的柔情。

應當說,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安徽觀眾,我對黃梅戲情有獨鐘,但這出演繹《三國演義》的黃梅戲《小喬初嫁》卻使我感到新意,它用反映農家田園的戲曲演繹蕩氣回腸的“三國演義”,它的確不同于以前我看過的黃梅戲。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蔣建國院長曾說過:今天黃梅戲藝術已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那么它也就有必要在更高的層次上、 更大的范圍內吸取營養。

如果不去創新,黃梅戲就有可能停滯枯竭。

我認為蔣建國是一位明智開拓的院長,更是一位卓越精湛的藝術家。黃梅戲《小喬初嫁》在藝術上的許多創新,就是“廣泛吸收”的成果。 舞臺各個藝術門類都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實驗。音樂上吸收了姊妹藝術的養分,表演上將安徽元素花鼓燈舞蹈等揉進了黃梅戲之中,舞臺美術運用簡練、抽象、大氣,服裝設計更顯獨具匠心。

我還認為,所謂藝術上的創新,就是不斷地在更高的層次上追求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盡可能完善的統一,以滿足廣大觀眾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審美和欣賞需求,在這一點上黃梅戲《小喬初嫁》是成功的。

我更認為,任何一個劇種要發展,就要廣泛吸收,為我所用、創新發展、自成一格。 黃梅戲《小喬初嫁》,在這方面也是十分出色的,值得點贊。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