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事物性質的定義。區分不同的概念,是認識不同事物屬性的基本方法。中國戲曲發展到今天,到了必須區分傳統戲曲與現代戲曲的概念。就其戲曲舞臺美術,也是如此現代戲曲舞美是有它特定的含義的,是一個自建國以來從屬于新編劇目的新概念,傳統戲曲舞美是由于“現代”的存在才有的相對的命名。二者一個純然發端于歷史,以人物的造型為主流;一個絕對屬于現代,景物造型與人物造型并駕齊驅?,F代意義上的戲曲舞美,作為整個戲曲藝術中一個獨立的創作分支突現出來,并日漸重要,應始自我國的“五四”運動以后。從1908年上?!靶挛枧_”算起,到 1936 年,二十八年間我國已建立三百八十六座新舞臺,1949 年更猛增到八百九十一座。建國十周年時,有關單位的統計顯示,全國有劇場兩千八百多座,其中還不包括當時非營業性的工人俱樂部、文化宮及各地機關、工廠禮堂。到了 21 世紀的今天,全國劇場總數有多少,沒有確切數字在手,僅北京一地,怕不會少于百座。
全國數百個大中城市,幾千個縣城,說有上萬座可以演出劇目的場所,不會是夸大其詞的。今后更長一段時間,這類以鏡框式舞臺為特點的劇場的條件、設施、特征等,無疑會極大地刺激民族表演藝術的發展,并給之以深刻影響。舞臺藝術的各個部門有嚴格分工,共同完成劇本的形象創作。
建國后戲曲舞臺美術經過一系列重大變革,與傳統戲曲舞美已不可同日而語。新充實發展起來了一套舊戲曲沒有的創作隊伍,分別從事景物造型設計、人物造型設計、燈光設計制作、效果設計制作以及演出的管理工作等。從業人員的增加,創作經驗的積累,財力物力的豐厚,反過來又促進了戲曲舞美的提高。就是說,現代意義上的舞臺美術,不是單指舊戲班中以挑班演員作為編、導、音、美的中心,以顯示他們的唱、念和表演技巧為目的的舊舞臺美術的概念。因而,它也就決不僅限于以傳統戲人物造型為主的行頭盔頭、容妝切末、一桌二椅等,而是囊括了新的景物造型、人物造型和現代科技條件下一系列的舞臺技術設備:電力、燈光、機械、吊桿、音響、幕布體制、多空間形式以及多功能舞臺等。
同時,它也是在近現代聲學、光學、電學、機械學、材料學、色彩學等科學理論指導下出現的一個概念。因此,從事現代戲曲舞美創作的人員,不僅要繼承傳統舞美的精粹,更要掌握新的舞臺美術創作規律和各種相關的科技知識,懂得文藝的美學理論和專業藝術技巧,還要有在新時代、新觀念指導下的創作意識,并對之加以綜合運動為新編劇目服務。今天的戲曲舞臺美術及各專業的創作者們,本身就是全新的組合。如果單純搞傳統戲的行頭盔頭、切末把子,就完全可以不用各劇團現代從業的那些“舞美工作者”,國內幾家劇裝廠就能滿足演出的所有需求。
沒有現代戲曲——那些新編劇目——就沒有現代戲曲舞美的生存機會,更何談現代舞美的創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代戲曲舞美工作者應從客觀現實情況出發,從生存競爭出發,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區分傳統與現代的差異,明確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奮斗目標。否則,便是缺少危機意識,會加劇戲曲不景氣的局面。
不可諱言,即使傳統戲曲舞美,在現代社會的條件下,也不可避免地發生著悄悄的但又是可見的變化。古裝發式與衣飾的真正豐富,是在中國現代史開篇以后,化纖、人造絲制品、新型化妝用品等現代新材料,已成為頭面、髯口、衣飾、油彩等的重要原料?,F代舞美外在形式雖襲舊樣,內容卻已有了質的變化,這種“舊瓶裝新酒”的現實,同樣顯示了現代因子侵入傳統的威力?,F代戲曲舞美更具有時代特征,它從現代科技派生,借鑒世界各國藝術的精華從而應運而生。因此,盡管它要繼承傳統,但相對于傳統本體來說,它“暫時”還是一個“非傳統”的“新”的概念,更進一步也可以說是一個“發展了的傳統的概念”?,F代舞臺上的傳統戲或現代創作的古裝戲,舞臺美術盡管與現代戲舞臺美術有所區別,但在設計理念和科技含量上卻是“現代”的。因此,區別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區別處理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