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鼓戲的由來
花鼓戲是一種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地方戲曲藝術形式?;ü膽蜃畛醯碾r形源于宋代的一種民間技藝“花鼓”,這是一種沒有故事情節且簡單的歌舞藝術形式。經過明、清的發展,也開始融入其故事情節,并初步形成了一旦一丑角色的戲曲形式。從宋代的“花鼓”到明清時期增添了故事情節及角色的變化,這與花鼓戲“班社”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而“班社”的作用在于組織和聚集花鼓戲演員、承接演出,收徒傳藝、訓練藝人、排練劇目,有時也收集和創作一些劇本。這與現在的劇團職能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它更為自由,更接近老百姓,起到自娛自樂的效果。但對于花鼓戲這樣一種地方性小戲曲,常常也會遭到禁演和歧視。所以,在演出時必須兼顧表演一些當地流行的大戲劇目,很大程度上使花鼓戲與大戲劇目之間形成了一種交流與借鑒。
二、湖南花鼓戲藝術魅力
在中國湖南,花鼓戲是一種深受老白姓喜愛的地方戲曲,不同的地域其風格也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地域性與當地的風俗習慣相結合,形成不同地域的獨特風格。湖南花鼓戲從明清到現在,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按其不同的特色發展來分類,可以分為:長沙花鼓戲、常德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零陵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寧鄉花鼓戲等。長沙花鼓戲是指以長沙話為舞臺語言的花鼓戲,主要流行在原來古長沙府所管轄的十二個縣如湘潭、瀏陽、醴陵益陽等地。其從內容上來說主要描寫人們的勞動生產、四季景色、歌頌愛情、反應社會現實、描寫生活小事、歌頌和諷刺人和物、傳說神話故事等等。通過小故事來反映社會現狀或告訴人們一些人生哲理,對人們具有教化作用。整部劇作通過選取民間生活中討學錢這樣一件小事,以小見大,將當時的社會現象用詼諧的形式描寫出來。就人物角色的塑造來看,主要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1.沒有真才實學的私塾先生(張先生),反映出舊式文人落魄和滑稽的形象;2.能言善辯、機靈聰慧的陳大嫂,這一點屬于傳統花鼓戲一旦一丑演唱的形式。
(一)曲調及其表演形式《張先生討學錢》在演唱上采用了獨白和對答的方式。整劇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開場,張先生闡述了自己生活的境況,形式上屬于個人獨白。將自己在一些節日里的生活與其他人進行對比。第二部分為張先生爬上越嶺來到了陳大嫂家,與陳大嫂展開斗智斗勇的討學錢過程。本部采取二人對答的演唱形式,其中加入了很多說白。二人從開始的客套和尊敬,逐漸發展到矛盾的升級。最后,陳大嫂用一個謎語“兩座山打垛”打一字的謎語,告訴張先生門外墻上有答案,將其掃地出門。正當矛盾升級時截然而止,給欣賞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二)語言的地域性語言的地域性是花鼓戲的最大特點。湖南花鼓戲因地域的不同其方言也就存在著差異。長沙花鼓戲是指以長沙官話為舞臺語言的花鼓戲。這種戲曲與方言的結合,使戲曲的語言方言化,讓花鼓戲更加具有地域特色,更具民俗性,深受百姓的喜愛。我們從長沙花鼓戲代表劇目《張先生討學錢》中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ü膽虺伺c當地方言結合使戲曲語言的方言化之外。還有在襯詞的使用上也是很常見的如“哦嗬”、“呀喲價”、“哪”、“哇”等等。
(三)戲曲的伴奏在戲曲之中樂隊的伴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花鼓戲的伴奏樂隊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一般有大筒、嗩吶、梆子(用于打節奏)。大筒形式二胡,聲音清亮渾厚伴奏時用于托腔的保持常用語戲曲角色演唱時伴唱主要演奏主旋律。具體的運用也根據劇本的故事情節發展而發生變化,一般故事到高潮、每幕的轉換和過門時往往會比較激烈和急促轉換為武場的伴奏。
(四)戲曲載體戲班的發展花鼓戲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也逐漸走向規范化、程式化和專業化。
湖南花鼓戲的發展經歷了三階段:草臺班時期、半臺班時期、專業劇團時期?!安菖_班”時期:沒有固定舞臺,是指長期流動于農村、集鎮、廟會的戲曲班子。半臺班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湖南等地即演唱漢劇、湘劇、祁劇等大劇又唱花鼓戲的戲班??陀^上促進了花鼓戲的發展,大大豐富了花鼓戲的劇目。
三、湖南花鼓戲的發展現狀及其價值
(一)現狀分析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現代媒體和文化的發展成為必然,這對湖南花鼓戲這種地方性藝術形式是很大的沖擊。近年來,外來文化影響使青年人對傳統藝術產生了輕視,認為花鼓戲是一種“落后的藝術”,導致去學習和傳承的人越來越少。因此,直接或間接的導致花鼓戲劇目和曲目陳舊、演員缺少、發展經費不足等問題的出現。
(二)傳承與發展花鼓戲作為一種文化的積淀,它的傳承與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我們要不斷推廣宣傳花鼓戲這種藝術形式。讓花鼓戲不但是一種地方戲曲藝術,而且要成為一種文化的名片。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歡它,學習它。其次,建立花鼓戲文化收集整理研究機構,加強對原有傳統劇目的收集和整理,不斷豐富和創新,將新的時代氣息融入其中。第三,要注重對花鼓戲演員和愛好者的培養,除此之外還應開設花鼓培訓班或花鼓戲藝術學校。
四、結語
湖南花鼓戲作為一種地方性的戲曲藝術形式,它的產生和發展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一個地區風俗習慣、生活環境和文化的一種升華。湖南花鼓戲以幽默詼諧的創作手法、生動的語言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為我們講述了勞動生產、男女愛情、家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為我們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歐陽覺文。湖南花鼓戲名劇名段選(續集)[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
[2]歐陽黨文。湖南花鼓戲名劇段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
[3]郭克儉。戲曲鑒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胡淳艷。中國戲曲十五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