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秦腔演唱的藝術特點探究
【第一章】秦腔獨特的演唱風格研究緒論
【第二章】秦腔角色演唱風格類型
【第三章】秦腔演唱的運氣方法與技巧
【第四章】秦腔演唱的吐字特點
【第五章】秦腔的不同發聲演唱特點
【第六章】秦腔演唱的傳承與發展
【結語/參考文獻】秦腔演唱獨特魅力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2.秦腔角色演唱風格類型
在前人的研究與探索中秦腔四大行當,生、旦、凈、丑的角色逐步豐富和完備。筆者結合前人對秦腔四大行當中角色的分類,根據秦腔不同角色的演唱特點,將秦腔角色的演唱歸納為七種演唱風格。
2.1 蒼勁寬厚型。
在秦腔角色中,老生與老旦的演唱總給人留下一種蒼勁寬厚的質樸感。
老生,可分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靠把老生,一般在秦腔傳統劇目中扮演的是老年人的形象,大多數為老年官員或者社會下層人物,他們都飽經滄桑,生活閱歷豐富。
安工老生,也叫"唱功老生",突出唱念,做工為其次,其擅長以唱念的強弱和速度等變化來渲染人物形象及表現人物情感,主要扮演具有高雅氣質且身份高貴的書生、文人。
因為其氣質儒雅莊重,神態安詳且穩重高貴,所以唱的較多,表演動作等較少。安工老生通常形象正義,據說如果秦腔演員扮演的成功,那臺下的觀眾都會對劇中人物肅穆三分。
所以長得賊眉鼠眼,或者呲牙咧嘴的演員,那一定不能扮演這類角色,首先演員形象不符合正義的人物形象。安工老生的唱腔特點要求質樸凝重,表演深入人心,同時突出年邁之形態,代表人物形象《祭靈》中的劉備,《五丈原》中的諸葛亮等。
衰派老生,是秦腔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擅長表演,即做工老生,在舞臺上表現人物角色借助髯口和臺步,常用吊毛、搶背的技巧,來對劇目人物形象進行刻畫。毛金榮的經典劇目《烙碗計》將秦腔衰派老生的角色行當水平拓展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劉毓中先生出演《跑城》中的徐策,《三滴血》中的周仁瑞,《烙碗記》中的劉子明等,都爐火純青的表現出了衰派老生典型的老態龍鐘的人物形象,同時在唱腔中又突出了滄桑、厚重、樸實的特點。
靠把老生,又被稱為長靠老生。"靠"是京劇中的專用名詞,即古代武將所穿的鎧甲,身著鎧甲被叫作扎靠。"把"就是兵器,俗稱刀槍把子,也是京劇的專用名詞。所以凡是身著鎧甲,手拿兵器且擅長武功的老生角色,秦腔中都把他叫作靠把老生。表演中重視做工表演,演員還需必備很扎實的大靠功和把子功的功夫。主要飾演舞刀弄槍的武將,如忠心耿耿、老當益壯的沙場老將等老年英雄形象,代表劇目人物有《金沙灘》里的楊業,《戰沙場》里面的黃忠等。
老旦,在傳統劇目中指老年婦人,有富貴與貧賤之分。在扮演富貴的老旦時鳳冠霞帔、雍容華貴。在表演上力求表現出尊貴、沉穩的氣質與風格,以顯示出老態龍鐘的形象。經典劇目有《岳母刺字》、《楊門女將》等。
2.2 寬亮高亢型。
須生的唱腔多奔放激昂,演唱時運用嗓音嘹亮高亢。
須生,可分為王帽須生、靠把須生、紗帽須生、蟒帶須生、道袍須生、紅生等.須生所扮演的人物大多都是一些正義參天、保家衛國、犧牲自己為民謀利且肝膽相照的忠義之士。
王帽須生,是扮演高高在上的帝王,表演中不僅需要塑造大氣威嚴的形象,更是突顯帝王居高臨下的非凡氣度,所以在唱腔中也是氣宇軒昂,劇目代表人物有《打金枝》的唐王,《斬秦英》的唐太宗等。
靠把須生,是文武并重即唱做兼重的須生,表演時大氣穩健,干凈利索,動作比較夸張,弓馬嫻熟,唱腔慷慨激昂,代表人物有《拆書》中的伍員和《韓寶英》中的石達開等。
紗帽須生,即頭戴烏紗帽,身著官衣,速來有"吹胡瞪眼耍帽翅,提袍甩袖亮靴底"的傳統表演方法,在劇中常常飾演不畏強權、執法公正嚴明的知府縣令。傳統劇目人物代表有《打鎮臺》中的王鎮,《殺驛》中驛丞等。
蟒帶須生,大部分都是飾演達官貴人,身份比紗帽生高,有的偏唱,有的偏做,其表演非常有特色?!掇@門斬子》中的楊延景,《闖宮》中的梅伯都是其代表人物。
道袍須生,多是一些比較落魄的文人形象,唱做并重,比如《烏龍院》的宋江等。
紅生,扮演公正剛直的人物,比之小生、須生性格更為鮮明、莊重,以扮演關羽為標志,表演風格介于生角與凈角之間,重視架子工,強調四大特點:準、穩、帥、恨,唱腔奔放激昂、嘹亮高亢、粗狂有力。
2.3 瀟灑飄逸型。
小生的演唱多表現一些青年男子儒雅豪爽、瀟灑英俊的氣質。
小生,可分為文小生(紗帽生、貧生)、錐尾生、文武小生、武生(短打武生、長靠武生).在秦腔傳統劇目中小生的舞臺形象以青年男子居多,其舞臺形象多表現青年男子儒雅豪爽、瀟灑英俊的氣質。
文小生,分為紗帽生和貧生,借助水袖、扇子、梢子、等舞臺道具塑造一些些秀才、解元之類的青年文人的形象。代表劇目人物有《白蛇傳》中的許仙、《拾玉鐲》中的傅朋、《樓臺會》中梁山伯、《游西湖》中的裴瑞、《三滴血》中的李遇春等。
紗帽生,也被稱為官衣小生,是文小生的一種,因為穿著紗帽官衣而得名。多為一些睿智干練、智慧精明的年輕文官形象,還包括穿著蟒皮的狀元等,演戲中更加強調念白,表演做工大氣穩重。如《玉堂春》中的王景龍等是其代表人物形象。
貧生,通常是一些落魄青年文人的形象,表演中經常表現出一幅自命清高的窮酸書生氣,也會飾演一些民間百姓中有一定思想遠見的人來表現勞動人民的勤勞聰慧。其唱腔經常運用各類彩腔,且用二音來拖腔?!洞虿駝竦堋分械年悇诪槠涞湫腿宋镄蜗?。
錐尾生,因為帽盔上雙插錐尾而得名,翎子功是最基礎的技能,唱做并重,一般塑造瀟灑英雄、風流倜儻的人物形象,例如楊宗保、呂布、周瑜等。
文武小生,是一種介于文小生與武生之間的小生角色類型,在劇中這類人物通常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唱做兼重,一般戴武生巾、道袍外罩,或扎大靠穿箭衣。劇種人物形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奪錦樓》中梅玉鑒,《游龜山》田玉川,《牧羊卷》朱春登,《五典坡》薛平貴,秦腔史上表演文武小生代表演員有沈和中、蘇哲民、蘇育民、張新華等。
武生,分為兩種,有短打武生和長靠武生,也可以通過是否勾臉來分為勾臉的武生與不勾臉武生的兩大類。武生比較注重表演和念白,對唱功要求不高,表演上要求做到準、穩、狠、硬,其念白要直接、快速、明了。不過在秦腔中,一直都不太注重武戲,武戲表演是比較粗糙的,以至于現在非常缺少武生演員。最著名的秦腔武生演員有岳鐘華(活武松)、沈和中、徐撫民、王藹民、顏春苓、、張杰民(活猴王)、王集志(活馬超)、薛慶華等,武生常演劇目有《柴桑關》、《馬超哭頭》、《反西涼》、《羅成修書》、《葭萌關》、《截江》《火燒裴元慶》、《盤腸戰》、《戰冀州》、《四杰村》、《擋馬》、《挑滑車》等。
2.4 雄渾粗獷型。
凈角是秦腔中最有特色的行當,其演唱多粗狂豪放,是秦腔四大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凈角有二凈,即大凈、毛凈。凈角雖不再分類,但臉譜化妝大大豐富了這一角色的人物表現內容。
大凈,大花臉,也被稱為銅錘花臉,側重于唱功和念功,以腔生情,先是重唱腔即注重旋律的演唱,其次才是表演,表演動作幅度較小,如《鍘美案》中的包拯。
毛凈,二花臉,也被稱為架子花臉,它重視腰腿功夫,講究架子功,通過做架子工來凸顯威武豪邁的氣概,所以觀眾稱其為"架架兒".也側重做工和念白。二花臉在演唱方面和大花臉測重不同,二花臉測重在唱念時,首先抒發唱腔感情,其次再側重腔調的完整,是"以情生腔",大花臉的處理與之剛好相反。 一般飾演脾氣火爆、性格暴躁之人,如《蘆花蕩》中的張飛。
副凈,也稱"把把花臉"、"娃娃花臉".是傳統的秦腔角色,為凈行的一支,多為青壯年凈行角色。如《下河東》之呼延贊、《游西湖》之廖寅等角色。武老旦也被歸于此行,如《串龍珠》之花云媽。
2.5 穩重含蓄型。
正旦(挽袖青衣、批蟒青衣),在秦腔中多扮演正直性格、舉止端莊大方的中年女性,其演唱多穩重含蓄,正劇或悲劇人物都有,在秦腔舞臺上出現的頻率極高。
挽袖青衣,又細分為兩種青衣,一種是褶子青衣,即著裝素裙,表示扮演人物家里貧窮,社會地位較低,以扮演悲苦的尋常百姓人物較多,以唱功為主,但也有唱做皆重的劇目,如劇種演員用水袖功來表現人物特點。傳統劇目人物有《探窯》《趕坡》里的王寶釧,《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等;另一種是花帔青衣,即根據年齡與身份的不同可以著裝各色花帔,地位較高,表演風格大氣穩重,唱腔大方端莊,知書達理,如《二堂獻杯》中的田夫人就是其代表人物。
披莽青衣也叫華彩正旦,一般扮演太后、皇后、公主或誥命夫人,以及皇親國戚中有身份地位的旦角角色,通常身著繡花對帔或穿戴鳳冠霞帔,表演時也重視唱功,如《斬秦英》中的銀屏公主等。
2.6 活潑明朗型。
旦角中除去老旦、正旦外,其余的年輕旦角在演唱時多以清脆活潑的嗓音演唱。
小旦(閨閣旦、正小旦),一般扮演一些性格開朗、機智聰明、舉止優雅的年輕女子。
閨閣旦,是在劇中扮演未出閣的妙齡少女的人物形象。在舞臺上唱做并重,在表演上要求秀麗端莊,舉止大方得體?!痘鹧骜x》中的黃桂英就是其代表人物。
正小旦,多為穩重典雅的貴族女子或少婦,如《飄彩》中的王寶釧。
花旦(玩笑旦、潑辣旦),飾演劇中活潑開朗、風趣動人、輕俏美麗、聰明機靈、能言善辯、嬌氣灑脫的少女形象。如《柜中緣》、《打金枝》等劇目中的少女形象。
玩笑旦,劇中人物形象主要是開朗活潑的小姑娘,多為丫鬟人物。如《火焰駒》之丫鬟云香。
潑辣旦,在劇目中飾演一些性格潑辣、善于刁難、刻薄刁鉆的婦女角色,如《殺狗》
里面的焦氏等。
武旦是指身懷武藝的女性。著紅、白色彩服飾,特點鮮明的裝扮以表示人物性格的剛烈,甚至還要扎女靠、執馬鞭等,需要對刀槍劍戟等兵器精通,對做工和武功要求比較高,唱腔突出精煉簡潔、干凈利落的特點,其重在武功和說白,演唱較少。代表劇目有《楊門女將》、《殺仇》中的庚娘等。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等。
2.7 詼諧風趣型。
秦腔中的丑角,分為大丑、小丑、武丑、媒旦四類,表演時根據劇目表演的需要,劇情角色來具體分配。所以丑角在秦腔劇目中所飾演的角色可能是上述六大角色分類中任何一個。"中國戲劇中之小丑,猶如現代的漫畫,固然不成一種獨立的藝術,卻含有鋒利深刻、諷誡吵罵的充分意義。外面裝著滑稽玩笑,內容藏著無限的滋味。"由于它的表演風趣幽默,我將丑角劃分為詼諧風趣角色類型。
丑角幽默滑稽和插科打渾的藝術特色,成就了丑角這個亦莊亦諧,自然成趣的舞臺形象,讓人們流連忘返的知道無丑不成戲的道理。他們在舞臺上展示出的與其他行當截然不同的神情、韻味、風格和風采,是需要唱、念、做、打等多種藝術手段融為一體,才能達到的最高表演境界。
大丑,也叫文丑,文丑包括方巾丑、老丑、袍帶丑亦稱官衣丑,如《三滴血》當中的晉信書,《蔣干盜書》里的蔣干等。
小丑,包括斜衣丑、腰包丑、軟斤丑、鞋皮丑又稱雅僻丑、茶衣丑等,花花公子和紈绔子弟也都屬于這個行當,如《楊三小》中的楊三小等。
武丑,主要塑造一些身懷絕技、武功高超且幽默滑稽的人物,雖屬丑行,但常常不由丑行扮演而由武生行兼演,但從丑角歷史上考察,卻是"無丑不演武".如《盜玉杯》中的楊香武等。
媒旦,秦腔角色中一大特色和亮點,又稱彩旦或丑旦,她也屬于丑角一類。媒旦在劇中主要扮演媒婆等人物,以化妝濃艷且著裝鮮艷的外形,表演一些被諷刺嘲笑和捉弄的角色。性格多以張揚跋扈、潑辣見長,所以在表演上擅長擠眉弄眼、賣弄風情的夸張手段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其念白講究藝術性,帶有一定的模仿性,屬于活寶式的人物類別。如《看女》中的柳氏,《牧羊卷》中二娘,《拾玉鐲》里的劉媒婆。
小結。
筆者根據秦腔不同角色的演唱特點,將秦腔角色的演唱歸納為七種演唱風格,即蒼勁寬厚型、雄渾粗獷型、寬亮高亢型、瀟灑飄逸型、穩重含蓄型、活潑明朗型與詼諧風趣型。
這七大類演唱風格所包含的角色,組成了秦腔演唱中的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