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變化的含義是:以某曲牌為母曲(原板),作各種不同拍子(板眼)的變奏。如,將其衍變、派生成4/4 拍打“三節板”的“慢板”、“2/4 拍打”一頂一板的“中板”、1/4 拍打“流水板”的“快板(緊板)”、散板等。須要說明的是,“慢板”、“中板”、“快板(緊板)”系各種類別的板式名稱,并非僅僅指演唱速度。
這些板式的曲調,盡管拍子、速度、節奏特點、旋律特色、表現性能各有不同,但皆由同一曲牌的曲調材料變化發展而來。有的甚至母曲(原板)的基本曲調依舊,僅僅是拍子(擊板法)的變化。
一、[ 抱板 ] 的板式變化
[ 抱板 ] 早已分出了 [ 慢流水——抱板腔 ]、[ 二流水 ]、[ 緊流水 ] 三種板式,但它同時又是合成曲牌,各種板式都必須用“垛句、推板、搶板”。其中,[ 二流水 ] 是母曲(原板)。[ 二流水 ] 的演唱速度多為中速稍快,樂譜可記成2/4拍或1/4拍,除基本曲調及“垛句、推板、搶板”外,還有一個“特征腔”一再穿插在唱段中,故聽來從容,善于敘事且有動聽的“腔”可畫龍點睛。[慢流水]是由[二流水 ] 放慢演唱速度、裝飾加花變為 2/4 拍而形成,雖然也用“垛句、推板、搶板”,但迷人之處主要在于多彩的襯詞、襯腔,其楚楚動人的魅力使之具有了長于抒情的優長。[ 緊流水 ] 用快速演唱,這使它無法在唱段中穿插襯腔或“特征腔”,但它重用“垛句、推板、搶板”,且可以“漲調門”(向上移高二度,如需要還可以繼續向上漲),所以聽起來慷慨激昂如斬釘截鐵,能把情節推入高潮使曲目戛然而止。須附帶說明的是,[ 二流水 ]、[ 緊流水 ] 原為商調式,后轉移為羽調式,兩者的主音高度相同,故方便互相連接在一起轉換著演唱?,F在,[ 抱板]的這兩種唱法依然在二人轉中共存共榮。惟[慢流水]只有羽調式的一種曲調。比較而言,羽調式 [ 抱板 ] 的旋律性比商調式的 [ 抱板 ] 確實有所加強。
二、[ 喇叭牌子 ] 的板式變化
[ 喇叭牌子 ] 是支古老曲牌,二人轉繼承自母體冀東蓮花落,曲名原為 [ 開嗙調 ]、[ 車趟子調 ],新名是二人轉用嗩吶喇叭為其演奏上下句過門之后才有的。它是二人轉唱腔中的主要曲牌,既派生出了 [ 武咳咳·悠武咳 ]、[ 小武咳 ]、[ 喇叭娃子 ]、[ 吱兒調 ]、[ 反車趟子調 ] 等,又在板式變化方面比 [ 抱板 ]、[ 小武咳 ] 規范。如:[ 慢板喇叭牌子 ] 又稱 [ 頭板喇叭牌子 ],4/4 拍打“三節板”,它是將母曲(原板)一拍抻為兩拍,曲幅被擴展一倍、旋律加花、速度放慢而形成,與[武咳咳·悠武咳]相似;[中板喇叭牌子 ] 又稱 [ 二板喇叭牌子 ]、[ 二流水喇叭牌子 ],2/4 拍打“一頂一板”,上下句可分為四個分句、第一三分句唱正詞、第二四分句為襯腔(現已改為過門),它是其他板式 [ 喇叭牌子 ] 的母曲(原板);[ 快板喇叭牌子 ] 又稱 [ 三板喇叭牌子 ],1/4 拍打“流水板”,與母曲比其曲幅被緊縮、旋律被簡化、速度被加快,曲式結構及輪廓與 [ 小武咳·緊板 ] 相仿,但后者的旋律線及尾音落法均比較高。
三、[ 小武咳 ] 的板式變化
[ 小武咳 ]、[ 武咳咳·悠武咳 ] 均與 [ 喇叭牌子 ] 相像。[喇叭牌子]是母曲。[武咳咳·悠武咳]系將其“擴板頭”、裝飾加花而形成的;[ 小武咳 ] 則是將其“縮板頭”減字抽眼而形成的。[ 小武咳 ] 比 [ 喇叭牌子 ]、[ 武咳咳·悠武咳 ] 曲幅變窄、結構緊湊,故名;又因其善于表現歡快、緊張、激動情緒,又稱 [ 句句歡 ]、[ 小翻車 ]。[ 小武咳 ]已經具有了與 [ 喇叭牌子 ]、[ 武咳咳·悠武咳 ] 不同的功能,故在實地演唱中相互不能替代。經不斷錘煉,它不僅變成了 1/4 拍打“流水板”(狗哧尿甩子),節奏型、旋法、尾音均形成了獨有的規格,且開創了曲牌板式變化的新河。
各種板式互相轉換的連接方法為:各自保持獨立、完整的對接,或不同板式卻用相同的擊板法([ 四平喇叭腔 ] 原為)2/4 拍打“一頂一板”的 [ 中板喇叭牌子 ],接在[慢板喇叭牌子]之后雖然曲調、拍子比之緊上去一倍,但仍然用“三節板”擊板);由“慢板”轉“中板”或由“中板”轉“快板”可逐漸加快演唱速度 ,也可經“叼板”用力唱出前幾個字突然加快速度轉板;由“快板”轉“中板”或“慢板”雖然稱“撤板”,但實際也是各自保持獨立、完整的對接。[ 喇叭牌子 ]、[ 抱板 ]、[ 小武咳 ] 等曲牌的板式轉換法均大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