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自動鋼琴的發展與傳承探究
【緒論 第一章】自動鋼琴產生的歷史背景回溯
【2.1】鋼琴自動化意識萌芽時期
【2.2】柜式紙卷自動鋼琴的誕生與發展
【2.3】內置紙卷自動鋼琴的成型與原理
【2.4 2.5】紙卷自動鋼琴成熟期--復奏紙卷自動鋼琴
【第三章】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四大制造商及其系統
【第四章】自動鋼琴在現代鋼琴文化發展中的現實意義
【結語/參考文獻】自動鋼琴的發展脈絡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四節 紙卷自動鋼琴成熟時期--復奏紙卷自動鋼琴
二十世紀初,內置紙卷自動鋼琴在美國已經開始趨向成熟,但對其功能性的優化卻從未停止。自從紙卷自動鋼琴出現以后,紙卷的記錄和制作都是依靠專業的技術人員根據曲譜或者音樂家的演奏實況,通過紙卷打孔的方式手工完成。這種手工紙卷雖然可以完成紙卷自動鋼琴的自動演奏,但也存在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首先,由于手工紙卷的制造還未進入工業化生產,高額的人工成本和緩慢的生產速率使得紙卷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其次,由于手工打孔并不精細,所以紙卷自動鋼琴演奏的音樂總是很難與樂譜的記載和演奏家的演奏實況完全一致。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復奏紙卷自動鋼琴應運而生。
一、復奏紙卷自動鋼琴的誕生
1904 年德國發明家埃德溫·沃爾特(Edwin Welte)發明出一種可以“錄音”的自動鋼琴,這臺鋼琴的出現標志著“復奏紙卷自動鋼琴”(reproduction piano)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紙卷自動鋼琴的發展邁入成熟時期。這種自動鋼琴不僅可以記載普通的音高、時值、音量甚至還可以記錄音樂中的踏板、演奏速度、力度起伏等細微表情變化。復奏紙卷自動鋼琴按照其特殊的編碼方式將音樂記錄在紙卷上,再通過復奏將演奏家的演奏忠實的展現于世人,這時的自動演奏已不再是音樂作品的簡單復刻,而是演奏家整個演奏過程的詳盡記錄,可以體現出演奏家的個性風格和更加細膩的音樂處理。這一發明在 1904 年正式上市,便掀起了一頓熱潮,制造商們將當下最流行的鋼琴演奏家的演奏實況錄制到鋼琴卷軸上,使擁有這種鋼琴的用戶在家就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大師們的風采。
二、復奏紙卷自動鋼琴結構性能和工作原理
復奏紙卷自動鋼琴在原有內置紙卷自動鋼琴的結構基礎上,又加入了一種新的部分,即每個琴鍵的下方都會有一根電線,當演奏者按動琴鍵時,琴鍵下電路通過不同的記錄方式精確的引導筆在紙卷上記錄出特殊的符號,這些符號的長短間隙就是作曲家演奏時的旋律線條。但這種只能記錄旋律線條的復奏紙卷自動鋼琴的缺點是缺少音符力度的細微差異記錄,直到 1957 年發現了維爾特·米格農公司在 20 世紀初期制造的復奏紙卷自動鋼琴使用水銀柱來記錄鋼琴鍵的精確壓力.
復奏紙卷自動鋼琴的市場主要由 Duo-Art 以及 Ampico 兩大品牌壟斷,據記載,風神公司的 Duo-Art 品牌 1925 年一年便生產出了近兩萬臺復奏紙卷自動鋼琴。在記錄音符和時值的方式上各大品牌也有自己的特點:Duo-Art 通過精密的機械記錄弦槌敲擊琴弦后回彈的時間長短;Ampico 品牌則采用電火花計時器來記錄弦槌在擊弦前的最后四分之一英寸中運動的速度。這些復奏紙卷自動鋼琴記錄了許多大師的演奏實況并這些紙卷甚至流傳至今,如德彪西,馬勒,拉赫瑪尼諾夫的演奏作品等,這些紙卷就如同錄音大師,讓我們穿越百年聆聽大師的風采。
三、復奏紙卷自動鋼琴的應用
當時的復奏紙卷自動鋼琴售價雖然昂貴,但還是受到了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們地追捧,當時的許多音樂家都在復奏紙卷自動鋼琴上留下了寶貴的卷軸,這對后世的鋼琴音樂研究有著極大的意義。復奏紙卷自動鋼琴發展的鼎盛時期(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音樂風格正處于古典音樂與流行爵士樂相互碰撞的階段,因此復奏紙卷自動鋼琴記錄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
其中古典音樂的代表,如,斯特拉文斯基曾為“紙卷自動鋼琴”創作了練習曲 op.7 no.1;保羅·亨德密特也為紙卷自動鋼琴創作鋼琴曲;美國作曲家康侖·南凱羅更為夸張的采取了一種全新的創作形式,即利用復奏紙卷自動鋼琴作為媒介,創作了他幾乎全部的音樂作品(除了早期的少部分作品),因此他的音樂作品無論是在節奏的復雜性還是和弦的跨度上已經完全拋開了人手的限制,鋼琴樂曲的和聲形式極度復雜和精確,音樂更加具有個人特色和奇思妙想,其代表作品《前奏曲與布魯斯》的獨創性得到了美國先鋒派人事的高度評價。
爵士音樂所追求的是不受傳統音樂創作技法限制,表現自我,追求炫技,自由即興的演奏風格,所以很少有書面形式的樂譜流傳下來。這就使得復奏紙卷的記錄尤為珍貴,例如當時的黑人爵士音樂繁音拍子(regtime)的代表作曲家可格特·卓普森(Scott Joplin)就錄制了大量自動鋼琴作品;以及 1910 年到 1920 年美國“新爵士樂時代”的“狐貍快步”音樂風格作品卷軸也數量較多。
復奏紙卷除了體現出當時音樂風格迥然不同,其市場銷售的特點也反應了當時不同音樂風格在地域性上的差異。當時大部分的美國卷軸生產廠家都停止生產古典音樂卷軸,全部以流行爵士樂復奏為主。這一現象與歐洲恰恰相反,當時風神公司在英國的分部,生產的卷軸多為經典的古典音樂,這些復奏紙卷受到了歐洲市場的熱烈反響。
四、復奏紙卷自動鋼琴的興盛時期
復奏紙卷自動鋼琴從 1904 年被推入市場以來,一直受到熱捧,但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摧毀和瓦解了許多蒸蒸日上的鋼琴制造商,其中也包括許多著名的自動鋼琴生產制造商。直到 1918 年一戰結束,少數在戰爭中幸存的工廠才開始復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復奏紙卷自動鋼琴再次被推向頂峰。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僅在 1920 年的全球鋼琴總產量就多達 60 萬架,歐美國家在 1923 年的鋼琴總產量為 34.7 萬架,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鋼琴生產量最多的一年,一些歐美城市幾乎達到了平均每兩個人就擁有一架鋼琴的人均水平,其中紙卷自動鋼琴的產量占據了鋼琴年產量的一半還多,應該說這是世界鋼琴制造業的輝煌時期,更是紙卷自動鋼琴的興盛時期。
第五節 紙卷自動鋼琴由盛轉衰及其原因
1920 年到 1930 年這十年是紙卷自動鋼琴具有戲劇化轉變的十年,經歷了到達頂峰緊接著陡轉直下的局面。在最高峰時,據統計,美國所生產的鋼琴中近一半都安裝有自動演奏系統,自動鋼琴在當時不再是鋼琴行業的附屬產品,相反它是鋼琴生產制造業的頂梁柱。但就是在這樣的一番熱鬧景象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紙卷自動鋼琴突然在一夜之間跌入了低谷,究其原因,我認為與以下幾點有關:
1、與 1929 年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大蕭條和當時緊張的歐洲政局有關,人們在這種情況下追求精神文化的腳步開始放慢,樂器成為了奢侈品,很多的鋼琴生產制造商開始破產倒閉或者被迫轉行,鋼琴銷售也受到影響,隨著戰爭爆發在三、四十年代便步入蕭條。
2、紙卷自動鋼琴演奏出的音樂有一定的機械感,大大折損了鋼琴音樂的美感,而且過度的曝光,讓人們喪失了探索鋼琴音樂神秘感的渴望。
3、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成本相對于紙卷自動鋼琴來說也更低的無線電、電視和唱片的出現,增加了人們獲取更多信息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