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自動鋼琴的發展與傳承探究
【緒論 第一章】自動鋼琴產生的歷史背景回溯
【2.1】鋼琴自動化意識萌芽時期
【2.2】柜式紙卷自動鋼琴的誕生與發展
【2.3】內置紙卷自動鋼琴的成型與原理
【2.4 2.5】紙卷自動鋼琴成熟期--復奏紙卷自動鋼琴
【第三章】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四大制造商及其系統
【第四章】自動鋼琴在現代鋼琴文化發展中的現實意義
【結語/參考文獻】自動鋼琴的發展脈絡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三章 電磁原理自動鋼琴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政局動蕩的特殊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突飛猛進帶來的無線電、電視和唱片等新科技,迫使紙卷自動鋼琴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人們追求樂器自動化的腳步卻從未停歇,在嘗試過科技帶來的新鮮感后,人們將目光轉移到先進科技與傳統樂器的結合,例如使用機器人演奏鋼琴。但機器人的演奏十分僵硬,欠缺樂感而且體現龐大實用性不高,所以這種發明在引起了一時轟動后便很快消失。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為解決電聲樂器之間通信和實現計算機作曲的 MIDI技術誕生,為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第一節 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誕生與應用
現代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出現于二十世紀后期,一般由傳統機械鋼琴和電磁原理自動鋼琴演奏系統組成,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演奏發聲與傳統機械鋼琴相同,都是由鍵盤帶動擊弦機運轉,敲擊琴弦,音板發聲,因此電磁原理自動鋼琴演奏的音色依舊能夠保持傳統機械鋼琴的渾厚飽滿。由于不同時期流行的音樂記錄載體不同,又可根據音樂記錄載體將其細化,1978年第一架安裝有計算機和磁帶控制系統的鋼琴出現,這架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可以自動演奏磁帶記錄的樂曲。1986 年博森多佛制造了完全由計算機控制的自動鋼琴,其音樂記錄載體為軟盤、CD,后期又出現以記憶卡閃存為音樂記錄載體的自動鋼琴。此類自動演奏系統的表現力豐富,是對科技與音樂娛樂的全新闡釋。
根據美國權威音樂類雜志《音樂行業》(The Music Trades)中介紹,1999 年安裝有電子自動演奏裝置的鋼琴比例遠超鋼琴生產總量的 9%,而安裝有自動演奏裝置的鋼琴銷量也比三角鋼琴多出 20%.這一數據甚至還不包括經過改造后安裝自動演奏系統的二手鋼琴。
經調查,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主要用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商業用琴,商人將電磁原理自動鋼琴放置在咖啡廳,酒吧或者餐廳中,其主要目的是吸引消費者;第二類是家庭用琴,購買者認為自動鋼琴不僅可以作為家庭娛樂設施陶冶情操,還可以獨立使用傳統機械鋼琴的演奏性能,兩全齊美;第三類則是教學用琴,購買者多為音樂愛好者甚至音樂家,購買自動演奏鋼琴是將其作為錄制音樂或者教學的工具。
第二節 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結構性能與發聲原理
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動力激發裝置是安裝于鋼琴中的電磁螺線圈,對應的電磁螺線圈通電,產生磁力,鋼琴實現自動化演奏的目的。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包括了傳統機械鋼琴和自動演奏系統兩部分,下面本人主要針對自動演奏系統進行討論。
一、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結構性能
上面提到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包括了傳統機械鋼琴和自動演奏系統兩部分,其中自動演奏系統的結構可以分為四大部分:音樂播放器、CPU、MIDI 信號處理及控制系統和機電轉換裝置。
1、音樂播放器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自動演奏的音樂數據,其端口一般可鏈接軟盤、CD或 U 盤。音樂播放器多為盒裝,除少數內嵌式的電磁原理自動鋼琴放于琴體內部,大多數的音樂播放器通常安裝于鋼琴琴腿與鍵盤之間,參見圖 23 所示。
2、CPU 是指計算機芯片,它的作用是將音樂進行分析,將 MIDI 信號進行編輯,并將 MIDI信號發送給處理及控制系統。多安裝于弦列高音區下方,參見圖 24 所示。
3、MIDI 信號處理及控制系統的作用是將發送來的 MIDI 信號進行劃分,并實現在自動演奏的過程中對鍵盤操控系統和踏板操控系統控制。
4、機電裝換裝置分別安裝于鍵盤和踏板兩大系統中,因此也可稱為鍵盤操控系統和踏板操控系統,鍵盤操控系統通常被安裝于鋼琴鍵盤下方,可根據 MIDI 信號向對應的螺線圈發送電子脈沖并產生磁力,琴鍵下方的鐵片被吸引,實現演奏琴鍵,參見圖 25 和圖 26 所示。
踏板操控系統根據 MIDI 信號向對應的螺線圈發送電子脈沖,實現控制踏板。
二、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發聲原理
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發聲原理是將從軟盤、CD 或其他媒體中獲得的音樂,通過計算機技術將音樂中的 MIDI 模式的電子信號進行數字化,并傳送給 MIDI 信號處理及控制系統,系統依據 MIDI 信號的特點進行分析,劃分出不同的音高、節奏、力度等數據,這組數據被傳遞至鍵盤操控系統,這些操控系統就是一排螺線管,它們被安裝在每個琴鍵后側的卡槽之中,這個位置距離鍵盤前端大約 2 英寸(這一距離適用于大部分鋼琴),每一個螺線管都包括一個鏈接琴鍵末端的活塞。當螺線管接收到電磁信號,活塞推動琴鍵,琴鍵帶動傳統機械鋼琴的擊弦機運轉,弦槌敲擊相應的琴弦。這一串快速的數據轉換使得鋼琴自動演奏,就如同有一位真正的演奏者坐在鋼琴前一樣。
除以上自動演奏系統除了能夠提供的自動化演奏功能外,絕大多數的電磁原理自動鋼琴還提供更多功能選擇,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功能特點分別是:錄音功能和伴奏功能。錄音功能的目的性與復奏紙卷自動鋼琴十分相似,都是希望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的記錄演奏者的實況演奏,但在工作原理上卻截然不同,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在鍵盤或踏板下方安裝一排光學或電子開關,但琴鍵被按動時觸發這些開關,開關所產生的所產生的電流被轉換成 MIDI 信號,并儲存在記憶卡中,參見圖 27 所示。伴奏功能是指從軟盤、CD 或其他媒體中獲得的音樂數據,除了擁有鋼琴 MIDI 信號以外還有其他樂器的 MIDI 信息,這時伴奏功能便可以完成 MIDI信息的分揀,在完成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自動演奏的同時,通過聲卡和揚聲器提供樂器伴奏。
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還有一種混聲(數字)鋼琴,這類樂器本身不包含完整的傳統機械鋼琴結構,不具備傳統機械鋼琴的琴弦和音板,因此不在本文的介紹中。
第三節 電磁原理自動鋼琴四大制造商及其系統
現代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生產企業和品牌種類繁多,但其中不乏具有歷史性和標桿性的廠家和代表系統,其中 QRS、PianoDisc、雅馬哈以及鮑德溫這四大制造商可以說是電磁原理自動鋼琴演奏系統歷史上最具有典型性的代表。他們使用自動演奏系統較早,在自動演奏原理上有許多的相同之處,例如都可以通過軟盤或者 CD 等媒介獲取 MIDI 信號,都是通過螺線管通電所產生的磁動力作為激發琴鍵運動的原始動力等等。但除此之外,這四大制造商也同時擁有各自比較穩定和具有代表性的專利技術,這些技術的出現對后世其他品牌在創造電磁原理自動鋼琴方面奠定了基礎。下面,本文就對這四大制造商和其在 2000 年前生產的具有代表性的自動演奏系統作出總結和對比分析。
一、QRS 公司及其 Pianomation MIDI 系統
(一)Pianomation MIDI 系統誕生
美國 QRS 公司是有關“自動鋼琴”生產銷售歷史最為久遠的公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是梅爾維爾·克拉克(Melville Clark)于 1900 年創立的紙卷自動鋼琴公司,公司所開創的88 鍵紙卷自動鋼琴得到音樂界的認同,在生產的最高峰 1927 年,公司的銷售量達到了年銷售一千萬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發生了“經濟大蕭條”,再加之無線電、電視和唱片的普遍流行,人們對于紙卷自動鋼琴的興趣大大降低,但公司還是從逆境中挺了過來。1986年,理查德·杜蘭(Richard Doland)一名鋼琴自動演奏系統愛好者買下了 QRS 公司,并開始設計電磁原理自動演奏系統,1989 年 Pianomation MIDI 誕生.
(二)Pianomation MIDI 系統特征
QRS 公司設計的 Pianomation MIDI 系統為了安裝方便,標準的螺線管數量為 80 個,另外 8 個螺線管屬于附加性的產品,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如果客戶沒有特殊要求,最低音和最高音的 4 個音符是不能演奏的。在音樂性能的表現上,QRS 公司的 Pianomation MIDI系統不能完美表現出 MIDI 信號中 128 級力度變化,在信息轉化中將其力度級別從 128 級壓縮為 16 級。從型號的發展來看,早期的 QRS 的低音(Base)Pianomation MIDI 系統和QRS2000C 系統只具有自動演奏功能,兩者間的區別是 QRS2000C 系統較之前者擁有用戶控制界面和無線紅外遙感控制器,而 QRS 公司后期推出的 QRS 模擬 MIDI 控制系統(Analog MIDIController 簡稱為 AMC)則支持錄音功能和伴奏功能。
(三)Pianomation MIDI 系統特色功能
這一系統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便是“魔幻踏板”(“Magic Pedal”),它與大多數踏板操控系統通過控制踏板連動桿運動的工作原理不同,采用的是通過音符延音軟件來控制踏板運動,將演奏的音符使用數字化的方式獨立延音,這一效果類似于三角鋼琴中的選擇踏板但這一功能并不是實際的控制踏板裝置,而是一種全新的應用程序。QRS 公司認為,這一功能能夠更加準確的模擬音符的延音過程,從而避免復雜且不時發出噪音的踏板運動.但本人認為,真正的延音踏板運動除了會帶動相對應的弦震動,而且會出現弦列的共鳴效果,因此,想通過“魔幻踏板”代替原有的螺線管控制踏板運動的想法并不可取,而應該將“魔幻踏板”與原有的踏板操控原理相結合,將“魔幻踏板”作為自動演奏裝置的一種功能選擇。
另外,QRS 公司在錄音系統上也有創新,具有代表性的是 QRS 特有的“LiteSwitch”和“OpriScan”兩種錄音系統。前者擁有 88 個機械開關,每個開關可以控制兩束光,它的工作原理是記錄琴鍵被按下時兩道光束相接觸所需要的時間,衡量琴鍵運動快慢的“速率”,在鋼琴自動演奏系統中,這一特點通常被稱為“琴鍵速率感應”,琴鍵的速率取決于按鍵的力度,也就可以計算出音符演奏的聲音大小。而另一種系統“OpriScan”的造價就較為昂貴,它是通過光束反射到琴鍵的末端的時間來決定運動速率,這種系統的精確性不僅很好,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節琴鍵于光束的距離,改變速度感應的程度,從而獲得演奏者所追求的個人風格。
二、PianoDisc 公司及其代表系統
(一)PianoDisc 系統誕生
PianoDisc 公司的前身是 1979 年,美蓋瑞·博格特(Gary Burgett)與他的弟弟柯克(Kirk)在加州合開的一家琴行,公司成立的標志是 1988 年以其公司名稱命名的自動演奏鋼琴的誕生.PianoDisc 的系統可以安裝于任何一架鋼琴上,但安裝和調試過程需要專業人員嚴格按照規定和苛刻的操作標準完成,因此 PianoDisc 系統廣泛的應用性以及其出色的安裝品質和售后服務,很快打開市場受到消費者親睞。
(二)PianoDisc 系統特征
PianoDisc 的旗艦系統 PDS128 是擁有一個 CD 音樂播放器和含有 88 個螺線管的控制系統的自動演奏系統。而后出現的 PDS128Plus 是對于上一代系統的硬件升級,使其擴大了原有的功能性。首先,它將原有音樂播放器的 CD 端口變成記憶卡閃存端口,這不僅大大增加了音樂的儲存量,也使得數據來源變得更加多樣。其次,它在原有自動演奏功能的基礎是,還增加了錄音功能,將演奏者的演奏記錄下來儲存于記憶卡閃存中,并實現錄音回放。
(三)PianoDisc 系統特色功能
除了以上介紹的自動演奏功能和錄音功能外,PianoDisc 公司還有許多的周邊產品,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就是“靜謐時空”(QuietTime),“靜謐時空”系統通過移動琴鍵下方的杠桿進行激活,此時一根弱音桿便會阻擋在弦槌與琴弦之間,弦槌敲擊弱音桿不發出聲音,但是與此同時,琴鍵下方的數碼音頻被激活,通過耳機發出相對應的電子聲。這種靜音系統多則可以編程 128 種 MIDI 音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合成音效并加以儲存。這一功能是有關數字鋼琴與傳統機械鋼琴在功能性結合上首次嘗試。
筆者寫此論文之時,iQ 專利技術和高清晰靜音系統(Silent Drive HD)是 PianoDisc公司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新成果。前者被譽為“最聰明的自動鋼琴技術”,iQ 技術是通過無線網絡,將用戶的 IPad 或 IPod 中的 MP3 格式音樂傳輸到自動演奏系統之中,使系統擁有更好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后者擁有更加高級的處理器,這意味著琴鍵的反應更加靈敏,已經更加精確的回放,新產品將每個琴鍵的力度分層分為 1024 級,使 PianoDisc 的音樂更加悅耳真實。
三、雅馬哈公司及其 Disklavier 系統
(一)Disklavier系統誕生
雅馬哈公司設計的 Disklavier 自動演奏系統出現的時間較早,經歷了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發展過程,其中最能體現這一特質的就是它不斷進步的的音樂數據獲取方式。其音樂數據的獲取方式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軟盤驅動,CD 驅動和閃存。這三種數據獲取方式不可并存,而是根據科技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而更新換代?,F在市場上仍有大量的二手雅馬哈自動演奏鋼琴采取的是軟盤驅動,但應用現有技術可將其改為記憶卡閃存接口,大大提升了它的使用價值。
(二)Disklavier 系統特征
Disklavier 自動演奏系統在出廠時被內嵌于雅馬哈品牌鋼琴中,被雅馬哈公司定義為與鋼琴本身融為一體的“鋼琴模式”,參見圖 29.雅馬哈公司將其生產的迪斯科拉威爾自動演奏系統和雅馬哈的傳統機械鋼琴相結合組成八組“鋼琴模式”,其中立式鋼琴分為三組,三角鋼琴分為五組。其中比較特殊的是迪 Disklavier 高端系列三角鋼琴,這有這一系列中的回放螺線管系統包括一個可以連續監控演奏的伺服系統.這個系統可精準的記錄和回放所演奏過的每個音符,包括力度觸鍵的細微變化,對于音樂的演奏更加原始和忠誠,因此這一系列主要被用于錄制高標準的演奏實況。
(三)Disklavier系統特色功能
除了自動演奏功能,雅馬哈公司所有 Disklavier 自動演奏系統還局域許多與其他系統不同的特色功能,最具有代表性就是它的錄音功能。與其他自動演奏系統錄音傳感設備不同的是,除了踏板傳感器和鍵盤傳感器,Disklavier 自動演奏系統還包括弦槌傳感器,參見圖 30,弦槌傳感器是在傳統機械鋼琴靠背檔上安裝一排光學開關,它的錄音工作原理是當弦槌做機械運動離開靠背檔時,觸發光學開關打開,弦槌回落時開關閉合,這一周期的時長就是演奏音符的時長。踏板傳感器不僅可以記錄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的運動,還可以精確地感應出半踩踏板或其他更多的踏板技巧,讓音樂的回放更加精準,這一技術是迪斯科拉威爾系統的專利。除此之外 Disklavier 自動演奏系統的特殊功能還包括:智能鍵盤功能以及智能伴奏功能。智能鍵盤功能通過鍵盤輕微的擺動指明即將要演奏的下一個音符,以此來提高初學者的學習速度,并且可以在演奏者演奏并不熟練的時候,即興增加重復音節來提高學習質量。智能伴奏功能可以將自動演奏的主旋律抹去,只演奏和弦伴奏部分,甚至能夠放慢伴奏的速度,直到演奏者正確地演奏出主旋律音符。這兩種功能的結合使得學習者可以更快的掌握演奏,為鋼琴音樂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鮑德溫公司及其 Concert Master 系統
(一)Concert Master 系統誕生
鮑德溫 Concert Master 自動演奏系統于 1997 誕生46,與前面提到的三大制造商的自動演奏系統都是自主研發不同,鮑德溫的 Concert Master 系統是在 QRS 公司的某些技術授權許可的基礎之上開發的。如,為了使安裝更為簡單可實施,避免對于琴體的傷害,鮑德溫沿用了早期 QRS 公司的 Pianomation MIDI 系統使用的螺線管數量不是 88 個音符,而是 80 音符的鍵盤控制器,但這樣做的最大缺憾就是有可能無法完美詮釋某些鋼琴曲目。除此之外,鮑德溫立式鋼琴還是延續使用了 QRS 公司的“魔幻踏板”技術。
(二)Concert Master 系統特征
鮑德溫 Concert Master 自動演奏系統共分為兩種:一種是鮑德溫 Completelypersonality 系統,另一種是 Concert Master CD 系統。這兩種系統由鮑德溫公司或其授權經銷商安裝于旗下新出廠的鮑德溫(Baldwin),沃利策(Wurlitzer)和齊克林(Chickering)品牌鋼琴上。
前者鮑德溫 Completely personality 系統的音樂數據獲取端口是一個軟盤驅動器和一個 1.2 兆的硬盤。它的驅動器可以讀取市場上銷售的任意類型的音樂軟件 MIDI 信息,這就使得這一系統的 MIDI 信息的來源更加廣泛。鮑德溫 Completely personality 系統除了普通的自動演奏功能,還擁有三個鮑德溫專有的自動演奏模式,可將同一首音樂作品用不同的自動演奏風格進行演奏。除此還可以用戶選擇安裝“演奏附加功能”,對鋼琴的演奏信息進行“錄音”,將音符、演奏速度及重力等信息轉換成 MIDI 信息,傳輸到控制器上。這一功能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測算光束機械開關所處的開合位置和開合的速度,記錄演奏者演奏的音符、速度和力度等信息。但這一系統仍然具有一些缺憾,如在自動演奏同一首樂曲的情況下,只有來自軟盤或者鮑德溫專用 MIDI 信息庫提供的音樂數據,力度級別不會產生壓縮,否則,MIDI 信息在轉換的過程中,力度會從 128 級被壓縮到 16 級,這就意味著音樂的表達信息會稍有丟失,大大沖淡了音樂原有的豐富音色。
另一種 Concert Master CD 系統于 2000 年上市,這一系統使用專用的 CD 驅動,而不是軟盤驅動或者硬盤驅動,由于使用簡單、造價不高這款產品一經便受到市場的歡迎。除此之外,系統還包含一個紅外線遙控器,如果客戶需要還可以安裝控制面板和音序器。
(三)Concert Master 系統特色功能
鮑德溫的 Concert Master 系統雖然是在 QRS 公司 Pianomation MIDI 系統的某些技術授權下開始研發的自動演奏系統,但為達到自己的技術標準和音樂追求,鮑德溫公司不斷革新取得了許多技術革新和特色功能。首先,鮑德溫沿用 QRS 公司的“魔幻踏板”技術的同時,在其所有三角鋼琴的踏板上均安裝了螺線管控制硬件,實現了螺線管操作踏板連動桿和音符延音軟件來控制踏板運動的結合,是電磁自動演奏系統的一大突破和飛躍,這使得演奏不僅僅拘泥于 80 個琴鍵和普通的鋼琴踏板,讓自動演奏出來的音樂最大程度的接近人手演奏的效果,更加豐滿,具有表現力。
其次,鮑德溫 Concert Master 自動演奏系統不僅可以識別出 CD,軟盤上的 MIDI 信息,還同樣可以識別 VCD、DVD 以及 VHS 磁帶上的 MIDI 信息,也就是說除了可以識別音頻以外,還能識別視頻軟件,可以將電視或電腦上看到的音樂家演奏,使用鋼琴演奏系統實時模擬“彈奏”出來。這種技術能將 MIDI 數據通過電腦或者其他外接設備無線傳輸到 Concert Master自動演奏演奏系統中,不需任何加工,省略的轉換格式的過程,降低了使用的難度,大大提高了這一系統的應用價值。再次,鮑德溫公司還自行研制了專用的用戶使用界面,使得操作更加簡便流暢。使它能與家庭音響和視頻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于 1998 年,被美國消費者電子產品設計及裝配協會授予鮑德溫 Concert Master 自動演奏系統“最佳新產品技術”稱號。
五、四大制造商及其系統的對比與總結
上文對于四家制造商及其鋼琴自動演奏系統都進行詳細的介紹,總體來說這些系統都十分出色,而且為電磁原理自動鋼琴的不斷進步提供了幫助。為了更加直觀的體現出這四種自動演奏系統的產品特點,特制作了有關四大制造商及其系統的一覽表,參見表 4,下文將根據此表按照系統之間功能性和應用性的不同,對它們進行總結和比較,希望能夠得到一定的規律性總結。
1、應用的靈活性和廣泛性比較:
就安裝使用的靈活性和廣泛性而言,雅馬哈公司制造的 Disklavier 系統,只在出廠前安裝在雅馬哈自有系列的鋼琴之中,而且是以內嵌式的形式出現,也就是說客戶不能夠進行附加功能的選擇。鮑德溫公司的 Concert Master 系統,可以在出廠前或者經銷商安裝,但也只安裝于鮑德溫公司旗下新出廠的品牌鋼琴上(如鮑德溫(Baldwin),沃利策(Wurlitzer)和齊克林(Chickering))。而且這種系統中只有很少的附加功能可以在獲取到鮑德溫授權的情況下,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調試。PianoDisc 公司設計的系統旨在可以應用到無論新舊、任何的鋼琴之中,而且還有一部分鋼琴生產制造商將 PianoDisc 的系統作為一種附加功能供顧客選購,因此這一系統可以由生產廠家、經銷商或者其他授權公司進行安裝調試。QRS公司的 Pianomation MIDI 系統也同樣可以被安裝于任何品牌和型號的鋼琴之中,這一系統還提供多種的功能選擇。因此從安裝和應用的廣泛性來說 PianoDisc 和 QRS 最具靈活性。
因此,由于鮑德溫和雅馬哈的自動演奏系統大多數都是安裝在自己生產制造的鋼琴上,在功能的選擇和應用的靈活性上相對封閉,市場上有關應用廣泛性和靈活性的競爭在PianoDisc 和 QRS 兩家制造商的自動演奏系統中展開。
2、自動演奏功能性對比:
(1)鍵盤操控數量對比:雅馬哈公司的內嵌式自動演奏系統具有 88 個標準鍵;PianoDisc的自動演奏系統也同樣具有 88 個標準鍵;QRS 公司的 Pianomation 系統的常規規格只有 80鍵,但提供 88 鍵的附加選擇,如果安裝 QRS 公司的 88 鍵螺線管需要鋸切鋼琴的琴腿,而這可能會影響鋼琴的穩定性和美觀,雖然斯坦威公司已經認可這種做法對于鋼琴的影響較低,但相較于 PianoDisc 公司將其鑲嵌于琴腿之中的做法,還是太過于冒險;鮑德溫公司的Concert Master 系統沿用 QRS 公司的 80 鍵規格。對于多數的用戶來說使用 80 鍵的螺線管,并不會有太大影響自動演奏系統的實用性,但是如果使用帶有錄音功能的系統,那么我個人還是建議盡可能的選用 88 鍵。
(2)踏板操控系統:雅馬哈和 PianoDisc 的自動演奏系統提供標準的螺線管踏板;而 QRS公司對于延音踏板則使用的是“魔幻踏板”技術,作用是模擬踏板運動來使某些特定的音符延長。這種技術固然具有新意和特點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未免有些刻意和做作,而且缺少琴弦震動的共鳴;鮑德溫公司提供螺線管踏板和“魔幻踏板”相結合的踏板操控系統。
(3)MIDI 信號處理及控制系統:QRS 公司的將鋼琴聲軌的 MIDI 信號的力度層級從 128 級壓縮到 16 級;Pianodisc 公司提供 128 級力度級別的處理能力;鮑德溫公司在使用軟盤或專用數據時提供 128 級,但除此之外則會被壓縮到 16 級。通過本人對 QRS 和 PianoDisc 兩種品牌自動演奏系統進行對比,還是可以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差異,相比較 PianoDisc 音樂表現能力的細膩程度要遠高于 QRS,音色更加豐滿,尤其以高音區音色的差別尤為突出。
3、錄音功能對比:
雅馬哈的 Disklavier 自動演奏系統支持鍵盤與踏板的錄音和回放,傳感裝置分為鍵盤傳感器、踏板傳感器以及弦槌傳感器,Disklavier 自動演奏系統也支持弱音踏板的錄音和回放功能,這是唯一具有這一功能的自動演奏系統。QRS 特有的“LiteSwitch”和“OpriScan”兩種錄音系統,前者記錄方式是“琴鍵速率感應”,后者是通過光束反射到琴鍵的末端的時間來決定運動速率,而且可以調整光束與琴鍵的距離,達到個性化的演奏追求。鮑德溫的Concert Master 自動演奏系統是通過測算光束機械開關所處的開合位置和開合的速度進行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