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娛樂大眾化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很多具有歌唱天賦的人往往需要具有影響力的傳播平臺才能更好地展現自我,在這一方面,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欄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歌唱明星便是從該舞臺走出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李玉剛、阿寶、楊光等.對《星光大道》進行分析,不難看出,無論是賽事的安排,還是選手的選擇都具有平民化氣息,各評委也本著這一原則,積極挖掘優秀歌手.音樂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分支,《星光大道》的火熱對音樂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創新.
《星光大道》的節目特色
《星光大道》是央視最為著名的綜藝類娛樂節目,從 2004 年創辦,到現在已經走過了 10 年的發展歷程.
這 10 年里,《星光大道》以百姓舞臺為宗旨,在節目中不設置高門檻,有實力、有夢想的人都可以報名參加,從根本上構筑起了一個平民舞臺.在《星光大道》中,大眾歌手代替了大牌歌唱家,成為了舞臺的主角.《星光大道》經過 10 年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在大眾思想、藝術發展等方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成為當前娛樂節目的重要代表.除此之外,《星光大道》
通過選秀節目,向社會推出了一大批歌唱人才.很多具有高水平的演藝人才,由于沒有機會展示才藝,從而默默無聞.《星光大道》欄目的舉辦,給該類人群一個展示的機會,很多參賽人員來自農村,沒有接受過歌唱訓練,但是可以將歌曲演繹得非常完美,并且所表現出的音樂美讓觀眾過目難忘.音樂教育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該節目的影響,因為該節目將欄目的特色及彰顯的精神傳遞給了音樂教育,豐富了音樂教育的理念.
近幾年,電視娛樂節目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后,成為各個電視臺廣泛播出的節目形式,特別到周末,觀看電視娛樂節目成為了都市人喜歡選擇的最主要方式.央視著名娛樂節目《星光大道》,經過幾年的發展,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是具有民生情懷和平民色彩.音樂教育屬于國民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發展決定了民族音樂水準的高低.本文從《星光大道》中解讀這一欄目對我國音樂教育所帶來的啟示.
《星光大道》的草根性與音樂教育的大眾化
觀眾對個性美的追求.從上個世紀 50 年代后,中國音樂從"土洋之爭"開始發展到"中西合璧",不僅將傳統的歌唱形式發揚光大,還充分借鑒了西洋聲樂的表演形式.這些理念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幾年,我國培養出了大量的音樂人才,很多已經成為音樂界的代表人物,比如譚維維等.這些學院派歌手無論是在演唱形式上還是在舞臺表演上都具有高超的技巧,但觀眾在觀看時很難從眾多歌聲中區別開來,藝術所特有的個性以及創造性已經被磨滅,觀眾由此產生審美疲勞.與此同時,隨著我國文化的不斷發展,觀眾的審美水平也有所提高,教育體系中的傳統美已經不適應社會的需求,更加崇尚個性美、自然美.《星光大道》的選手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聲樂訓練,如同一塊璞玉未經雕琢,但是卻能給人以親切感.對他們來說,歌曲中沒有表演的概念,因此,其個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音樂教育的大眾化.
具有魅力的原生態唱法.在青年歌手大賽中,原生態唱法被單獨列出,成為繼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后最為重要的一種唱法.一般而言,原生態唱法有兩個特點,一是他們的歌聲屬于最原始的聲音,能夠給人親切感 ;二是能夠展現我國各民族風情.經過研究發現,很多原生態歌手都來自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表演的歌曲都是民族文化結晶.不過由于原生態唱法的特殊性,我國音樂教育中并沒有原生態唱法的教學,這不僅是音樂教育的損失,也是音樂發展的缺憾.
獨具個性的演唱風格.從《星光大道》走出來的選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不僅能夠利用聲樂技巧對歌曲進行完美地演繹,還可以讓歌曲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這些選手都沒有經過專門的音樂訓練,個人演唱風格基本是個人琢磨出來的,因此具有很鮮明的個性.
比如像蒙古族歌手莎日娜,她的聲音猶如天籟,像是走進了美麗的草原 ;而阿寶的聲音則讓人體驗到了陜北風情.同時,他們非常注重對情感的抒發,重視與觀眾的共鳴.在我國音樂教育中,由于學生受到音樂教育者的指引,無論是演唱形式、方法還是舞臺表現,都變得整齊劃一,很難看出演唱者的個人風格,一些學生甚至無法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星光大道》對音樂教育的啟發
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演唱風格.當下,多元化的審美已經成為社會主流,開放性以及多元性也已經成為音樂演唱中最被看重的特點.從《星光大道》可以看出,優秀的選手不僅具有很強的個人風格,還具有跨界的影響力.比如榮巴辛娜能夠將《西班牙女郎》演唱得形象動人,也能將《怒江大調》表演得激情四射.反觀我國音樂教育,要想打破常年形成的桎梏,應該積極建立多元化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演唱風格,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要以開放的意識、兼容并蓄思想,去鼓勵學生嘗試各種風格.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要破壞學生本身的音樂個性,使其音樂風格融匯在聲樂學習中.
吸取傳統的藝術元素.我國傳統音樂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將傳統音樂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實現中西結合,能夠從根本上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在《星光大道》中,音樂作品的演繹會與傳統音樂相結合,比如李玉剛在演繹《貴妃醉酒》時,將京劇元素與流行音樂相融合,讓人耳目一新.事實上,傳統音樂所具有的獨特性,無論在文化內涵、演唱形態,還是在發聲技巧上都不亞于西洋唱法.我國很多音樂院校對音樂傳承重視不夠,往往重技術,輕文化,讓本應充滿活力的聲樂課程變成乏味的教學過程.音樂院校對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認識不夠,造成民族唱法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從而導致音樂教育的培養模式較為單一,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學生對各種風格的需求.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切記不能輕視民族音樂,反而應該將其列入學習課程.
與此同時,在音樂教育中,對待傳統音樂不要有成見,要引導學生去了解、認可、接受,如果學生沒有相關知識量的積累,音樂理論水準會受到影響.我國音樂教育培養出非常多的音樂人,如閻維文等,他們是在長時間的訓練中形成的獨特風格.因此,在音樂教育中,要培養學生自己的風格,促進演唱風格的多元化,將科學的演唱技巧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如何將音樂演繹得淋漓盡致.
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音樂教育中,要根據學生的嗓音特點以及演唱能力,做到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從根本上挖掘學生的內在氣質,積極利用學生的民族區域,將演唱個性充分發揮出來.在積極利用多元化以及各種技巧的幫助下,使學生從根本上擺脫音樂唱法的單一性.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真正熱愛音樂并擁有較高的鑒賞能力,把音樂融入生命,這樣才能在演唱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使演唱更加生動、感人.
結語
《星光大道》節目的熱播,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音樂教育產生了影響,并且為我國音樂人才的發展提供了現實舞臺,讓我國音樂發展真正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參考文獻 :
①胡艷 :《大陸與臺灣音樂選秀節目的差異性分析--基于〈超級星光大道〉與〈中國好聲音〉的比較分析》,《東南傳播》2014 年第 1 期.
②張蘇艷 :《從〈星光大道〉看電視綜藝品牌節目的多重作用》,《新聞世界》2013 年第 5 期.
③魏南江:《百姓舞臺 放飛夢想--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解析》,《中國電視》2013 年第 7 期.
④許行明 :《打造"真人秀"語境下的新型電視綜藝節目--央視〈星光大道〉節目創新分析》,《中國電視》2011 年第 12 期.
⑤章伊倩 :《歡樂蕓集 星光遠播--〈星光大道〉節目形態探析》,《中國電視》2005 年第 7 期.
⑥張曉晴 :《"我的夢想 , 我的舞臺"--〈星光大道〉與〈非常 6+1〉節目理念淺析》,《中國電視》2005年第 3 期.
⑦畢晛:《淺析〈星光大道〉開播八年以來的得與失》,《今傳媒》2014 年第 2 期.
⑧胡艷 :《大陸與臺灣音樂選秀節目的差異性分析--基于〈超級星光大道〉與〈中國好聲音〉的比較分析》,《東南傳播》2014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