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大門的三把鑰匙是:字母(語文)、數字(數學)、音符(音樂)。這就證實了人的成長過程中音樂所起到的必不可少的作用。相比較其他樂器而言,被冠以“樂器之王”的鋼琴優勢在于:
豐富的表現力、寬廣的音域。無論是在聲樂課、舞蹈課程中的伴奏還是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鋼琴是最常見的、成效最好的教學工具。當然,在系統的音樂學習中,鋼琴學習被認為是其他樂器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在音樂創作中和在基礎樂理、和聲、曲式分析的學習過程中,鋼琴都是必不可缺的教學用具。同時,鋼琴演奏本身也是包含著多種音樂理論以及技能綜合因素的一門課程。因此,要掌握好鋼琴演奏,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演奏技巧、良好的和聲理論基礎、辨別音響的敏銳聽力,以及欣賞音樂的藝術素養;還要有一定復調水平及作品分析的能力。這樣的要求,既是高師院校專業音樂教學整體水平的體現,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反映。而鋼琴即興伴奏教學與鋼琴演奏,以及和聲、視唱練耳、音樂欣賞、作品分析、復調等理論課程有著極其密切的內在聯系,因此鋼琴演奏必須重視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否則就會像一條鏈條缺少了中間環節一樣,無法形成連貫、流暢的整體。
一、鋼琴演奏豐富了音樂史學的創作空間
鋼琴音樂的文化是世界音樂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鋼琴的學習也是掌握音樂歷史發展線、創作演奏歷史發展的一個最主要的實踐方法。所以演奏鋼琴更容易從鋼琴作品這一個方面入手,從而更好地領會到整個音樂通史及音樂斷代史中介紹的理論內容。
相對其他樂器而言,作為和聲樂器的鋼琴,其普及性之廣是無法超越的,沒有任何一件樂器的獨奏曲可以像鋼琴一樣多。在悠久的鋼琴創作史上,有著一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永恒魅力的優秀之作,是人類的精神財富。鋼琴家霍夫曼曾說過,鋼琴家只有忘卻塵世單獨地面對他的樂器時,他才能與內心最深處的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談,這種精神上的財富是不能用金錢購買的,也是不能用暴力搶奪的。在從巴洛克時期至今的三百多年里,流傳下來了數不盡的優秀的鋼琴藝術作品,甚至有的作曲家為這一種樂器癡迷到只創作鋼琴曲,比如鋼琴詩人肖邦。從巴赫、亨德爾到莫扎特、貝多芬再到李斯特直至德彪西、拉威爾等偉大的作曲家,他們留給世人的是歷史的印記,更是人類精神的匯聚。
偉大的鋼琴家魯賓斯坦和李斯特有著淵博的知識,曾對包括全部分支的鋼琴文獻進行了研究,也了解音樂發展的每個段階,他們之所以在音樂上有巨大的飛躍,原因就在于此。他們的偉大并不在于其高超的音樂技巧,而是他們普及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們渴望的是真正的音樂,而不是膚淺的只想在鋼琴上炫耀自己高超的技術,正因如此,李斯特在晚年時甚至認為自己年輕時的作品太過炫技,缺乏內涵。
這些偉大的鋼琴演奏家在學習音樂史豐富自己、豐富自己演奏的同時,他們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豐富了鍵盤音樂史。他們的偉大創作和建立起來的鋼琴教學體系,以及他們留下的鋼琴音響資料,為展示音樂歷史留下了最好的證明,同時也成為了音樂歷史的一個部分。這些都足以說明音樂史與鋼琴演奏之間的微妙關系。
二、鋼琴演奏豐富了音樂理論學科的實踐領域
從20世紀初期開始,人類的文明進入到多元化發展的新階段,音樂的理論學科也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新升華。比如,深化系統的音樂美學研究、音樂社會學科、音樂人類學研究、音樂符號學研究與音樂相關聯卻又跨學科的一些新學科的建立。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對人才資源新的需求,鋼琴演奏越來越受到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鋼琴教學改革的中心任務已經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化為注重培養實際能力。眾所周知,鋼琴演奏又是很多課程的工具學科,如:
聲樂的鋼琴伴奏、器樂鋼琴伴奏、藝術實踐和課外活動等都離不開鋼琴。課堂以外的市場范圍之廣、形式之多是難以預料的,這對演奏者的要求水平之高、能力之強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掌握高超的技巧,具備靈活的伴奏能力對學習鋼琴者尤為重要。
系統的鋼琴學習,就像進入了一所音樂學校,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某一點、某一側面或某種技巧的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習什么是音樂藝術構成的最核心元素。這一核心要素并不僅僅是旋律或技巧,而是多種知識、文化的綜合。它不僅要求演奏者要有著一定的音樂文化素養,還要了解音樂美學常識。我們不僅要了解作曲家、作品的史實背景,還要對譜例進行一系列的曲譜分析,掌握其和聲風格、旋律特征、復調、配器的方法等等。只有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機綜合,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作品,從而更好地處理和演奏作品。
意志與品質的培養在任何學習活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鋼琴學習這一高度困難的活動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曲譜的分析中,在技巧熟練的情況下,還要求演奏者要有持之以恒的動力,刻苦的精神,這將對其未來生活、工作中學習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有必要指出的是:學習鋼琴不要急功近利,教育機構也要向學生強化音樂教育“服務社會”的主要功能,“學習鋼琴不一定要成為郎朗,你還可以成為樂隊的成員,成為鋼琴教師或者鋼琴伴奏?!?/p>
總之,鋼琴演奏在授課中是最方便、快捷的演奏技能,它需要演奏者將多方面的音樂需求相綜合,這其中包括基本樂理、曲式分析、演奏技巧相結合,在曲譜的要求下演奏者進行瞬間的再創作。它可以將不同民族的音樂在伴奏織體上的共性、個性進行分類,用特定的伴奏音型賦予音樂豐富的內涵,牢牢地抓住音樂的主題來表現音樂的意境。鋼琴在理論學習中對于作品背景的展示,帶動學生情緒的變化有重要影響,它可以生動地表述作品主題,闡明作曲家的音樂動機。從而推動音樂的進一步發展。鋼琴在理論課上有著極高的實用價值,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好的鋼琴伴奏是一個龐大的樂隊,是音樂的再創造,它能將伴奏的功能轉化為主體性意識。鋼琴演奏也逐漸走入現代多媒體的鋼琴教學、電鋼琴集體課等課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又能博他人之長,師生互動,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三、鋼琴演奏有助于在教學中普及基礎理論學科
歷史研究表明,邏輯思維、數學換算和語言都是由人的左腦主管;形象思維(包括繪畫、舞蹈、音樂)都由右腦主管;而音樂思維神經則遍布整個大腦。隨著人年齡的逐漸增長進入青春期,其日漸增強的是邏輯思維,而形象思維能力則一點點弱化。所以,我們有必要在青春期之前,也就是形象思維發育的關鍵時期,采取一些必要手段提升這一能力,使其既有豐富的形象性,同時又有很好的邏輯性,為其文化課的學習及未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根基。
美國一些專家在20世紀90年代的某個城市人口素質調查中發現,在某一行業領域取得突出成就,成為某一行業精英的一類人,他們雖然有著不同的經歷,但卻有一項共同點:他們都是音樂愛好者,都不同程度地學習過鋼琴。通過進一步研究認證:鋼琴廣泛的音域所發出的不同頻率可以刺激人的聽覺神經,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同時,對于樂譜的識別、節奏的掌握可以強化人的邏輯思考能力,提高人思維的敏捷度。這充分說明在人這種特殊生物的發展中,音樂起到無法疏忽的重要作用。鋼琴之所以能夠被稱為“樂器之王”就在于:其形制材料所彰顯出的音色達到了可以輕松表達人類復雜的戲劇化的情感狀態,它音域寬闊實用性、適用性都很強,是難得的音樂教具。
只要彈奏鋼琴,那么就有演奏的成分,我們就可以說自己在演奏鋼琴,只是場地、觀眾、水平等各方面有差距。但學習或者演奏鋼琴帶給每個人的影響,或者對于個體在音樂道路上的發展影響應該是一致的。這種積極的影響就是:為了更好地演奏鋼琴,所有彈奏者在學習的第一個階段都兢兢業業地練習鋼琴的彈奏技術;第二個階段開始明白演奏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架鋼琴那么簡單,而是對整個音樂文化和人類情感的表達,這就促進了那些喜愛鋼琴音樂藝術的人從各個方面學習其他音樂理論學科;并在學習中明確了學習鋼琴對于學習其他音樂理論學科的重要價值。
有許多音樂中的基礎學科,比如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在講解過程中都必須不同程度地依賴鋼琴。像和聲學、曲式、復調、配器也經常用鋼琴演奏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那些鋼琴程度佳,或者有過練琴經歷的學生在實際音樂學習中總是顯得更有感受力、理解力和思維力。她們往往在音樂鑒賞等課程中也顯得有更高的理解力和鑒賞力。當然,系統的鋼琴學習,不僅能愉悅身心、提高其音樂文化品位培養,并對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茖W證實,經過一段時間的鋼琴學習,對于人的聽覺能力、專注力、想象力,以及智力都會有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鋼琴技巧的掌握歷年來一直被老師和家長所重視,鋼琴的學習過程也被認為是某一技巧的練習過程,這一教學誤區隨著一些教育專業的呼吁和改革已經得以緩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理論性的學習對于鋼琴家的培養的重要性。但不可忽略的是,鋼琴對于理論學科的重要作用。這是筆者在文章中著力強調的,只有了解其相互關系,掌握良好的鋼琴演奏能力,才能使演奏者無論是在理論學習的實踐中,還是作品曲譜的展示中,將鋼琴的實際意義進一步得以展現。
[參考文獻]
[1][美]保羅·亨·朗.西方文明的音樂[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2]劉慶剛.鋼琴的演奏與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3]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4]李超,李麗華,郝偉智.西方鋼琴史概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