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魏格曼曾經說過:“舞蹈只有掌握空間才能最終獲得他具有決定性的效果?!蔽枧_空間是以一個人為限定的,以藝術演出反映現實生活的特定的藝術活動空間。舞臺本身是一個沒有任何情感的物質世界的空間,但是要通過舞者的肢體語言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和編導對舞蹈動作的合理編排,另外還要合理地運用舞臺空間,從而把舞蹈中所表現的內容和反映的現象更深刻的結實出來。而舞臺本身也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和情感的空間,在最初舞臺是在劇院中為演員表演提供的空間,它可以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員的表演并獲得理想的觀賞效果。舞蹈舞臺空間基本分為兩種,即實景舞臺空間和虛景舞臺空間。實景舞臺空間主要是由布景和道具組成,就類似于歌劇和舞劇中的舞臺一樣,舞臺中大部分的道具都是現實生活的實物直接班上舞臺。傳統的舞臺空間要求舞臺中的一切皆實物,讓道具和布景都假定性地按照生活的原型處理。這種空間運用的方法主要體現在西方古典芭蕾舞劇或是側重于情節以及戲劇結構的舞劇中。
中國現代舞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西方傳入,當時中國是處于落后的,被迫打開國門的局面,并且在19世紀末中國接受西方文化的滲透和中西之間日益廣泛的交流中逐漸傳入。最初是學堂歌舞的興起和黎錦輝編創的兒童歌舞,在當時也是打破了外國舞蹈一統天下的格局。后來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現代舞也是緊扣時代背景,當時也是涌現出了許多具有愛國情懷的舞蹈家,他們的作品中也含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比如像吳曉邦的《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員之歌》等,以此來喚起全國人民共同戰斗的意志。另外,在紅色根據地中還出現了蘇區歌舞,當時的文藝創作具有強烈革命意義。
在中國現代舞中,舞臺空間的運用方法是多樣的,首先是虛實結合的運用方法。包括簡單的布景道具的運用以及對燈光、說明性舞蹈動作的運用以及幾何圖形的運用,這些也可以說在舞蹈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中國現代舞中,絕大部分舞蹈都是僅僅使用簡單的布景道具,有很多舞劇中甚至將其省略,直接用舞蹈中的舞者的說明性動作和燈光以及隊形圖案來代替布景和道具的使用。比如在舞劇《天鵝湖記》中,編導是通過舞者賽前時東張西望來表現舞蹈舞者正在期待或得知比賽的到來,并且也是通過舞臺上的演員手中舉著的“舞蹈大賽”在后面或跳躍或左右行走的動作來表達舞蹈大賽即將來臨的場景。并且舞者也是使用了很多說明性的動作。首先是說明性動作的使用,現代舞關注于人的內心,更強調人情感最直接的表達,它努力打破芭蕾程式化的形式,從人最直接的情感出發,找尋肢體表現的方式?,F代舞家們更關注于現實生活中的感受,將這種感受作品表現出來。
其次,中國現代舞中常常使用四維空間表達。四維空是舞蹈運動在三維空間中劃過的時間痕跡,也就是舞蹈中必須經過的時間痕跡。這空間并非可觸摸的的、可見,而是不可觸摸、需要想象的??梢赃@么說,空間是時間化的空間,時間是空間化的時間。二者是相統一的,并且是缺一不可。在很多舞蹈中,往往會采用一個動作,一個姿勢或者一個調度來代表一段時間的發生。
比如在舞蹈《中國媽媽》中,當母親收養了日本小女孩之后,就辛勤干活撫養她,眾多媽媽在田地里拔玉米,小女孩則是在那里玩耍,后來圍著玉米地中奔跑即代表長大,和母親一同在田地里干活。這里就是用一個簡單的調度來代替時間,小女孩圍著臺上奔跑了幾圈,以此來代表她長大。這也是是思維空間的運用方法。所以,四維空間就是想象空間想象空間多為夢式遐想、意識流,呈現非理性、非邏輯狀態。也可說四維空間舞者靈魂的表達,通過對空間可窺見。當今世界流行的意識流舞蹈,則很好地體現新新人類對潛意識的大膽探尋。這些都體現主人公潛意識的渴求。而這些靈魂的舞蹈,在整臺舞蹈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預示其未來命運的幸與不幸。在舞劇《雷和雨》中,開場時五個人坐在一橫排,雙手放在膝蓋上,沒有任何動作和音樂,只有金屬摩擦的噪聲長達五無分多鐘的時間,以此來營造那種透不過氣的、讓人窒息的氛圍,并且每個人的手都在抽出壓抑足以讓每一位觀眾都跟著透不過氣來,仿佛他們都在壓抑著在等待著什么,仿佛隨時將要爆發出來,卻又有什么顧忌是的,不敢爆發出來,所以僅僅是沉默。
隨著藥碗破碎的巨響,讓整個世界陷入一片死寂,一種強烈的憂傷曼延開來,直到他們圍著圓圈逆時針地轉動,加上彼此間的相互推搡,這也是一種不祥的預兆,象征著祭奠亡靈的路線。最終,繁漪被逼到地上,預示了一段必死無疑的愛情。另外,在中國現代舞中,舞臺空間的運用可謂是虛實結合。
更多的是運用虛擬舞臺空間的舞臺路線和舞臺上的圖案。這種運用的方法為舞者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并且使用虛擬的方式建立舞臺中的幻覺,以此為舞蹈的表現手段。舞蹈是一種身體語言,其有別于它類藝術的本質核心,就在于它首先強調的第一要素便是舞者身體語言能力的塑造,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意識到,正因為舞蹈是身體語言的藝術,在舞劇《天鵝湖記》中,編導運用一些假肢來代替舞者的腿,并且是采用了細長的夸張的假肢來代替。在舞蹈比賽那一場中。舞者一上臺就坐在椅子上,擺出從容的表情,后面有兩個人手拿兩個假肢來模擬各種高難度的軟開度,并隨著音樂的加快,腿部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也在不斷增加,舞者的表情也越來越痛苦,甚至是達到了猙獰的程度。另外,在舞者表演之后,舞臺上一片漆黑,沒有任何人,只有發光的假肢在空中或高或低,并且是伴有各種姿勢和軟度在空中漂浮,這種舞蹈的表現手法讓觀眾更加震撼,給人的印象也是更加深刻。她并不是用更多的舞蹈動作來表現的,而是用空間的占有方式以及道具的運用,直接看出舞蹈所表達的矛盾沖突,她用大段的舞蹈讓我們觀看舞者在賽前“戰天斗地"般的熱情和“揮汗如雨”般地錘煉身體,但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在“比賽中"那些靈活得讓人過目不忘,出場就讓臺下舞者尖叫的長長的、漂亮的、隨心所欲的“大腿。這種空間運用的方法就增加了舞蹈藝術表現的自由度,從而不落俗套。舞臺上的呈現絕不只是一場對舞蹈賽事的滑稽模擬,而是對當下舞蹈教育和現實的一次真切吶喊。當我們透過這些作為載體的比賽畫面,將思索投射到當前的舞蹈教育進而延伸到更大的藝術教育界面時,我們更應該清楚目前自己教育的軟肋,用一種應有的文化自覺勇氣,來警醒窘迫的現狀。
舞蹈是一門舞臺藝術,并且是采用一種特殊的材料——人體來代替語言文字和聲音的肢體語言,以視覺、形象美為表現手段,舞者必須借助這個特定的空間來呈現這個舞蹈的內容。所以空間是舞蹈表現的基本要素。雖然在絕大多數舞蹈作品中都加上了音樂、舞美、服裝等其他的表現方法,但是其中最核心的仍然是舞蹈動作,即舞蹈的身體語言在特定空間中的表現形式。舞蹈藝術表現的手法主要是動作,演員在臺上的表演,音樂和舞臺調度、等表現方式。但是舞蹈藝術的表現手段卻并不只有這些傳統的方法,另外還可以通過舞臺空間來表現。通過舞臺空間的運用,從而增加了舞蹈藝術的表現手段,比前者這些方法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他不僅可以豐富肢體語言的表現力,深化舞蹈語言的思想性,還可以折射出編導的世界觀觀和人生態度,同時又增加藝術表現的自由度,深化舞蹈作品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