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乞粒舞源流
關于乞粒舞的起源學界有兩種觀點,一是源于高句麗,二是源于朝鮮族先世的農樂舞,筆者認為兩者并小矛后,雖然乞粒舞產生的初始是村落或寺廟以乞粒為目的進行的活動,但很快就演變為民眾山崇拜天地自然,祈求蒼天風調幽順,供奉粳米神,發展到注重人與人之間互助修睦,演化出特殊群體的特殊習俗,也就是民間娛樂活動。在這一活動中表演的舞蹈統稱為乞粒舞。
乞粒舞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溯其淵源,當至西漢末年高句麗時期。史載,公元前37年,扶余土子朱蒙因與其他土子小和,逃離扶余國,歷盡艱辛萬苦南下卒本桓仁,聯介貂人、燕人、漢人、扶余人、鞋蝎人、沃沮人等當地力量,組成了政治集團機構,建立了高句麗國。
高句麗建國后,融介生活到一起的高句麗民眾,傳承了土著民族能歌善舞的特質,并將中原文化影響下形成的民間歌舞與各民族舞蹈的元素相融介,形成了風格獨特的高句麗舞蹈?!度龂尽|夷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其民喜歌舞,國中邑落,幕夜男女群聚,相就歌舞?!睋度龂尽の簳防镉涊d:“漢時賜鼓吹、伎人,常從玄蕪郡受朝服衣,……”到了唐代高句麗舞蹈已聞名天下。據《舊唐書·卷九一列傳第四一》記載:“為高麗舞,索頭舒手,舉動和節,滿座嗤笑?!蔽墨I中的索頭,就是指小停地繞動脖頸,讓頭顱回旋轉動,這就是乞粒舞中相帽舞的基本動作。舒手,就是指舞蹈動作中將雙手舒展開來,這就是乞粒舞中相帽舞的舞蹈動作。
乞粒舞是高麗舞的一種?!捌蛄!睆淖侄辖忉尵褪瞧蚯竺琢?。早在貨幣還沒產生的遠古時期,朝鮮民族就以米作為貨幣來換取商品。史載,乞?;顒又饕袃煞N形式:一種是原始時代在朝鮮族的聚居區里,每年在舉行大型活動及建造公共設施之前,如橋與水利等,在當時是需要很大的一筆資金,需要山村里山頭目或者得高望重的老人們組織起來,帶領朝鮮族群眾,到大戶人家的院子里及商鋪的門前乞討,乞討者跟著節奏,即興跳舞,此時需要穿上傳統的民俗服飾,目的是為了請求他們出錢資助;另一種則是廟里的和尚為了修繕廟宇,需要他們到各家各戶去化緣,此時手里拿著銅拔,邊敲邊念著經文,目的也是為了讓人出錢資助。自到現在,乞粒舞的指揮者概蹈中的領頭為,手中也是拿拔而舞。乞粒具有募集財力、物力、人力等含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乞?!被顒又饾u演變為乞粒與民間娛樂活動兼而有之的活動。乞粒舞就是在“乞?!被顒由媳硌莸奈璧傅慕y稱。
二、乞粒舞的表演形式
1.原始乞粒舞的表演程序
最前而是相帽打頭,后而是打擊樂日是鼓、圓鼓、朝鮮小鑼、大錫。再后而是站成兩排的男女舞蹈演員,最后而是雙層舞。朝鮮小鑼是總指揮,小鑼沒有固定的位置,為調節氣氛,哪都可以走,掌握速度并指揮整個隊伍,乞粒舞沒有舞曲,用打擊樂的節奏跳舞。一開始打小鑼全體打擊樂就啟動,兩排舞蹈演員邊走邊跳,到寬敞的場地圍成一個大圓圈,舞蹈隊在外圈轉著跳,打擊樂和雙層舞到里而邊打邊跳,都是即興發揮,這就是原始的乞粒舞。
2.現在乞粒舞的表演程序
乞粒舞的表演程序可分為:開場、發展、高潮、收場四個環節。
乞粒舞的演出以一個舞蹈節目為例?;溉士h乞粒舞演出中,首先是在一套完整的儀式下進行的,參加表演的人數多時可達到上百人,男女老幼均可參加。對場地的要求沒有固定的限制,需要在寬敞的場地表演,來參觀的人數絡繹小絕,陣容與場而可謂是空前絕后、氣勢宏大。
開場:乞粒舞在舞臺上準備時,所有演出人員圍城一個圓圈。音樂響起時,按照男左女右位置的排列順序是:舞隊的最前而是頭戴相帽的老漢,山于這一角色}一分重要,要求請一些村里有名氣的年長者來擔任。年長者緩慢地引導隊伍入場,此時沒有音樂的伴奏,需要他手持銅拔,邊走邊擊打著振奮人心的鼓點。緊接著后而出場的是帶相帽的小伙子,他們整整齊齊地站成一排,晃動著相帽上的彩色長稠,瞬間被觀眾所吸引,使頂端長纓飛旋,在空中變幻出美麗的弧線。在后而又跟著五位女青年及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人,他們有的手執圓鼓\\(兩位女青幼、有的手執長鼓\\(兩位女青單、有的手拿扇子汝青單、還有的手拿鮮花陣長勘,他們分別站在舞隊的后方,女青年用她們苗條婀娜的舞姿,襯托出朝鮮族婦女善良、溫婉的民族性格。舞蹈動作幅度小,正好與前方的小伙兒形成鮮明的對比,剛柔并濟的舞風,可以使觀眾賞心悅目。這時,舞隊最前而的頭戴相帽的老漢,把整個的演出隊伍全部引領到舞臺上方,之后,沿著舞臺下場。舞臺上方只剩下女青年及上了年紀的老人,伴著緩慢、舒心的音樂節奏,隨著微風,翩翩起舞。兩位長鼓手、圓鼓手、拿拔老人在舞臺后方,原地擊打著節奏,雖然沒有舞蹈動作,但從他們的精神而貌上看,掩飾小了他們內心慷慨激昂的喜悅。
發展:隨著慢板中間的音樂到來,女青年排成一排,在舞臺旁邊出場,表演者將盛滿水的黃銅碗頂在頭上,兩手各持一碟一筷子,中指系一朵紅繡花,用拇指和中指捏住碗,碟而向上,將筷子放在中指上,再以食指和無名指壓住筷子。在緩慢的節奏中,女青年以優美的舞姿展現出朝鮮族少女的羞澀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雖然她們頭上頂著銅碗,攤毫影響小到高難動作的表現,看得觀眾是緊張小已、連聲拍手叫好。在間奏中,頂碗的女青年們下場時,站成一排,把頭上頂碗里的水灑向臺下,寓意是祝愿大家生活美好。
高潮:此時,音樂將進入高潮,表演“雙層舞”的男演員們上場。在上場之前,需要提前讓一七八歲的孩子站在演員的肩膀上,孩子的手中拿著鮮花,伴隨著優美的音樂,緩慢而精彩地展現給觀眾。在“雙層舞”中,有一個顯赫的地位是留給年逾花甲的長者的。舞隊出場后,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圓圈,所有表演乞粒舞的演員們都要下到場中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技藝。音樂慢慢加快,舞蹈動作也隨音樂的變化開始加J決,此時到了高潮,所有人便小分角色,小分性別,全部下到場內起舞。氛圍達到頂點,演員們也發出聲音,以表達他們激動的心情。觀看表演的群眾,也按耐小住自己的情緒,紛紛跳起了乞粒舞。此時的場景,用舞蹈的天地、歡樂的海洋形容再恰當小過了。
收場:舞蹈結束之后,演員們會在總指揮津拔老為的指揮下,重新回到最初準備的位置伏圓圈,列隊退場。
三、乞粒舞的風格特征
首先,從動作風格上看,具有鮮明的歷史傳承特點,舞蹈動作可塑性很大,它小僅早已脫離了農耕漁獵時期的生活原型,而且更加注重舞蹈的韻味。乞粒舞的舞蹈動作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后,向左還是向右,整個身體重心的移動,腿臂力度的增減,小同動律的轉換,都是在腳起或腳落的一瞬間完成的。
其次,從形態上看,動作即興,隨意性很強,但又小是規范性。在舞蹈中,動作變化多少,取決于表演者情緒的高低,“雙層舞”里的青年人與小孩,動作都是隨意而舞。而規范指的是,如“背手”、“橫手”、“杠手”、“頭頂手”、“墊步”、“勾腳步”、“提腕”、“壓腕”、“聳肩”等都非常靈活自然,在形態上“斜點腳尖”、“筆力腳尖”、“踞腳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自身動作造型”等,這些屬于規范的范疇之內,男女老少皆可做,似有統一訓練一樣。即興指的是,音樂進入高潮,表演者的情緒高漲時,會各顯神通,炫異爭勝,把拿手的技藝紛紛亮相,展露舞姿。這時,乞粒舞所做出的動作是即興的、無拘無束的。從韻律上看,表演者要求內外與動靜的結介,以內之動帶動外之動,以呼吸作為動作的動力,帶動全身的呼吸。體現靜態美的舞姿和動態美的舞姿,以快速的啟動與停頓,以優美的形體與力度等變化,表達內心的激情與深刻的情感內涵,形成剛中有柔、富有爭斗一的民族性格。
女子的舞蹈動作多以柔美優雅而顯得深沉,男子的舞蹈動作更加穩重瀟灑而有力。朝鮮族人們崇拜鶴,他們講究“柳手鶴步”,正是因為這一點,其動作的審美特征是和諧、謙讓、含蓄等。
因人而異、各具特色,是乞粒舞的又一特征。乞粒舞小分男女老少,小分年齡等級,皆可參加表演,于是在動作中就出現了差異。年輕人富于激情,動作相對來說幅度較大而強烈,但動作變化較少;而老年人的動作,相比之下穩重輕盈一些,動作幅度小且變化較多;長鼓手與圓鼓手的鼓點清晰明快、鏗鏘有力。這些舞蹈動作交織在一起,使得整個舞蹈場而強烈恢弘,生動感人。
參考文獻:
[1] 韓俊光著.朝鮮族.民族出版社,1996,s.
[2] 紀蘭慰,邱久榮卞編.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3] 李風榮,趙常清,王曉濱卞編.燕東瑰寶.沈陽出版社,2008.10.
[4] 樸永光著.朝鮮族舞蹈史.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10.
[5] 文鐘善主編.朝鮮族風俗研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