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拍攝的充滿中國元素的大型動畫片《功夫熊貓 1》取得了成功。 自 2008 年上映以來,為廣大青少年及成年人所喜愛。熊貓阿寶的成功故事激勵著青少年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 烏龜祖師、浣熊師傅的博愛教育、 信心教育和創新教育是阿寶成功的重要原因。 《功夫熊貓 1》中的為師之道值得我們去探討、學習和實踐。
一、博愛教育
烏龜祖師是智者與圣者的化身,它不選徒孫為神龍大俠,體現了其大愛無私之心。 雪豹太郎是烏龜徒弟浣熊的愛徒,雖然掌握了千本武籍,功夫堪稱一流,但為了成名不擇手段。 烏龜看出其心理的陰暗面,因此果斷否決,避免了太郎稱霸后的嚴重后果。 烏龜大限來臨之前預感到太郎將越獄,實是擔憂自己去世后無人能夠對付太郎式的武林惡霸, 和平谷將遭受劫難。 出于對平民百姓的關愛,烏龜決定選拔神龍大俠加以培養。 嬌虎在選拔大賽中勝出時,烏龜又一次放棄了選擇徒孫嬌虎。 從天而降的阿寶被烏龜祖師選中,看似偶然,實有其必然性。烏龜對五俠的武功了如指掌,也心知肚明嬌虎難以對付太郎,熊貓雖然不懂武功,但恰如一張白紙,是可造之材,大有潛力,前途無量,因此堅定地將愛好功夫的阿寶點為神龍大俠的培養人選。
浣熊師傅前期則與烏龜祖師相反, 對太郎溺愛,對嬌虎藏有私心,對阿寶抱有偏見。 浣熊對太郎的培養重才而不重德,幼時縱容其拔胡須,對其日益膨脹的功名之心未加教育,致使其最高愿望無法實現時心生邪念,重創和平谷,浣熊的老命也差點葬送在其手上。 可見,學生的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如果忽視德育,就會造成孩子人格不完善,親情淡漠,甚至殘忍殺害父母、老師。太郎入獄后,浣熊師傅的夢想則是將嬌虎培養成神龍大俠,因此在嬌虎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待。 當烏龜放棄嬌虎選擇阿寶時,浣熊無法接受這一戲劇性的變化, 并對外來的阿寶嘲笑、 排斥、打擊,直至烏龜的再三勸導才摒棄偏見,對阿寶充滿信心,悉心培養。 浣熊在太郎攻入翡翠宮時,挺身而出,保護百姓,視死如歸,為徒弟們做出了表率。
教師對每位學生都應充滿愛心,無論其聰明或愚笨、貧窮或富貴、健全或殘疾、親近或疏遠、城市或鄉村等,拋棄自己的私心與偏見,用愛心去培育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材。
二、信心教育
自信是人們事業成功和夢想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 影片中,阿寶和浣熊不同夢想的實現都經歷了自信心的確立。 教師不但對學生要有信心,對自己更應該有信心。
首先是烏龜祖師對熊貓阿寶信心的樹立。阿寶認為烏龜將自己點為神龍大俠人選是個誤會。面對浣熊和五俠的嘲笑, 阿寶僅將自己定位于五俠的超級粉絲,對成為神龍大俠的夢想毫無信心,因此深更半夜到山頂摘桃猛吃,排遣心中煩悶。 烏龜來到圣桃樹下啟發和鼓勵阿寶。阿寶認為自己是功夫史及中國史上的遜王之王,身無虎的利爪、鶴的翅膀、蛇的毒牙、螳螂的長臂等,萌生退卻回家賣面條的念頭。 烏龜勸導阿寶不放棄,不賣面,而要把握今天,把握“金朝”,并敲下一個桃子作為禮物送給阿寶,以資鼓勵。 烏龜的一番話恰似其留下的燈籠,引導阿寶穿越黑暗走向黎明。于是阿寶下定決心留在翡翠宮,大清早苦練劈叉,當浣熊要其放棄時,則堅定地說:“真正的俠士決不放棄,別擔心大師,我也決不放棄。 ”即使被浣熊踢下山去,飽受顛簸,傷痕累累,阿寶又毅然決然地重新登上山頂,將浣熊的打擊轉化成動力。
其次是烏龜祖師對浣熊信心的確立。 選拔大會前,烏龜就鼓勵浣熊說:“不管我選中誰,他一定會給谷里帶來安寧,也能給你帶來安寧。 ”烏龜選中熊貓,浣熊認為是個意外,胖熊貓不可能解決問題,也不可能成為神龍大俠。烏龜對浣熊說:“從來就沒有意外?!?/p>
太郎越獄后,烏龜在圣桃樹下又將這句經典名言強調了兩遍,要浣熊相信阿寶能完成使命,從而也完成浣熊培養神龍大俠的使命。 烏龜認為熊貓就像一顆桃子,只要悉心指引、培育、相信,就能成材,在羽化歸天前叮囑浣熊必須真心相信阿寶,相信自己。
再次是浣熊對阿寶信心的培養。為師者如果不相信學生,勢必只會看到學生的缺點、不足。浣熊開始并不相信阿寶,因此只看到其肥臀、贅肉、大肚,并與五俠嘲笑、排斥、刁難阿寶,逼迫其離開翡翠宮。 經過烏龜勸導,浣熊開始相信阿寶。得知太郎越獄,阿寶認為能夠阻止太郎的是烏龜祖師, 嬌虎則認為是五俠,只有浣熊認為是阿寶。 浣熊不斷肯定和鼓勵阿寶:“他要來奪神龍秘籍,而你是唯一能阻止的人。 ”“真正的俠士不會退縮。 ”“我要你相信你的師父,就像我相信我的師父一樣?!币虼税氄f:“之所以我留下來,因為我相信如果有人能改變我,讓我脫胎換骨那個人一定是你---全中國最好的功夫師父。 ”
為師者如果相信學生, 勢必就會看到學生的優點、潛能。浣熊細心觀察,發現了阿寶好吃這一特點下蘊含的無限潛能,經過刻苦訓練,最終將潛能充分發掘并轉化成一流功夫。此時的阿寶離神龍大俠只差一步---成為神龍大俠的信心。當師徒面對神龍秘籍的一張白紙時,二者信心都降到了零點。 師傅選擇了獨自對付太郎,讓阿寶和五俠撤離和平谷的百姓。 阿寶沮喪地回家,鵝爸告訴他面條秘方鮮湯的秘方是沒有秘方,要想讓它特別,你只要相信它特別。阿寶重新審視神龍秘籍,從白紙中看到了自己,恍然大悟,原來烏龜祖師是要阿寶相信自己, 依靠自己去成為神龍大俠。 最后與太郎的較量中,面對其譏諷:“我以為神龍大俠是什么樣的,竟然是一只又肥又笨的熊貓?!卑毜幕卮鹦判氖悖骸癐'm not a big fat panda; I'm the bigfat panda.”不定冠詞 a 在英語中表示 “隨意一個 ”,而定冠詞 the 表示“唯一一個 ”.可以說整個影片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想成功就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三、創新教育
烏龜是功夫的祖師,其蓋世神功并非繼承自某位大師,而是在圣淚池邊自創的。 烏龜對弟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創新,所留的神龍秘籍只是一張白紙,要求繼承者相信自己的獨立創新,因為只靠繼承就不可能會有超越。 烏龜連最普通的一招一式都沒有傳授給阿寶,更不用說所謂的絕招了。
浣熊的功夫確實高超,但對五俠的教學功夫并不高超,因循守舊,缺乏創新。 訓練的結果令其大失所望,嬌虎不夠猛、金猴不夠快、仙鶴飛不高、靈蛇欠敏捷。頗具諷刺意味,徒弟的特長反而成了不足,浣熊終于認識到了教學方法的失誤。浣熊經過烏龜祖師的勸導,對阿寶充滿信心后,摒棄了原有的訓練方法,依靠細心觀察,結合阿寶的貪吃和潛能創新了一套針對性強的獨特訓練方法。 所謂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發掘其潛能。
阿寶通過與浣熊搶奪食物掌握了高超的功夫。當依賴秘籍成為神龍大俠的愿望落空時,阿寶只有依靠自己在功夫上的創新才有可能成為神龍大俠。阿寶在與雪豹太郎的爭斗中,將神龍秘籍視作食物,將竹竿當做筷子,將鐵鍋當做碗碟等,其中已有自己的諸多創新。 太郎把阿寶從天空打到地面,發現神龍秘籍一無所有后,阿寶說“一切靠自己(It's just you)”,并創造了一套熊貓拳法,將太郎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最后的克敵制勝之招---五溪劫指扣,則完全是無師自通的創新。功夫史上的遜王之王熊貓阿寶終成一代宗師。
此外,《功夫熊貓 1》的成功在于美國人獨特的文化創意與創新思維,竟然把肥胖笨拙的熊貓與功夫大俠聯系起來。 為什么中國人就沒有想到甚至不敢想呢? 因為我們的思維模式循規蹈矩。 不少國產影片只是模仿或戲仿他人作品,忽略了主題的創新。 缺乏創新思維不僅存在于影視業, 也廣泛存在于其他行業,其源頭則是我們的傳統教育缺乏創新教育。
參考文獻
[1] 張厚振。從《功夫熊貓 》中兩個美國夢的實現透析美國文化本質[J].電影文學,2010(4)。
[2] 孔麗霞。由美國人拍攝 《功夫熊貓 》看中國的教育問題[J].電影文學,2008(18)。
[3] 馬春霞,洪衛?!豆Ψ蛐茇垺吩诮逃矫娴膯⑹綶J].電影文學,2008(18)。
[4] 葉開?!豆Ψ蛐茇?》讓中國教育界耳光響亮[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