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幼年的時候,鄰居家的老爺爺、老奶奶滿口怪味兒的強調,尤其老奶奶還步履蹣跚,裹著三寸丁的小腳,人們私下稱他們為“山東梆子”.到了大學文學課上,老師講梁斌的長篇小說《紅旗譜》,主人公朱老忠就是闖關東回來的,一身俠肝義膽,返鄉報家仇。直至讀了新時期先鋒小說家洪峰的家族尋根小說《瀚?!?,才明白鄰居家老爺爺、老奶奶的獨特歷史存在。但這些印象都還是零散的,無法確知“闖關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山東人為什么要背井離鄉另覓家園?2008年1月2日,電視劇《闖》的熱播不僅解答了人們多年的疑問,還讓人們真切了解到廣袤的黑山白水與山東人的淵源關系?!蛾J》全景式地再現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移民苦難史,也傳遞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奧秘。
一“.闖關東”:一段苦難民族的遷移史
“闖關東”,為什么叫“闖”,而不是叫“去”或“赴”?滿清大舉入關后,東北人口空虛,統治者認為關東是他們祖上的“龍興之地”,即龍脈所在地,也是他們最后的退守家園,為此,狹隘地頒布了“封禁令”,不得關內漢人進入,違者格殺勿論。最早作為苦寒之地的東北是歷代朝廷發配犯人的地方,生存環境惡劣,鮮有人來。不過,由于自然災害、戰亂等各種原因冒險“偷渡者”從未斷過。長白大山幅員遼闊、深林茂密,土地肥沃,便于隱藏和生存,這可能是最大的誘因?!蛾J》中的主人公朱開山來東北,是緣于山東義和團運動失敗,為了避禍而離鄉。這是闖關東比較典型的一類人,有禁令也要闖,闖過去就有活命的一線希望。1904年山東大旱,人多地少,且土地兼并嚴重,民不聊生。
朝廷為了緩解矛盾,減輕壓力,以防更大的危機發生,組織山東災民移民東北。這屬官方行為,而且移民數量很大。不過,這種移民模式少了“闖”的色彩,更接近于“去”或“赴”.后來朱開山一家老小的闖關東就屬于這一類。但無論是朱開山模式,還是官方模式,目的都是為了活命,都要背井離鄉,落腳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另求生路,所以“闖”的意味相對更濃厚一些。悠悠三百年,近兩千萬山東人闖關東,嘆為觀止的民族移民史的壯舉。他們顯然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艱辛,一步一個辛酸淚??筛蟮拿褡灞瘎∵€在后頭,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短短的半年時間內,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淪陷于日寇,三千萬同胞淪為亡國奴,其中包括辛辛苦苦闖關東過來的數以百萬計的山東人,朱開山一家人也在其中。
二。朱開山:不屈不撓的民族精魂的象征
《闖》中登場的人物中眾多,性格形態迥異,栩栩如生,而且每個人都引出一段闖關東人的不同生存經歷,如淘金、挖參、伐木、放排、種地、經商、開礦、唱戲、當童養媳、落草為寇等。老朱家每一個成員的經歷,事實上代表的是某一類闖關東人的生活。其中朱開山的形象最具代表性,最能承載闖關東的歷史含義,也最能彰顯闖關東人的精神特點。概言之,他的精神特征有如下幾個維度:
1.鐵骨錚錚。甲午戰爭后,備受日軍蹂躪的山東人民,在帝國主義陰謀瓜分中國的狂潮中首當其沖。列強瘋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侵略,清政府的無情搜刮,連年不斷的天災人禍,已逐漸把山東人民逼到死亡線上。特別是洋教猖獗,教案頻繁,地方官又不能秉公持平辦理,進一步加劇了本已十分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使苦不堪言的廣大群眾義憤的怒火愈燃愈烈。朱開山是山東義和團運動的一個頭領,武功高強,性格剛烈,富于反抗精神。他仇視借列強的特權勢力到處建教堂,以傳教方式暗助本國侵略活動的傳教士及蒙昧的華人教民。
1898年八國聯軍武裝干涉,兵敗后的朱開山迫不得已逃往關東,開始了他漫長的闖關東的求生生涯。盡管學界對歷史上的義和團運動評價不一,認為存在種種歷史局限性,甚至是反動的一面,但抵御外侮,彰顯不屈不撓的民族生命力確是不爭的事實!正如八國聯軍的統帥德國人瓦德西在寫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報告中承認“中國人民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正是這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使中國避免了完全淪為殖民地的悲慘命運。
2.俠肝義膽。朱開山在關東的金場子淘得第一桶金后,給家里捎信來元寶鎮團聚。全家人不遠千里好不容易聚到一起剛要過一個團圓年,意外得到一起闖關東過來的義兄賀老四的死音。朱開山不顧全家人的勸說阻撓,毅然決定重返金場子打探賀老四的死因,為他討個公道。前一次,他能夠帶金出金場子已是個奇跡,此行無異于重蹈虎穴,兇多吉少。事實上,官府、土匪、金大拿、金把頭等人早在金場子架好了一張網,等待賀老四的兄弟到來。朱開山在金場子忍辱負重,多方打探,找到了賀老四的墓地,了解到他的死因。他不動聲色組織工友,以“舍命吞金,運尸過關”的方式,嫁禍金大拿,借官府之手除之,又手刃殺死賀老四的兇手金把頭,全身而退。朱開山還把帶出來的一部分金子寄給賀老四的父母妻子,以盡兄弟之意??梢娝怯码p全,百折不撓,敢為朋友兩肋插刀,出生入死。在家庭團圓與為朋友復仇之間選擇后者,這就是義薄云天、情深似海的朱開山。
3.寬以待人。勇闖虎穴回來的朱開山帶著全家在放牛溝過起了農家院長者的生活。起初,雇工頭兒崔把式領頭怠工,認為外人可欺。朱開山采用離間的手法分而治之,擒賊先擒王,崔把頭面前亮身手,令刺兒頭膽寒,乖乖地領著眾人玩活。當地土財主老韓海是朱開山的親家,他因獨生女秀兒的不幸婚事,得理不饒人,百般刁難朱家,甚至欲致朱家傾家蕩產而后快。朱開山知道理虧在先,勇于擔當,盡量做到禮讓寬仁,仁至義盡,直至對方幡然醒悟、和解釋然。朱開山一家離鄉進城,在繁華的哈爾濱開了一家山東菜館。大兒子傳文潛心學習,開發了幾道魯菜,一時食客絡繹不絕,菜館生意紅火。未曾想無端招徠熱河富商潘五爺的忌恨。潘家父子尋訊滋事,無理取鬧,什么下毒嫁禍、雇人哭喪、串匪截貨、借刀殺人等卑劣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意在整垮朱家。潘家父子是一對兒典型的街霸無賴,只能自己好,容不下他人好。誰之,惡人自有惡報,他們勾結的天外天土匪中途反戈,致使潘家雞飛蛋打、人財兩空。雙方在你爭我斗中,付出了血的代價,終于認識到窩里斗,害人害己,都是炎黃子孫,只有同心同德才能百代興旺。
4.與時俱進。朱開山畢竟是前清朝過來的人,因襲的歷史負擔比較重。他認為經營土地可以,開館子也可以,但投資煤礦萬萬不可。因為開礦超出了他的經驗范圍,況且投入大,風險大。后來得知三兒子傳杰開礦遇到日本森田會社的強力競爭,于是態度來了個180 度大轉彎,積極參與到競標上來。他自任總經理,四處籌措資金,上下整合人脈,最終競標成功,皆大歡喜。通常人們解讀朱開山的大轉變是因為日本會社的介入,激活了他一貫的仇日情緒,但遠沒有這么簡單,畢竟,開礦不同于昔日的那些營生,是個全新的領域。經營理念上,他與兒子傳杰有分歧,固執己見的他最后還是能夠從善如流,采納了“按人頭核算”的合理化建議,得到了礦工的擁護,“山河煤礦”一舉扭虧為盈。
5.愈挫愈奮。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四分五裂,國不像國,政府不像政府。中國的地盤上日本人有駐軍不說,還掌管著南滿鐵路。
他們以駐軍演習、減少車皮、提高運費、入股滲透等手段企圖整垮、霸占朱開山的“山河煤礦”.“九·一八”事變爆發,不到半年,東北全境淪陷。日本人到來之前,朱開山忍痛炸掉了苦心經營的“山河煤礦”,然后率全家人支前,無奈寡不敵眾,二兒子傳武陣亡,朱家的第二個孫子在隆隆的炮火聲中出生。為了避戰火,全家人不得不再一次踏上逃難之旅。朱開山留下的一席話卻空谷傳音、繞梁不絕:“中國人不會亡,老朱家也不會滅亡。我們中國人得活著,好好地活著……”
此時的朱開山已由山東大漢變身為頂天立地的關東大漢,進而變身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脊梁。
電視劇《闖》始于山東義和團運動失敗,朱開山為了避禍闖關東,結束于日寇鐵蹄踐踏關東,老朱家再一次舉家遷移避戰火。一次又一次的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反復考驗著中國人的精神和肉體??嚯y不僅沒有壓垮中國人,相反鍛造出了一大批朱開山式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偉大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朱開山闖關東的主要經驗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有了事,不急不躁,沉著應對。圖一時痛快的逞強好勝不可取,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有可能帶來更大的禍患。離鄉背井不容易,老鄉要幫襯,同行要相攜,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但對于外敵入侵,國人要團結御侮,齊心協力,一致對外,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朱開山不僅帶出了一個能闖關東的家,同時,也帶出了一個能抗日的家。
落后就要挨打,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九·一八”事變一直都在驗證這個道理。中國人為此遭受了太多的屈辱,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價和財產損失?!蛾J》再現了中國人經歷過的苦難史和屈辱史,也再現了中國人的覺醒史和抗爭史??粗柦涳L霜、滿身傷痕的朱開山,我們再苦再累再難也會感到有希望,有信心。他是一個中國人象征,一個令人無法忘懷的民族寓言。他屬于苦難的中國,更屬于不屈的中國,面向未來的中國。
參考文獻:
[1]《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電視劇《闖關東》第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