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舞技法的性質
1、編舞技法的真實性
每一部舞蹈作品中都必須具有它的內涵與思想,并且它的內涵與思想首先要具備必要的真實性,而舞蹈的真實性就在于舞蹈編舞技法的優劣與是否成熟。舞蹈編創人員在編排舞蹈的時候應該具體深入到現實生活中,把真實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人物、現象等運用舞蹈編導的手法把它們均勻地揉捏在一起,讓觀眾從舞蹈作品中真真切切的體會到其中所蘊涵的真實的人生觀與藝術觀。舞蹈編創人員應當在舞蹈編排前期做好一定的積累,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這樣才能在創作的時候如魚得水。
2、編舞技法的創新性
作為舞蹈創編人員,不僅需要真實生活的體驗,還需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斷的學習、創新和提高自身水平,這種創新性并不代表它可以完全虛構,而實際意義是基于理性的洞察力與巨大的想象力,這些基本前提都來自于編舞創造時真實豐滿的人生經歷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以及活躍充沛的創作激情。舞蹈編創人員完全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地展現出來,抓住舞蹈編導中新、奇、怪的關鍵特征,在運用編舞技法的時候才能使自己擁有獨特的符號,在創編的舞蹈作品中有別他人,出奇制勝。讓舞蹈作品迎合時代需求,體現時代精神。
3、編舞技法的審美性
舞蹈是一種節奏性與造型行很強的藝術形態,它不僅是單純通過人體動作表達感情,更是需要肢體語言宣泄內心世界。所以,在舞蹈編創人員編創過程中,必須把編舞技法的審美性功能展現出來。舞蹈,本來就是一種非語言肢體藝術形態,它沒辦法用文字或語言來表達它的情感,這就需要舞蹈編創人員把情感與邏輯思維轉換成舞蹈,形成用肢體宣泄情感的語匯。從本質上講就是把審美主題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中的過程,讓形象通過動作與技法進入觀眾的審美體系,凝集成生動有味兒的舞蹈形態,展現出舞蹈獨特的審美效果。
二、編舞技法對學生產生的幫助
1、使學生思路清晰
對于舞蹈學生來說,教師對整堂課程的把握與對知識進度的掌控至關重要。很多學生在沒接觸編舞技法的時候大多只會模仿,腦袋里沒有自己的元素與符號,不知道自己編創舞蹈需要什么。憑借自己的經驗與感悟來編排舞蹈,全是模仿與借鑒。然而當學生們接觸編舞技法后,懂得很多編舞的技巧,包括動作來源,怎樣從一個動作借助時、空、力變化成多個動作,發展出多條路線,怎樣處理節奏的變化。這些編舞技法的知識對學生在以后編創舞蹈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清晰了思路。
2、使編排井然有序
在舞蹈編排中,很多學生在順序上會出現短暫的混亂,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去安排舞蹈動作的順序,所以編舞技法可以在最開始就確立動作原型,使自己更明確舞蹈的編排程序,可以把要編排的舞蹈分成幾部分來完成,并通過分析動作、創作實踐、培養自己的思維模式,在形成動機后開始發展,舞蹈的動機可以從單一到復合發展,可以使用方向、力度、幅度、空間、節奏的變化;也可在動作原型中加新元素;也可調整動作原型的順序,改變原型的節奏。通過以上辦法組合使用,使需要創編的舞蹈動作排列井然有序。
3、明確編排的主題
在編舞技法中,不要一味的拿取套用,要做到的應當是唯我所用,給舞蹈的編排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認真學習并思考,而不是濫用技法套入其中,那樣不僅抓不住主題,還會導致適得其反。在舞蹈的編排上有個共通點,就是這個舞蹈它需要給觀眾傳達的內容是什么,也就是它的主題性。我們可以通過編舞技法對要編排的舞蹈捕捉合適的素材,精確提煉素材內容,使舞蹈作品的結構、內容更加飽滿圓潤。
三、編舞技法對學生的影響
1、細致全面的觀察生活之象
藝術創作源于生活。舞蹈形象與作品的產生也是來自于生活,要想作品創作出來后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靈魂,就必須全面、細致的分析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每天在生活中遇到很多人和事,對很多細微的現象已經麻木,很難平衡視角,用獨特的眼光發現、感悟對事物的判斷力,是好是壞,是喜是憂都要準確把握。有句話說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果在創造作品的時候,編創者掌握的生活素材貧乏,或者大部分基于概念化,那么就說明目前還沒有能力開始進行編創。創編作品時,要有豐富的形象思維與生活材料做基礎,才能使構思巧妙,藝術形象感人,然而對這些的認知都必須具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把生活中獲得的感受、映像、情感等,把它們收集起來,用肢體語言雕刻加工最美的形態。
2、對生活之象的模仿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文藝起源于人類對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類的天性。先人們對客觀自然的模仿是對藝術創作最初的認識。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從孩提時代就有模仿的本能(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于,人類更善于模仿,他們最初獲得的知識就來源于模仿)。綜上所述,在初學舞蹈編導時,模仿在捕捉舞蹈基本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雖然模仿很重要,但是,模仿不是創作舞蹈動作的目的,而是通過它對動作原型進行挖掘,捕捉舞蹈形象具有直觀性與科學性,達到生活之象與舞蹈形象的統一。
3、提煉自己的舞蹈元素
舞蹈形象來源于生活,舞蹈元素來源于形象。元素的提煉不是停滯在對生活的單一模仿上,重點是在于對生活的觀察與分析,撲捉對形象的動律。用所提煉出的動態動律來構建舞蹈作品。著名舞蹈《太陽鳥》就讓無數觀眾感受至深,把鳥的靈動與輕巧體現的淋漓盡致,把鳥的動作形象模仿的惟妙惟肖。從作品開始鳥兒在太陽中出生到茁壯到最后的回歸,都是用頭部、手臂、肩膀、胸腰,在到手指、手腕的屈伸與各關節的動律來展現的。這部作品的元素動作就是通過臂膀、手肘、手腕與手指間的流動,達到鳥兒展翅飛翔的形態。再加上頭部模仿新生鳥兒啄食、雙膝緊挨模仿鳥兒站立,使這部作品演繹的生動傳神。因此分析得出提煉動作元素必須要從生活入手,緊緊圍繞事物的本身,經過取舍,保留提煉原有的,加工創新未來的。
四、結語
舞蹈創作沒有固定的模式,作為新一代的舞蹈編創者,必須深入至微的體驗生活,多多積累生活素材,用舞蹈思維看待身邊發生的一切。掌握捕捉形象和動作發展至關重要,多聽、多看、多想、多實踐、多嘗試,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出好的、有意義的作品。編舞需要技法,從掌握到熟練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確運用編舞的方式方法才能在以后的舞蹈路程上走的更好更遠。
【參考文獻】
[1] 黃明珠 . 中國舞蹈藝術鑒賞 [M]. 上海音樂出版社 , 2011.
[2] 金 秋 . 舞蹈編導學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
[3] 孫天路 . 中國舞蹈編導教程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
[4] 隆蔭培,徐爾充 , 歐建平 . 舞蹈知識手冊 [M]. 上海音樂出版社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