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微電影作為網絡時代新興的電影形式,從一段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電影故事里刨除復雜的商業元素,以其短小精悍卻不乏內涵的特點被廣大民眾所喜愛,更是以成本低廉、受眾廣泛為要素,成為現代企業傳播企業文化、彰顯企業特色的全新平臺。 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昌平供電公司在新媒體時代重視各類新興傳播方式的應用,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熱潮中,將鏡頭聚焦公司基層的平凡崗位,將微電影拍攝列為 2013 年對員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推進廉潔文化進家庭”的實踐活動,創作公司第一部微電影《覺鏡》,獲得了好評。
最大程度釋放廉政正能量
《覺鏡》從劇本審定到后期制作完成全部由昌平供電公司員工協作進行, 在全體員工中通過面試選拔的形式進行了演員征集, 最終選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月鵬飾演男主人公盧杰, 北京電力好聲音十強選手李巖飾演孫敏,同時還有員工家屬飾演的小孩阿布。
影片的主要故事是通過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節安排與精準的情緒拿捏, 描述了一個年輕電力工作者且從事重要崗位工作的“盧杰”在人生道路上廉與貪、正與邪之間的抉擇,更是以富有正義感的妻子“孫敏”和單純可愛、懂事的孩子“阿布”最終改變“盧杰”決定的劇情,展現了家庭助廉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對于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家庭成員的相互影響和幫助,對于干部員工,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預防和抵制腐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電影直至劇終才戲劇性地揭示了整個故事其實是個夢境, 并讓觀影人們感受到了電力人在誘惑面前毫不動搖的堅定信念,最大程度地釋放了廉政正能量,再次弘揚了家庭不僅是拒腐防變的一道重要防線, 更是預防和抵制腐敗的重要陣地。
《覺鏡 》正式播出后 ,公司員工第一次在熒屏上看到了身邊的同事,看到了熟悉了的工作崗位,更看到首部以廉潔文化作為題材的微電影, 使這部作品迅速在公司內部躥紅,成為餐桌上和閑暇時的聊天內容。 該片在北京市電力公司“微夢想,靚青春”微電影大賽中獲得最佳影片銀獎,影片主演王月鵬獲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兩項榮譽的獲取,使《覺鏡》的熱度再度提升。 隨后,公司借助熱門網絡視頻平臺,將《覺鏡》展現在廣大網民眼前,以貼近生活、劇情婉轉的特點得到了認可和支持。
尊重員工的文化創造力
昌平供電公司發布的微電影作品由公司員工獨立創作完成,彰顯出公司員工深厚的文化創造力。 對于一支非專業的電影創作團隊來說, 拍攝經驗的積累就是最大的收獲,為下一部成功作品的誕生奠定了最堅實、最可靠的基礎。
周密的計劃安排是拍攝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 對于微電影的創作,公司的員工也只是門外漢,但倘若把整個創作過程比做一個工程項目, 例如變電站建設就能按部就班地向前推進了, 那么劇本的創作就是前期可研的編制,現場選景即是前期工程的現場勘查,拍攝討論會議就當是工程組織協調會召開,演員選擇、職務分配也都順理成章排了下去, 整體計劃安排都制作成詳細的拍攝計劃表發布給團隊的所有員工。 此外,為了推進緊張有序的拍攝計劃,公司成立了以單位領導為核心的指揮小組,全程協調推動各環節的有序進行,使作品的拍攝計劃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三個關系”的把握是劇本創作的關鍵。劇本里最重要的就是設定人物與人物間的關系、 人物與事件的關系、人物與環境的關系,這三個關系被定義在合理性和流暢性的基礎之上才能創作出完整的劇情和豐滿的人物。 在電影《覺鏡》 中, 創作團隊在劇本的設定上通過復雜的矛盾沖突,將主人公簡單的人物關系呈現出來。 片中的主人公盧杰在告訴妻子買車錢的來源后發生了爭吵,與朋友釣魚時依然認為自己沒有做錯,兒子學他與別人取得“雙贏”的做法使他對自己產生了質疑,后續還使他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到最后他找到公司領導進行談話。 劇本通過將這些組合起來,把人物與人物、工作、環境的緊密相連,使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變得更加豐滿和真實。
在言傳身教過程中讓演員按照生活常理自由發揮。公司在獨立創作每一部微電影的過程中,沒有表演經驗的公司員工在面對鏡頭時往往顯得緊張和拘束,此時需要導演或是劇本編輯進行說戲甚至要親身試戲,將自己模擬成為戲中的角色,通過說臺詞和神態動作演繹劇中人物,但這樣做雖然更貼近劇本的設定,卻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演員的自我意識。 劇組在尊重原有設定的基礎上,給予演員更多的發揮空間,讓演員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去演繹才讓人物特點顯得更加鮮活。
打造全新企業文化展示平臺
在反腐倡廉教育微電影《覺鏡》取得強烈反響后,公司認真總結了這部作品的成功經驗,也意識到微電影本身在傳播企業文化方面的獨特優勢。
公司更注重了企業文化的融入,將人物的生活和企業緊緊連在了一起,在推動公司人才培養戰略和社會形象樹立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新媒體時代下,公司的年輕一代已經不再接受傳統的言傳身教模式,對企業價值觀、發展觀和經營理念上的認同感正在逐漸減弱,而外部民眾對供電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的認識程度也非常淡薄,他們需要的是全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和一個個活生生的典型案例。
因此,公司就借助微電影的強勢崛起,創造出了年輕一代和外部民眾所期待的劇中人物,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眾的認知。
考慮到微電影的不凡魅力, 公司在 2014 年微電影創作道路上邁出了全新的一步,鼓勵各部門各專業在工作之余拿起 DV 和手機,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尋找素材,讓員工“拍自己的微電影,記錄自己的供電故事”,影片劇情從節約用電到作業現場安全,拍攝場景從辦公室到山區巡線路上,題材廣泛,風格各異。目前征集到作品已經達到十余部,整體上體現著供電公司在安全生產、人才培養、營銷服務和社會責任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全面開啟了公司微電影的全員化時代。
下一階段, 公司將對征集到的微電影作品進行評選,挑選其中優秀作品在公司內外進行傳播,增強公司員工對公司宗旨、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的認同感,提升公司在民眾當中的影響力,為公司全面建設首都一流區域供電公司營造堅強思想保障和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