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為 踐行 “國網情 ”、實現 “中國夢 ”,充分發揮“撥浪鼓”服務品牌在義烏的影響力,國網浙江義烏市供電公司以“撥浪鼓”電力青年志愿服務隊結對八年的一個特困生為故事背景,創作了微電影《暖心》。
《暖心 》是一部寫實風格的微電影 ,很好地詮釋了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該片在浙江省電力公司“制度管事、文化管心”微電影創作大賽中榮獲銅獎。
弘揚“撥浪鼓”青年志愿精神
義烏市供電公司“撥浪鼓”黨團員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08 年 ,七 年來 ,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 400 余 次 ,參加人數達 2000 余人次, 服務隊被授予金華市首屆優秀志愿服務集體和浙江省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然而,要充分發揮志愿服務隊在強化黨團員隊伍、干部員工隊伍的管理與建設,夯實國家電網品牌基礎,增強員工“我是國家電網人”意識,把“撥浪鼓”精神真正植入全員行為等方面的作用,必須有一個有力有效的傳播載體。 為落實這一出發點,義烏市供電公司以公司青年員工自編自導為切入點拍攝微電影《暖心》。
《暖心 》第一幕是一群青年人正在觀看電影 《雷鋒是誰》,散場后大家三三兩兩地在一起議論“現在‘雷鋒’都是三月來四月走。 ”“幫人一次容易,難的是一直幫、一直堅持?!币l人們對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的思考。接著,“撥浪鼓”電力青年志愿者正在開展“陽光鄉村行動”,大家忙活著給村里排線、裝電等工作。
劇情由一部老電影《誰是雷鋒》引出當前人們對學雷鋒的思考說起,敘述了志愿者與一對貧困的“爺孫”通過“陽光鄉村行動”結緣,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的幫扶活動的經歷,描寫了一個小姑娘雖出身貧寒,但是通過志愿者的幫助最終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高中畢業生,并且成為一名志愿者服務隊的“編外”成員,讓志愿者的愛心精神開出傳承之花。突出展示了志愿者學雷鋒,傳遞正能量的微感動,很好地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緊抓增強文化感染力的手段
《暖心》深受公司青年員工的喜愛,真正表達了青年員工的價值取向。 這得益于義烏市供電公司在創作和拍攝的實踐過程中,有效地將公司的青年文化元素植入電影劇情。
一是具體化實踐具象文化。國家電網公司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加快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戰略高度出發,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確立了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國家電網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h級供電企業作為整個電力行業的最終端部門,直接面對電力客戶,做好電力服務至關重要。 義烏市供電公司 “撥浪鼓” 黨團員志愿服務隊從2008 年開始,開展以“涉足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穿過千街萬巷、走進千家萬戶、扎根千廠萬店、贏回千言萬語”為內容的志愿服務, 將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具象化,具有實踐性。服務隊以客戶關系管理為中心,以“四化”(精益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為手段,樹立“全員、全心、全過程、全方位”服務理念?!杜摹沸蜗笊鷦拥卦忈屃诉@一理念。
二是地域化根植深入人心??h級供電企業面對的市場情況比較復雜、多變。 具體表現在不同地區因歷史、民俗、習性、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傳統等差異,導致各地區供電企業之間的現實文化存在重大差異,使之在對國家電網企業文化的認知接受、對電力服務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別。 這就要求縣級供電企業在企業文化落地工程中不能采取僵化固定的一般模式, 而應在傳承國家電網企業文化理念、傳播國家電網核心價值、 塑造國家電網品牌形象的基礎上,與地域文化特色相結合,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與企業發展實際相結合,尋求一條符合實際、富有特色且執行有效的文化落地之路。
義烏國際商貿城被譽為是“小商品的海洋,購物者的天堂”,“撥浪鼓”精神,就是義烏當地幾千年歷史和文化的縮影,是“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的義烏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微電影《暖心》中,服務隊一直以“撥浪鼓”作為電力服務的旗幟,以電力志愿服務踐行“撥浪鼓”精神,將國網精神和義烏精神有機結合,與義烏地方傳統文化相契合。
三是品牌化推進固化成果。電力服務品牌是供電品牌服務的結晶,是國家電網統一企業文化價值觀向電力客戶傳輸的最終載體。電力服務品牌是國家電網統一企業文化在基層供電企業的重要落地平臺與植入方式,因為電力服務品牌是企業理念與實際工作的結晶體:對內產生凝聚力和號召力,提升企業管理行為,讓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對外產生吸引力和影響力,樹立良好的服務品牌形象,讓企業文化“外化于形、實化于行”?!杜摹肥橇x烏市供電公司品牌建設的外顯成果體現。
微電影助推統一的企業文化落地
微電影是傳播企業文化、 凝聚企業員工的一種新探索。 當前,企業員工思想具有獨立性、多變性和差異性,傳統的企業文化傳播方式存在著缺乏活力、 覆蓋區域狹窄、活動方式單一固化的情況,容易對企業員工尤其是青年員工失去吸引力。而微電影等新媒體工具的應用便凸顯其優勢。
企業拍攝的微電影是以企業和員工為主要焦點,致力于把傳統意義上的專題片、宣傳片制作成集娛樂、趣味、情節為一體的微型電影。 把企業精神、宣傳意圖和訴求隱藏于微電影之中,以低成本投入、靈活多變的題材、引人入勝的故事、新穎的拍攝方式,既富有趣味性、情節性、娛樂性,又能讓企業員工參與表演和制作,感受其中的樂趣,因而備受歡迎。微電影也因此迅速成為企業文化建設和傳播的全新形式。
微電影是選樹先進典型、傳播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新表達。微電影這個光影藝術,兼具敘事和造型雙重表現力,能夠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沙畫、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種藝術元素,是具有嶄新特質的藝術綜合體。
微電影將企業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劇情化、 視頻化、準專業化制作,對于企業宣傳推廣先進典型、廣泛傳播核心價值觀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微電影是講好“國網故事”、傳遞“國網聲音”的一種新媒介。在信息碎片文化快餐大行其道的今天,在講求效益、效率的當下,人們消化信息的時間有限,短時間內吸引受眾、傳播速度快、具有沖擊力的微電影,便突顯了它的傳播優勢。 電網人演繹電網事,為展現、塑造、宣介、傳播“國網人”形象打開一條感性、直觀的通道。 作為直觀的傳播方式,微電影十分通俗易懂,不同文化、國度、年齡的人都能看得明白。比其他傳播形式更適應廣大群眾的審美需求和欣賞趣味。
從傳播渠道上看, 微電影具有顯而易見的群眾性,借助多種網絡傳媒平臺,可供成千上萬觀眾觀看,擁有廣泛觀眾群。當下,量身打造屬于自己企業的微電影,是基層供電企業推進國網公司統一企業文化落地根植工程的又一個新媒介、新途徑。
通過運用微電影這一新載體、新手段,義烏市供電公司在凝聚員工致力踐行“國網情”、實現“中國夢”、推進國網公司優秀企業文化在義烏的落地根植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充分展現了電力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崇高品德,以“撥浪鼓”黨建和服務雙品牌為引領,促進廣大干部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深刻認知和自覺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