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公司安全文化建設,以此增強員工安全生產意識,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國網浙江洞頭縣供電公司拍攝了微電影 《親情》。 這是洞頭縣供電公司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構建安全文化的一大舉措,巧妙地運用了微電影手段,借助微博、微信平臺這當下流行的三“微”方式,放射性地進行安全工作宣傳教育,扎實推進企業安全文化的落地生根。
該影片自 2013 年 7 月播出以來,在電力系統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成為公司安全生產教育的好題材。該電影已在系統內外播放了上百次,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并榮獲了全國安全生產題材優秀宣傳作品二等獎、第四屆中國安全生產電視作品特別創作類三等獎等獎項。
《親情》的企業文化落腳點
為了讓員工從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識, 自覺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時刻謹記“安全第一”的理念,洞頭縣供電公司從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入手,推出了系列以“親情”為切入點的特色舉措,動員家屬共同構建安全保障大氛圍,用“親情”筑起安全生產的第二道“防線”。 洞頭縣供電公司微電影《親情》應運而生,電影總結突出公司對員工工作、生活、心理上的關心,以最直觀、感性的方式展現公司安全文化各項實質性的舉措。
《親情》以微電影的方式 ,記錄了一個曾經年少 、輕狂,不把安全保障措施放在眼里的電力青年,在公司的幫助和在親情的感化下,褪去浮華懵懂的外衣,自覺投身保障電力安全生產的隊伍中……該電影主要講述了入職不到一年的電力員工楊子義, 對生產工作中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滿不在乎,并對安全教育懷有抵觸情緒。 一天,他變本加厲,沒等工友幾句話的勸說,直接惱羞成怒把安全帽摔在地上,揚長而去......于是,工會對小楊進行了一系列以親情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教育,深深觸及了小楊的內心,尤其是在他的母親將當年他父親因疏于安全而發生事故時穿的工作服擺在他面前的時候,少不更事的懊惱羞愧、失去父親的心酸痛楚,讓他痛哭流涕。
從此,小楊不僅轉變觀念,自覺遵守各項安全規章,還主動對其他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
企業文化植入的路徑為確保安全生產零違章工作,有效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洞頭縣供電公司以安全生產為基礎,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強化安全教育,規范安全措施,嚴格責任落實,并取得了長足進步。
一是向一線員工家屬征集安全寄語,并制成水晶桌牌放置于對應員工的辦公桌上,用親人的殷殷寄語時刻提醒著員工,促使其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的主動意識。 二是針對違章員工特定開展家訪活動,深入違章員工家里,與其家屬進行貼心交流,告訴他們違章可能帶來的后果,鼓勵家屬共同監督糾正違章行為。三是以創建“幸福家庭”作為載體,組織一線員工家屬進行安全教育培訓,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幻燈片、觸目驚心的案例提高家屬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 提高家屬的參與能力。四是逢大型檢修時,組織家屬親臨現場進行安全巡視,并帶著濕毛巾、西瓜、綠豆湯等為一線員工們“送清涼”,讓線路工人在享受“清涼”時,時刻提醒要做好安全生產。 除此之外,還有員工(家庭)安全互保責任書簽訂等舉措。
洞頭縣供電公司秉持“真實、全面、動人”的原則,對安全文化各項工作進行梳理,構思脈絡線索,討論具體情節,反復地斟酌推敲每一幕場景每一個細節,八易其稿,最終保證影片在技術性、藝術性、文學性都保持一定的高品質。 公司特成立了工作小組,并成立了電影拍攝團隊,全力做好前期撰稿、劇情討論、演員篩選以及具體拍攝等各項工作。
為了更真實、更全面地展現工作中的真實場景,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均由公司的員工傾情出演。盡管大部分同事都是第一次“觸電”電影拍攝,但是大家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 有的鏡頭拍攝了十幾遍都通不過,大家也都毫不氣餒,再來 20 遍、30 遍,直到達到預想的效果。 拍攝時正值盛夏時節,海島氣候高溫、大風,烈日炙烤、大風侵襲的惡劣天氣,以及相對艱苦的拍攝條件,也絲毫沒有削弱大家的熱情。 幾天的拍攝下來,大家都黑了、瘦了,有的員工甚至都被曬蛻了皮,但卻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電影中,家屬座談會那場戲,一直拍到深夜兩點多,但大家都毫無怨言地堅持把這一場拍攝好。 影片中“師傅”的扮演者陳杰說:“活了五十幾年也沒敢想過自己有一天能當演員演戲 ,每次攝像機對著自己的時候,都有一種當明星的感覺。 整個過程雖然辛苦、艱難,但也充滿了新鮮和樂趣,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參與公司安全文化的宣傳,真的是太有新意了?!?/p>
影片中出現的各項措施均為公司真實采用, 包括員工安全寄語、 安全短信提醒、 員工家庭安全互保系列舉措、員工家訪、員工家屬安全培訓會等,以此構建起“視覺沖擊→感性認識→思想轉變→行為引導→安全生產”的安全親情文化鏈,通過親情感化員工,促進員工提高安全意識, 全方位將安全生產保障工作深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親情》的文化效力
微電影摒棄了企業文化傳統傳播方式缺乏活力、覆蓋面狹窄等弊端,以低成本投入、靈活多變的題材、引人入勝的故事、新穎的拍攝方式,既富有趣味性、情節性、娛樂性,又能讓企業員工參與表演和制作,感受其中的樂趣,因而備受歡迎。微電影也因此迅速成為企業文化建設和傳播的全新形式。
洞頭縣供電公司充分利用了微電影制作方便、短小精干、傳播渠道廣、傳播速度快、表現力強等特點,通過制作并傳播《親情》有效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增強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全面推動了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有力推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對加快建設“一強三優”現代供電企業,深入推進“兩個轉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安全教育方面,《親情》通過微電影的方式,講述發生在身邊人的故事, 在電影場景中對安全知識進行傳播,對安全意識的重要性進行強調,寓教于樂,比起傳統的安全教育方式更能讓員工接受,讓大家在觀看微電影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識,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為完成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 2014 年 9 月 15 日, 洞頭縣供電公司實現安全生產5285 天,安全文化的推廣功不可沒。
在企業文化傳播方面,《親情》 凝聚了公司日常開展“親情 ”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舉措 ,是公司以人為本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生動真實寫照。
由于微電影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通過上傳網絡以及微博、 微信等新媒體的推廣,《親情》收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進一步擴大了企業安全文化的影響力, 提升了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