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舞的表現形式是在節奏歡悅、明快的樂曲聲中通過身體的操練來達到強身健體,優美體形體態,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1. 帶領模仿法
這是國際標準舞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即通過教師的示范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動作進行模仿練習。如華爾茲的“基本步”,教師領做時,身體重心的降、升、拉、滑、蕩要示范準確、明顯,然后出腳的方向、并腳的路線、身體的姿態、內在的氣質等要一并交待清楚,使學生一目了然,躍躍欲試,從而較快地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和體會肌肉感覺。在進行組合練習教學時,教師的位置要選擇位于學生前方。如條件允許可略高一點,便于學生觀察模仿。在進行“花步”教學時,可采用分解與完整相結合的帶領模仿法。
2. 由簡到繁銜接法
在教學中掌握由簡到繁的銜接方法,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就顯得更為重要。無論是哪一個舞種,其共同的特點是人體動作連貫,舞步變化多樣。特別是在進行“組合”或“成套動作”,練習時,由于動作繁雜,致使學生在段與段、節與節之間的連接容易記不清楚,甚或顧此失彼,這樣采用銜接法教學就會使學生對部分動作或舞步提高記憶,以解決中途停止或連接的困難,使所學“組合”,或“成套”動作流暢、連貫地完成。由簡到繁銜接法的運用大體可分為:簡單的舞步,教師可以用手勢、口令或簡短語言提示;復雜的“花步”或動作可采用舞步的名稱或朝向的方位提示等。如果是成套練習中,學生對舞步的行進路線不清楚,可以用“步法口訣”來提示。
3. 糾正交替法
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于動作套路復雜和難新動作的教學,對運動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地逐個糾正。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能力。在實行此教法時、要求全體學生無論是糾正動作的,還是觀察分析的,都要精力高度集中,把看、練、聽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邊看、邊想、邊聽音樂,邊連接動作中,加深理解、體會、記憶、以提高動作質量,協調與音樂的節奏感。
4. 方位教學法
所謂方位教學法就是通過識別動作過程中人體與場地相關方位,教學生用以記憶動作的方法,此法供具有一定國際標準舞水平的學生使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要使學生明確三個基本要素。
(1)人體基本方位變化要素。也就是說人體的基本方向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動作的變化而變化的。
(2)國際標準舞的比賽場地是由 A、B、C、D 四條方位線確定的,四條方位線確定后是不能改變的。
(3)要弄清楚動作開始、動作過程和動作結束時人體與場地的相關方位,這是識記動作的主要因素。
掌握了以上三個要素,具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就能夠較快且準確地記住不同動作,簡而言之即身體在什么位置應做什么動作。這樣較容易記憶動作,一旦錯了也易發現。
5. 講解與示范法
這是一般體育教學中常運用的教學方法。在國際標準舞教學中運用此種方法應注意,講解要語言生動形象,善于比喻,以使學生從有關動作中體會舞蹈的動作。國際標準舞路示范則主要是體現在教動作細節,對較復雜的動作或舞步,應注意采用慢速示范,在糾正錯誤動作時,應多運用對比示范。在節與節的連接時,為提高成套動作的連貫性、協調性,應采用有節奏示范。
6. 音樂教學法
音樂教學法就是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來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盡快掌握技術的方法。眾多研究表明,音樂可以使人的大腦和內分泌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人體的一系列變化,如心理上的、感覺能力上的、協調能力上的等。因此,充分利用音樂功能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學生的展現力,使他們的舞蹈動作增添藝術的魅力和笑的感染力。如果說“音樂有型”的話,那么舞蹈就是音樂的造型。優美的音樂可以烘托舞蹈的氣氛,有利于突出表現舞蹈的特色,因此要學好國際標準舞,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樂感,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做到一聽音響便知是何種舞曲;然后能較準確地根據舞曲節奏起舞,才能使動作與音樂融為一體展現其動作、音樂和舞姿的完美。
7. 意念教學法
國際標準舞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動作,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舞蹈感覺”,使學生在國際標準舞練習中能充分理解并把握住各舞種的風格、韻律以及表現出的氣質、特征、風度等。因此,國際標準舞動作必須聽從于“意念”的支配,而不是單純的動作模仿。也只有在“意念”支配下用“心靈”共舞的國際標準舞能將它內在的魅力表現出來,因此,國際標準舞教學中的“意念”訓練是培養學生“舞蹈感覺”的有效途徑。
也只有“舞蹈感覺”良好的學生,才能將國際標準舞“跳活”。國際標準舞的“意念”大體上可分為“動作意念”和“情感意念”兩種。
(1)動作意念
動作意念在呼吸方面體現的較為明顯,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種特殊的呼吸方法。全身的呼吸力度協調關系是膝、胯、胸三端各自形成相對對抗的牽拉力,由此而體現出一種韌性強度,以表現出倫巴特有的柔媚動人、甜美含蓄的纏綿感。
(2)情感意念
情感意念是運動員在國際標準舞運動中內心世界的外露。這種能力并非生來俱有,而是與運動者自身的生活經歷、文化知識藝術修養以及學習總結他人經驗等方面緊密關聯,把意念轉化為自身的靈魂灌注于國際標準舞之中,不斷尋求內涵的深層感受,使人如同置身于微妙、生動、無法言傳的美的境界,最后塑造出神形兼備、風格獨特的美的形象,以獲得心靈的充沛感。
8. 結語
國際標準舞的教學方法除遵循通常的體育教學方法外,還應根根它的協調性、連續性、復雜性、音樂感的依賴性、配合的默契性等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以使舞蹈的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樹德 , 齊桂鳳 . 論國際標準舞蹈的基本訓練方法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 1999\\(05\\)
[2] 劉煉 . 國際標準舞教學中的美感培養 [J]. 舞蹈 . 2001\\(04\\)
[3] 朱鵬屏 . 普通高校國際標準舞公共選修課教學探析 [J]. 藝術百家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