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電視真人秀的娛樂與底線研究
【引言】真人秀電視節目的娛樂與文化尺度探究引言
【第一章】循名責實:對“真人秀”、“真人秀時代”的闡釋
【第二章】對當前我國真人秀節目娛樂與文化失衡問題的分析
【第三章】對中國真人秀娛樂與文化失衡根源的探究
【第四章】透過發展中的個案研究看真人秀娛樂與文化平衡的策略
【第五章】對現階段我國真人秀節目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真人秀娛樂尺度的把握探析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費孝通老先生曾說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應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他發展的趨向。"這一過程稱之為"文化自覺",它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眼下,因過分追求商業利益和經濟效益,電視真人秀的文化早已不再清醒,其娛樂的內涵性和價值性普遍缺失,文化的自覺性和原創化嚴重缺失,在這樣的現實下,我們更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自覺"和"文化堅守",認真地把真人秀娛樂做出些文化味、意義性,使淺層的娛樂稍微升華成有深度、有價值的深層娛樂,或者把高深的文化、復雜的理念做成大眾易于接受的娛樂,使文化和娛樂兩者恰當融合、合理平衡,提升當下真人秀娛樂的文化品位和價值引領。
眼下,作為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現代電視文化重要的承載者和傳播者,電視真人秀節目也應該在娛樂大眾的同時,秉持一定的文化自覺、價值自覺和責任自覺,以正確的娛樂方式積極傳達更有意義、更富價值的"好聲音"和"正能量",使娛樂的文化品位有所提升、受眾精神境界有所升華。這亦是電視文化的終極追求。雖然現階段電視真人秀仍將主要以娛樂的方式吸引大眾、搶灘熒屏,且短期內不會更改其以廣告效益和商業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追求,但我們還是應該對電視真人秀抱有一定的文化理想,說不定在未來的某個時期內電視真人秀就會在文化與娛樂的平衡中實現逆轉。到那時,電視真人秀娛樂能不能讓觀眾變得更清醒、更理性,能不能讓社會變得更文明、更和諧,我們且拭目以待。
當然,我們應該對我們開放包容、多元共榮的民族文化抱有足夠的自信,并堅定相信我們腳下的文化熱土一定能夠為現階段電視真人秀的創新發展給予充足的養分。相信假以時日,我們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一定會以一種文化內涵豐富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亮相綜藝熒屏。
參考文獻:
[1]尹鴻,冉儒學。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孫寶國。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3]張小琴,王彩平。電視節目新形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4]韓青,鄭蔚。電視娛樂節目新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5]尼爾·波茲曼著。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艷,吳燕筵譯。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大衛·麥克奎恩。理解電視-電視節目類型的概念與變遷[M].苗棣,趙長軍,李黎丹譯。北京: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7]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8]約翰。菲斯克著。理解大眾文化[M].王曉汪,宋偉杰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2001.
[9]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M].劉精明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10]王寧。消費社會:一個分析的視角[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11]尹世杰。消費文化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2]羅鋼,王中忱。消費文化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13]喻國明??缡兰o中國城市電視發展與展望[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報社,2000
[14]李錦云。概覽歐美真人秀[J].新聞知識,2008(3):42-44.
[15]蔣苑聽,陳婷婷。美國真人秀節目的發展及其文化背景[J].大眾文藝,2008(10):91.
[16]李曉東。真人秀節目的文化范式解讀[J].當代傳播,2008(5):44-46.
[17]周毅。論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文化自覺[J].新聞界,2007(12):128-129.
[18]周建軍,陳一。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價值批判[J].蘇州大學學報,2007(9):85-87.
[19]尹鴻。真人秀節目闡述[J].南方電視學刊,2003(5):48-49.
[20]張增琦。把脈國內電視"真人秀"節目[J]市場觀察:媒介媒介,2005(2):34-36.
[21]張小琴,王彩平。"真人秀節目"的中國方向[J].北方傳媒研究,2005(1):45 一 47.
[22]謝耘耕,陳虹。中國真人秀節目發展報告[J].新聞界,2006(2):93-94.
[23]林莉。國內電視真人秀節目的興起[J].當代傳播,2003(5):88-89.
[24]黃雯。從"大眾狂歡"到"小眾之路"-淺析"后選秀時代"的電視娛樂節目[J].新聞愛好者 ,2008(11):39-40.
[25]陳芝。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現狀及突破[J].新聞愛好者,2007(7) :78-79.
[26]王炯。一場"明星電視真人秀"的傳播學解讀-從滬上三檔明星真人秀節目的比較分析談起[J].新聞愛好者,2007(7):88-89.
[27]華煒。中國真人秀電視節目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
[28]陳功蘭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消費文化特征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 2010.
[29]蒼鶴。消費文化影響下的"真人秀"節目探析[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08.
[30]晏巧紅。中國真人秀節目的現狀及發展趨勢[D].南昌:南昌大學, 2007.
[31]付兆欣。論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社會文化價值[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32]李春靜。中西文化交融中的"真人秀"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33]韓秀娟。2001-2011:中國真人秀電視節目形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
[34]莊園。真人秀節目虛實構建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
[35]焦文。對引進"真人秀"節目本土化的研究--以《中國達人秀》為例》[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2.
[36]李亞妮。消費時代電視交友節目的發展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1.
[37]趙瑞香。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研究[D]. 濟南:山東大學,2013.
[38]石蕾。我國真人秀電視節目"本土化"的戰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3.
[39]周瑞嬌。"電視真人秀"節目在中國的創新和發展研究--以《謝天謝地你來啦》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