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影片的主題,也是導致影片中中西雙方人物沖突的導火索。影片《刮痧》圍繞刮痧是中醫療法還是虐待兒童的爭論而引發的一場司法沖突。從表層上看這似乎是一場誤會,是一場司法糾紛,但從深層上看影片所展現的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所產生碰撞和沖突,其根本是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所導致。而思維方式隸屬于文化范疇,思維是人腦反映和認識客觀現實的意識活動。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是溝通語言和文化的橋梁。本文從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三方面差異入手,揭示了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層結構中的根本不同。
一、“意象性”與“實證性”
思維的意象性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客觀事物與主觀能動性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思維傾向,它是以具體形象來連接思維和語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具有意象性的特征,從我國古代盛行一時的詩歌中就可以看出,文字中滲透著聯想,想象的意味。
思維的特征往往表現在語言上,中國語言以意統形,注重言外之意,以形象符號隱藏真實意圖,意象比語言重要,中國哲學思想天人合一蘊含其中。
實證性是指對待事物重事實,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來剖析事物。它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客觀世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從亞里士多德的演繹法為基準,西方思維傾向于用觀察、例證、分析等方法去理解感性材料。
在電影《刮痧》中,刮痧這一中醫療法,在美國引起了轟動,美國人無法理解這種“殘暴”的方式是為了治病。我國中醫刮痧是根據陰陽經絡,奇經八脈,通過刺激人體背部經脈來達到清熱解表的功效。而西醫正和中醫恰恰相反,西醫以解剖學為發展根基,注重對癥下藥,常常用西醫藥劑與病菌做直接的對抗治療。
影片中大同在法庭上對刮痧這一治療極力做出解釋,而美國人卻不能理解,堅持認為是虐待兒童的行為,展現了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二、“倫理型”與“認知型”
我國學者連淑能認為,在思維為中心方面中西方有如下不同:東方:倫常治道,確立和論證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長幼有序、朋友之信。宗法制的倫理道德、治國安邦。西方:自然或宇宙一直是智者研究的獨立對象,從宇宙獲得真理、掌握知識、擁有智慧;注重認識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中國的傳統思維方式是倫理型的,自古以來,中國人注重論資排輩,人與人的交往也會看重身份與地位。中國文化價值取向以道德為主體,注重群體,倡導集體主義。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認知型的,他們注重科學文化,早在幾百年前的西方就可以看出,西方人倡導人文主義,主張個性解放,注重人權和自由。
在影片《刮痧》中,男主角大同的兒子丹尼斯與他老板昆蘭的兒子保羅發生了爭執,原因是保羅說丹尼斯的爸爸是個笨蛋,兩個孩子因此打了起來。大同得知后,不問原因直接讓自己的孩子給保羅道歉,孩子不愿意,大同直接打了自己兒子一個巴掌。
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教育,孩子沒有按父親的要求去道歉,就要用暴力手段來強迫孩子認錯。體現了中國人注重傳統的父子排輩,長幼有別。而大同當眾打了孩子,其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的老板有“面子”,樹立權威。這些在西方人的眼中是無法接受的,認知型的思維方式讓他們認為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人權,無論如何都不能打孩子。長輩與晚輩間地位平等,注重個人成就。在影片中還有一處充分體現了我國思維方式具有濃厚的倫理色彩,整個刮痧事件,事實上是大同的父親的給丹尼斯刮的痧,但是考慮到父親年邁和他的感受,大同決定向法官承認是自己給孩子刮的痧。中國文化受儒家文化影響,三綱五常的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兒子理應為父親帶罪。西方思維則認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欺騙或是替別人受罰都是不被允許的。
三、“直覺型”與“邏輯型”
“直覺性”,是指傳統思維注重實踐經驗知識通過直覺從總體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認識對象的內在本質和規律。直覺思維重內心感受,輕實驗實證,重直覺體驗,輕邏輯推理。中國人的思維是直覺型思維,習慣于直覺體驗,如我國古代盛行一時的理學、玄學,都是模糊的概念與范疇,缺乏明確的概念界定和邏輯推理。
“邏輯性”是指思維傳統注重科學、理性,重視分析、實證,因而必然發明并借助邏輯推理,在辯論、論證和推演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重實驗實證,輕內心感受,重邏輯推理,輕直覺體驗。西方思維是邏輯型思維,亞里士多德的歸納演繹法對西方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在對待事物的時候,注重邏輯性,這也是西方在上個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大同在向法官解釋刮痧是中醫療法時用七經八脈、丹田等中醫用語,法官立即打斷他的話,并讓大同用證據、事實說話。在中國,刮痧早是口耳相傳可以清熱解毒的療法,但其依據卻是模糊的,因為人身體中的氣與脈絡很難用實證解釋,但是在西方思維中這是沒有邏輯性的。最終大同在法庭上怒火中燒,調解不告而終。這充分反映了因為中西方思維方式與文化的差異導致交際失誤。
通過《刮痧》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因為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和綜合狀況。思維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中西方思維方式三大差異,來解釋中西方文化碰撞所產生的沖突和矛盾。在現今這樣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了解這種思維與文化差異,來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何琛,劉蓓,郭樹強.從電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調和[J].電影文學,2008.
[2]何正欣.淺析中西自然觀之差異[J].理論學刊,2010(05).
[3]金鴻浩.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沖突與應對方式芻議———基于對電影《刮痧》的內容分析[J].影視文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