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每個人都有青春,但是每個人的青春各不相同。這也是歷史變遷的見證。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在內容上有濃厚的大陸特色,在藝術手法上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和真實性,導演趨于年輕化、非專業化,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起步期。尤以近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青春期》(管曉杰,2012 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趙薇,2013 年)《小時代》(郭敬明,2013 年)等電影,從敘事上面來看,大陸校園青春電影運用真實性和戲劇性;在視聽語言上來看,沒有刻板的去塑造絢麗的畫面,也沒有一味的追求視聽的震撼,追求語言的樸實和真實。在內容題材上,以高中大學的校園生活為主,有的會結合更加深刻的生活內容。除此之外,這些電影還重視現代流行元素和過去的懷舊元素結合,在這類型電影中可以欣賞到校園中流行的街舞和籃球,可以聽到校園中流行的口頭語,而懷舊元素中排隊打電話,宿舍人一起收聽收音機,等一些能使得觀眾回憶的場景也頻頻出現,流行加上懷舊配上愛情的故事,使得這些青春校園電影顯得溫馨、幽默、浪漫和感傷。校園青春勵志電影也出現在了銀幕上,在青少年追求夢想的路上也往往和以愛情故事穿插進行,讓電影在浪漫與勵志的青春校園曲中享受電影。除了愛情和勵志之外還有一類電影,這類電影是表現在青春期中情感迷失,在介入社會中堅定地迷失學壞,也值得我們反思的一類。新世紀以來大陸校園青春電影拉近了觀眾與屏幕的距離,每個觀眾在享受娛樂文化的同時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或者身邊的影子,特別是非專業導演的加盟,為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不追求國外參展參賽的“藝術電影”的路線,而是更注重現實的真實性,在本土市場上直接和好萊塢電影競爭,使得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這期間出現了高票房的優質電影,正是在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最有活力的市場上顯示了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奠定了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應有的地位,學術界應給予的關注。
本文得出一些啟示:
1、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從內容到形式,得到普遍觀眾的認可,已經延伸到共和國的同齡人,引起大眾廣泛的關注;當下敘事內容趨向于“不同與往時的青春回憶”與“流行文化”相結合的方式,與觀影者內心深處封存已久的東西發生了碰撞,激起他們觀影的迫切欲望,以彌補心靈的遺缺。而拍攝藝術趨向于“溫和”,延續了習慣于意識形態下觀影者形成的自然心里承受能力。但是電影作為推進社會發展的一種無形手段,其內容、形式表現,如果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把握觀影者的心靈需求,直觀的更好詮釋當下時代的主題,我想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會與電影業一同前行。
2、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從表現手法到藝術形態不可置疑已經走向成熟,甚至追趕上了很多優秀的國產類型電影的腳步;當下受重影片拍攝技巧從光的變化、色彩的柔和、畫面的切換及娛樂因素的渲染等表現的淋漓盡致,而敘事藝術逐漸從封閉的意識形態中,舒緩拉近與世界同類行業的距離。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硬件是我們的軟肋,軟件也有待于提高。
3、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走出渲染政治的怪圈,逐漸步入人生旅途的正常軌跡,對于青春成長及社會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當下各種思潮蜂擁而來,爭奪大陸電影市場的可能性不是沒有,是當下沒有這個能力。雖然大陸普遍青春學子在大環境下德育與學校、家長等在意識上傳承影響下逐步提高,但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誘惑不能不引起重視,電影創作者時刻把握時代脈搏顯得極為重要。
4、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也讓我們真正認識到,大陸才是最大的電影消費市場,當下不是需要大陸電影人走向世界,而更迫切的是需要電影人拉近大陸電影業與世界電影業的距離。當下大陸電影票房在本土上揚,而大陸電影在海外銷售市場不盡人意;可以說大陸是世界最大的觀影消費市場,這點從絡繹不絕外來的各路“神仙”涌入大陸電影市場確認。所以說,把各國電影人吸引到大陸,從而提升大陸電影市場的的發展,是大陸電影人潛在的責任和義務,把握大陸當下市場發展的機遇勢在必行。
5、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作者對 50 多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研究和思考,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是走出亞類型電影范疇的時候,有真正屬于自己名歸電影史冊--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當下,我們清醒地看到,票房飄升在大陸電影中、其中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其他類型電影的敘事母題往往在青春成長主題的情節中融入娛樂因素,特別是鏡頭語言運用方面,以畫面色彩藝術、光線調配等方面由畫內畫外音樂襯托來渲染影片氣氛;雖然青春校園情節是類型電影非主要因素單元,但是往往使受眾者留存記憶最深刻的版塊。相信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將背負著傳播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文化的使命、傳承延伸大陸電影藝術的精華不畏艱辛、乘風破浪、與時代發展的腳步一網深情地前行。
致謝
時光荏苒,轉眼間研究生的生活即將過去。在這三年中,有得有失,但更多的是得到。
三年期間,我學會了很多很多。不論是學習方面,人際交往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首先衷心的感謝我的導師王志峰。畢業論文,可以說是三年的成果,從選題開始到如今的成稿,期間免不了迷茫與艱難,所幸有我的導師王老師,一直在給我莫大的鼓勵與支持。從論文的選題到多次的修改,再到最后的成稿,王老師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她提供給我很多參考資料,尤其是傳授于我查閱文獻及閱讀的方法。王老師幫我指導論文時,更是細致入微,針對不足之處,孜孜教誨,不厭其煩。王老師的嚴謹治學精神,是我在今后工作及生活中不斷改進之方向,其謙和為人,更是我今后學習的榜樣。在論文完成之際,再次向王老師致上深深的謝意!
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在這三年中,給了我莫大的鼓勵與支持,默默的為我工作奉獻著??粗改笣u漸蒼老的容顏,心中有種說不出的酸楚。在畢業之際,感謝父母對我的愛和對我的付出,請允許我獻上我最真誠的謝意!
感謝山西師范大學戲曲與影視學院多年來對我的栽培,在這里渡過了我最美好最絢麗的研究生生活,感謝戲曲與影視學院各位領導和老師對我的關懷和幫助。感謝這三年中教過我的每一位老師,你們傳授給我的知識是我不斷進取的源泉,在此向各位老師致以最真摯的感謝!
如今論文順利完成,離不開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在此對每位老師同學及好友致上美好的祝愿。由于本人基礎薄弱,學術能力有限,仍不免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同學能夠批評指正,我也將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劉錦怡。王生晨。中國戲曲電影的好萊塢潛力[J].《大眾文藝》。2012.9.P177、178
【2】胡思光。論電影攝影中拍攝角度的選擇與運用[J].《大眾文藝》。2012.21.
【3】張夢香。殘酷與美好并存的青春電影[J].《電影評介》。2012.14.P20、22
【4】于昊。校園電影-一個跨世紀的領域[J].《電影新作》。1997.8.P45
【5】周曉風。新時期文藝政策的歷史性轉變[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1.4.P7、13
【6】張建平。謝晉電影的社會責任感研究[J].《電影文學》2011.1.P50、54
【7】崔金貴。關懷民族命運:20 世紀 30 年代中國左翼進步電影運動的時代使命[J].《黨史文匯》。
【8】上海地方志[M].第三編影片。第一章故事片。第二節。社會片 2.
【9】彭吉象。百年中國電影期盼第四個輝煌時期[J].《電影藝術》。2005.5.P73、76
【10】王慶生。中國當代文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9.
【11】周敏。偏離與回歸--六十年來《講話》研究述略[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P66、68
【12】周曉風。新中國文藝政策闡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12.P309
【13】周曉風。新中國文藝政策闡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12.P390
【14】陳旭光?!暗诹彪娪暗那嗄晡幕訹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3.P9、15
【15】(美)羅伯特·考克爾著。郭青春譯。電影的形式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4.1.1.
【16】(英)布蘭斯頓 Branston,G.著。電影與文化的現代性[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6.11.1.
【17】海闊。幕后敘事者:樣板戲電影的顛覆與重構[J].《電影文學》。2008.10.P23、24
【18】莊大偉。老電影的記憶[J].《少年文藝》。2012.z1.P89、96
【19】《鄧小平文選》[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P370
【20】蘇揚。論馮小剛賀歲電影中的城市影像[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4.1.P47、52
【21】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1.
【22】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1.
【23】王萬森。中國當代文學史 50 年[M].(修訂版)。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8.
【24】尹鴻。中國電影業現狀與未來展望[J].《文藝研究》。1998.4.
【25】李大鵬。略論“第六代”的“先鋒”意義[J].《理論與創作》。2005.2.P113、116
【26】(美)湯普森(Thompson,S.)著。 鄭海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2.P499.
【27】劉藩,劉婧雅。新世紀青春片的類型化敘事[J].《藝術評論》。2013.11.P55、60
【28】李皖。這么早就回憶了[J].《讀書》。1997.10.
【29】張明。新時期以來青春電影“青春成長”主題解析[J].《電影文學》。2012.11.P14、15
【30】鄭大俊,高立偉。當代社會思潮與青年發展問題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2.P45,50.
【31】盧信朝??谧g質量的基本標準與多重視角[J].《語言與翻譯(漢文版)》2007.4.P40.45
【32】王南征,李麗坤。提高青少年自護自律意識預防犯罪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3.3.2.P154.154
【33】潘虹燕。從個性表達到多元共生--論新時期中國體育電影中體育精神的嬗變[J].《大眾文藝》.2013.16.P178、179
【34】孟巖。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談小說到電影的重構[J].《電影評介》。2013.13.P38、40
【35】顏幗英,戴培興?!断嗨汲蔀摹返膼矍橛^分析[J].《電影文學》。2012.15.P112、113
【36】顧偉麗。歲月中的女人與現實中的女人-編劇王宛平與王麗萍比[J].中 《W 電視》。2011.8.P93
【37】姜海洋。悅讀光影[J].《走向世界》。2013.12.P110、111
【38】陳琦?!肚啻号伞罚焊呷袕埐焕系哪榌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34.P80、81
【39】杭慧。影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故事架構解讀[J].《電影文學》。2013.24.P87、88
【40】趙軍峽。未婚媽媽[J].《劇本》。2005.5.P51、62
【41】姜敏。影視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2】韓錫鵬。臺灣青春電影的新發展--由桂綸鎂參演的青春片談起[J].《東南傳播》。2013.4.P31、33
【43】李譚龍。電影《中國合伙人》視聽語言分析[J].《電影評介》。2013.13.P54、55
【44】孟巖。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談小說到電影的重構[J].《電影評介》。2013.13.P38、40
【45】申瀟。愛的發聲練習--淺議電影《聽說》中的“特寫鏡頭”[J].《魅力中國》。2010.26.P125、125
【46】弗雷德里克·詹姆遜著。王逢振等譯?!犊旄校何幕c政治》[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7
【47】郭昊。淺談張藝謀電影的畫面構圖[J].《電影文學》。2008.1.P51、52
【48】張菁。韓國電影《義兄弟》:商業片的一種人物塑造模式[J].《電影評介》。2011.8.P55、57
【49】武曉欣。飛揚的青春[J].《電影文學》。2012.2.P60、61
【50】李真、胡凡剛。結構主義視野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解讀[J].《電影評介》。2014.3.P31、32
【51】袁軍濤。淺談電影中的音樂[J].《電影文學》。2011.11.P124、125
【52】張一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J].《電影評介》。2013.15.P69、71
【53】袁軍濤。淺談電影中的音樂[J].《電影文學》。2011.11.P124、125
【54】沈佩偉。論電影藝術中的音樂[J].《電影文學》。2010.16.P121、122
【55】陳旭光?!暗诹彪娪暗那嗄晡幕訹J].《北京電影學報》。2004.3.P6、19、20
【56】覃朗宇。中國電影市場現狀與未來展望[J].《青年與社會》。2013.28.P3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