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結許多學生出現的比較共性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
1. 1 肩、臂、肘
\\( 1\\) 肩膀上可能出現的毛病是“端肩膀”,即聳起雙肩。這多半是因多余的緊張、用力而造成的。\\( 2\\) 前臂最可能出現的毛病是: 當手小的學生的大、小指或其他手指之間需要大幅度張開,如彈八度、屬七和弦時,張開手指帶來的手部用力,非常容易造成前臂的同時緊張、僵化。\\( 3\\) 肘關節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1\\) 肘關節僵硬、緊張,尤其在前臂遠距離迅速移動或強奏時。
2\\) 在彈奏音階,特別是類似琶音之類的進行時,會出現肘部消極、不配合,致使手腕有點“別扭”,還會出現用肘部代替手腕的職責,看起來手腕不主動移動,肘部卻扭動得很明顯。
1. 2 手腕
\\( 1\\) 手腕最常見的毛病,就是僵硬。有些鋼琴論著主張某些特定情況下手腕應當是“僵硬”的,很難同意這是個好的表述。與其說“僵硬”,不如講“穩定”。即便“穩定”,也遠非手腕的常見彈奏狀態。對于初學者,僵硬,肯定是毛病。手腕的僵硬,不僅使手腕本身失去靈活性,還會“禍及”手指和前臂: 手指將失去自由活動的能力,前臂的筋肉,也會緊張起來。從手指到肘部,好像失去了所有可以活動的關節。有的學生,每彈一個音,手腕都要顛簸一下,就是這種情況。僵硬的手腕,簡直類似凍結的冰塊。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把這“冰塊”化解開,使手腕恢復自如和自由活動的能力。初學者如果手腕僵硬,幾乎都是由于手指不主動而又要彈出較大的音量造成的。手腕另一個比較常見的毛病,是腕部過高。過高的腕部,勢必造成掌關節和手指處于朝下傾斜的狀態。如果這時抬起手指,就會是抬向斜前方,而不是上方,這就妨礙了手指的上下運動。唯有將手腕放平,才便利于手指的上下運動。\\( 2\\) 每彈一個音手腕都下壓一次也是手腕出現的常見毛病。原因有三: 1\\) 手腕不主動,被手腕代替了。2\\) 手腕本身又是僵硬的。3\\) 彈的太響。
1. 3 手指
\\( 1\\) 彈奏音階的常見問題,不均勻,主要都是手指的問題。原因:1\\) 大指過強,而且完全依賴手腕動作。2\\) 4 指\\( 其次是 5指\\) 過弱。\\( 2\\) 手指基本功訓練中常見的問題。1\\) 抬指時,不是手指從掌關節上獨立抬起,而是伴隨著手腕、小臂的同時上抬。
2\\) 觸鍵時,不是用掌關節的獨立活動,而是伴隨著手腕、前臂的同時下壓。3\\) 把抬指當成了目的。
1. 4 力量、放松
\\( 1\\) 出現不正確的力量。1\\) 在合理用力那個“點”之前,也就是預備動作當中已經處于用力狀態。嚴重的,是一坐鋼琴前,身子就發緊,關節就暗中用力。2\\) 在那個“點”\\( 鋼琴發音\\) 之后,還在持續用力。不少初學者彈一個長四拍的音,手臂就在那個音上僵直地待上四拍。甚至在較長時值休止符的地方,手臂也在暗中用力。3\\) 不正確的用力,還表現在分不清用力部位的主、從關系上。通常,當一個關節為主要用力部位時,其他關節起協助、配合的作用。分不清用力部位的主、從關系時,吧本應配合的部位也當成主要用力部位,該休息的也不休息。這三種不正確的用力,概括說,從時間上,不是一個“點”,而是被提前或滯后并且“拖長”了。從空間上,用力部位被擴大了。由此,都在成多余的緊張。\\( 2\\) 消極地、無精打采地、失去潛在靈活性地、不能隨時轉入積極彈奏動作地“放松”,都是不正確的。
1. 5 聲音
聲音生硬是很多學生的最常見的問題,多半是手指觸鍵時手腕堅硬造成的。手指觸鍵,主導發力的是掌關節,手腕應當柔順地配合。但僵化了的手腕,好像活水結成了冰,硬成一塊。而手腕一旦“冰塊”起來,就會把生硬感擴及與它相連的前臂和手掌上。這時,掌關節將失去自如的活動力,手指觸鍵變成了以手腕為主的生硬地壓鍵。
2 對于上述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法如下
2. 1 對于肩、臂、肘出現問題的解決
\\( 1\\) 克服的辦法: 彈奏之前先放松地活動一下肩關節,再轉動一下頭部和頸部,找到肩膀放松、下沉的感覺。然后,再在彈奏中保持這種感覺。\\( 2\\) 克服的辦法是: 一方面,從思想上和注意力上,將張開手指的用力,控制在手上,不使之“傳染”到前臂,讓前臂保持自己的平靜; 另一方面,將手張開到需要的幅度,然后在這個狀態下活動一下手腕。手腕的活動,就會切斷手部用力對前臂可能的“傳染”。用這個方法就能體會到手部的用力張開與前臂的本身平靜,是可以互不干擾地同時并存的。
\\( 3\\) 克服方法:1\\) 無論多么迅速地遠距離移動前臂,都應讓前臂舒暢、自如地沿著一個拋物線“飛”過去; 而強奏瞬間的集中、凝聚。也要在發力的同時消散,不能“用力的殘留”。2\\) 彈奏音階、琶音主要就是用到手指穿、跨,在穿、跨的時候不僅是保持手腕的平穩,而且要在控制手腕的同時,要把注意也要放在肘關節上,不能有上下的動作。
2. 2 對于手腕出現問題的解決
對于手腕僵硬的初學者,可以這樣試試:1\\) 強調手指的積極主動。2\\) 不要強調音量,用較小而均勻的力度做基本練習。改正的辦法也有三點:1\\) 手指主動承擔起觸鍵的主要責任。2\\) 讓手腕平和、柔軟,作為次要角色協助手臂。3\\) 彈的聲音輕一點,如果音樂要求奏強音,也要先在弱奏中體會到手腕的正確感覺,在保持正確感覺的情況下練習,逐漸增大音量。
2. 3 對于手指出現問題的解決
\\( 1\\) 改正的辦法:1\\) 在聽覺上要想象出均勻、整齊的一串音階。用這想象的標準調整自己的觸鍵動作。2\\) 無論多么不便,大指也要\\( 在掌心下\\) 尋求一點獨立觸鍵的空間。3\\) 必要時,要單獨練習3、4、5 指的地方。\\( 2\\) 適度抬高時必要的。但抬高并不是目的,只是為了能給手指以更大些的活動空間,再結合果斷地向下觸鍵的動作,會有助于發展手指的獨立和力量。但過度太高,卻會造成一定的緊張性,損害了自如、靈活性。所以,抬起的高度,應以積極、充分而又無勉強感為度,以便在自如、靈活的感覺中提高手指的能力。
2. 4 力量、放松的解決
\\( 1\\) 力量的解決方法。彈奏中的用力,與平時做其他事時用力的方式、性質、特點都有差別。否則,就不存在需要特殊訓練的鋼琴技術了。讓我們用慢觸鍵為例試予說明: 慢觸鍵時,手指用較慢的速度從上往下運動,彈下琴鍵。從手指端接觸鍵面到鋼琴發出聲音,盡管是慢觸鍵,也只是很短的一瞬,而聲音一旦發出,觸鍵的用力即應結束,再多用一點力都是多余的\\( 按住琴鍵的力是另一回事\\) ,都與琴聲無瓜葛。鋼琴的發音原理就是如此。所以,拋開預備動作和保留住\\( 按住\\) 琴鍵兩種用力不算,真正往下的彈觸力。琴鍵接受并轉化為聲音的重力,實際只是瞬間的“點狀”的活力?!包c狀”,是因為這種力是用在一個點上。幾何學上,點,是只有位置而無長、寬、高的。鋼琴的發音也是一個點; 位置,取決于節拍。我們之所以稱其為“活力”,是因為這個力點需要用靈敏、細心的感覺捕捉住,仿佛是“活”的一樣。慢觸鍵是如此,快觸鍵就更是如此。\\( 2\\) 改正的方法,可以嘗試:1\\) 不用鋼琴,在各個主要用的關節上分別練習: 先讓該關節處于沒事休息的狀態,然后突然起動\\( 抬指、抬腕、抬臂之類\\) 。又馬上回復到休息的狀態,循環練習。整個過程毫不費力,從中體會放松與靈活同時存在的感覺。2\\) 先在慢速練習中體會: 一個音一旦彈下,同時就結束用力。觸鍵的預備動作通常不會造成緊張,觸鍵本身是瞬間的爆發,觸鍵同時又停止用力,整個過程體會得準了,就學會了準確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