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網絡環境下新媒體發展路徑探究
【緒論】新型媒體建設研究緒論
【第一章】計算機技術時代
【第二章】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
【第三章】新媒體的時代特征
【第四章】新媒體的發展模式探析
【第五章】新媒體發展模式的啟示和哲學思考
【結論/參考文獻】網絡新媒體發展形成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一、計算機技術時代
(一)人類歷史上的五次技術革命及其社會意義
發生在十八世紀的第一次技術革命,其標志是蒸汽機的發明,核心技術是動力技術。英國的技術革命發生后,形成了以蒸汽機為核心,以采礦冶煉、蒸汽動力和機械制造為群落的技術群。這些生產性技術與相應的組織制度相配合,不斷滲透到其它行業,技術又刺激新的制度和組織形式產生,紡織技術、金屬加工技術、交通勻速技術、造紙術等,奠定了工業化生產的基礎。
發生在十九世紀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其核心技術為電力技術,電力技術奠定了其它技術的基礎,也是現代生活的基礎,離開了電力,與電力技術相關的技術群都無法組建。由于電力的使用,美國組建了專業的工業實驗室,工業實驗室的組建對電力技術產業的發展又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引發這次革命的科學家,計算機技術和原子能技術是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最主要技術。
二十世紀,電氣技術用于計算機,是人類智力延伸的主要工具。通訊能源、電子、自動化等技術在這次技術革命中都起了主要作用。這次技術革命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與這次技術革命相適應的是國家實驗室的建立,國家的政治和軍事是推動技術革命的主要推動力,技術革命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發明,而是和許多相關技術的綜合運用,甚至是綜合國力的體現。
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技術革命已經不是一次單一的技術革命,它改變了傳統技術革命的內涵,是一次多技術、多學科的綜合性革命。電氣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是這次技術革命的主要特征。計算機網絡技術、空間開發、信息存儲等技術群對社會影響巨大,為了適應新技術革命的需求,新的組織制度必須建立,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科技產業園就是硅谷。國家為科技和技術產業的發展制定制度和發展規劃,人類獲取生產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人類歷史上的第五次技術革命,人們稱之為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目前人們還不能完全預測這次技術革命的形式和結果,但是這次技術革命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整個社會的智能化,在前四次技術革命的基礎上,第五次技術革命的目的是實現自動化、信息化、電氣化、機械化的綜合運用,通過開發具有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爭取在未來人類邁進由智能計算機主導的智能型的社會。
(二)互聯網時代
我們回顧一下人類的科學技術史,每一次的科學進步和技術創新都會給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由于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作為媒體,在人類的傳播史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遠影響。
1971年,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由BBN發明出來。1974年,網絡協議TCP/IP協議正式誕生,這在人類信息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使得不同的計算機在時鐘速度有差別和信息包大小不一的情況下能夠順利交換“信息包”,這意味著網絡傳播正式成為現實。1983年,起初僅用作軍事的阿帕網進一步進行信息互聯和資源共享,INTERNET很快取代了ARPAnet.隨著無數的工商企業加入了互聯網絡,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進入高速發展期,在二十世紀末,計算機網絡技術掀起了第二次飛躍的高潮。萬維網的問世,互聯網更是很大程度上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進行了普及。
人們一般認為,衡量社會生產力的一般標準是勞動工具的使用,根據勞動工具的不同,人們把早期的社會形態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可見在遠古時代勞動工具在人類的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在克羅馬農人與尼安德特人的那場戰爭中,克羅馬農人戰勝了體魄更加強壯的尼安德特人,因為克羅馬農人掌握了語言。在人類不斷前進的歷史長河中,技術形態幾乎規定了人們生活的基本形態。在現代社會人們甚至把技術的發展狀況看成是社會文明的衡量標準。
(三)網絡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因子分析
網絡技術是在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改進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技術,其利用TCP/IP 協議為基礎,用光纖、電纜等介質來連接全球的電腦,使全球的每個獨立的電腦之間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網絡新媒體的發展模式就是通過網絡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因和外在促進因素分析其在發展的過程中的的機理,揭示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一般范式,并從哲學的角度對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成因做理性的分析和研究。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是憑空產生的,網絡技術發展也是基于人類的需求應運而生的。從最初的軍事化需求到后來普通受眾的個性化需求,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和人類不斷進步的需求。
1.網絡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需求
(1)軍事需求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
和其它很多科學技術一樣,互聯網的誕生遵循從軍事、科研到商業的過程。產生于1969 年初的阿帕網(ARPAnet)是互聯網的雛形【1】。當時正在處于蘇聯和美國的冷戰時期,為了戰爭的需求,美國國防部試圖設計一種網絡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的分散指揮點最終促成統一有序的指揮系統,目的是保證本國的武裝防御力量即使在受到蘇聯的核打擊后任然具有一定的反擊能力,而不至于全盤崩潰。通過計算機網絡的統一調度和指揮,就算其中的某些指揮點被摧毀,但仍然可以保證其他的指揮點可以正常運行。1968 年,ARPA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鹽湖城猶他學校(University of Utah)、圣巴巴拉分校(UCSB)這四所大學設立了節點,并且在 1969 年底將這四個節點的計算機聯網成功。這標志著人類正式進入了網絡通信的新時代。同時,更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也陸續加入到阿帕網的研究中來。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也不斷完善,網絡技術也由最初的軍事應用逐漸普及并廣泛民用。
(2)國家政策支持位網絡技術的發展提供支持
2010 年的網絡信息發展報告顯示:在全球的 GDP 產值中有 2/3 是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產業,同時報告中還指出在減少貧困和促進經濟發展中互聯網都發揮著巨大作用。當代社會國家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縱觀經濟較發達的國家都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較快的國家,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國家的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成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為了在激烈競爭的世界環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國家積極投身計算機技術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和科研支出,這為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
(3)企業盈利性為網絡技術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逐漸成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與計算機產生了聯系。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企業不斷開發和利用新的網絡技術為企業服務,以獲得更多利潤和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規模巨大、利潤豐厚,為了獲得更大利潤和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企業對現有技術進行不斷的開發、改進和創新。以計算機技術而著稱的美國硅谷,在短短的 20 年里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產業得到迅猛發展。
2.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技術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與相關的科學理論和相關的技術發展相輔相成,它不僅是由各種要素構成的有機統一體,也是與其它科學技術相聯系而構成的整體。其它科學理論為其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的技術的進步更是直接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1)相關理論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控制論和信息論的發展,這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信息論的主要作用是解決通信技術中出現的編碼問題,旨在用數理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信息的傳遞和變換。通訊技術的信息解碼,把發射信息和接受信息作為一個統一有序的過程,需要建立信息量的統計公式。運用概率論的方法來控制信息的傳遞規律,包括信息的獲取、度量、存儲、變換和傳遞等基礎理論。貝爾實驗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般通訊系統的模型,離散數學在計算機通信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其它許多學科也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相關的技術進步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提供可能性
相關的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計算機的發展奠定基礎。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機械技術、電子技術等都密不可分【1】。微電子、超導、光纖、熱敏和光敏技術均在計算機技術發展中產生重大的作用。通信技術、核物理技術、脈沖雷達技術都為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提供了技術手段。由于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通信技術和器械技術的進步,為計算機外部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隨著網絡技術日益完善,資源共享日益增長,與計算機相關的技術都會得到極大發展,為社會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相關的電子技術會得到巨大的提升,與之產生的蝴蝶效應將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