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八百年》是一部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該片將第一次完整地講述楚國800年的歷史,并通過大量情景再現的影像呈現方式和多元化的視覺表現手段,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其中情景再現的主要方式為真人扮演和使用動畫元素再現,讓兩千多年前的文物和故事活了起來.
1 真人扮演的特點及作用
《楚國八百年》講述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歷史故事,所以不可避免地用到許多真人扮演再現歷史場景的段落,這部紀錄片中真人扮演的最大特點是將人物的動作進行慢化處理,特別是一些關鍵的細節更是慢動作.這樣的處理方式將紀錄片內容傾向故事化,吸引觀眾看下去.其具體作用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表達人物情緒,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在這部紀錄片的許多場景中,人物的動作都比較慢,處理成慢動作造成一種情緒積壓的氛圍,更好地表現人物深處的性格特點.例如,在商王逼迫自己的父親自盡的歷史還原的段落中,商王拔劍是一個手部特寫,商王的手緩緩地將劍從劍鞘拔出,然后劍鋒指向自己的父親.這個動作顯現出商王的心狠手辣,因為動作雖慢但卻是毫不猶豫,緩慢的動作反而代表著商王早就預謀篡位,而今終于實現的心理活動.這種類似的場景還出現在許多弒君篡位的片段中,搖曳的燭光,緩慢而堅定的腳步,拔劍、刺殺.這一系列慢動作用無聲的語言向觀眾娓娓道來一段歷史,表現了楚國弒君篡位的傳統,也顯現出了楚國人不遵守禮儀約束的野蠻行為,與解說詞相互映襯,點明了主題.
1.2 以慢襯快,增強感染力,同時也為解說贏得時間
《楚國八百年》的歷史是春秋戰國時期,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戰爭.對戰爭的還原,同樣采用慢動作處理.在楚晉的第二次會戰中,歷史學家口述講解楚國的作戰技術嫻熟和將士們不畏死亡的英勇精神.尤其是講到細節之處.例如,車中、車左和車右各自的職責時,畫面中的人物動作極其緩慢,一方面展示了楚國士兵在車戰中的英勇與機智;另一方面通過動作慢化處理配合專家解說的速度,解決了聲音和畫面不能同步的問題.
2 動畫元素的特點及作用
《楚國八百年》中使用到的動畫元素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畫筆粗獷堅硬,很好地配合了主題.從動畫效果上看,片中的動畫人物造型和場景并沒有夸張而是一種寫實的風格.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認為在片中"對紅黑兩色這一楚國標志性色彩的藝術運用"突出了楚國的形象特點,為楚國打上了區別于其他的地域的烙印.對色彩進行強烈對比,對粗線條的人物風格進行了各種情懷的渲染,光影細節的處理也相當得當.二維和三維的結合使紀錄片展現出最佳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片中的夢境和人物心理活動是真實人物的切實感受,也是一種故事化的言說方式.并且,因為紀錄片中的動畫風格是中華民族特色,所以人們對動畫形象處在一種感知的認同上,這是建立在人們共通生活經驗上的心理和藝術的真實.
2.1 豐富畫面信息,簡單易行,彌補資料的不足
由于年代久遠,對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疆界劃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不復存在的輝煌建筑等難以單純地依靠真人扮演或者搬演來實現情景再現,并且考古發現的文物又過于靜止和單調.動畫手段則突破了傳統紀錄片純紀實和口述歷史的窠臼.片中用動畫地圖的不斷變化清晰地表現了楚國由一個分封五十里的小國不斷強大直到成為地域遼闊的大國,而后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被秦國吞并最終滅亡.每當有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發生時,地圖上發生沖突的地方用一團火來表示,既避免了再次用真人扮演的麻煩,又清楚地告知觀眾戰爭發生的準確地點,豐富了畫面.
2.2 增強趣味性,提高畫面連貫度
既然是歷史類型的紀錄片,那么考古工作的文物則是最好的證明,但是首先文物的數量是有限的,其次文物表現是局部的、缺少連貫的.動畫在紀錄片中出現不僅是表現某一特定鏡頭,而是從局部擴展到整體.如果文物只是一塊磚瓦,那么動畫元素的加入則可以從一塊磚瓦拓展到整座建筑.例如,考古發現了屈原筆下的"用貝殼鋪成的路",畫面就從攝有這條路的一張照片引入,然后接入動畫,慢慢地呈現出一座宏偉瑰麗的建筑--章華臺,整個畫面一氣呵成,帶給觀眾非常舒服的觀看享受.
參考文獻:
[1]李莉,周晨 . 紀錄片動畫傳播效果分析[J]. 現代視聽,2013\\(3\\).
[2]臧飛,任工昌 . 動畫紀錄片的真實觀淺探[J]. 電影文學,2010\\(24\\).
[3]尉天驕,吳思媛 . 動畫對紀錄片"真實"的解構、顛覆與重構[J]. 新聞愛好者,2012\\(12\\).
[4]趙東興 . 紀錄片中華民族動畫元素的運用[J]. 商場現代化,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