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樂教育與哲學的內在聯系
(一) 聲樂藝術與聲樂教育定義
藝術上對聲樂的定義是用人的聲音來表達出帶有語言的音樂。聲樂最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對表達主體而言,是自己內心思想情感及活動的展現,通過音樂來作為載體進行表達或者是抒發,向其他人傳遞出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信息。從文明發展的進程來看,聲樂藝術無疑是先于聲樂教育而出現的,聲樂教育是聲樂藝術的主要傳遞形式,聲樂教育不同于其他音樂教育形式比如器樂教育,它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任務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容。
(二) 聲樂藝術與哲學內在聯系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來看,哲學與藝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其中比如哲學通過美學的表現形式來影響著藝術的發展,而藝術又通過行為來表達哲學思想。聲樂藝術與哲學思想之間的紐帶是美學思想,哲學能夠從整體上來表現聲樂的本質,并且從小處著手來引導聲樂的分類發展,從文學、情感以及演唱水平等多方面來體現美,包括人性、道德等。
哲學抽象的概況了聲樂藝術的特點,并在聲樂發展的實踐中為其提供美學思想的引導,比如莫扎特的藝術作品 《晚年的心情》中,通過藝術表現出了文學啟蒙思想的人道主義觀念,是哲學與聲樂藝術有機結合的良好體現。
(三) 聲樂教育與哲學內在聯系
聲樂教育是聲樂藝術的傳遞形式,是進行聲樂藝術教學的主要活動,聲樂教育既包含了聲樂藝術也是教育藝術的體現,聲樂教育的基本原則是聲樂藝術的主要體現,因聲樂藝術與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聲樂教育與哲學思想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上說,教育是塑造未知者情緒和情感的過程,而哲學中許多思想也體現了情感及素質的培養方向,因此哲學思想也能作為部分教育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分析,聲樂教育行為是哲學思想的具體實踐,哲學是教育活動的思想來源。
二、我國哲學思想中的聲樂教育思想
我國聲樂教育中注重哲學思想的滲透從 19 世紀就已經開始了,起初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只是注重對西方哲學思想的學習,希望從西方哲學思想中吸取精華來更好地完善我國的聲樂教育,忽略了對本國哲學思想的研究和調查。我國哲學教育思想中有很多優秀的思想能夠引導聲樂教育更好的開展。
(一) 哲學中的整體意識
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莫過于孔子,其學生為其編寫的著作 《論語》,記錄了孔子認為的人格的完整塑造過程,其中重點肯定了樂對人格的塑造影響,換言之也就是演唱、器樂等聲樂教育形式對人格塑造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孔子認為聲樂教育是培養獨立完整人格的關鍵也是最后環節。不單單是孔子這樣認為,其弟子都繼續秉承了其教育思想,進一步肯定了聲樂教育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性作用。
老子的處世哲學與孔子不同,老子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哲學思想中的音樂審美觀崇尚自然之聲,認為自然萬物中最本真的聲音才是最美的。
莊子作為老子的弟子,提出了不同于老子的聲樂審美觀,莊子崇尚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思想其實質就是主觀思想與客觀實踐相聯系,通過外在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這一思想在我國現代聲樂教育中有著極廣泛的應用。我們可以總結出,不論是哪種哲學思想或者是觀點,都充分肯定了聲樂教育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整體認同也成為我國聲樂教學的重要思想內涵,比如古時文人墨客相聚必須配以聲樂作為助興手段,并且將琴棋書畫作為才子必備的基礎技能。
(二) 我國哲學中的音樂形態
我國最早的音樂形態大多數都是在文人墨客之間產生的,也就是說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才會注重將音樂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其中主要以琴樂為主,許多演唱者都以琴為主要樂器來表達作品。最初的音樂作品中幾乎全部都是作者內心真實情感的表達,或是表達對生活的感受,或是表達對當朝執政的看法。隨著音樂的進一步發展,許多文人開始基于音樂情感的基礎上創作文學作品,也就是詞或者是曲,將帶有情感色彩的音樂配以詩詞表達出來,屈原是將文學作品與音樂巧妙結合的文學家之一,屈原的許多作品都表現出了其對當時政治的看法,詩歌作品產量豐富,比如 《離騷》《天問》,等這些作品都表現出了作者對生活的感觸,也展現了屈原自身高雅的人格魅力。古時許多詞人不拘一格的創作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音樂的發展。
也有許多文學家對聲樂進行了定義,圍繞著聲音與感情的辯證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些都形成了現代聲樂教學的重要財富,為后人繼續研究聲樂與感情以及聲樂藝術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論據。部分研究者將古代的聲樂歸結為文人音樂,認為真正懂得音樂含義的人都是文人,但我認為這是不完全的。許多文人音樂都是在民間音樂形式的基礎上通過改編得到的,文人將這些音樂形式進一步完善,進一步豐富,更好地體現了聲樂藝術與感情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其音樂作品中體現的音樂與心靈的交融以及音樂與生命的聯系,為現代音樂的教學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三) 我國哲學中對聲樂的認定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古代文人將聲樂教育作為人培養獨立美好人格的必修課,是人意識發展過程的組成部分,聲樂藝術在古代是與器樂藝術及文學藝術共同發展的,在最初階段,聲樂不是作為一門藝術,而是演唱者的一種生活形式,正是這種觀念強有力地推動了聲樂中情感的發展,人們開始注意體會聲樂中的感性內容,由于現代聲樂教育與西方聲樂教育交流的不斷深入,西方哲學思想對我國聲樂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人們逐漸追究西方哲學思想的同時,本國哲學思想也在不斷地遺失,我國古代積累和流傳下來的優秀音樂傳統也在不斷地流失。我國現代聲樂教育要首先強調音樂對于人格的積極影響,強調音樂對于人本性的呼喚作用,注重感性內容的表現,更好地體現聲樂中的生活、生命等內容。擺脫教育的束縛,將音樂教學滲透到人生的發展,讓學生通過學習聲樂,能夠真正實現自身人格的提升,能夠進一步提升感受生活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單純的聲樂知識轉向藝術能力的培養。
三、西方哲學思想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
(一) 主體性思想
主體性思想是西方哲學思想經過長期發展的產物,西方哲學思想推崇將主觀與客觀分割開來的思想,聲樂教學中的審美以及音樂基本認知能力的培養都體現了西方哲學的主體性的思想。部分聲樂教育工作者或者是聲樂研究者將審美作為唯一的聲樂教學目的,審美教學一直是我國聲樂教育所強調的教學內容,并且音樂美感在聲樂教育中也確實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初學者認識音樂。以審美為教學目的的聲樂教學所選擇的所有教學內容必須具有美的屬性,教學內容必須能夠喚起學生心中的美感意識,從哲學角度來說就是教學內容的美感決定著認識主體的美學意識。在這部分研究者眼里,能夠展現美,能夠引起受眾群體心中的審美情趣的作品才是好的音樂作品,受到西方主觀與客觀分離的二元思想的嚴重束縛。音樂中確實有部分是以美的形式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是為了表現美而創作的,我國許多民族歌曲有許多優秀的聲樂作品,但卻不是以審美的形式存在的。我國少數民族中的音樂形式多種多樣,不同民族對音樂的理解也不同,但許多少數民族都將音樂作為一種表達信息的媒介和工具,用歌唱的形式來傳遞日常生活信息或者是心中的情感。比如維吾爾族中的音樂形式,是其在廣闊草原上無拘無束生活的體現,向外傳遞的是心中的某些情感,并沒有明顯的審美意識的表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受西方主體性思想影響的聲樂教育容易窄化聲樂的范圍,錯誤的引導人們認為歌唱是為審美而存在的聲樂教育,而忽視了聲樂藝術的生活性,嚴重阻礙了初學者對聲樂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和認識。
(二) 實踐性思想
實踐性哲學思想是我國聲樂教育吸收西方哲學觀較為成功的例子,所謂的實踐性的音樂教育哲學觀點是基于實用哲學思想角度出發,提出音樂史人類生活實踐的產物,并且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該思想最初是由美國音樂教育家提出的,其基于哲學觀點中實踐性,將音樂教育放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宏觀角度來分析,重新分析了音樂教育的意義和本質,突出了音樂作為人類文化傳播的載體之一,在道德和思想領域的積極作用。實踐性音樂教育思想對教師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其更強調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良性的師生互動關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形式有力推動了聲樂教學的多樣化。
四、結 語
聲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教育含義的進一步發展,聲樂教育已經不僅僅是提高學者自身人格魅力的一種教育形式,而是我國創設和諧的社會環境和氛圍的重要手段。我國在聲樂教育結合哲學思想的摸索與嘗試中,成功和失敗共存,我們要注意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基于教育的本質目的和意義,結合藝術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創新現有的音樂教育形式,盡可能最大限度發揮音樂教育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余篤剛。 聲樂語言藝術[M].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2]石惟正。 聲樂學基礎[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余篤剛。 聲樂藝術美學[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4]何秋鴻。 淺析教育與哲學[J]. 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12).
[5][美]雷默(Bennett Reime)。 音樂教育的哲學[M]. 熊蕾,譯。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6]謝嘉幸,包原缽。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當代音樂教育可能的啟示[A]. 中國廣州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
[7] 張華。 課程體驗論 [J]. 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12)。
[8]朱玉江。 當代中國音樂教育的主體性哲學反思 [A]. 中國廣州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
[9][美] 戴維 · 埃利奧特。 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M]. 齊雪,賴達富,譯。 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10]趙敦華。 西方哲學簡史[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