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妖怪是什么
被譽為"日本妖怪學研究大師、日本鬼怪漫畫第一人、怪談系題材的元祖"的水木茂大師曾經在他的著作《世界妖怪事典》中提到: "世界各國的妖怪,本質上都是大同小異,只是不同地方的人們對它的稱呼不同罷了."我國古代民間小說集《搜神記》對于妖怪的定義描寫為: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于中,物變于外,形神氣質,表里之用也".妖怪,就是那些不同于動物、植物和其他物品現實形態的"超自然"的存在.那么究竟為什么會有妖怪現象的存在呢? 從民俗學角度來看: 妖怪被當作一種自古傳承下來的民間信仰,是一種超越了人類對客觀事物的理解的怪異現象,或者是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而能引起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的事物.上升到哲學的角度來解釋,即妖怪屬于一種意識對客觀事件的真實反映,是客觀事物真實且提升的反映,是人們對客觀事件真善丑惡的藝術表現手法.因此: 妖怪并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將人們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真實反映進行加工而產成的.如果我們給妖怪分類,可細分為"妖、魔、鬼、怪、精"這五大類,各有特點也有共通之處,相當微妙.首先是"妖": 它是主要成員,原形由動植物修煉而成,能幻化成人形,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力,可以在白天和夜里活動.例如,漆原友紀的《蟲師》中主角銀古遇到所謂的"蟲",其中一大部分都可以歸類為由動植物修煉而成的"妖".其次是與"妖"相近的"魔": 出自于佛教,原本是對"魔羅"的簡稱,意譯為殺者、能奪命者,又稱惡魔."魔"雖是"妖"的一種,但與一般的"妖"比起來法力更為高強,并且常常危害人類.而且"魔"有可能是神仙走上邪路墮落而成,并不是由動植物修煉而成的.再來看看我們經常提到的"鬼": 它在中國和日本的含義略有不同,在中國,一般指人死去之后的靈魂.而在日本,"鬼"泛指模樣恐怖、脾氣暴躁、體力過人的一種妖怪,與"河童""天狗"被稱為"三大名妖".例如,日本民間知名度極高、殺燒搶掠無惡不作的惡鬼"酒吞童子".從《百鬼夜行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根據膚色不同,有青鬼、赤鬼、黑鬼、牛鬼等種類.其中比較著名的便是"紅鬼"和"黑鬼",在我國正式引進的第一部日本彩色寬銀幕動畫片《龍子太郎》中就有對"紅鬼"和"黑鬼"的描寫.無論是動畫作品還是插畫,我們不難發現它們對"鬼"的外形有共同的描繪: 頭上有一對角,嘴里長著尖利的虎牙,面目猙獰,模樣可怕.
最后是妖怪家族中的"怪"和"精"."怪": 形容長相非常奇特的妖,大多具有較高的法力."精": 一般分兩種,一種法力較小;另一種具有一定法力,較為邪惡,往往對人類有很大的危害性.
妖怪中"妖、魔、鬼、怪、精"這五類細分各有各的特色,有一定的聯系也有很大的區別,了解它們的區分有利于幫助我們對妖怪文化的理解和之后的分析研究.
2 妖怪文化在動漫作品中的體現
\\( 1\\) 水木茂與《鬼太郎》.有著"妖怪博士"綽號的日本漫畫大師水木茂先生,在接近五十年的漫畫生涯中,創作了大量的動漫作品,其中不乏戰爭、科幻、幽默等題材,但妖怪題材可以說占據了絕大部分,如《河童三平》《妖怪大戰爭》等漫畫作品被多次改拍成電影,其中不得不提到他的經典漫畫作品《鬼太郎》系列,也被譽為"日本傳統妖怪百科全書".但凡一部好的動漫作品,都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咯咯咯鬼太郎》也正如此.
主角鬼太郎雖是一個幽靈族最后的后代,初期妖性較多,但他通過成熟和成長的經歷完成了一個漸進的轉變過程.鬼太郎是正義的化身,他甘愿為別人犧牲自己的生命,對父親眼球老爹也十分的孝順,不管在妖怪世界還是在人類社會都有很好的口碑.
除去妖的外衣,其實我們在鬼太郎身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個善良上進正義的少年形象.同樣,在水木茂先生勾勒的全景式妖怪群體中,居住的大多是"寵物型"、對人們沒有危險的善良妖怪.除了角色,《鬼太郎》在講述妖怪世界故事的同時也不忘宣揚深刻的主題.例如,只有謙遜的態度和對自己的清醒認識才能對抗自我膨脹; 人類肆無忌憚地向自然索取,也因而遭到自然的報復; 夢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如果你的夢想給了別人力量和希望,那它便能成為大家的信念,存在于大家心中的等.可見鬼太郎魅力并不僅限于精彩的鬼怪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角色,而是更深層次地探討了關于為人處世、人類與環境、親情、夢想等這些古樸的哲學思想,這也正是現在國內數量眾多但缺乏營養的動漫作品所急需學習借鑒的.\\( 2\\) 宮崎駿與《千與千尋》.說起日本的動畫不得不提宮崎駿,然而《千與千尋》便是他諸多作品中不得不提及的經典.無論是影片的故事背景、登場人物、故事發生的地點,甚至是片名,都帶有濃厚的神怪色彩.
片名的日文原為《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即"神隱"---神的消失或被神怪隱藏起來之意.片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神怪,例如男主角小白,曾是曾經生活在"琥珀川"的河流里的龍神; 澡堂的鍋爐房主管鍋爐爺爺,表面上是一個普通的人類老爺爺形象,卻長有可隨意伸縮的六條手臂.還有湯婆婆、錢婆婆、無臉男、河神、三個頭顱的舞首等各式充滿奇幻色彩的神怪們,而它們的存在也并非純粹的出自創作者的想象力,在《百鬼夜行圖》中都能尋到原形.《千與千尋》整個故事也設定在一個讓神仙們放松享樂、金碧輝煌的浴場中,代表了日本具有特色的湯文化.
3 日本妖怪文化的根源探討
為何妖怪題材的動漫作品在日本如此受到創作者們的喜愛? 歸根結底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 1\\) 自然環境.日本是處于亞洲大陸東面的大海上的島國,地形狹長、森林繁茂,各種植物能很好地生長.并且有200 多座火山,地震頻繁,國民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因此,人們對大自然有著既感恩又畏懼順從的細膩情感,對山神、河神、自然的崇拜.\\( 2\\) 宗教信仰.自然環境是妖怪形成的土壤,民俗宗教環境則是妖怪得意成長的源源不斷的養分.日本的宗教主要由三個教派組成: 原神道教、佛教和中國道教.雖然教派不同也有共同之處,例如原神道教的基礎便是自然崇拜和靈魂崇拜; 佛教傳入后雖然很多人的信仰發生變化,但大多既是原神神道教又是佛教的信徒; 中國道教中也有關于制藥術、占卜術等長生不老的信仰.
妖怪文化并不全是美好的,有對宗教教義的宣傳,夾雜著陳舊思想,但不能說妖怪文化就是迷信,他是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我們需要透視妖怪的本質,認識到妖怪世界不過是人的世界的延伸,了解妖怪在人心底的作用,就能把妖怪和迷信區分開來,用客觀智慧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水木茂\\( 日\\) . 世界妖怪事典[M]. 星光出版社,2004.
[2]周英. 怪談---日本動漫中的傳統妖怪[M].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蘇靜. 知日 妖怪[M]. 中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