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查,筆者采用了調查問卷與重點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區影院觀眾的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問卷調查分不同時段,共隨機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答卷300份.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采取的是點對點的問卷調查形式.這樣不僅能很好地確?;厥諉柧淼挠行?還能使我們有機會對具有代表性的調查對象進行深度訪談,從而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受訪者基本情況如下:
一、電影觀眾的自然構成
在被調查者中,共有男性114名,占38%;共有女性186名,占62%.從調查結果來看,女性觀眾的觀影比例高出男性觀眾24 個百分點.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462776人,占常住人口的51.03%,女性為1403839 人,占常住人口的48.97%,男性略高于女性,這樣的一個反差說明這樣的一個事實:在呼和浩特市實際的電影消費中,女性的消費欲望和消費意識要高于男性,女性觀眾的電影消費習慣也要好于男性觀眾.這與在電視消費中被廣泛認可的"女性牢牢掌握著遙控器"的說法大體一致,即在文化消費中,女性絕對占據了主導地位.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將受訪者分為六個年齡階段,在受訪者中18歲以下共有51名,占17%;18~25歲共有134名,占44.7%;26~35 歲共有76名,占25.3%;36~45歲共有34名,占11.3%;46~60 歲共有4名占1.3%;60歲以上共有1名,占0.3%.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18~25歲的觀眾占據了影院觀眾的主體,約占總體的二分之一.這一年齡段的觀眾特點顯而易見:1.這部分人群以大中專學生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為主,消費的時間相對充裕;2.這部分人群正處于戀愛或新婚階段,看電影便成為情侶約會和氣氛營造的重要方式之一;3. 這部分人群有敏銳的時尚觸覺和電影消費習慣,影片信息來源廣泛,對不同影片類型的接受度更大.
26~35 歲這一年齡段的觀眾比例緊隨其后,約占全部觀眾比例的四分之一,這部分人群的社會地位、經濟水平和生活品位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但煩瑣的家庭生活和事業上升所需的社交往往占據這部分人更多的精力.
18 歲以下的少年觀眾也占據了較大的比例,約占總數的五分之一.這說明以往被認為沒有獨立消費能力和觀影權限的少年群體越來越多地有了自主消費選擇權利,零花錢的增加和社交活動的參與使得少年群體的消費時期提前到來,由于本次問卷調查正值暑期,所以青少年群體的高比例是預料之中的.
36~45 歲、46~60歲、60歲以上,這三個年齡階段總共才占到全部被調查觀眾的12.9%,而且年齡越大所占比例越小.這說明電影并不是大齡化人群的主要娛樂方式.在36~45歲、46~69歲這兩個年齡段,因為生活繁忙、事業家庭需要兼顧,很難有閑暇時間觀看電影;而60歲以上的觀眾,因為興趣、愛好或生活需求的不同,對于當前以商業片、娛樂片為主流的電影不是很感興趣,也就導致他們觀影的可能性比較小,這三個階段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拒絕到影院觀影.但隨著社會保障日益完善,為老年觀眾參與時尚休閑消費提供了資金的前提;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為老年觀眾參與時尚消費提供了觀念轉變的前提;此外,井噴的影片數量、影片題材的多樣化也為一老一少兩個邊緣群體提供了相比以往更多的選擇空間.值得注意的是,一對夫妻加一個孩子,一對夫妻加一對老人的全家觀影方式逐漸涌現.因此,面對一老一少這兩個龐大的電影消費群體,在繼續加強少年和老年電影市場開發的同時,如何提供更多適合2+1或者2+2的全家觀看的電影產品應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電影觀眾的社會構成
\\(一\\)職業情況
電影消費者的職業分布在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一定的特征:首先學生成為主力軍,占總體的41%,占絕對優勢;次之的消費主力為公司職員,占27%;此外,公務員、個體戶也占一定比例,分別為8%和6.3%.
暑期檔,一般會上映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影片,加之學生暑期空余時間較多,各影院推出較多的優惠措施,從而吸引眾多的學生.而公司職員卻是影院最忠實的觀眾,一方面他們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文化欣賞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從而形成了穩定的電影消費習慣.
\\(二\\)文化程度情況
從文化程度上看,具有大學學歷的觀眾比例高達59.7%\\(包括大專和本科\\),高中及以下學歷觀眾占28.3%\\(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擁有碩士學歷的觀眾達到了6%.這一結果說明:1.觀眾總體的文化水平相對較高,以大學學歷的觀眾為主;2. 大學學歷觀眾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和良好的電影消費習慣,觀影是這部分人群的主要文化休閑娛樂方式之一;3.高中及以下學歷的觀眾也具備一定的觀影愿望和習慣,但受經濟條件、鑒賞水平等所限,比例不高;4.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觀眾有著除電影以外的更多文化消費選擇,看電影并不是這部分人的唯一選擇.
\\(三\\)收入情況
因筆者在設計調查問卷時,將學生群體歸類為月收入1000元以下,這一群體比例占到了40.3%,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群體只占15.7%,而2000元以上的群體占到了44%.根據《呼和浩特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計算,呼和浩特市城鎮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為2098元,說明電影觀眾中具有中高等收入的人群占據了較大的比例.
以我國電影市場上絕大部分國產影片的主流電影票價每部60~80元計算,對月收入僅為1000~2000元之間的這部分人群來說,看電影實屬奢侈的消費,而如遇更高票價如《阿凡達》等IMAX影片,他們就只能等待團購或促銷活動來實現觀影愿望,票價是低收入者觀影比例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以上對觀眾基本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現階段呼和浩特市電影觀眾以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收入中高等的青年群體為主,同時正在向高低老少等邊緣群體輻射,已略微呈現多元化的觀影格局.
結語
限于筆者的理論水平,本次調查可能因為調查問卷的不完整以及數據分析方法的不完善,致使這篇有關呼和浩特市區影院觀眾構成研究的文章難免有一些片面和遺漏的地方.
作為理論調查研究,還應該繼續審時度勢,根據現實的實際發展情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筆者只期望通過本文拋磚引玉,為政策決策者、影院經營者以及其他學者的理論研究提供一份真實可信的數據,也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關心、關注呼和浩特電影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一峰.電影市場學[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2]余紀主編.區縣電影市場田野調查[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劉浩東主編.2011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
[4]楊智.從電影受眾分析看中國電影產業化道路[D].山東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