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辭舊迎新之際,中國電影就會出現賀歲潮,而馮小剛電影也儼然成為了中國觀眾的賀歲品牌,一直高居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前列。馮小剛賀歲電影風格不斷地轉變,其中也不乏戰爭戲和歷史史詩題材大片,馮小剛的賀歲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馮氏電影的不拘一格
回顧馮小剛的電影歷程,從《甲方乙方》到《私人定制》,馮氏電影不僅沒有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反而成為人們每年的期待,即使罵聲一片,也阻擋不了觀眾涌進電影院。
馮小剛前期電影主要體現在調侃的語言上,在創作上用輕松的戲劇形式傳達主流價值觀,使其電影作品深入人心。幽默的語言是馮小剛電影的喜劇魅力所在,《甲方乙方》中的李琦扮演的廚子“打死我也不說”;《不見不散》中葛優的幽默表演“這是喜馬拉雅山,這是尼泊爾,這是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尼泊爾王國溫暖濕潤,四季如春,而山的北麓由于寒冷則終年積雪,如果沿著山腰打開一條通路,將濕氣引到山的這一邊來,那中國的青藏高原該會變成多少魚米之鄉??!”一句句經典臺詞,不僅在觀看時逗得觀眾捧腹大笑,更成為歷年的流行語錄。簡單的故事情節,皆大歡喜的結局,馮小剛電影對小人物的關注使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得到共鳴。在《甲方乙方》中姚遠與周北燕等人開辦的“好夢一日游”業務,在胡鬧中漸漸地投入了自己的真情,為幫助身患癌癥的無房夫婦做一個“團圓夢”貢獻出為結婚準備的新房;《不見不散》中劉元與李清,遠離家鄉在美國主流社會的生活中奔波勞碌,幾度離合,愛情悄然被溫情所取代;《沒完沒了》里面綁架的故事最后也衍生出一段溫暖的愛情。
近年,馮小剛突破創作“瓶頸”進行新類型的嘗試,內容涵蓋歷史、戰爭、災難等。一部部影片的的華麗轉型帶給觀眾的是觀影的震撼,更多的卻是觀看后的反思。在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民族記憶中尋找平凡的但又是激動人心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人物。
《夜宴》是馮小剛向大片邁進的第一步,首次將視角著眼于王侯將相,之后,出其不意地用一部《集結號》將觀眾引向一個殘酷命運、堅持信念、追求公正的純情、悲情境地?!短粕酱蟮卣稹芬彩侨绱?,在人們感慨馮小剛從小人物的講述者變成歷史的拷問者之時,他其實在完成一次命題作文,只不過完成得很走心?!斗钦\勿擾1》是馮小剛在《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等多部催淚大片之后的喜劇回歸,如果說《非誠勿擾》是喜劇的回歸的話,那么《非誠勿擾2》除了喜劇,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反思,也是已過而立之年的馮小剛想要傳達的人生感悟。
馮小剛電影創作的藝術轉變正走向一個自由的階段?!白钕冉佑|影視的時候,我純粹出于興趣,《一地雞毛》之類的作品,我寧愿自己賠錢也要弄,等到《甲方乙方》出來了,我發現拍電影這事真能贏房子贏地。在這期間,我賺了名聲,有了錢獲得了投資方的信任,就算不拍電影,也能體面的生活了。這時候,我的創作又回到為了興趣拍片子了,《集結號》和《非誠勿擾2》等都不是純粹的商業片,我就是希望能往觀眾心里走,跟觀眾說點心窩子的話?!?/p>
二、馮小剛賀歲電影成功原因的分析
(一)平民化的敘事方式
馮小剛的影片表現出明顯的平民追求。他將目光瞄準喧鬧的都市生活,截取普通人的生活片斷,講述平民故事,不僅展示了都市生活的變遷,更著重于對文化轉型期和全球化背景下都市普通人群生活的原生態呈現。所以,我們從馮小剛的電影中可以讀出在中國電影中消失已久的一種東西,那就是小人物的悲喜人生。如《甲方乙方》中創辦“好夢一日游”公司的姚遠、錢康、梁子等人,他們不論是從外在形象到內在氣質,還是從語言習慣到處世方式,都屬于典型的都市青年,《不見不散》中漂泊異國他鄉的劉元,《大腕》中美國著名導演的臨時攝影師尤優,《私人定制》中幫小人物圓夢。
馮小剛自己經常強調:“我是一個平民導演?!痹陔娪靶挟斨兴宦访罎L打作過各種各樣的行當,也經歷過很多坎坷,最后才成為了一個明星導演。這樣一種導演的生命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馮小剛電影對普通人、對小人物的關注。不僅僅是關注,而是他是我們中間的一個,從而使他的電影有了一種人間氣象或者說人間氣息,而不是人文氣象或者哲學氣象。
(二)典型化的人物塑造
馮小剛電影對典型人物的塑造首先體現在對演員的選擇上,他不折不扣地實施了“明星策略”。換句話說,明星能夠為影片提供品牌價值和保證價值。馮小剛一直以葛優為其影片鐵定的主角,讓其成為影片敘述的中心。但男演員不變,女主角卻在頻繁地變換,以增加新鮮感,像靚麗伶俐的劉蓓、高雅又刁蠻的徐帆、性感知性的舒淇、嬌小俏皮的李小璐等。除此之外,馮氏電影還給觀眾提供了預想之中的審美感覺以及預料之外的視覺盛宴。除了葛優,像《天下無賊》中的劉德華,《夜宴》中的吳彥祖、黃曉明,《非誠勿擾2》中的孫紅雷、邵兵,《私人定制》中的范偉都給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觀影享受。
在實施“明星策略”的同時塑造典型的馮氏草根人物是馮小剛賀歲電影的精神內涵,也是其吸引大批忠實觀眾的關鍵。以王寶強為代表的馮氏草根是馮小剛賀歲電影中的成功人物形象。馮小剛在他的影片中,對這些邊緣的小人物注入了一種溫情,以造夢的方式讓他們在現實中難以實現的種種向往和追求在電影院里得到滿足。這是一些觀眾不需仰視即可到達的角色,他們就生活在我們中間,甚至就是我們自己,所以觀眾總是樂于認同這些角色。
(三)幽默化的電影語言
語言的風趣幽默是馮小剛對中國賀歲電影的最大貢獻。馮小剛通過角色之口,用最生動、最自然的話語,調侃了自己眼中的社會和現象,而調侃本身就是京味幽默的最大特點。調侃的語言釋放著人們對現實的不滿情緒?!短煜聼o賊》中黎叔對兩個強盜說“最煩你丫這幫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這是最為典型的京味調侃式幽默。
用政治語言來作為調侃的笑料,在中國內地并不多見,《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中,主人公用地道的京片子戲謔起政治語言,這種特有的搞笑方式也成為馮式搞笑的專屬標簽?!恫灰姴簧ⅰ分?,葛優教美國警察學習漢語:“首長好!同志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 ”高呼政治口號,正是馮式電影的幽默特點。在美國的北京人向當地執法者灌輸我國的政治教條,在特殊的話語環境中立即產生了強烈的對比,使人們忍俊不禁。
在經歷《天下無賊》等多部電影華麗轉型之后,《非誠勿擾2》成為了一粒裹著糖衣的苦藥。雖然電影還披著馮小剛的喜劇外衣,但卻是發人深省的基調——人生的“愛與死”。很多臺詞烙在了觀眾心上“活著就是一種修行”“離了也是好朋友,散買賣不散交情”“婚姻怎么選擇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很多觀眾走出影院的第一感受便是:沒想到看喜劇卻被弄得淚流滿面。馮小剛要的就是與觀眾交心,而不是樂過就忘卻的馮氏喜劇。
葛優、王朔,加上馮小剛對王朔語言的最佳詮釋,三者的結合形成一個語言品牌,這個品牌成就了馮小剛賀歲電影一個醒目的標簽。
(四)商業化的運作手段
如果說馮小剛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商業片之王,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在商業化運作中,和華誼的“聯姻”是馮氏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媒體以“夫妻”來形容馮小剛與華誼之間的關系,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組合在一起就是中國商業片之王。馮小剛通過穩固的商業團隊操作,使自己的賀歲電影在中國電影界的地位和影響變得無可置疑。他的巨大成就不僅成就了中國賀歲檔的黃金時期,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說是拯救的中國整個電影界,讓中國的整個電影界走向了明媚的春天。馮氏賀歲片不僅屢創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而且成為電影界、學術界以至全社會共同關注的文化現象之一。
三、馮氏賀歲品牌帶來的思索
(一)馮小剛電影在創作過程中的不足
從《夜宴》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創作上還是影片的物質獎項上,馮小剛在自己的電影創作的轉型中都存在著不足和局限性。在創作上,相對固定的套路是保證影片票房穩定的重要因素,但過于依賴很容易在拍片之前便束住手腳。馮小剛的電影采用類似的路數,固化的模式,許多電影都是為葛優量身定做的,很難想象離了葛優,那些為他定做的臺詞換個人說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兑寡纭窡o論從情節還是結構而言,都過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時代設置,很難看出這是一部中國電影。固有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怎么樣在創作的轉型中依然能夠進步,這不僅僅是馮小剛要思考的問題,更是每一個電影人的職責和任務。
從馮小剛影片所獲獎項來上看,大多來自國內,卻從未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上有所斬獲,其實質就是東西方語境的差異。究其原因馮小剛電影的跨文化接受度不高,只在國內較受歡迎,脫離了當下的中國文化語境就會發生嚴重的理解障礙。與張藝謀、陳凱歌相比,馮小剛的國際成就更顯得有些寒酸。在中國擁有大量觀眾的馮小剛電影在國外事實上并無很大知名度。對歐美觀眾來說,馮小剛是個陌生的名字,認為他的電影最多只是給中國觀眾看的東西。
(二)馮小剛賀歲電影成功帶來的啟示
好看的故事,成了馮小剛進行創作的第一要務。馮小剛只認“故事”這個理,利用了喜劇玩笑的方式,以通俗劇的策略進行題材處理。真感情的同義詞在馮小剛那里就是通俗,淳樸的才是感情的,通俗的才是真實的。他通過對本土的了解和解剖,扎根本土,而后才是走向世界。馮小剛的電影題材選自生活,表達的東西更加自然。馮小剛電影真實的展覽生活中的尷尬和不如意,沒有什么攻擊性,卻有諷刺、揶揄的力量,是對現實生活認真把握、對現實問題認真思考后的巧妙抒懷。所以,馮小剛的崛起并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內地市場對一個賀歲檔期的發現,背后其實有著遠比娛樂消費需求更為迫切而深刻的社會矛盾的化解需求。
在電影的創作上,導演們似乎永遠只能從商業和藝術中找平衡,但對商業的態度卻又有著欲迎還拒的矛盾。馮小剛在商業電影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和華誼的合作更是錦上添花。華誼兄弟,這個實力雄厚的幕后操作團隊對馮小剛的支持是其成為中國商業片之王的重要基礎,這樣的合作模式極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此外,馮小剛電影的商業成功還體現在對廣告的植入上。雖然,電影植入廣告一直被觀眾所詬病,但卻是分擔投資風險的一個方式。如馮氏巨制《非誠勿擾》系列中,廣告不斷,雖不影響電影的精彩,但過度追求商業利潤引起的爭議聲也此起彼伏。
大眾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但觀影趣味仍集中于有清晰指向性的作品。而馮氏賀歲片的品牌集聚了唯美的畫面處理、明快的敘事節奏、強烈的戲劇沖突、清晰的故事脈絡、鮮明的人物性格、濃烈的煽情手段、主流的道德立場這些特征,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值得所有電影人學習和思索。
參考文獻:
[1]馮小剛.我把青春獻給你[M].北京: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
[2]喻繼紅.賀歲電影的成功典范[J].襄樊學院學報,2006(06).
[3]邢怒海.馮小剛賀歲電影中的語言修辭策略[J].電影文學,2009(10).
[4]丁偉.商業片之王馮小剛與王中軍[J].中國企業家,2010(14).
[5]陶冶.刀刃上的舞者[J].馮小剛電影研究,2012(03).
[6]馬丁·吉澤爾曼.中國明星在國外形象的個案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