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乳腺癌防治宣傳教育活動的形式主要有開展大會、播放宣傳錄像、分發宣傳材料,以及提供醫療咨詢服務等 \\(金宗浩,黨云文,2000\\).然而在我國,通過大眾傳媒利用敘事手法來呈現健康信息的傳播內容較少,電影《天生一對》作為我國最早以乳腺癌為主題的娛樂教育影片,在健康傳播活動中首次將電影敘事與乳腺癌防治健康傳播相結合,是與乳腺癌議題有關的健康傳播敘事結構研究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一、敘事與乳腺癌防治的健康傳播
"敘事是由在一段時間里展開的故事組成的"[1],敘事與健康傳播相結合即表現為有關人們健康經歷的故事.敘事是健康傳播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Gray\\(2009\\)認為,講述病人經歷和就醫境遇的故事可以為他人提供醫療信息細節,對人們起到健康教育和勸服行為改變的作用,進而營造更好的健康醫療環境.
與健康有關的敘事可以依托于多種媒介傳播形式.在紙質媒體方面,報紙雜志在報道醫學新聞時,也??且恍┗疾〗洑v的故事節選.以本文所要研究的乳腺癌問題為例,復旦大學女博士于娟生前在博客中記下 8 萬多字的抗癌經歷,其故事被包括《健康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轉載.此外,小說界中也不乏影響力極大的作品,香港作家西西的《哀悼乳房》,大陸作家畢淑敏的《拯救乳房》都或多或少地喚起了人們對乳腺癌問題的關注.
廣播電視媒體基于其龐大受眾群的優勢,傳播了大量的健康信息.中央級和各省市電視臺播出了多樣化的健康類電視節目,如中央電視臺的《健康之路》、上海電視臺的《名醫大會診》、山東電視臺的《養生》、浙江電視臺的《健康零距離》等.盡管這些節目承載了大量健康信息,但是普遍缺乏敘事元素,而另一種健康傳播策略,即娛樂教育\\(Entertainment Education,簡稱 E-E\\),主要載體是劇場式的電視節目以及一些其他的娛樂形式\\(Hether,Huang,Beck,Murphy & Valente,2008\\),有著豐富的敘事結構和突出的傳播效果.在我國的有關乳腺癌的娛樂教育節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2006 年由羅永昌導演、楊千嬅和任賢齊主演的都市喜劇影片《天生一對》.
二、電影《天生一對》的乳腺癌敘事
電影《天生一對》是一部愛情喜劇,主要講述了患乳腺癌的廣告公司客戶女經理與男心理醫生的故事,這是我國第一部以乳腺癌為主題的影片,盡管該片已拍攝已久,但影片包含了較全面的乳腺癌防治信息,在當時對提高人們對乳腺癌的關注和認識上有著重要的意義.該影片一經放映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由于主演楊千嬅和任賢齊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極高,因而吸引了廣大年輕受眾的目光.隨后,中國內地在2008 年播出了首部乳腺癌題材的電視劇《活著真好》,再次以娛樂節目的形式關注中國乳腺癌問題.
對電影《天生一對》進行敘事分析的層次和框架結構眾多,文章從情節、角色、和健康信息傳播三個維度對電影《天生一對》展開分析,研究健康傳播的有效敘事結構和方法.研究問題如下:
問題 1:影片的敘事結構有什么樣的突出特點?
問題 2:影片在情節和角色的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準確傳達了乳腺癌健康防治信息?
問題 3:以該電影為例,健康傳播的敘事結構和方法可以有怎樣的發展?
三、理論框架
\\(一\\)臨近死亡的五個階段的敘事情節
羅斯·庫伯特\\(Kübler-Ross\\) 在《精神病專家》\\(ThePsychiatrist,1969\\)一書中提出一旦被告知將要死亡,絕癥病人可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即臨近死亡的五個階段\\(Stage ofDying\\):否認、發怒、談判、抑郁和接受.Geist-Martin,Ray &Shar\\(f2006\\)在著作中對這五個階段做了詳細的解讀:否認是指病人感到強烈的震驚、懷疑和高度憂慮,如想法"這不是真的";發怒即對整個世界充滿敵意,嫉妒和怨恨;談判是指病人渴望延續生命,如想法"如果我能活下去的話,我發誓";抑郁則集中體現了絕望的想法,對疾病和生活感到無能為力;接受是最后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我已經準備好了"[2].
研究者認為絕癥中的病人并不一定嚴格遵循這五個階段,并且在實際過程中也會出現反復,無一定的順序可言\\(Russell& John,2008\\).更何況早期發現的乳腺癌并非絕癥,在患病過程中會不盡相同的階段表現.在庫伯特五個階段框架的啟發下,對《天生一對》的敘事情節分析將以女主角患乳腺癌經歷的幾個階段展開.根據乳腺癌議題的特殊性和傳播者的傳播意圖,五個階段理論將在該影片中有所拓展.
\\(二\\)社會支持理論下的角色呈現
女主角從患病到接受治療,離不開身邊的各種外部支持,也就是說患病階段的變化離不開社會支持的作用.對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最早發源于 19 世紀法國社會學家對自殺行為的研究,隨后精神病學文獻中也引用了這一概念,盡管學界對社會支持的定義眾說紛紜\\(左習習和江曉軍,2010\\),但學者普遍認為社會支持是一種個體與社會環境的互動,并且具有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兩個方面.健康傳播學者從支持性傳播的角度來研究社會支持,認為"社會支持充當著壓力環境與我們的身心健康之間的緩沖器"[3].臺灣學者邱文斌\\(2001\\)總結了社會支持的五種主要功能:物質的、情緒的、尊重的、信息的、友伴的.上述這些社會支持的來源是不同的,在影片中主要通過角色互動的事件表現出來.本文將以支持源---角色為單位進行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尋求和獲得社會支持的過程.將社會支持理論運用到健康傳播的敘事實踐中,會對乳腺癌患者在現實生活中與身邊群體的互動起到引導作用.
\\(三\\)健康傳播的敘事結構框架探索
健康傳播娛樂教育節目必須承載符合醫學準確性和現實貼近度的健康信息,才能起到有效的傳播效果.因此將敘事情節、角色分析和信息結合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基本的健康傳播敘事結構框架,見圖"健康傳播的敘事結構",該結構框架是用來分析電影《天生一對》的乳腺癌敘事的較為全面的路徑.
四、影片敘事結構的特點
\\(一\\)基本敘事情節
《天生一對》的整個敘事是圍繞女主角梁冰傲\\(阿冰\\)患乳腺癌的經歷展開的.事情起因于阿冰在酒吧內遇上心理醫生 V 仔,兩人纏綿之際竟被 V 仔意外發現阿冰乳房有硬塊.
接著阿冰去醫院檢查,醫生證實她患有乳癌.阿冰深恐自己失去一個乳房,不想做全乳切除手術的她尋遍各種隱世醫術,卻被自己曾經深愛的前男友所欺騙,不僅乳癌沒有化解,反而遭受到更大的心理創傷.倍受打擊的阿冰一度輕生,V仔卻經常使用各種方法鼓勵阿冰,二人由斗氣冤家變成知己.在愛情和事業一連串的事情出現轉機的情況下,阿冰再次堅強面對疾病,沉著地走上手術臺.
\\(二\\)敘事情節的完整性
電影敘事中,女主角阿冰從獲知患病到決定手術,這期間經歷了豐富的情感變化.經過分析,女主角阿冰的患病階段總結為 6 個:否認-談判-發怒-抑郁-談判-接受.可見影片編排了完整的敘事情節,并依據議題和劇情需要豐富了故事結構.
否認:女主角表現出高度震驚和懷疑情緒.得知確診乳癌消息之后,阿冰對 V 仔說:"你耍我啊,咒我得乳癌,幸好我命硬,我驗過沒事",表明阿冰仍然不愿面對患乳腺癌的事實.
談判:在此階段,由于可能治愈的病人與絕癥病人單純"渴望生命"的情感是不完全相同的,可能治愈的病人在此過程中會通過各種治療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女主角阿冰希望通過自己樂觀的態度、堅持氣功訓練和長期服用中藥的手段來達到治愈的目的.
發怒:在經歷情感背叛和治療失敗的打擊后,阿冰轉而變得脾氣暴躁.
抑郁:隨后阿冰覺得病情無望,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兩次企圖燒炭自殺.
談判:與上一個談判階段自我安慰不同的是,阿冰這次主要借力于外在的支持才得以重新恢復對生命的信心.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 V 仔,勸說她不要逃避現實,"找回以前那個開心的自己".隨后,阿冰在一系列事情中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她幫助了性格害羞但擁有悅耳歌聲的少年升平,化解了好友間的情感糾紛,為公司贏得了廣告生意,決定用"最好的心情面對最壞的事情".
接受:像絕癥病人接受死亡的事是一樣,可治愈病人最終也接受了手術治療,盡管這是他們原先所抵制的治療手段.影片結尾,阿冰重新燃起了對生命的希望,做好了進行手術的準備.
影片的敘事情節不僅涵蓋了臨近死亡五個階段理論的內容,而且還擴展了談判階段的敘事,使得乳腺癌患者的故事得以完整展現.同時,影片情節的階段內容表現出與五個階段理論的不同之處,這主要是由疾病議題的區別所致.與絕癥病人不同的是,較早發現問題的乳腺癌患者是有一定幾率治愈的,因而病人的心理變化帶有更加積極的元素.例如第一個談判階段,病人不僅從心理上渴望生命,而且付諸求醫行動;再如第二個談判階段,影片運用大量敘事著重強調了外部環境和社會支持幫助病人建立生活信心.由于健康傳播活動十分關注對人們健康態度和健康行為的影響,因而影片通過對病人情感階段變化的細致描述,不僅傳播了健康信息,而且能作用于人們對健康行為\\(在本文為手術治療\\)的態度,啟迪觀眾在對待疾病時采取理性的就醫行為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角色上側重對愛人支持的敘事
影片中,女主角阿冰從患病到手術,獲得了來自愛人、朋友和醫護人員的支持和幫助.本文從社會支持的 5 個功能出發,按照角色劃分的支持源,分析阿冰的患病階段變化的社會支持因素.分析發現影片在角色上側重對愛人支持的敘事,其次是朋友.這主要表現在,作為阿冰愛人的 V 仔提供了最全面的支持功能,即從發現阿冰的乳房腫塊勸告她去做檢查,到幫助阿冰識破前男友的騙局,再到消除阿冰的輕生念頭,其物質、信息、情緒和尊重上的支持都對阿冰的經歷有著積極的作用.朋友提供的主要是物質、情緒和友伴的支持.如物質上,推銷保險的朋友甚至為她買了保險;情緒上,鼓勵和寬慰阿冰;友伴上,朋友交往幫助其樹立治療的信心.社會支持在健康傳播活動中非常重要,能夠引導患者克服障礙,緩解壓力,樹立治療信心.
\\(四\\)健康信息符合醫學準確性
健康傳播中的敘事必須精確反映病情的發展經歷,否則會對廣大觀眾造成嚴重的誤導.涉及與醫學有關的敘事貫穿影片始終,影片在傳播健康信息上是符合醫學準確性的.首先,在阿冰確診的過程中,影片交代了怎樣進行乳房自檢,醫生對乳腺腫瘤和患乳腺癌的幾個影響因素的解讀,這些都相當明確地傳達了準確的乳腺癌防治信息.其次,影片提到了患乳腺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即遺傳因素.在一次家庭聚會上,阿冰無意中得知自己的四姨和外婆都是因為乳腺癌去世,說明她有家族遺傳的病因.再次,在現代醫學條件下,治療乳腺癌最優的辦法就是手術,影片揭露了江湖醫生的騙局和氣功療法的無效性.這教育了廣大觀眾,不要輕信民間神醫,拖延了治療時間.
四、影片敘事結構的問題
\\(一\\)缺少對家人和醫生角色的敘事
分析發現,盡管電影在朋友和愛人的支持上有較多的敘述,但缺少對家人和醫生的支持,而這兩個群體在健康傳播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源.在一方面,影片對家人的支持幾乎沒有描述,而一些研究\\(肖惠敏,姜小鷹,2003;溫翠琪,李而瑾,黃建美,陳君填和鄭白鴿,2005\\)證實家庭成員是病人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良好的家庭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有正面的影響.另一方面,影片對醫生的支持的敘事過于輕描淡寫,僅提供了信息上的支持.但林世芬和畢杰\\(1999\\)的研究發現,現實情況中醫務人員不僅是一個信息提供者,他們還對病人及其家屬提供了直接情感和心理支持.
在影片的角色敘事上的失衡,暗示觀眾忽略身邊重要的支持群體,無法引導觀眾在面對健康問題時有效地處理家庭糾紛和醫患關系.
\\(二\\)醫學準確性仍有模糊之處
盡管影片承載了準確的乳腺癌健康信息,但是仍有模糊之處.首先,乳腺癌腫塊的發現敘事純屬戲劇化安排.影片中,阿冰左胸的腫塊是在與 V 仔親熱過程中被無意摸到的,影片認為 V 仔是一個醫生,因此才摸得出來.而現實生活中,乳房腫塊一般是經由女性自檢或例行體檢發現的.同時,影片只提及了乳房自檢,但在宣傳如何進行有效的乳腺癌檢查方面沒有任何交代.其次,夸大了年輕女性患乳癌的風險,如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是 40 歲以上的女性,但是影片中兩個直接出現的乳癌患者\\(阿冰和女畫家\\)都在 30 歲左右.一些研究者認為,媒體夸大了年輕女性患乳癌的風險,如我國乳腺外科專家邵志敏教授\\(2011\\)就曾表示"我國乳腺癌發病呈現年輕化"的說法是不對的.再次,對個別乳腺癌健康信息沒有明確的闡釋.阿冰的朋友提到一個問題,即胸大是不是會增加乳腺癌患病的風險,電影中沒有直接回答,盡管女主角阿冰是個胸小的女性,但并不能推斷出乳腺癌與胸部大小無關的醫學事實.
五、健康傳播敘事結構的發展
以電影《天生一對》的乳腺癌議題為例,健康傳播的敘事結構形成了一個包括情節、角色和健康信息在內的較為完整的框架.影片不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健康傳播敘事框架,其中出現的不足也為完善健康傳播的敘事內容和方法指出了改進的方向.
\\(一\\)敘事情節要靈活
要根據不同的健康傳播形式和健康問題安排完整而不拘泥的敘事情節,特別是在乳腺癌議題上敘事情節應傳達樂觀的精神.但在實際的患病經歷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著與影片主角一樣的經歷,因而也不是每一人都遵循影片中五個或六個階段的情感變化,有的可能會缺失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階段,或者重復部分階段.在另一部提到乳腺癌的電視劇《欲望都市》中,Gray\\(2007\\)對女主角 Samantha 患乳腺癌經歷的敘事分析發現,Samantha 相當容易地接受了病情事實.可以看出,《欲望都市》沒有與《天生一對》采取一樣復雜的敘事情節.盡管情節不同,角色的情感變化階段不同,但影視娛樂節目在處理角色對病情的態度時都力圖向人們傳達樂觀積極的理念.
\\(二\\)重視各類角色的社會支持作用
社會支持對患者有著積極的影響,溫翠琪等\\(2005\\)對乳腺癌患者的調查表明,社會支持與焦慮呈負相關.吳航洲、李崢和金維佳\\(2006\\)的研究也顯示,乳腺癌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與社會支持之間存在負相關.鑒于《天生一對》在角色敘事上的缺陷,在健康傳播的敘事結構中應擴大對醫生和家人角色在健康傳播中的比重,并且可以加入新支持源的敘事.
一方面,在健康傳播中,家人關系和醫患關系都是重要的研究領域,娛樂教育節目不僅可以為病人提供支持幫助,反之也為醫生和家人處理與病人的關系提供有益的引導.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支持源方面也有了新的拓展,例如,許多癌癥病人參與到互聯網的群體論壇.在論壇上,匿名的環境讓病人們更樂意袒露心扉,傾訴自己的想法、感情和經歷.在網絡社區內,病友可以相互結識,并獲得幫助和鼓勵.在角色中加入新支持源的敘事,可以豐富健康傳播的敘事結構,引導人們提高健康傳播素養.
\\(三\\)傳播準確和完整的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貫穿健康傳播活動的始終,是健康傳播敘事結構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娛樂教育節目作為健康傳播的策略之一,被廣泛用于提高人們對特殊疾病的關注,傳遞健康知識,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娛樂式的教育宣傳改變人們的態度,影響人們的行為.因此,娛樂教育節目所承載的健康信息的全面程度和準確性,是評判其健康傳播效果的重要指標.電影《天生一對》在傳播乳腺癌健康信息上做到了準確,但是完整程度還不夠.總之,雖然電影多數來自于虛構的故事,允許其情節中帶有一定的想象力,因為它不是紀錄片,不是完全的現實反映,但是娛樂教育節目決不能在嚴肅的醫學問題上誤導觀眾,所傳播的健康信息必須盡力做到準確和完整.
參考文獻:
1.阿瑟·阿薩·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Geist-Martin Patricia,Ray Eileen Berlin,Sharf Barbara F.健康傳播:個人、文化與政治的綜合視角[M].龔文庠,李立群,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第六屆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舉行[OL].
4.金宗浩,黨云文.乳腺癌二級預防的健康教育干預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雜志,2000\\(2\\):81-85.
5.林世芬,畢杰,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態及心理支持研究進展譯文綜述[J].中華護理雜志,1999\\(6\\):377-378.
6.邱文彬.社會支持因應效果的回顧與展望[J].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匯刊:人文及社會科學,2001\\(4\\):311-330.
7.溫翠琪,李而瑾,黃建美,陳君填,鄭白鴿.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焦慮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4\\):3-4.
8.吳航洲,李崢,金維佳.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及社會支持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6\\):371-373.
9.肖惠敏,姜小鷹,高血壓病人治療依從性與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3\\(12\\):969-970.
10.左習習,江曉軍.社會支持網絡研究的文獻綜述[J].中國信息界,2010\\(6\\):75-77.
11.Heather J.Hether,Grace C. Huang,Vicki Beck,Sheila T.Murphy & Thomas W.Valente.Entertainment-Education in aMedia-Saturated Environment:Examining the Impact of Sin-gle and Multiple Exposures to Breast Cancer Story lines onTwo Popular Medical Dramas[J].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2008\\(13\\):808-823.
12.Jennifer B.Gray.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Ill-ness Experience in the Sex and the City Breast Cancer Narra-tive[J].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7\\(11\\):397-414.
13.Jennifer B.Gray. The power of storytelling:Using narrativein the healthcare context [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Health care,2009\\(2\\):258-273.
14.Russell Friedman,John W. James. The Myth of the Stagesof Dying,Death and Grief. \\(cover story\\) [J].Skeptic,2008\\(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