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上世紀 20 年代電影技術從無聲走向有聲以來,電影藝術在全世界呈現出了一種創新無限、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然而,仔細觀察這繁華似錦的背后,就可發現,有一些電影放映后,使得觀眾熱淚盈眶、群情激憤;有一些電影放映后,使人心驚肉跳、冷汗淋漓;有一些電影放映后,則使人意猶未盡、浮想連翩;同樣,也有一些電影放映后,使人如同嚼蠟、乏味催眠。
是什么緣由導致了不同電影的效果會有如此大的反差,究其實質,是電影藝術的展現,是否與人們的“心”
產生了共震,是否與人們的“情”緊密相關。然而,在千姿百態的現代電影藝術中,哪些藝術技巧和方法能夠觸及人們的心靈,感動人們的情緒,激起人們的思索?實際上,只要從眾多的電影故事的演繹過程中,認真觀摩電影制作者的情節構思,細細品味其中的藝術元素、故事主題并予以總結,就可發覺現代電影中有許許多多的藝術煽情因子,這些藝術煽情因子其實包含了心理學、美學和其他人文、民族傳統等社會學的文化內涵,如何分析和挖掘那些電影情節中感動心靈的元素因子,無疑對現代電影藝術的發展與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感動心靈的藝術元素分析
電影藝術的產生源于人類的娛樂需求,后來發展成為大眾文化宣傳的一個媒介,它所表達的主題通常都反映了人類社會不同發展階段悲歡離合的各種故事。而民眾口碑中對電影藝術或主題的評價則是“是否打動我心”,換句話講,就是能否觸影生情。當民眾觀摩電影,而被電影主題或藝術效果深度感染時,人們就會不經意間沉浸到電影所表現的虛擬環境中,共命運、同悲喜。
回眸歷史經典,總結精彩瞬間,誘導人們情感的主要十類藝術元素如下 :
(1)恐怖感的表現
恐怖感視覺鏡頭使人產生恐懼,而恐懼是人類在遇到生命危險時,內心自然萌生的一種應急意識,電影藝術通過畫面能夠最直觀地將恐怖的氣氛和效果、危機四伏的環境傳遞給觀眾,使得人們不自覺地陷入到一種莫名的意念之中。
目前有許多偵察、反諜、兇殺、科幻、災難和以鬼為題材的影片中,都較多地利用了恐怖的鏡頭和虛擬的環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影片是單獨的、個別的恐怖感鏡頭,一般只起到點綴的作用,而有些影片,隨著主題故事情節的展開,恐怖鏡頭貫穿前后,看后使人毛骨悚然。如《午夜兇鈴》、《僵尸先生》、《孤島驚魂》等。從心理學上說,人們在恐懼心理支配下,注意力會高度緊張和集中,越恐怖的環境刺激,人們的思維情感就越容易調動起來,而一旦緊張過后,故事情節留給人們心靈的創傷烙印使人久不能忘。因此恐怖內容及恐怖鏡頭往往成為電影中屢試不爽的、打動心靈的殺手锏。
(2)神秘感的營造
人們的心理活動表明,對未知的人、奇怪的事物和奇特的現象具有探知的好奇心,在好奇心尚未完全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思索推測對象背后的真實結論。同時,該對象在人們的心中也就自然地留下了一個神秘的印記,從而引起人們加倍的注視。人們對神秘事物更多關注的這種心理活動,實際上是人類天生的一種探索本性和人類發展的智慧動力?,F代電影中,有許多故事情節和特效鏡頭都利用了人類的好奇心,而刻意制作出了諸多的神秘人物和神秘的事件,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如美 / 法合拍的《致命伴侶》電影中,從開始就是一個性感美女在大街上行走著,與眾不同的打扮和左右顧盼的眼神,預示著她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而與此同時,卻有一個不明的組織機構的特工人員在緊緊地跟蹤著她,對她的一舉一動都嚴密地進行監視。該電影鏡頭一下子就給觀眾制造了一個神秘女郎,誘導著人們不斷地關注和猜測著故事的情節發展,直到電影故事的最后一刻,人們才明白了神秘女郎和男友誰才是真正的危險伴侶。
由于電影的故事是虛擬的,因而神秘的對象可以具有充分的想象力。但構造神秘環境需要創新和藝術技巧,如果是重復過去的鏡頭片段,再神秘的表演也會穿幫失敗。因此,構建一個神秘對象是引起觀眾注意,調動觀眾思索的較好藝術元素。
(3)懸念的構建
在影視作品中,懸念是構建情節、推動劇情發展的最具魅力的藝術元素之一。而懸念實際上是電影制作者通過刻意構建的一個噱頭,使得觀眾對后面劇情的發展和結果產生急切期待心情的一個過程。國際著名的天才懸念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就說過,任何一部影片都要把“牢牢的吸引觀眾”放在首位。做不到這一點的影片,不能算做好的電影,而做到這一點最好就是設置“懸念”!可以看出,懸念的設置對觀眾的心靈感應會產生較大的提升效果。例如我國的一部老影片《鐵道衛士》,在電影劇情發展的后期,高科長與敵特馬小飛在飛馳的火車頂上先是進行了一場生死格斗,然后需要進行排除定時炸彈的工作,這時電影在關鍵時刻采用了“最后一分鐘的營救方式”,完美的再現了一個懸念藝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種藝術元素,懸念的運用能夠很好地吸引人的眼球,而恰到好處的運用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心靈感動效果,因此研究懸念的使用方法對提高電影的藝術性非常有益。
(4)沉重痛苦感的傳遞
現代電影中,并沒有刻意專門將沉重痛苦感傳遞給觀眾的電影,通常這類電影的目的是為了對比今天的幸福與平安。如《賣花姑娘》、《金姬和銀姬的命運》、《南京!南京!》等影片。以痛苦感為主題的故事片,通過憂傷的情節或悲慘的同胞命運同樣會深深打動觀眾的心,并且越是極端的過程表現,往往也越能夠起到對比今天的作用,同時對人們心靈的感動效果也是無法用正面歌頌、直接宣傳來達到的。在西方的一些戰爭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敵人越是兇猛殘暴,己方的犧牲越大時,同樣也反襯出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這種反襯的藝術手法,是一種非常好的藝術煽情表現形式。
(5)英雄主義、夸張與荒誕的手法
現代社會,人們崇拜英雄,因而有大量的影片是表現英雄主義的。然而由于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許多電影表現英雄人物時,往往加入了夸張的手法,使得英雄膽量過人、能力超人。甚至為了創新或極端的夸張,其效果有時變的荒誕。如美國大片《真實的謊言》中,為了追蹤犯罪分子,哈里從直升機上縱身一躍,跳到了下方正在快速疾駛的汽車頂上。當觀眾看到英雄主義人物的超人表現時,會感到輕松、有趣,印象深刻,同時對正義戰勝邪惡也充滿了信心。
(6)驚險眩暈感的表現
驚險刺激是許多年輕人的喜好,現代電影中的特技鏡頭也迎合了觀眾的口味,特別是在環球電影、立體電影中最為常見,例如當某個人從懸崖邊跳下時,鏡頭跟隨下落,使觀眾如身臨其境,高速快節奏的鏡頭變化效果也同樣會使人心情緊張萬分,從而留下難忘的印記。
(7)優美愉悅的展現
電影藝術的實質是“美”的再現,現代電影通過絕對的美同樣可以打動人心。如《西游記》、《阿凡達》等,通過藝術的加工,使得世間真實的美景與構想的天上仙域融為一體,以“美”愉悅人的身心,使人陶醉于想入非非之中而流連忘返。
(8)人性與倫理及巧合的技巧
人是感情最為豐富,最有內涵的生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情、同胞情、愛情、恩情等多種形式的相互關聯關系。挖掘其中的內涵,現代電影演繹了一部又一部感人淚下的經典故事大片,如印度影片《流浪者》就是其中的代表。該片不僅充滿了人性的“愛”,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
影片中,法官拉貢納特素來相信“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理論,并以此作為判案的標準。最后在反對養女與流浪者——小偷拉茲戀愛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拉茲竟然就是自己的兒子。通過這個巧合的事實來證明法官先生的錯誤觀點,使得觀眾不僅深受教育,也使心靈得到一次人性的洗禮。同樣,我國在文革結束后,也有許多表現人性的經典影片,如《牧馬人》,以及臺灣瓊瑤小說改編的諸多愛情影片,都反映了人性中的復雜矛盾,其中很多影片里也常常因某些巧合而令人更加感動心靈。因此表現人性主題的影片是最能感染觀眾心靈的藝術要素和題材。
(9)勾心斗角、陰謀與智慧的效果
人類是崇尚智慧的,特別是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在歷史上都有許多杰出的、充滿智慧的英雄人物,表現歷史上的智者同樣也可以教育和感染今天的觀眾,如《三國演義》、《武則天》等,這些影片往往在贊頌智者的同時,也有許多反襯智者的失敗者,他們搞陰謀、玩權術,最后害人害己。通常相對文化知識高的觀眾更喜歡這類影片。
(10)詼諧與幽默的表現
還有一類影片也常常使人深受感染,那就是帶有詼諧與幽默的藝術元素影片。這些電影中的主題常??此茻o情勝有情。如法國電影《黑郁金香》、《左羅》等,給人一種具有法國特色的浪漫主義和仗義俠客的風格,人們在觀看了此類電影后,常會幻想自己身邊也有如此浪漫的故事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帥哥。因此,喜劇、快樂感同樣也是感染觀眾的藝術煽情因子。
藝術的發展無止境、藝術的創新無范圍。電影藝術的目標就是要追求高雅,打動人心。上述對感染心靈的藝術元素分析可以說是略做歸納,電影藝術只有不斷的推陳出新、感動人心,電影事業才能有無限的生命力而走向輝煌。
3. 對藝術應用的思考
電影是集思想、文化、藝術與技術不斷創新的綜合體,它體現出一國的經濟、政治和技術的發展水平,也似軟實力的象征。 由于現今國際社會東西方文明發展道路不同,思想觀念、歷史文化、經濟基礎上的差異,決定了中外電影藝術的發展傾向也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相對來說有如下差異 :
(1)西方電影表現的場面更大,進程變化節奏快;而我國電影相對場面小,變化慢。
(2)西方電影主題多樣,活動范圍面向全球;而我國電影故事范圍主要為國內,歷史沉重。
(3)西方娛樂類電影多,我國相對嚴肅的多(也許與我國電影的審查制度有關),但香港以打斗為藝術元素的娛樂片多。
(4)西方電影在審美形式上以豪爽奔放直白表達愛意的多 ;我國傳統文化決定了含蓄靦碘眼神意會的多。
基于上述中外電影藝術特點的不同,在感動人心方面各有千秋,西方電影也許更容易使人大悲大喜,而我國影片的含蓄則令人更回味綿長??傊?,電影主題與煽情因子只有有機融合,相互映襯,電影藝術才能感染人心,膾炙人口。
另一方面,現代電影藝術中的表現,也并非那么完美,常常有許多令人厭惡的藝術敗筆出現。
例 1,某個電影因劇情主題需要,而大膽地表現了一次床戲取得成功后,結果其他的電影紛紛仿效,把床戲當做味精來使用,特別是在表現英雄人物時,卻硬拉生湊地添加床戲,令人大倒胃口,可以說是極大的敗筆。
例 2,在香港電影中,《少林寺》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后來在香港電影出現了無打不成戲的形式,則顯然有打斗過多的煩悶感覺,特別是一些嬌嫩的弱瘦美女表現的花拳繡腿,給人假、空、虛的感覺,可以說也是明顯的敗筆。
例 3,我國在某些表現戰爭的電影中,有時把敵人描繪的非常愚蠢、無能,一打死一片,而我們的英雄人物則槍打不死。將戰爭表現成了兒童游戲,成為有違歷史真實的敗筆。
例 4,那些民族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藝術元素,才是真正感染觀眾心靈的電影藝術,然而西方電影,特別是美國大片中,為了使電影市場面向全球,往往加入了世界許多國家的藝術元素,然而卻欠缺對該國文化的深度挖掘。如《2012》中,加入了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人物和事件,但表現并不完美,也很難與該國的國情相對應,也可認為是一個小小的瑕疵。
其他的敗筆還有在細節方面表現差,如歷史人物張冠李戴,歷史事件胡編亂造等等有違客觀事實的表現,都會引起觀眾的心情不佳。
總之,電影藝術在特定主題和環境下,一次使用是創新,多次應用則是敗筆。廣大觀眾的心靈是相通的,喜聞樂見是相連的。電影藝術是否打動人心,自有社會評說。
4. 結束語
電影藝術本身是一門具有豐富內涵的社會文化知識體系,電影藝術的宗旨、電影藝術的理論、電影藝術的表現技法,電影藝術與主題的有機融合,電影藝術的審美意思流,電影藝術的評價,電影藝術中的實踐過程與相關的藝術輔助手段的應用等,都在不斷的改變與創新之中。然而究其實質,電影藝術的核心始終不變的是歌頌生命,追求真理,表現人間的“情”,傳遞民族的“愛”。電影制作者應該如何利用電影藝術在有限的時空中,更多的感染人心則是值得不斷反思的一個重要社會課題。
【參考文獻】
[1]陳兵.電影表演與戲劇表演的結合點[J].北京電影學報,2007\\(4\\):7-11
[2]王洋.現代心理學原理與表演教學法[J].北京電影學報2007\\(4\\):37-44
[3]安燕.電影何為?——數字時代電影本體論意蘊探究 [J].當代電影2012\\(1\\):71-74
[4]徐竟涵.影視攝影創作中特殊鏡頭的功能與運用[J].當代電影 2011\\(1\\):137-140
[5]陳宇.網絡時代的自由表達──網絡電影的美學特征及其價值意義[J].當代電影2011\\(10\\):139-145
[6]侯孝賢.真實與現實 [J].電影藝術2008\\(2\\):42-44
[7]王一川.主流文化與中式主流大片[J]電影藝術201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