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的創作中包含的六要素中(光線、構圖、色彩、運動、角度、景別) 光線是首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每一個鏡頭畫面的制作效果所能傳達出來的信息,都來源于光線的表現手法,人們通過電視畫面載體完成從視覺至形象再到思維的轉換過程,都是通過光線出發強烈的畫面效果使觀眾得到直觀的領悟,因此,光線是電視攝像中鏡頭畫面傳達視覺信息和塑造視覺造型的重要因素,基于光線的作用和特點,光線在電視攝像中的運用中其表現形式分為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兩種手法。
1 電視攝像中光線的作用以及特點
光線在電視攝像中的特殊作用表現在:第一可以實現影像畫面的確立;第二可以控制畫面的亮度;第三刻意渲染場景氣氛;第四可以突出人物和景物的造型特點;第五完成攝影畫面曝光工作;第六形成一定的明暗影調效果和關系;第七揭示被攝主體的形態、體積、輪廓、形狀、大小等視覺特征;第八幫助畫面構圖;第九構成畫面視覺造型風格創造環境、顯示環境特點和空間關系等場景特征。
當前的電視攝像工作中,光線在運用上應該有著氣氛感、鮮明性、美感、形式感等特點,才能使觀眾的思想產生認同感,這是電視攝像在視覺傳媒的最終目的與最高意境。管線在電視攝像中是獲取畫面影像效果的重要條件,光線通過對于人物形象的表現、塑造場景造型、營造環境氣氛等達到準確曝光。因此,光線就是電視攝像藝術的生命所在。
2 電視攝像中光線的現實主義運用技巧
電視攝像的現實主義光線運用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例如:光線的布控規則、照明焦點準確位置、永光強度大小與角度如何都具有極強的選擇性與標準。攝像師通過聚光燈的指向,可以引導觀眾的注意力。電視攝像的光線運用在照明中,由于電視攝像在很多因素上是每個鏡頭的切換,照明方面就要一個復雜的工程,無論是攝像機的移動,還是被拍攝對象的些許變化,用光都會隨之變動。
因此,攝像師在每次拍攝時要預先想到由于運動產生的色彩與畫面的各種變化,不同的色彩、結構與形狀都會吸收或者反射不同量的光。例如:景深的攝像中,由于景深得特殊性在于色彩紛亂、明暗效果不明顯、陰影淺顯平淡,不能產生強烈的層次感,沒有深度,光線效果不容易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光線的基調混合使用,背景使用低調色調,前景可以加一些高反差的成分,外景鏡頭采用現場光,效果會更加自然。
電視攝像寬容度較小。在運用中要考慮人臉皮膚的反光率,必須保證人臉膚色正確還原。反光率為60%的淺灰色是最高亮度,在電視畫面上被表現為最亮的白色。高于反光率60%的色彩都被再現成同一個白色,得不到區分。同樣在暗部分,反光率為2%的物體,在現實中并不是最黑的色彩。在電視測試卡上,把白色定為反光率為60%的白色。這樣電視寬容度定在反光率60%~2%范圍之內。人臉處在中級灰與白色之間,反光率為 30%.這是攝像機寬容度合理使用反光范圍。
在這里深灰與黑色不分,都被表現為黑色。因此在電視畫面里,暗色再現得最差,如人物近景頭發質感的表現最為明顯,頭發受光面和背光面不能區分,都是黑色。
現實主義者傾向于多用現場光,至少在拍攝外景時應該如此。不過即使在戶外拍攝,多數導演還是會用一些燈光和反光板,目的是增強自然光或者在明亮的陽光下減弱一些明暗對比。也有一些導演喜歡用特殊鏡頭和技巧,完全不用人工光源?,F場光拍攝的影片,人物形象如同紀錄片,線條粗硬,缺乏柔和感。在拍攝內景時,現實主義者喜歡用明顯的光源,如用窗外的陽光或燈光照明。他們常常運用散光,避免人為的強烈對比??傊?,現實主義不用令人察覺的光源,除非劇情明確規定有這樣的要求。
3 電視攝像中的光線表現主義運用方法
電視攝像中的表現主義光線運用方法,主要是根據攝像主題的涵義,使用夸張的手法,改變自然光線的性質。例如:一種陰險的戲劇效果可以使用低角度燈光照亮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要想創造恐怖畫面,可以在光源前面遮擋住一部分光線,透過微微的冷光使觀眾產生不安感;在外景拍攝中,利用剪影可以產生柔和的光線效果,使畫面充滿藝術氣氛。
光線作為電視攝像中的重要造型元素與技術條件,需要對創作畫面制定一個整體的全方面設計方案,就像畫家作畫時開始需要構圖一樣,電視攝像的光線運用首先也是要對全片的整體光線風格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設計,場景的典型化與造型處理的細節化構成全部電視攝像的光線畫面特效。電視攝像中的光線運用為了達到觀眾心理需求或一個畫面主題的要求,可以使用聚光燈的光線照耀下的產生的非常強烈的明暗對比效果。攝像師在光線運用中,可以放大攝像機的光圈,從而達到整個畫面泛白、電視片過度曝光的夢幻場景畫面,效果十分顯著。
綜上所述,光線在電視攝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表現主義還是現實主義,是藝術需要還是技術需要,要想完成電視攝像中的對不同人、事、物、景的畫面轉換,光線的運用技巧直接影響到觀眾觀看到的電視畫面效果。電視節目在創作的構思、設想、造型、環境再現等環節中,都需要使用光線的效果(有意味的光影、強化構圖的形式化光線、主觀化的明暗關系、創建視覺鮮明的視覺畫面) 營造、烘托電視攝像創作的主題,是攝像師為之努力達到的最終目標。光線是影視畫面的雕刻刀。千變萬化的光線如極速流轉的飛刀,將電視畫面雕刻的惟妙惟肖、美輪美奐。電視攝像中的光線運用,對電視藝術而言,光線既是可以進行虛實變化的照明工具,又是一種創造視覺美學的靈動之筆,為電視藝術寫滿了豐富的情感、將各種社會能量的傳達表現的淋漓盡致。
因此,只要掌握好光的強度、色調、方向、明暗變化,并靈活運用與正確處理,光線才能在電視攝像中發揮出真正的作用來。
參考文獻:
[1] 董偉。電視攝像用光與攝像技巧[J].辦公室業務,2013.
[2] 劉超。淺析電視攝像中光線的運用手段[J].新聞傳播,2012.
[3] 張元泉,林燁。淺談電視畫面的光線運用[J].東南傳播,2007.
[4] 孫雪健。電視攝像也要富于創造性[J].新聞傳播,2003.
[5] 駱志偉。淺析電視攝像的美學之道[J].影視制作,2009.
[6] 鄭向陽。電視攝像造型 " 五字訣 "[J].新聞傳播,2009.
[7] 朱捷。電視攝像常用技術技巧初探[J].新聞傳播,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