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打開電視機,有幾十套節目任你選擇,如何抓住觀眾的心理,如何提高收視率,節目的選題好壞等固然重要,但電視畫面拍攝的好壞也很重要?,F在的電視觀眾不但看節目內容,同時對畫面的質量和藝術要求也非常高。要想使電視畫面有高的技術指標和美的視覺效果,那么在前期拍攝中攝像機的正確使用和操作是很重要的。本文從攝像技術和攝像藝術兩個方面探討如何正確使用攝像機和如何拍攝出富有美感的電視畫面。
一、攝像技術
攝像機上有許多功能,開發其潛在功能,可以拍攝出更好的畫面,實現編導的創意,充分體現出技術與藝術的完美。在電視節目拍攝中,首先要確保曝光正確,對前期曝光不準確的電視素材,后期制作很難校正,即使我們現在使用非線性編輯制作系統進行校正,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曝光不足,電視畫面暗;曝光過度,又使電視畫面發亮發白,高亮度部分缺乏層次。所以攝像師在拍攝前,應當調整好攝像機。根據拍攝現場光源條件,拍攝對象和拍攝角度,對攝像機的光學系統和電子系統進行調整,使信號盡可能接近現場情況。
1.正確曝光。信號波形幅度平均為 0.7v(即 100%),則最佳曝光范圍在 70%- 80%附近 (也就是 0.45v 一0.5v),這時是最佳曝光范圍。如果曝光不足,則信號弱,圖像暗,平均信號低于 0.4v.若曝光太過(技術上又稱限幅),圖像高亮度部分被切割,圖像高亮度部分出現一片白色斑區,缺乏灰度層次。
在實際拍攝中,我們應根據自己使用的攝像機不同,根據自己的拍攝經驗,去掌握正確曝光,那么如何判斷曝光正確與否,下面介紹兩種比較實用的方法:
用尋像器:用機器內的彩條信號調整尋像器的對比度和亮度等,使尋像器中彩條的黑白圖像各灰度層次分明潔晰,這時定尋像器為標誰狀態。在實際拍攝中,觀察尋像器圖像,并根據自己的感覺和經驗操縱光圈,增益等,使畫面曝光正確。
2.畫面彩色還原正確。通過調整攝像機的黑白平衡,保持彩色還原正確。
色溫調整: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溫,色溫高的光源色彩偏藍(如中午太陽光日光燈等);色溫低的光源,色彩偏紅。
白平衡調整:為使各場景圖像不偏色,將不同的光照條件白色物體的色溫在攝像機內部統一調整到3200K,也可以這樣理解,經過白平衡調節,使攝像機在各場景拍攝白色物體而產生 RGB 信號幅度相等。但在拍攝時一定注意,換一個場景就應該調整一次白平衡。
調整白平衡有以下幾種情況:
光學調整(粗調):根據不同的光條件使用不同的濾色片。自動白平衡 ATW開關置于 ON,自動白平衡跟蹤功能啟動,該功能是隨時根據拍攝場地最亮處進行白平衡調節,使不斷變化的場景的白平衡基本正確。這種方法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使用時根據場地必須使濾色片位置!
黑平衡調整:使攝像機在拍攝黑的地方時不偏色,它與場景無關。
3.如何使拍攝的畫面視覺效果好。電視畫面的好壞,有許多因素,但從技術角度講,攝像是將拍攝對象進行光電轉換,把轉換的電信號發射出去,電視接收到信號后進行電光轉換,重顯畫面。這里很重要的是光,所以被拍攝物體處在什么光源下起到很大作用。
二、攝像藝術
電視畫面是電視節目內容的體現者。畫面直觀、形象,即使沒有語言文字,也能傳達信息,說明問題,那么如何在小小的電視屏幕之間傳遞大千世界的眾多視覺信息,使其充滿藝術魅力,這就是攝像師的追求。所以說攝像不但是技術工作,也是一種創造性極強的藝術工作。
1.電視畫面的構成。電視畫面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l)主體:是畫面要表現的主要對象,是主題思想的直接體現。(2)陪體對主體起陪襯作用,是主體的補充說明。(3)前景:是畫面主體前的景物。(4)背景:是位于畫面主體后的景物,作用是襯托主體、突出主體、向觀眾交待主體所處的環境和氛圍。
2.取景與構圖。取景主要是指在視覺空間內取那些被攝對象來構成畫面。當我們拍攝時,我們對景別一般劃分為以下情況:
遠景:表現廣闊場面的電視畫面,它主要表現整體環境等,畫面中心不明顯。
全景:是一個場面中心的角度,能使觀眾看清楚人物形體動作及人物和環境的關系,也常常把全景稱為“定位鏡頭”.在拍攝時一般先拍中景:使觀眾看清楚人物的形體動作和情緒交流,在拍攝時主體應突出。
近景:讓觀眾看清主體的面部表情和細微動作,展現人物心理活動,近景使觀眾仿佛置身其中,易交流。
特寫:抓住局部,能鮮明表達主體。
拍攝角度:它是電視攝像藝術中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角度的選擇,體現了攝像師對現實生活的理解、主觀意圖、創作風格、畫面取材能力。
仰拍:攝像機低于被攝對象向上拍,仰拍可以使被拍主體顯得高大、挺拔。
俯拍:攝像機高于被攝對象自上而下拍,給人以寬廣、深遠的畫面效果,多用向觀眾交待環境,展示宏大場面。
構圖是指畫面結構的布局,就是攝像機取景范圍內的各種對象進行藝術排列,使之產生視覺的美感。
攝像師的構圖技巧是關鍵。構圖的基本規則應遵循人們的審美、心理要求。構圖應保持畫面的對稱與平衡,還要求畫面興趣點集中。畫面構圖的對稱給人穩定、和諧的感覺;興趣點集中有利突出主體。在拍攝時有這樣幾種構圖方式:
畫面中心法:最穩定和最突出的是畫面中心,把被拍攝的對象放在這個位置,給人以穩定感覺。我們在演播室拍攝新聞播音員經常用這種構圖方法。
對稱法:當播音員是兩位時,特別新聞播音員一男一女兩個人播音時,多采用這種方法。
井字法:在外景拍攝時,為了突出主體,應把主體放在畫面視覺的興趣中心。當用四條線把電視熒屏分成九個方格時,那么縱橫線條的交點就是畫面的興趣中心,將主體放在交叉點上,主體鮮明突出,畫面也顯得生動有趣,富有美感。
3.運動攝像。運動攝像是電視畫面特有的表現形式,在文藝晚會、特殊事件發生時多用運動攝像。它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好像觀眾本人就在現場一樣。運動攝像有以下幾種形式。
推鏡頭:指推向主體,使主體逐漸顯露出來,用來突出主體或表現某一局部。
拉鏡頭:它是和推鏡頭相反的一種手法,就是從主體拉開,交待主體所處的環境。
搖鏡頭:是指機位不動,只是鏡頭在做上下或左右的搖動,主要是介紹拍攝的環境,但起、落幅要有穩定的時間。
移鏡頭:拍攝時攝像機與主體同步運動,交待主體和周圍環境間不斷發生變化。
升降鏡頭:指用升降裝置做上下運動時所拍攝到的電視畫面,拍攝角度不斷發生變化給人以開闊的感覺。
綜合鏡頭:綜合鏡頭是現在拍攝中常用的一種手法,多用于大型文藝晚會,例如現在用的搖臂拍攝是各種手法綜合運用。
在實際工作中,攝像師不但要了解手中攝像機的技術指標,同時還要掌握攝像藝術。拍攝不同的主題,手法也不一樣。作為新聞拍攝時,畫面要講究穩,突出主體,交待環境即可;但文藝節目拍攝和新聞的手法不一樣,它就是多種手法并用,推、拉、搖等手法,都要隨文藝節目的音樂節奏進行運動。
總之,了解了攝像機的技術功能和拍攝手法,不論拍攝電視新聞、電視專題還是文藝晚會,攝像師都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讓觀眾欣賞到美麗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