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BBC的紀錄片成功經驗及啟示
BBC的紀錄片成功經驗及啟示
>2024-03-10 09:00:00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開始關注中國,國外關于中國人文的紀錄片也層出不窮。由于文化間的差異,國外關于中國人文的紀錄片就會出現“文化折扣”的現象?!拔幕劭邸痹谟耙暯缢憩F出的現象就是:某個國家拍攝出的影視作品,在國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自己的國家會獲得很大的成功,但是,當傳播到別的國家時,其影響力、吸引力會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文化差異越大,所產生的削弱程度越高,因為文化、宗教、教育、風俗、歷史、價值觀、社會制度等等的不同,國外拍攝出的人文紀錄片很大程度上與我們自己所理解的人文風俗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紀錄片傳播到國內有時會引起國人的反感。這就促使了 CCTV 拍攝出我們自己的人文紀錄片。

說起國內電視紀錄片,就不得不說 CCTV-9,紀錄片頻道,是中央電視臺旗下以播出各類紀錄片為主,中英雙語、全球覆蓋的24小時全天候排播免費專業的紀錄片頻道。

2011年1月1日,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 CCTV-9正式開播,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播出的國家級紀錄片頻道。開播后,該頻道迅速領跑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收視率。2012年該頻道實現了國產片播出比例占70%,覆蓋人口超過6.5億,收視人群從開播之初的每天2700萬增加到4200萬。2011年,央視紀錄片頻道投入不到2億元,而2012年的廣告簽約收入已超2億元。2012年5月22日,央視紀錄頻道完成自制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首秀,繼而在全國引發持續多月的“舌尖浪潮”.該片首輪播出的平均收視率達到0.5%,第4集《時間的味道》收視最高,達到0.55%,這個成績已經和 BBC 紀錄片所能達到的收視率差不多,并超過了所有同時段的電視劇收視率。雖然這些數字看起來是成績斐然,但是在國內喜愛紀錄片的觀眾仍是小眾。

一提到紀錄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 BBC 紀錄片。紀錄片是 BBC 的金字招牌,BBC 的紀錄片體裁廣泛,制作精良,加之它被公認為是影響力最大的公共電視臺,是全球電視紀錄片的播出鼻祖。因此,在全球有大批的紀錄片愛好者追隨其腳步,有愛好者認為看 BBC 的紀錄片是一人生樂趣。BBC 的紀錄片體裁所涉之廣,是任何電視臺所無法企及的,上下數千年的歷史,從宇宙到地球深處,人文風俗到科學理論……它用普通大眾所能接受理解的方式,精美的畫面為大家展現出世界的奇妙。

在這里,我想去淺析一下,為什么 BBC 的紀錄片會在全球引起關注,有哪些地方是我們剛剛有起色的國內紀錄片需要學習和借鑒的,有哪些方面是我們所要避免的。

一、畫面精美

BBC 紀錄片制作優良是公認的,畫面精美是大家都所認同的,無論是哪一秒,你按下暫停鍵,它所呈現出的畫面都很精美的不可思議,當然了,這是夸張的說法。但是我認為畫面精美確實對觀眾有很大的吸引力。

這一點我想,國內紀錄片已經可以說是學習到了這一點。在國內紅極一時的《舌尖上的中國》就很能體現出這一點。BBC 也曾拍攝過關于中國美食的紀錄片《ExploringChina A Culinary Adventure》(譯作《中國美食之旅》),雖然有些類似于旅游節目的形式,但其拍攝出的畫面確實很精美,透過鏡頭好像可以真切體會到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過,相較于《舌尖上的中國》,其畫面還是不算完美,在這點上,國內的紀錄片確實略勝一籌,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二、話題吸引人

BBC 紀錄片一向是很吸引人的,并不僅僅是說它拍攝出的畫面引人入勝,最關鍵的是它的話題很吸引人,它的話題是與時俱進的,在馬航 MH370事件發生不久。BBC 紀錄片地平線系列就推出了紀錄片《Where is Flight MH370》(譯作《馬航去哪里了?》),紀錄片中有眾所周知的信息,也有公眾所不了解的情況,在整個世界都還沒弄清楚這個事件是怎么發生的時候,BBC 整合了他們所知道的所有信息,將整個事件在紀錄片中為大家理順了事件發生的經過,飛機從起飛到消失的整個時間線,紀錄片中,除了事件發生的原因,最后的搜索結果沒明確說明外,整個事件解釋得很詳盡。這對關心 MH370事件的全世界的民眾來說,即滿足了他們對整個事件過程的好奇心,也幫助他們了解了一些他們所不熟知的科普知識,一舉兩得,同時在當時,馬航MH370也是全世界所關注的熱門話題,一舉數得。

在大家都還在熱烈探討馬航事件時,在這個世界關注的熱門話題還沒冷卻之際,BBC 卻能很快做出響應,推出了這部紀錄片,不能不令人佩服其制作者的果決,大膽,片中有理有據,給出了好幾個飛機會消失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當下全世界都在猜測的那些原因,BBC 將這些原因一一列舉出來,找出人和物來支持這些原因,但同時也找出另一些人來否認這些原因。說實話,看這部紀錄片就像是在看一場辯論賽,提出同意,接著有提出反對,唇槍舌劍,最后由主席做總結,BBC 在這部紀錄片的結尾只是將話題引到了 MH370可能墜毀的地點這個所有遇難者家屬急切想要了解的信息。

整部紀錄片緊緊相扣,環環相接,話題引人,這大概是BBC 紀錄片能夠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三、獨特的視角

BBC 紀錄片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在其選擇視角方面是很獨特的。這一點在《A PICTURE OF LONDON》(譯作《倫敦一覽》)就有很明顯的體現,在片頭一開始就這樣說“:Imagine London in ruins.”(想象廢墟之中的倫敦),隨后通過特效,現代倫敦就變成了殘破不堪的鬼城。在紀錄片的開始就吸引住了觀眾的眼球與注意力。使得觀眾就會有往下看的欲望,同時也契合了倫敦多次遭到毀滅的歷史。我想就算是不喜歡紀錄片的觀眾,在看到這部紀錄片的第一分鐘就會想看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說白了就是一部城市介紹紀錄片。但是,影片從小的平民視角,又從藝術角度切入講述倫敦城從古至今的歷史、各方面的變化,以及倫敦在普通人眼中的印象。

但是對比中國專門關于城市介紹的紀錄片,就少之又少,但是有不少涉及中國城市的特別節目有不少《邊疆行》《北緯30°·中國行》《走遍中國》等等。一樣是畫面精美,制作精良,但是話題卻沒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大多是從地理、美食、風俗來吸引觀眾,對于國內的觀眾來說,因為文化差異不是很大,吸引力就很大,但是對于國外的,尤其是西方國家,文化差異、地理差異、宗教差異、價值觀差異等等因素,導致這些紀錄片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

說完 BBC 紀錄片的優點,就來說說其最近幾年出現的一些問題吧!

首先,就是在涉及政治問題時,BBC 紀錄片會很明顯地體現出制作者的政治傾向,在片中也會很主觀的表達出制作者想要表達出的消極信息。這一點有時會引起我的反感,因為在我的認知中,我認為紀錄片的首要特點就是客觀真實,即使做不到絕對的客觀,但至少要做到真實,但是有時,BBC 紀錄片就很嚴重的逝去了它所應有的客觀的態度。

不說別的,BBC 有不少涉華體裁的紀錄片,2001年《戰栗東方》、2005年《成吉思汗》、2007年《今日中國》、2008年《中國學?!?、2008年《西藏一年》、2008年《美麗中國》、2008年《雪域謀殺》、2011年《中國人來了》、2012年《駕車游中國》、2012年《發現中國:美食之旅》飲食。除了初期兩部描寫中歷史的紀錄片外,BBC 涉華紀錄片比較客觀的有《今日中國》《中國學?!贰段鞑匾荒辍贰栋l現中國:美食之旅》和《駕車游中國》。另外兩部紀錄片《雪域謀殺》和《中國人來了》在一定程度上有“抹黑”中國、“妖魔化”中國的程度,尤其是《雪域謀殺》。英國 BBC 在就中央政府與達賴喇嘛私人代表接觸商談召開新聞發布會之際,播出了一部紀錄片“Murderin the Snow”(雪域謀殺),很讓人懷疑這是故意之作。

我第一次看到《中國人來了》時,說實話,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主持人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中國人在非洲搞勢力擴張,還對當地人進行洗腦,讓當地人認為中國人是在幫他們,事實上,中國人在威脅非洲。他那種似是救世主的態度、語氣,高高在上,斷章取義的做法,讓我很生厭。在主持人跟當地人相處時那種主觀認定,讓我感覺他是有意而為之,尤其是在講象牙的問題時,當主持人問當地人“:你認為這些筷子會出口到哪些國家呢?”當地人回答:“大概是中國吧!”隨后主持人就認定,那些象牙制品就是要出口到中國,就是因為需要向中國輸出大量的象牙,才引起了當地野生象的生存危機。這樣荒謬的邏輯關系,我覺得實在是可笑至極,全世界使用筷子吃飯的不止中國一個國家,使用印章的也不只是只有中國,非洲的象牙更不會只出口到中國。這樣明顯帶有政治傾向的紀錄片我覺得是很不可取的,BBC 紀錄片是世界公認的較為可靠的紀錄片,當 BBC利用其傳播優勢,將自己的主觀政治傾向明顯清晰地向世界人民傳達出來,本就對中國不甚了解的西方民眾就會更加認定自己主觀認為的中國形象。

其次,BBC 紀錄片有運用大量的情景再現的手法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但是,以我的觀點來看,大量地運用情景再現,會使紀錄片很大程度上增加制作者的主觀意識,會對紀錄片的真實性大打折扣。這就會違背拍攝紀錄片的真正意義,使觀眾的認知產生嚴重的偏差。不是說不可以用情景再現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而是要適當地運用,無論是再怎么客觀的制作者,在制作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夾雜自己的主觀能動,誰都不可能絕對地還原當時的情形。使用越多的情景再現,制作者的主觀能動就表達得越多,這是無法避免的。

既然分析過 BBC 的優缺點了,當然是希望能夠對國內的人文紀錄片有所啟示。我認為,其一,市場是紀錄片發展的真正動力。唯有市場才能激發紀錄片產業的蓬勃動力,合理地配備資源,建構完整的產業鏈。其二,品質是紀錄片的生命,而文化意識和社會責任支撐了紀錄片的品質。英國紀錄片的發展歷程說明,紀錄片不僅是茶余飯后的談資,更是聯結一個社會族群的文化共同體。我國在這個領域正在慢慢學習,《美麗中國》就是很好的證明,這部中英合作共同制作的紀錄片不僅僅在國際上獲得榮譽,在國內也受到國人的好評,國內國外雙豐收,我們學習了其優點,提高了自己的制作能力,以會擯棄其缺點,努力實現紀錄片的真正意義,這對我國的紀錄片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相信在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我國的紀錄片水平會步步緊追,終有一天會獲得成功的!

參考文獻:

[1]應啟明 . 新世紀美英紀錄片發展趨勢與啟示[J]. 紀錄,第40-44頁 .

[2]吉婕 . 中國紀錄片市場化發展中的途徑選擇[J]. 中國傳媒科技,2012(12下):250-252.

[3]張杰 . BBC 紀錄片《中國人來了》之新聞偏見[J]. 海外媒體印象,2013(12):49-50.

[4]陳曉夏 . 提升中國紀錄片對外傳播能力的思考[J]. 現代傳播,2011(3):66-68.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