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電面臨的挑戰和危機
長期以來,普遍認為廣電在成本、網絡覆蓋面、電視用戶數、視頻質量等方面相比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都具有自身的優勢。廣電一直認為客戶體驗是自己的優勢,基于有線電視同軸電纜的網絡不會出現播放卡頓、馬賽克現象,這是基于 IP 的互聯網傳輸短期內無法彌補的短板。但如今,這些優勢都已經喪失殆盡。
近幾年在“寬帶中國”戰略帶動下,通信運營商借三網融合之名不計成本地進行寬帶大躍進,家庭帶寬從 2M、4M飛速提升到 10M,甚至光纖直接入戶。
隨著家庭聯網帶寬的提升,網絡視頻業務得到了飛速發展,互聯網視頻網站以免費模式迅速拉攏用戶,截止到 2013 年底,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 4.28 億。隨著 3G 和 4G 的發展,又開始由電腦屏向移動屏分流,截止到 2013 年底,手機視頻用戶達到 2.47億。相比于守在電視機前的被動等待,從網絡獲取視頻的便捷性與可控性,顯然更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相形之下,傳統電視觀眾群體已呈現出老齡化趨勢,年輕受眾的大量流失幾成不可逆轉的事實。
與此同時,隨著 OTT TV 技術的發展,網絡視頻企業開始不斷“侵犯”傳統電視屏幕,各種帶聯網功能的電視機,以及將互聯網內容接入電視屏幕的計算機、網絡播放器、OTT 電視盒等不斷涌現。到 2013 年底,全球共有 1.582 億戶家庭在互聯網電視上觀看 OTT 網絡電視節目。隨著光纖入戶的發展,互聯網電視的直播體驗已經大大加強,智能電視的客戶體驗已經逐漸完善,再加上互聯網視頻內容豐富,高清超高清影視節目既新又多,越來越多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用戶開始習慣于收視網絡直播和視頻點播。
目前,智能電視的出貨量已經占據了市場主流,而智能家庭的概念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傳統電視功能和定位的顛覆。當智能電視和互聯網機頂盒成為主流,廣電的有線電視和傳統機頂盒被拋棄就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正如專家所言,智能電視 + 應用商店 + 手機遙控 + 多屏互動已經形成了全新的 OTT 產業環境,將有線電視和傳統機頂盒冷落一邊。
面對嚴重的用戶流失危機,廣電的轉變速度緩慢而且不徹底,總是還存在原有業務延續的夢想,即使有政策的保護,老百姓也很難繼續買賬,如果大量的用戶最終放棄使用有線電視,那廣電還能起到政府需要的宣傳引導喉舌作用嗎?如果再不能采取強有力的舉措扭轉有線用戶的流失浪潮,那廣電的危機就真的到來了。
2 廣電的優勢
一場看不見的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但廣電還是有機會的,畢竟,電視屏的優勢在廣電,1080P 真正高清畫質和 3D 影像也只有廣電網絡才能做到。何況國家的監管政策也傾向于廣電,原國家廣電總局于 2011 年 10 月底制定了 OTT 的新政策《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俗稱“181號文”),在 OTT 運營主體上已經規定得非常明確,只有國有大型廣電機構才有可能成為互聯網電視的市場運營主體,互聯網電視則被要求“內容服務平臺不能與設立在公共互聯網上的網站進行相互鏈接”。2014年6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針對互聯網電視牌照商發函,要求立即關閉其所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各類商業視聽網站客戶端軟件及各類視頻聚合軟件和互聯網瀏覽器軟件的下載通道。明確表明在內容管理上,互聯網電視播出的內容與傳統電視播出的內容審核標準一致、管理尺度一致、版權保護原則一致。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要求下,建設一個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OTT 平臺已成為必然。而對節目內容的嚴格監管,本來就是廣電節目播出的基本要求,在這個基礎上,將 DVB和 OTT 進行結合,對于廣電來說并不存在障礙。
除了國家政策優勢之外,廣電網絡運營商還具備其他運營商沒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可直接把內容和業務推送給用戶;其次,有線的后續服務已經做了多年;第三,用戶已經養成了對廣電網絡的信賴和對收視線路維修、節目查詢等一條龍服務模式的習慣。
有線電視運營商擁有傳統服務優勢,直接服務終端用戶,在滿足于安全可靠的同時,可為用戶提供全新的OTT 業務服務。其優勢具體來說在以下三方面。
(1)內容豐富、可管可控。在OTT TV 上未經有線電視運營商審核的內容,不論是節目、網頁、軟件應用都可以直接禁止,符合國家戰略安全和宣傳教育的總體要求。
(2)推廣維護成本低、效率高。通過 IP 通道傳輸,省去隨并發流增長的 IPQAM 投入。同時,利用類似于視頻網站的點播技術,將視頻文件以流媒體的形式傳輸,實現前端壓縮終端解碼,降低傳輸帶寬。
(3)用戶基礎逐步形成。據了解,2012 年安卓系統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超過 43.7%,各大廠商都在推出基于安卓系統的平板電腦,應該說,安卓智能終端擁有廣泛而深厚的用戶基礎。
目前全國范圍內興起的智能城市、智能社區建設,也為開展 DVB+OTT業 務 提 供 了 良 好 的 契 機。 建 設 了DVB+OTT 平臺之后,除了提供海量的直播、點播節目之外,還可以以智能機頂盒為依托,集成和開發各類智慧社區應用,提供如網上超市、水電氣暖繳費、網上訂餐、網絡訂票、家政服務預約、醫院掛號、遠程診療、家庭安防監控等便民服務,打造智能社區,方便百姓生活。
3 應對策略
OTT 是一次技術革命,OTT 是IP 網絡的扁平化和標準化趨勢發展的必然,OTT 視頻業務因寬帶提速而具備了可操作性,移動互聯網提升了OTT 視頻業務的黏性,OTT 必將在家庭視頻行業成為主角。
唯一能夠打破通信運營商對廣電網絡不對稱競爭的局面的辦法,就是適時引入 OTT 模式,盡快實現廣電網絡向互聯網企業的轉型。建設自己的互聯網平臺,發展自己的 OTT TV 生態系統,盡快完善自己的 IDC 系統,建設端到端健壯的互聯網體系。由于廣電網絡本身仍屬于國家宣傳機器的一部分,在內容資源上有天生的優勢,針對通信運營商試圖向客廳滲透,廣電網絡可以反向向書房滲透。利用政策優勢,借助 DVB+OTT 平臺和終端將數字電視收視拓展到 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互聯網終端上,用戶如果能夠通過智能機頂盒終端享受到內容豐富的數字電視業務,必然能夠有效地提高廣電網絡的滲透率。
有線 DVB 和 OTT 從用戶到內容到前端、網絡、終端都有非?;パa的合作性,如表 1 所示。引入 OTT 技術,廣電可以揚長避短。廣電的優勢其實很明確:直播和高清以及本地服務。
直播永遠是廣電最基礎的業務,所謂“揚長”就是做好高清直播和本地服務,進行系統整合;所謂“補短”就是終端智能化,OTT 內容化,提供互聯網服務。廣電應該深層次地將 OTT 內容與直播節目融合起來,形成聚合平臺,不斷豐富節目內容,提高自身服務的吸引力?!颈?】
引進 OTT TV 模式,可以整合廣電直播節目資源,在實現標清、高清數字視頻節目直播的同時,通過智能機頂盒內置的安卓操作系統,提供視頻點播、在線購物、在線繳費、休閑游戲、生活資訊及其他種類豐富多彩的功能應用,實現功能業務的無限擴展。最終通過 OTT 將電視變成并列于PC、手機、平板的多媒體智能終端。
廣電網絡的生存在于創新與突破,目前單純的直播已經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只能順應 OTT 發展潮流,以全新的視角與開闊的胸懷,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走全網絡、全業態、云服務的現代發展之路。采用DVB+OTT 的方式,充分利用有線網的優勢,在守住基礎業務的同時,把增值業務、拓展業務作為主要方向,既提升了用戶使用有線網絡的時間,又拓展了營收的空間,這無疑將成為廣電網絡發展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