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網絡環境下新媒體發展路徑探究
【緒論】新型媒體建設研究緒論
【第一章】計算機技術時代
【第二章】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
【第三章】新媒體的時代特征
【第四章】新媒體的發展模式探析
【第五章】新媒體發展模式的啟示和哲學思考
【結論/參考文獻】網絡新媒體發展形成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20世紀末互聯網的興起是傳播史上的巨大革命,相對于傳統媒體,網絡新媒體具有及時性、交互性、參與性、廣泛性等優勢特點,不僅實現了傳播者與受眾的實時互動,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人們的交流狀態得到了質的提升,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空前的變化。任何時代何種媒介的誕生都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只有社會有需求才會促使傳播技術的不斷改進發展。伴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已經成為現階段的代名詞,信息的生產、傳播、媒介的發展都呈現出多樣化。電子媒介延伸了人的身體功能,受眾享受到的是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人人都處于信息傳播和媒介發展的中心地位,受眾的小眾化和不斷個性化,處在信息化前沿的人們時刻改變著自己消費信息的方式。
互聯網、電子書、手機移動媒體成為人們生活的方式。無論是信息的傳遞還是人們消費信息的方式都是以數字和比特在傳遞,符號成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消耗品。數字電視、數字電影、數字廣播等都是IT技術發展的產物。由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媒體也出現相互融合的特點和趨勢,技術發展也遵循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新媒體的技術發展模式遵循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實現復制、吸收、嫁接、進化和對傳統媒體時空互補和虛擬現實的融合。媒介的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影響社會模式的變遷。新媒體的傳播模式回歸到“新”人際傳播,從O2O、C2B到全媒體的八種傳播模式探析,無論哪種模式都不是單一的,都是一種或兩種模式的配合下共同達到傳播的目的,都是建立在新媒體的業務流程和傳播目的之上的。新媒體的傳播模式既是流程模式也是服務模式。它是新媒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根據受眾的需求產生的。
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新媒體時代消除了人際間傳播的隔膜,解構了媒介的專制和權威,顛覆了傳統的傳播格局和理念,塑造了人類新的傳播秩序和話語權。使普通民眾的表達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誕生了新的思維、行為模式和社會新秩序。但是,計算機網絡猶如潘多拉的盒子,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巨大驚喜甚至是財富的時候,同時也帶來了社會問題:一是新媒體導致人類文化新的整合與分化;二是新媒體中情緒表達的紊亂化;三是網絡時代對現實人際關系的弱化;四是自身的異化;五是英語霸權和美國文化的擴張。因此人類不能過分陶醉于技術萬能,或者任由技術創新發展。技術的發展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技術是為人服務的,人始終是世界的唯一主體。
本論文從科學技術哲學角度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模式進行技術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研究,揭示出基于網絡技術的新媒體發展的一般模式,新媒體的使用影響著社會建制和人們觀念的變革。并對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的使用提出了哲學思考。
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逐漸成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與計算機產生了聯系。新媒體的巨大發展實質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和探索,希望對未來新媒體的發展模式提供一些理論思考和依據。
(二)研究現狀
1.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新媒體發展模式研究現狀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關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論文,主要是從技術層面來闡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創新成果和對技術的展望;從1994年開始國內開始有研究論文,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的方方面都跟計算機技術產生密切聯系,論文的數量也隨之增加,截止2013年,從技術角度國內關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文獻總數大概有八千多篇。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互聯網對媒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國家加大力度推進計算機技術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以及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產業展現出巨大的前景,國內和國外都有大量文獻進行研究。
從科學技術哲學的角度對計算機網絡技術下的新媒體發展模式進行理論研究的論文幾乎沒有。
2.對已有研究的評價
首先,從現有的書籍和文獻來看,大多數學者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媒體的研究大致在以下三個方向:一、互聯網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和帶來的機遇,以及怎樣融合共同發展;二、網絡媒體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傳播上,傳統媒體把關人的缺失,導致網絡犯罪、暴力、色情、倫理道德等方面;三、網絡媒體對社會的影響,主要是對社會文化、對青少年、對社會經濟等的影響。
其次,國外的研究學者更多的是:一、從技術層面來闡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創新成果和對技術的展望;二、網絡媒體與人權和社會發展方向。很少有學者站在哲學的角度來考量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本質,本論文站在哲學的角度來分析網絡新媒體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探析新媒體的發展模式,對未來技術的發展是必要的。
(三)研究思路與基本框架
本論文主要關注的問題是:一是什么原因促使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二是新媒體有哪些時代特征?三是新媒體具有哪些技術特質和社會特質?四是現階段新媒體的發展模式是什么?五是新媒體的發展對社會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六是新媒體的發展模式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和思考?
圍繞上述問題,文章分為五個章節來闡述:
一、計算機技術時代。通過對網絡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因子分析,總結出網絡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需求,軍事需求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國家政策支持為網絡技術的發展提供支持,企業盈利性為網絡技術發展提供巨大動力,相關理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技術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二、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新的媒體出現不會代替舊的媒體,而是呈現迭代的發展態勢??偨Y出傳統媒體的經典傳播模式“傳者------內容------渠道------受眾”的單向傳播模式。
三、新媒體的時代特征。本章是論文的重要章節,在新媒體環境下,整合各媒介資源以實現資源共享已經成為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的發展態勢。媒介融合和受眾的數字化生存是新媒體的時代特征,媒體間從獨立經營到多媒體運營模式是媒介發展的趨勢。并總結出新媒體具有實時性、交互性、虛擬性和開放性的傳播特質;具有個性化、平民化、感性化和多元化的社會特質。
四、新媒體的發展模式探析。本章是論文的重要章節,主要從新媒體的技術模式和發展模式入手,分析總結出新媒體的八種傳播模式,并探討新媒體發展模式的社會需求。
五、新媒體發展模式的啟示和哲學思考。本章是論文的重點,計算機網絡技術猶如潘多拉的盒子,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巨大驚喜甚至是巨大財富的時候,同時也帶來了社會問題,對網絡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模式進行哲學思考和啟示。
(四)研究方法
20世紀90年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基于網絡技術的新媒體登上歷史舞臺并逐漸成為主流媒體,網絡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是空前的。因此本論文首先從技術革命入手,闡述人類史上幾次大的技術革命帶來的社會影響。從社會學、經濟學和哲學的綜合學科角度來揭示網絡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因子,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新媒體發展的一般模式。
本論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在文獻資料的收集上采用了文獻歸納法和實證研究法,在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劣勢分析上采用了比較法,關于新媒體的發展模式探析等的重點章節上主要使用了歸納法、演繹法。
(五)可能存在的創新與不足
本論文的創新點主要有:一是從科學技術哲學的角度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二是突破了網絡技術發展的純技術層面的界限,從社會學、經濟學和哲學的綜合學科角度來綜合考量網絡技術發展和新媒體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三是對網絡新媒體的研究不僅包括網絡終端的電腦,還包括 APP 即手機新媒體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本論文的不足之處:一是從科學技術哲學層面探討網絡技術的分析不夠深入,只是從網絡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因子來分析;二是對新媒體的發展模式只是從技術與社會和1走到哪里報道到哪里。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沖擊,這種單一的信息采集方式